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撬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杠杆

2015-09-01苏振德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5年7期
关键词:松滋市教体局教研

苏振德

促进教育公平与提高教育质量是当前教育发展的主题词,也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大势。松滋市教育体育局顺势而为,统筹协调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在城区、乡镇、村级之间大胆尝试“资源联盟、合作共建”模式,有效地提升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追本溯源,变革思路

松滋市现有义务教育学校72所,其中小学51所(城区4所,乡镇中心小学16所,农村完小26所,偏远初小5所),初中19所(城区3所,乡镇1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

松滋市义务教育的“谷底”在5所农村偏远初小,薄弱点在农村完小和偏远乡镇初中;“峰”在城区学校和乡镇镇直中小学。薄弱学校“弱”在哪里?追本溯源,弱在四个关键:办学资源不足,师资队伍乏力,管理水平低下,教学质量落后。

市教体局始终在思考,除了采取行政推动的“直接输液”方式达到“填谷”的目标之外,能否在“峰”“谷”之间开辟一条道路或者搭建一个平台,使校际间教育资源公用共享,达到盘活优化存量资源,激活生成新生资源,有效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呢?

经过广泛调研,多方论证,市教体局做出了一个重大决策——建立校际办学资源联盟,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锁定目标,科学定位

共建之初,市教体局对联盟共建的目标、内涵、原则进行了明确的界定。

联盟共建的目标是:共建共享,共创共赢。

联盟共建的内涵是:由不同层次的学校组成共同体或协作区,通过办学理念、行政管理、队伍建设、教学研究、后勤服务等方面的共建共享,快速放大优质教育资源,缩小城乡和校际差距。

联盟共建必须遵循四大原则:

一是政府统筹。在推进联盟共建的过程中,松滋市党委、政府为教育均衡发展扫清体制障碍,营造良好环境,加强统筹规划,加大教育投入,均衡配置资源,健全管理机制。

二是整体联动。市教体局将原有的城乡支教、结对交流和乡镇学校联片建设等工作进行整合,提出了“大小搭配、强弱联盟、教师交流、管理同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新策略。

三是共建共享。发挥城区优质学校的办学优势和经验,最大程度地实现共同体内理念共享、资源共享和成果共享,逐步建立“资源共用、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工作机制。

四是全面发展。每个联盟就是一个办学资源共享互动团队。团队间既要充分发挥优势学校的资源辐射和示范引领作用,又要发挥团队中各成员校之间交流互动、经验分享的作用,特别要注重扶持学校个性化发展。

破解难题,创新模式

为了破解教育高位均衡发展难题,松滋市坚持“刚柔相济、公民联姻、片区协作、两极延伸”的策略,探索出联盟共建的三种关系:母子关系、帮扶关系、伙伴关系。

基于“母子关系”下的“一校两区”模式。以乡镇中心小学为主体,与农村偏远初小结成资源联盟,形成“一校两区”的办学格局。联盟体按照“一个法人、一本帐簿、一套班子”的原则统一管理。三年来,松滋市完成了2所城区初中、5所农村偏远初小与所在乡镇中心小学的刚性联盟,建立了6个联盟体。联盟共建带来规模效应:原已濒临关闭的5所村小,现在人数分别增至150人左右;1所不足400人的城区初中,现阶段人数增至600人左右。学校的办学行为日趋规范,社会满意度日益提高。

基于“帮扶关系”下的“1+X”模式。“1”指相对优质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X”指一个乡镇的一所或几所相对薄弱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联盟体按照干部跟岗、教师互动、学生结伴、资源互补的原则进行管理。三年来,全市建立了以实验初中共建卸甲坪乡镇泰民族学校、实验小学共建王家桥镇麻水小学为代表的6个联盟体。共建后,“X”在“1”的引领下,办学视野更开阔了,管理标准更高了,研修方式更活了。

