APP下载

东亚文化语境内的交流与碰撞

2015-09-01何同彬

扬子江 2015年4期
关键词:沙溪东亚新诗

从“新诗的经典化问题”,到“中国新诗建设:问题与对策”,再到“诗歌与现实”(“诗梦江南·2014诗文化主题活动”),沙溪“中国新诗论坛”以独特的胸怀和视野、以敏锐而笃定的观点与立场,在中国诗歌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表现出了持久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论坛长期以来经由交流、辩难和阐释所形成的问题域,已经非常深入、广泛地触及了中国百年新诗诸多重要的、关键的问题、观念和知识系统,同时经由诗歌创作基地与大学机制的有效互动、诗歌与地域文化的产业性结合,以及新诗的经典化实践等等丰富的活动,中国新诗论坛已经由点到面、由地域到全国,形成了一种推动新世纪中国新诗更加坚定的发展、繁荣的辐射效应。在这样一个良好的基础之上,把对中国新诗的讨论放置到更为开阔的视野中去考察就水到渠成,在一个全球化时代也逐步凸显出日益突出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正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第四届中国新诗论坛放眼东亚文化共同体,在中韩诗歌对话的维度上试图进一步丰富和深化对中国新诗乃至东亚诗歌、文化的诸多问题的理解。

经中韩各方积极的筹措、沟通,2015年5月9日至10日,“第四届沙溪新诗论坛·中韩诗歌对话会”在太仓沙溪镇举行。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江苏省作协主席、党组书记范小青,江苏省作协巡视员、《扬子江》诗刊主编张王飞,江苏省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汪政,中韩作家会议召集人洪廷善,韩国大使馆上海文化院院长金镇坤,太仓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雪嵘,省作协诗歌工作委员会主任子川,太仓和沙溪有关方面领导,来自韩国的诗人金明仁、郑明教、朴柱泽、金京眉、朴莹浚、李岭,中国诗人和评论家王尧、张清华、耿占春、何言宏、胡弦、霍俊明、晓华、何同彬、陆梅、龚璇、黄尚恩等及新闻媒体记者参加了本次活动。

李敬泽、范小青以及韩国仁荷大学文学院教授洪廷善、韩国大使馆上海文化院长金镇坤、陈雪嵘分别致辞。李敬泽致辞表示东亚视野能使我们深刻地认识自己、理解对方,看到过去被掩盖、被疏忽的事实。他对这次会议充满期待。范小青在讲话中表示,本届新诗论坛新的亮点是将中国新诗的研究置于东亚文化的背景中,从更开阔的视野、更开放的纬度,在对比和碰撞中审视百年新诗的辉煌成果与不足。洪廷善表示,这次诗歌活动是中韩两国新世纪关于诗歌进行的首次重要对话,相信这次对话能够让中韩双方更理性地确认彼此的诗歌传统及共性,并开启长期文化合作的路。金镇坤在致辞中认为通过诗歌促进两国文学、文化交流的形式非常特别,希望这次会议也将会成为一首美好的诗歌。陈雪嵘致欢迎辞,她认为这次以诗会友的国际交流赋予了沙溪雅集全新的内容,希望能让沙溪以一个新的视角被海内外爱好诗歌的朋友们接受和熟悉。

