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倾斜特厚煤层冲击地压防治技术实践研究
2015-08-31杜涛涛刘旭东
王 建,杜涛涛,刘旭东,蓝 航
(1.神华新疆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新疆乌鲁木齐830084;2.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设计事业部,北京100013)
1 矿井概况
乌东煤矿井田面积约20.28km2,地质资源量1.32Gt,设计可采储量0.694Gt。B1+2煤和 B3+6煤为全区可采的2层巨厚煤层,布置了B1+2工作面和B3+6工作面,B1+2煤层平均厚度37.45m,B3+6煤层位于B1+2煤层北部,与B1+2煤层相距53~110m,煤层平均厚度48.87m,两煤层倾角平均88°,工作面采用水平分层综采放顶煤后退式回采方式,阶段高度为25m,全部垮落法处理顶板。
2 急倾斜特厚煤层冲击地压发生原因
2.1 冲击地压发生情况
2013年7月2日5点08分,乌东煤矿+500m水平B3+6综放工作面发生冲击地压显现。+500m水平 B3巷冲击显现范围1070~1450m,其中,1265~1365m范围内显现较严重,巷道南帮底角出现底鼓,底鼓量200~450mm,北帮悬挂的电缆掉落,南帮锚杆位移,位移量100~250mm,托盘崩脱,“U”型钢棚收缩,收缩量400mm,巷道帮鼓量达到500mm。+500m水平B6巷冲击地压显现范围1066~1272m,其中,1066~1100m范围内冲击地压显现严重,该范围内巷道南帮帮鼓,帮鼓量500~900mm,南帮底角底鼓,底鼓量 200~500mm,南帮高压电缆接线盒掉落,胶带H架轻微变形。+475m水平B6巷冲击地压显现影响范围1080~1203m,该范围内巷道南帮底鼓,底鼓量150~300mm,南帮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变形量300mm。
2.2 冲击地压发生原因
(1)地质因素 根据煤岩层冲击倾向性鉴定结果,乌东煤矿B3+6煤属于Ⅱ类,为具有弱冲击倾向性的煤层,该煤层顶板岩层应属Ⅱ类,为具有弱 (偏向于强)冲击倾向性的顶板岩层。
+500m水平B3+6工作面平均埋深350m,其底板为53~110m的厚层岩柱,顶板也是厚层岩层,煤岩自身冲击倾向性、埋深及顶底板岩层结构是冲击地压发生的必要条件[1-2]。
(2)开采技术因素 +500m水平为回采水平,+475m水平为掘进水平,因矿井单翼布置工作面,不可避免出现采掘相向的影响;水平分段高度为25m,煤层倾角88°,属于近直立的急倾斜煤层,类似开采条件的矿井发生过严重冲击地压案例[3-4]。矿井采掘期间主要在切眼煤柱、废弃矿井煤岩柱、老矿井仓储式开采遗留煤柱、停采线煤柱区域矿压显现强烈,前期缺少有效监测设备进行危险源辨识,初步分析开采技术因素是诱发冲击地压发生的主要因素。
(3)危险源辨识 为辨识水平分段综放开采的主要危险源,采用微震监测系统监测采矿诱发围岩活动。按微震事件不同能量等级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其中,等级Ⅰ:0~103J;等级Ⅱ:103~104J;等级Ⅲ:104~105J;等级Ⅳ:105~106J;等级Ⅴ:106~107J;等级Ⅵ:107~108J;等级Ⅶ:108J以上。
图1 微震事件能量等级
综合分析现场矿压显现与不同能量级的关系,分析得到诱发冲击地压显现的主要是高能事件,即能量等级IV~等级VII的事件,约占微震事件的8%。
图2所示为高能微震事件不同区域分布统计结果。高能量事件主要分布在B2-B3岩柱中,近百米厚的岩柱是高能量事件产生的主要区域,是导致冲击地压显现的主要危险源。
图2 高能量事件分布
3 急倾斜特厚煤层冲击地压防治实践
确定了B2-B3煤层岩柱活动是影响冲击地压的主要危险源,因此急倾斜特厚煤层冲击地压防治重点是控制B2-B3煤层岩柱剧烈活动,但急倾斜特厚煤层顶底板处理尚无成熟经验可借鉴,需通过现场实践研究急倾斜特厚煤层岩层控制技术。
根据地表观测结果可知,B2-B3岩柱垂直方向未出现断裂,形成数百米高近似垂直岩层,该岩层破裂过程容易失稳产生高能量事件,并以动载荷作用施加到工作面煤体引起冲击显现,主要从以下2个方面开展现场防冲实践[5-7]:
(1)空间结构破断防冲 沿岩层的一定高度进行空间预裂,采用地面深孔预裂爆破切断岩层的活动影响范围和降低能量的积聚。一方面降低大范围的岩层活动对工作面回采的影响,另一方面降低悬顶长度,减少岩层的弯曲弹性变形能的积聚和释放。