基于“伙伴关系”下的“协作学区”模式。市教体局按地域将全市划分为东片、西片、南片、中片4个学区,每个学区侧重于教研或德育的某一个方面,定期开展管理互动、教研联动和专题研讨等活动。教研协作区在市教科中心的指导下,开展包括公开课观摩、说课评课、经验交流、主题报告等活动。德育协作区在基教科的指导下,定期开展讲座、论坛、研讨、观摩活动。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校际间、教师间的交流,达到了优势互补、信息共享的目的,增加了研究的深度、密度和效度。

为了促进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松滋市还创新建立了“主动联姻、自主创新”模式。南海中学与民办奥林学校初中部结对共建;市机关幼儿园主动与5所乡镇民办幼儿园结对;市一中与农村高中贺炳炎中学合作办学,在贺炳炎中学设立“松滋一中飞翔班”,与本部在招生、管理、教学、考核上实施“四统一”。

目前,松滋市共建立了30个办学资源联盟,覆盖了全市所有学校。

深化改革,完善机制

松滋市坚持在经费保障机制、行政管理机制、教学管理机制、绩效考核机制上精细管理,科学创新。

坚持增量补短板,建立优先保障、经费分担机制。硬件更新从资源配置最差的学校开始。街河市小学茶市校区组建后,市教体局三年内争取各级各类资金近200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如今的茶市校区环境美,师资强,真正办成了一所在农村孩子家门口的“好学校”。

坚持存量再分配,建立队伍共建、资源共享机制。软件升级对口支持,提升师资力量。市一中在贺炳炎中学设立“一中名师工作室”,每年选派2-3名骨干教师到贺炳炎中学任教并主持学科教研与高考备考工作;街河市镇出台《茶市校区干部教师配置管理的指导意见》,通过五条硬措施激励、引导干部教师参与交流;纸厂河小学通过“要素嫁接”方式,抓住乡村小学德育、教科研的薄弱点,与水府小学实施“德育一体化”和“教科研一体化”共建工程;“支教、送教、走教、研教”则成为市实验小学共建麻水小学和市实验初中共建镇泰民族学校的主要方式。这种机制极大地提升了薄弱学校的师资力量,逐步缩小了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师资差距。

坚持同理心管理,建立差异补偿、特别激励机制。市教体局对在卸甲坪乡工作的教师进行生活补贴。各乡镇和学校针对“主动支教、扎根校区”的教师出台了相应的奖励、补助政策:一是给予适当的交通补贴和生活补贴;二是适当提高年终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标准;三是在干部提拔、晋级评优上给予奖励加分和优先政策。八宝小学中洲校区的孙翠平老师常年扎根乡村,被市教体局推荐表彰为2014年“全国优秀农村教师”。宋巍老师支教卸甲坪乡三年,成绩显著,被提拔到斯家场小学任校长。这些措施稳定了人心,激励更多教师投身于乡村教育事业。

坚持信息化支撑,建立网络互动、成长同步机制。伴随“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松滋市积极探索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市实验小学、实验初中和松滋一中三个录播教室,八宝小学及中洲校区的接收终端已经建成。各联盟学校、教研协作区、德育协作区的“网上研修”平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让各校的管理制度、方案、计划等同步跟进;各校还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立体教研。这种机制逐步缩小了城乡、镇域、校际之间的差距,让所有学校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坚持联盟常态化,建立管理互通、评价创新机制。市教体局推行联盟共建学校联席例会制、联盟轮值制、联合招生制,认真落实一月一次校长联席会议。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组建联盟共建专项督导小组,制订“联盟共建专项督导考核细则”,对办学资源联盟实行团队捆绑式评价,并设置专项资金,对工作成效显著的联盟学校实行专项奖励。

松滋市推行联盟共建以后,闲置的教育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优质学校的大班额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农村孩子实现了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的愿望,全市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正向一个更高的层次迈进。

(作者系松滋市教育体育局局长)endprint

猜你喜欢

松滋市教体局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平顶山市召开2021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视频会议
大数据下教体局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探究
The teacher who makes me shine
How to Arouse Students’Interests in English Learning
她的温情,让我难以忘怀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略阳县教体局圆满上交全年工作“年终卷”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松滋市社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