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人口学特征临床护士职业紧张的调查研究

2015-09-01方霞等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22期

方霞等

[摘要] 目的 通过量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我市两家三乙医院临床护士的职业紧张现状及影响因素。 方法 使用职业紧张量表修订版为调查工具,对我市三乙医院708名在职护士进行调查,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的职业紧张得分差异。 结果 职业任务总分(161.6±21.2),个体紧张反应(105.4±26.9),个体应对资源(113.2±28.0),职业紧张总分为(380.2±34.2),影响职业紧张的因素有护理工作强度大、要求高、风险大以及社会因素、护士自身因素。结论 我市两家医院护士职业紧张度处于一个较高水平,应采取针对性措施调整管理方式以降低护士职业紧张水平,提高护士应对职业紧张的能力。

[关键词] 人口学特征;临床护士;职业紧张

[中图分类号] R39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22-0153-04

Survey on the occupational stress of clinical nurses with different demographic features

FANG Xia LIU Meifen FAN Ligui

The Second Ward of Department of Gynecology, Rui'an People's Hospital in Zhejiang Province,Rui'an 3252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occupational stres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clinical nurses in two Grade-three Class-B hospitals in Ruian through questionnaires. Methods With the revised edition of the Occupational Stress Inventory as the tool, investigated 708 in-service nurses in the Grade-three Class-B hospitals, compared different scores of the occupational stress among different demographic groups. Results The outcome was as follows: the total score of occupational task was (161.6±21.2), individual nervous reaction, (105.4±26.9), individual reaction to resources, (113.2±28.0) and the total score of occupational stress, (380.2±34.2). The factors causing the occupational stress include the great intensity, high requirement and big risk in nursing, social reasons and the nurses personal reasons. Conclusion The occupational stress of these two hospitals is comparatively high and targeted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adjust the administrative method so as to lower the nurses occupational stress level and increase their ability to cope with occupational stress.

[Key words]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Clinical nurse; Occupational stress

职业紧张是个体特性与工作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工作需求超过了个体的应对能力而发生的紧张[1,2]。在我国,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人们对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士已不仅仅局限于打针、发药一类的事务性工作,更加关注对患者生理、心理的照护。护士作为一个为人们提供健康服务的特殊职业群体,在职业活动中不可避免地受到职业紧张因素的影响,对其生理、心理和行为造成危害。由于较重的工作任务、责任,对医生、护士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长期存在可能导致情感障碍和身心疾病[3],极大地影响了医疗质量。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市两家三乙医院708名临床护士职业紧张的调查,探讨影响临床护士职业紧张的影响因素,调整管理策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市两家三乙医院2013年11月30日全部在岗的临床护士为调查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女护士;②说明研究目的后愿意配合调查者;③年龄20~55岁者。排除标准:①实习、助理护士;②男护士;③非从事临床护理工作者。共发放调查问卷875 份,回收有效问卷708 份。所有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28岁。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量表 ①一般情况调查量表 主要是临床护士的人口学特征。如年龄、工龄、学历、职称、婚姻、科室、编制情况。②职业紧张量表(OSI-R) 该量表由Osipow教授[4]1981年研制,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该量表包括3个分量表,即职业任务(ORQ)、个体紧张反应(PSQ)和个体应对资源(PRQ);其中,职业任务(ORQ)包括任务过重(RO)、任务不适(RI)、任务模糊(RA)、任务冲突(RB)、责任感(R)、工作环境(PE)6个子项;个体紧张反应(PSQ)包括业务紧张反应(VS)、心理紧张反应(PSY)、人际关系紧张反应(IS)和躯体紧张反应(PHS)共4个子项;个体应对资源(PRQ)包括娱乐休闲(RE)、自我保健(SC)、社会支持(SS)和理性处事(RC)等共14个子项,每个子项由10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按5个级别评分,职业任务和个体紧张反应得分越高,说明紧张程度越高,个体应对资源得分越高,说明个体对紧张的应变能力越强。

1.2.2 调查方法 集中培训病房护士长作为调查员,由各病房护士长发放给护士自行填写,约在45 min内可完成,鉴于护士工作时间的特殊性,于调查表发放后2 d回收,进行整理、核对、复查。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Epidata 3.2建库,量表资料录入计算机并进行逻辑审核,对调查问卷进行检查,核对统一编码后,导入到EXCEL2010进行整理,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分析,两两比较采用Tukey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875份,收回问卷805份,回收率92%,剔除97 份不合格问卷,有效问卷708 份,有效问卷率80.9%。其中外科196人占27.7%,儿科126人占17.8%,内科147人占20.8%,妇产科102人占14.4%,急诊科127人占17.9%,学历结构上看,本科学历318人占44.9%,大专323人占45.6%,中专67人占9.5%。工龄:5年以下299人占42.2%,5~10年228人占32.2%,10~15年117人占16.5%,15年以上64人占9%。年龄20~25岁228人占32.2%,36~30岁218人占30.8%,31~35岁118人占16.7%,36~40岁75人占10.6%,40岁以上69人占9.7%占全部调查人数的74.4%。职称:护士人群308人占43.5%,护师239人占33.8%,主管护师为151人占21.3%,副主管护师为10人占1.4%。已婚人群414人占58.4%,未婚人群294人占41.6%,在编人员为552人78%,合同人员162人占22.9%,临时人员24人占3.4%。