本届论坛由江苏省作家协会、中韩作家会议诗歌委员会、韩国大使馆上海文化院、太仓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由省作协诗歌工作委员会、《扬子江》诗刊等承办。本届论坛的讨论话题是“集体情感与个人情感”、“中韩两国语言的特性(属性)对新诗形成的影响和制约”、“从定型诗(格式固定的诗歌,约等于中国的格律诗,西方的fixed verse)的形态向自由诗形式转化的过程中隐含的问题”、“自由诗(新诗)早期作家继承古典诗歌传统的长处与不足”、“从‘集体情感(定型诗)向个人情感(自由诗)发展的过程”等。中韩两国诗人就以上话题以及延展性的诸多话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讨论所形成的交流、争论或共识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面对东亚文化共同体的相似的古典传统,中韩两国的诗人如何继承、创新,这一问题或困境是与会诗人、学者们集中讨论的主要问题。延世大学国文系教授、国际比较韩国学会会长郑明教以韩国诗人赵芝薰和金素月的作品为例,指出古典传统的表现形式到今天只是暂时性潜水了,暗地里还是影响着现代以来韩国的诗歌创作;面对传统我们并不仅仅是继承和扩大,更要变形和接受。对此李敬泽和子川深有同感,前者从当下日本仍然有很多人写俳句、中国有很多人写古体诗出发,强调汉诗的传统对现代诗的发展构成了很大的压力,现代诗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回应传统这一持续性的压力;后者则指出现代汉语以口语、日常语为基础,建筑其上的新诗与我们文化传统中属于古汉语的情怀是不对称的,当上世纪初新诗与现代汉语呈共生状态时,如何传承古典汉诗传统便开始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困境。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清华经由“感伤”和“颓废”,把东亚古典诗歌与现代诗歌中的民族创伤经验对应起来,从而揭示出某种隐秘的继承性、统一性的关系。

韩国诗人、高丽大学教授金明仁以自己最近新出的一本诗集为例,非常直观地呈现了韩国诗人如何在自己的写作中创造性地继承和改造传统。而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何言宏也以中国诗人当下回归传统的倾向为例,指出21世纪以来全球化进程的加剧,激发了世界各国本土化意识加强,所以新世纪以来中国诗人的文化自信、自觉更加突出,悠久的文化传统也就越来越被诗人们深切认同。在这一问题上,中国作家协会创研室研究员霍俊明强调,我们是在当下谈论诗歌传统,而不是在遥远的唐代,因此一定要强调的是当代性、本土性、民族性及诗歌传统对话的关系,甚至是再造的关系。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尧也不无忧虑地指出了东亚文化共同体内部的复杂和微妙之处,并且指出不能因为今天很多诗人有回归传统诗的倾向,就把新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简单化。

第二,中韩两国诗歌、诗人的比较,既彰显了共同性,也突出了某些隔膜,从而激发了两国诗人进一步交流的愿望。比如洪廷善教授言简意赅地梳理了19世纪末到上世纪60年代,韩国诗歌中汉诗影响的嬗变;还有韩国女诗人金京眉在介绍韩国当前女诗人诗歌写作状况的同时,与中国女诗人的创作进行了比较,并与中国与会研究者展开了对话,在对话中也凸显出双方的交流真正走向深入还有一段较长的路;庆熙大学教授、《现代诗》主编朴柱泽从中韩两国现代诗发展互相联系又互有区别的脉络中,清晰地勾勒出一条中韩现代诗歌的比较视野,并主张东亚国家应该加强文学上的交流,在文化及情感上找到共通之处,指出中日韩三国共同发行杂志、举办文学评奖、召开研讨会等交流活动还缺乏组织性和连续性;作为韩国《现代诗》杂志的主编,他愿意和中国诗人、翻译家合作,在一些刊物上介绍彼此的诗人诗作,共同促进两国诗歌的交流和发展。而这一呼吁也是中韩诗人共同的愿望,李敬泽、汪政、耿占春、张清华、子川等,在发言中也响应了韩国诗人加强交流的建议,并且从文化共同体、诗学趣味等多个方面论证了交流、合作的可能性、必要性。尽管存在着语言的障碍,但双方的交流促进了对彼此的理解。正如范小青所说,“文学的交流让我们彼此的心灵得以敞开,在对比和碰撞中审视自己的成就和不足。”

此外,在中韩诗歌对话会开幕式上还举行了《新诗的风景》的首发、赠书仪式,《新诗的风景》是三届“沙溪中国新诗论坛”理论研究成果的汇集,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活动期间,中韩诗人还联袂朗诵了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创作的作品,用诗歌倾诉心曲、反对战争、祈愿和平。

猜你喜欢

沙溪东亚新诗
绘画篇
“东亚汉诗史(多卷本)”简介
新诗之页
新诗之页
新诗之页
我校东亚研究院一行应邀访问韩国东亚大学
新诗画
未定的东亚多边体制与能动的中国东亚政策
TRMM降水数据在沙溪流域的精度验证
诗梦江南,沙溪雅集
——中韩诗歌对话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