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考古融入美术高等院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15-08-30

文教资料 2015年13期
关键词:考古学考古艺术

卢 昉

(西安美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艺术考古融入美术高等院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卢 昉

(西安美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艺术考古是一门新兴学科,它跨越人类学、历史学、考古学、艺术学、艺术史学、民俗学等多种学科门类,对美术类高校教学观和评价观的改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旨在介绍艺术考古学的学科意义,分析艺术考古教学的发展现状,谈谈对今后开展艺术考古教学的几点思考,并就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美术高校 艺术考古 教学现状 实践步骤

艺术考古对于多数美术类院校的学生来说可能还比较陌生。它是一门新兴学科,跨越了人类学、历史学、考古学、艺术学、艺术史学、民俗学等诸多学科门类。其范畴远远大于“美术考古”。通常我们所说的“美术考古”只是“艺术考古”的一个重要表象,是其下的一个分支学科。而艺术考古学教学,则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超出了纯粹美术意义的阐释。艺术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体现了人类基本生活中对物质世界的适应、适用的历史进程,体现了对人居(生前与死后)结构、器用美化,体现了以造型艺术品为代表的种种艺匠创制,也间接体现了古代音乐、舞蹈、戏剧、诗歌等艺术成就。我们以前的研究,存在考古学遗存的认识与艺术考古资料认识的不对称。一般考古学研究与艺术考古学研究的不对称,艺术史研究中艺术考古介入的不对称。艺术考古并不仅仅是考古与艺术的简单“叠加”,而是一座在总体考古学与总体艺术学之间架设起的桥梁,是一条在古代艺术与现当代社会生活间开打的通道。

一、艺术考古教学的发展现状

艺术考古是以考古学的方法和语言表达人类社会对“美”的认识、创造、前进的历史。换言之,也可被称作“美的考古学”。正如离开一般考古学研究,人类历史研究就不完满一样,离开了艺术考古,人类历史研究也不完整。希腊、罗马、埃及的历史也好,亚洲、非洲、北美洲、大洋洲的历史也好,中华民族的历史也好,其中有许许多多的场景、剧变、乃至革命,都有“美”的因素在其中发生若明若暗的作用。如果离开艺术考古学,我们对美学史、艺术史、乃至文明史的研究,都将是一种缺失。对艺术的整体也好,对一个区域的艺术也好,对某种艺术门类也好,对某一件艺术珍品也好,艺术考古要说明它存在的环境条件、技术条件、艺术流派,影响条件,以及其他艺术可能对它产生的影响。

考古是艺术史研究的重要支持,一个考古新发现可能会改写一段艺术史的定论,研究古代的艺术成就对今天的艺术教育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精准的学术理论应建立在丰富深刻的研究实践上,对艺术考古学的寻根溯源,并使之规范化、谱系化地纳入教学领域,并及时反馈到艺术史和考古学的研究实践,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当今美术教育的新思路。令人欣慰的是,一些有识之士已经开始着手做起来。在欧美等国的大学里,艺术史是十分重要的课程,很多与文物、考古有关的专业或系被称为艺术史系,足见艺术与考古关系之密切。在我国,相对于文物和其他考古遗存的年代、形制、内容的研究来说,对这些遗迹、遗物所表现的古代艺术的研究无论是研究人数,还是研究论著都相对较少,这与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及丰富的古代艺术信息相比,显得尤为薄弱。也正因为如此,通过考古资料中所蕴含的大量艺术信息研究作为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古代艺术,是一个具有光辉前景的研究领域,是一条艺术与考古相结合的新路,将为我国古代艺术研究提供契机,为加快推进教育事业优质整合,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的迫切要求,充分发挥课程改革战略的需要,在艺术类高校开展艺术考古课是相当及时的,必要的。

令人遗憾的是,比之蓬勃发展的一般(或普通)考古学及新近开展的环境考古学,以及新兴的美术考古学,艺术考古学仍是一个声息不大的弱项。由于我国艺术考古学科起步较晚,艺术考古仍是一项新生事物。人们对它的认识不够,艺术及考古方面的教育工作者对它了解较少,受其学科专业的限制,往往只了解考古,不了解艺术,或只了解艺术,不了解考古,这不能不说是遗憾。迄今为止,国内部分高等艺术院校已经开设了研究生艺术考古方向的相关课程,但本科教学尚未开展,和其他专业课程还远远没有融合成一个有机完整的教学体系,艺术考古课的重要作用急需得到重视。随着新资料的不断涌现,新的课题层出不穷,其中蕴含着有待艺术考古学解决的大量问题。现在,许多学者开始不约而同地投入到了对艺术考古重新认识与学科理论盘整的工作中。