2.2 临床护士职业紧张现状调查结果

708名护士职业任务总分(161.6±21.2),个体紧张反应(105.4±26.9)分,个体应对资源(113.2±28.0)分,职业紧张总分为(380.2±34.2)分,见表1。

表1 职业紧张各维度得分(x±s,分)

2.3 职业紧张影响因素分析

2.3.1 不同职称职业紧张得分比较 表2结果表明,不同职称的护士在职业任务、个体紧张反应及个体应对资源上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士的职业任务得分最高为(160.3±18.5),职业任务得分随着职称的升高而下降,护士和护师的个体紧张反应显著高于副主管护师和主管护师。护士、护师及副主管护师的个体应对资源得分显著高于主管护师。

2.3.2 不同年龄段职业紧张得分比较 表3结果显示,20~25岁年龄组较其他各年龄组护士职业任务紧张度高,26~30岁年龄组护士个体紧张反应程度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30岁年龄组护士个体应对资源与31~35 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25 年龄组、36~40 年龄组、40岁以上年龄组护士在个体应对资源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3 不同科室职业紧张得分比较 表4结果显示,不同科室护士职业任务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科室护士在个体紧张反应、个体应对资源两个维度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以急诊科室职业任务得分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科室。

2.3.4 不同学历职业紧张得分比较 表5结果表明,通过多组方差分析,不同学历护士职业紧张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低学历人群在职业任务、个体紧张反应及个体应对资源方面的得分普遍较高。

表5 不同学历职业紧张得分(x±s,分)

3 讨论

3.1 临床护士职业紧张现状及影响因素

造成临床护士职业紧张的因素很多,现有的研究将可能影响的因素总结如下。

3.1.1 工作强度大 护士工作是8 h轮班制,由于护士缺编严重,人员少,频繁上夜班,体力工作繁重,而生活无规律,有时连续抢救,做手术数小时,大量的治疗实施,病情观察及生活护理都由护理人员执行,大大增加了工作量,高强度的工作量导致生理和心理失调,从而产生身心疲惫感。来自患者、家属的高要求及医疗投诉也给护士增添无数职业压力,有学者研究发现,长期昼夜轮换值班的呼声和手术室护士,职业紧张可引起血糖、血压、血脂升高,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高[7,8]。

3.1.2 工作要求高 长期以来部分人简单地将护理工作理解为按时完成打针、送药,工作上不出差错就行,其实护士提供的并非是一般服务,而是医疗的一部分,护士履行着保存生命、减轻病痛、增进健康的职责。护士不仅要掌握扎实的诊疗护理常规,娴熟的操作技能,而且还要有很强的沟通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工作态度、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及敏锐的洞察力。

3.1.3 高风险压力 护理行业是高风险、高责任的服务行业,由于职业的特殊性、疾病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及医学技术的局限性,使得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特别是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职能的拓展和新技术新业务的推广应用,使得护理风险越来越大。加之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每天都离不开穿刺、注射及处理污染分泌物等职业接触,造成职业暴露,损伤自己。

3.1.4 社会因素 护理人员社会地位低,为患者付出的辛勤劳动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与承认,工资及福利待遇相对较低,晋升及继续深造的机会较少,护士的贡献未被社会完全承认。同时,护理人员多为女性,在家还要承担家庭主妇的角色,许多护理人员为提高学历和更新知识,掌握等多专业知识,利用业余时间参加考试,集学习、家庭、工作于一身。

3.1.5 护士自身因素 同样刺激对不同的个体并不都引起同样反应,护士自身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在职业紧张反应中起重要作用。个性心理特征是表现个体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比较稳定的成分,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优势的个性心理特征和稳定的情绪,高度的自律性、低紧张性及责任感是护理人员成功的关键,易焦虑紧张、易怒、情绪不稳定均易造成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下降。