(2)强度弱化防冲 实施注水软化回采空间周围岩层,降低岩层的强度。一方面释放岩层积聚的弹性应变能,另一方面减弱高能量事件产生的动载作用[8]。
3.1 地面爆破现场实践
(1)爆破位置 如图3所示,根据地面垮落和工作面危险区域防治需要,地面沿B2-B3岩柱倾向方向布置,对应1400m石门位置处。
(2)钻孔施工 使用潜孔钻机施工4个爆破孔,爆破孔底标高为+600m水平 (地面标高+850m水平),爆破孔直径300mm,孔深250m,炮孔角度90°,孔间距10m。
(3)装药及爆破 爆破采用单孔分2段装药、4个孔一次性爆破的方式,炸药采用乳胶基质炸药。每个孔分2段装药,每段装药长度60m,装药量5760kg,孔间由木桩填塞。
图3 地面爆破孔布置示意
(4)效果检验 图4为采用PASAT-M便携式微震仪对岩柱应力的探测结果,探测区域其他条件基本一致,岩体动态应力与地震波波速大小成正比,震动波波速高的区域相应的应力也就越大。地面爆破前,岩柱应力集中影响区域大,应力集中程度高;地面爆破后,岩柱测区平均波速由原来的3.8m/ms降为3.6m/ms,岩柱高应力集中影响范围及集中程度明显降低。因此,地面爆破改善了岩柱应力分布,降低了岩柱整体的应力水平与岩柱的整体性。
图4 地面爆破前后PASAT-M探测结果
3.2 岩层注水现场实践
(1)钻场布置 为了注水弱化坚硬岩层,在+500m水平B2巷1355m处开口,垂直巷道帮沿岩体倾向施工石门和钻场。石门长度20m,断面4m2,钻场断面18m2。
(2)注水参数 如图5所示,在硐室东西两侧沿岩柱走向两侧各布置2个注水孔,注水孔角度9°和80°,孔径113mm,1号孔长度192m,2号孔长度105m,3号孔长度114m,4号孔长度299m。封孔长度15m,用马丽散封孔。1号注水孔水压达到8MPa左右时,在1320m处出现漏水现象后停止注水,注水历时2d。2号注水孔水压达到8MPa左右时,石门淋水较大,故停止注水,注水历时1d。3号孔注水压力达到12MPa,持续2d后水压降到7MPa左右,3d后停止注水。4号孔注水压力达到12MPa,持续2d后水压降到8MPa左右,8d后停止注水。
图5 岩柱石门注水孔布置
(3)效果检验 图6为微震监测岩柱注水前后的微震事件频次分布,反映了岩柱整体活动剧烈程度,现场实践表明:注水前岩柱高能事件频发,注水后高能量事件有效降低,岩柱的能量得到有效释放;注水后,低能量等级微震事件上升,高能量等级微震事件降低,说明注水有效降低了岩柱活动的剧烈程度。
图6 岩柱注水前后的微震事件频次分布
4 结论
乌东煤矿冲击显现发生后,综合利用空间结构破断和强度弱化防冲思想,开展了岩柱地面深孔预裂爆破和注水软化现场实践。实践表明,岩柱地面爆破可以有效改善应力分布和降低岩柱中的应力集中程度;注水也可以有效释放岩柱能量和降低岩柱活动强烈程度。但目前针对急倾斜特厚煤层冲击地压的防治技术国内外研究较少,形成有效、经济的控制技术任重道远。
[1]窦林名,何学秋.冲击矿压防治理论与技术[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1.
[2]齐庆新,窦林名.冲击地压理论与技术[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8.
[3]于贵良,李 前,王元杰.深部急倾斜特厚煤层分层开采冲击地压防治技术[J].煤炭科学技术,2011,39(2):17-21,42.
[4]鞠文君.急倾斜特厚煤层水平分层开采巷道冲击地压成因与防治技术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9.
[5]张智慧.大台井急倾斜煤层冲击地压及注水防治研究[D].阜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1.
[6]石平五,高召宁.急倾斜煤层开采围岩与覆岩破坏规律[J].煤炭学报,2003,28(1):13-16.
[7]邵小平,石平五.急倾斜煤层大段高综放开采围岩变形监测研究 [J].煤矿开采.2009,14(6):65-68.
[8]阎海鹏,潘一山,李宗翔.注水防治急倾斜煤层冲击矿压的应用基础研究[J].煤矿开采,2006,11(6):11-13.
[9]王宁波,张 农,崔 峰,等.急倾斜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采场运移与巷道围岩破裂特征[J].煤炭学报,2013,38(8):1312-1318.
[10]鞠文君,李 前,魏 东,等.急倾斜特厚煤层水平分层开采矿压特征[J].煤炭学报,2006,31(5):558-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