本研究中,不同职称的护士在职业任务、个体紧张反应、个体应对资源上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士的职业任务得分最高,职业任务得分随着职称的升高而下降,护士和护师的个体紧张反应显著高于副主管护师和主管护师。护士、护师及副主管护师的个体应对资源得分显著高于主管护师。20~25岁年龄组较其他各年龄组护士职业任务紧张度高,26~30岁年龄组护士个体紧张反应程度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各年龄组。可能的原因是,年龄低、职称低的临床护士承受了更多的职业任务,对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业务能力以及医患关系处理能力造成其在工作岗位上的职业任务紧张程度加大。医院不同科室的护士影响导致职业紧张的因素又有所不同,如急诊科是医院的重点窗口,是抢救危重患者的前线阵地,急诊科的护士夜以继日地从事高技术、高强度、高风险、高紧张度的工作,经常要面对病情复杂的突发事件;监护室的护士必须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随时监测患者和仪器的各项指标,还要要面对急、危重患者的所有生活护理以及病情不稳定随时要抢救,经常加班加点,极易造成护士身心疲惫;儿科护士的服务对象是不仅仅是患者而往往是患者的一家人,患儿的病情变化快,更需要儿科护士加倍的细心、耐心,对年轻护士的操作技能提出更高要求,使年轻护士心理压力大;如果儿科护士多采取消极应对方式,应对结果会影响其人生态度及观念还有身心健康[5,6]。

3.2 对策

职业紧张对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有着多重的影响,如烦躁、抑郁、焦虑、背痛等问题[9,10],还可以使护士在工作中产生消极怠工、工作精疲力竭、精神消耗大,每天处于精神疲劳上岗状态,不仅护士的工作满意度降低[11,12],更重要的是影响护理工作质量。护士的工作压力和职业怠卷呈正相关,与国外的研究结果一致[13-15]。因此如何避免护理人员在职业紧张中受到伤害,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对护理管理者而言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本研究的结果,针对研究中临床护士职业紧张的影响因素,提出以下措施,力求改善护士职业紧张状况:①不断完善医疗体制,科学、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护理管理者要根据工作量增加护士编制,合理调配人员,科学排班,弹性安排确保护理人员有足够的休息和睡眠,尽可能满足护理人员的合理要求。②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有计划工作,在感到身体疲乏、精神紧张时及时宣泄和调整心态,并不断培养自身的积极情感,以提高心理耐受力。医院多开展有益护士身心健康的文体、休闲、娱乐活动,如外出郊游、体育比赛等活动,让护理人员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交流,提供一个释放心理压力的平台,缓解紧张情绪。③管理者应给予护理人员实施人性化管理,重视护理人员的多种心理需求,创造团体合作、心情舒畅、精神振奋的良好氛围,最大限度地减轻心理压力,提高护理质量。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对于医疗过程中出现某种差错时,管理者应学会换位思考,进行正确引导,而非一味批评惩处,真正建立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间人性化的融洽关系。④医院管理人员应给予足够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持,改善工作环境,增加护士深造、进修、与晋升的机会,为临床一线护士创造业务成长的条件,提高护士社会地位。⑤增强个体应对职业紧张的能力,遇到困难时从领导、同事、朋友、家庭中得到情感上的社会支持,学会从容面对压力,正确减压,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激发成熟感和责任心,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潜能。

[参考文献]

[1] Ross RR,A1naier EM. Intervention in occupational stess[M].London:Sage publication 1994:11.

[2] 李煜. 医务人员职业紧张与健康[J]. 海南医学,2010,21(19):128-129.

[3] 徐爱华,姚小群. 临床护士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 护理与康复,2007(10):111-114.

[4] Osipow SH. Occupational Stress Inventory Revised Edition[M]. 5th ed. Odessa: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Resource,Inc,1998:1-10.

[5] 刘均兰,刘甘平. 护士的职业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措施[J]. 创新医学网医学编辑部,2011,(9):30

[6] 沙莎,赵春艳,刘薇群. 护士职业倦怠状况研究[J]. 心理科学,2009,(6):55-58.

[7] 钟向萍,岑彩虹,林秀娟. 手术室女性护士职业紧张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J]. 实用预防医学,2013,20(3):343-344.

[8] 孙宁玲. 心血管疾病与糖调节异常(T)应关注糖尿病患者高血压及血脂的调整(续6)[J]. 中国循环杂志,2010, 25(6):408-411.

[9] 吴辉,胡宝生,王甲娜,等. 护士抑郁症状与职业紧张关系[J]. 中国公共卫生,2010,26(5):595-597.

[10] 陈传萍,钟宝亮. 武汉市三甲医院护士焦虑症状检出率及其与职业紧张关系调查[J]. 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0):56-58.

[11] 薛红,井绪菊,邵学景,等. 临床护士心理健康与职业怠卷调查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7):161-163.

[12] 高玉琴,马磊,吴辉,等. 护士职业紧张和工作倦怠及工作满意度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11,27(6):798-799.

[13] 刘伟,胡淑芬,吴焰. 护士职业压力与工作怠卷的调查研究[J]. 中国护理管理,2009,9(7):31-32.

[14] Bejm L,Ellefsen B,Severinsson E. Nurses satisfication with theirwork environment and the outea Jenes of clinical nursing supervision,experienees ofwell bein8It Norw% ion study[J]. J Num Manag,2005,13:221-230.

[15] 王阳,马磊,隋国媛,等. 护士职业怠卷与职业紧张的关系研究[J].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4):4628-4629.

(收稿日期:2015-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