2006年,西安美术学院成立了中国第一所艺术考古专门性学术机构——中国艺术与考古研究所,把艺术考古学列入研究生课程,将艺术考古作为研究生重点培养学科之一,成为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2015年,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又在原有的考古教研室基础上拓展成立了艺术考古教研室,通过在教学实践中总结艺术考古学的特点与规律,特别是结合陕西丰富的艺术考古资源优势,将其融入本科教学有很大可行性及发展空间。

二、开展艺术考古教学的实践步骤

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对于所在学校的艺术考古课教学,首先应该继承,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提升。开展三个步骤的教学模式,创设发展平台。三个步骤是指:探索、实践、构建。

(一)探索:促进教师队伍自身理论的加强及教学模式的探索。艺术考古是一门新学科,我们前期的工作重心应放在理论研讨和观念转变上。要搞好教育工作,观念转变很重要,首先要学好艺术考古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结合实际进行理论创新,研究并解决实际问题。目前,对艺术考古学的研究尚未衍生出一套科学的方法论体系,但卓有成效的研究方法定会随着总体考古学的发展与科学研究的日益增多而露出端倪,到一定时候,艺术考古一定会体现出和一般考古学、环境考古学在方法论上的区别。

(二)实践:课程的实际开展是重中之重。在艺术院校开展艺术考古本科教学,我们应用勇于探索的精神拥护并支持它,积极投身到艺术考古教育事业中。虽然艺术考古目前的发展相对薄弱,人们对它的认识也不够充分,但前瞻未来,我们对它的教学及发展是充满信心的。我们相信,健全发展艺术考古学科建设,完善艺术院校本科教学体系,不仅能使艺术专业的学生具备更完整合理的知识结构,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努力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力争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凸显西部地区艺术教育特色,还将对人类文明史的起源发展及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作出应有贡献。

(三)构建:我们正处在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只有开发新思路,才能拓展新出路,只有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断超越,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艺术考古的研究宗旨就是如此,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批判地继承和发扬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繁荣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努力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力争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发展平台包括: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发展;促进学科发展;促进学校,促进社会发展。

三、艺术考古教学的原则

为更好地发挥艺术考古教学的积极作用,从艺术考古学自身的任务出发,应适时提出艺术考古课程实践应注意的原则。

(一)方向性。艺术考古课应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体现时代特征。面对世界范围内多元文化的冲突,进行必要的去粗取精,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调整、充实、发展,以适应艺术院校健康发展的内在需求和新环境下的社会发展的需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二)全面性。艺术考古应是一个系统的教学体系,涉及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要从总体上进行教学规划,做到课堂、教师、学生、校园环境等多方结合,使各种元素协调一致,注意与其他课程的有机结合,做到博采众长、相得益彰,同时注意借鉴其他院校相关特色学科的优势与优点,保证学科建设协调发展,使艺术考古课的教育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三)深远性。中国是文明古国,古代美术具有鲜明特色,在世界上独树一帜。一般来说,中国的历史文化代表着人类历史文化两部分之一——东方文化文明。艺术考古恰恰能做到对于“美”的“抢救”,能使那些逐渐离我们远去的“美”,受到应有保护,并尽可能地将它们提纯、复壮,进而造福于民族未来。因此,艺术考古学也应有一种学科的警醒,努力摆脱诠释、赏玩、附庸的狭窄境地,投入更广阔、更深入、更全面的境界。

(四)地域性。艺术考古课应充分注重学校所处地域的文化传统和地方特点,在基础教学的同时,结合地方文化,使之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西安作为周、秦、汉唐古都,作为一座承载华夏文明的著名文化名城,地上地下有着丰富的文物遗存。这些文物遗存,不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还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深入地研究它们,不仅可以理解我国优秀历史文化,还可以为当代提供借鉴。而作为西北地区唯一的一所美术类高等学院,更应当肩负起历史的使命与时代的担当,大力推进并融入艺术考古教学。

艺术考古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是高等美术院校教学改革的强有力工具,也是课程改革的追求目标之一。在教学中通过对艺术考古的学习,不但能让学生学到科学知识,全面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能发扬与时俱进精神,承继优秀人类文化成果,繁荣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教育事业,弘扬民族及时代精神。倡导艺术考古本科教学,把艺术考古融入艺术院校本科教学,充分发挥艺术考古教学的基础作用,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艺术专业学科体系,具有深远意义。

[1]周晓陆,曾智泉,卢昉.我们这样认识艺术考古.中国艺术与考古研究所成立纪念文集[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6.

[2]胡东芳.教育新思维[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维果茨基.社会中的心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本文为2015年度西安美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艺术考古融入美院教学的构筑》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5XK046)。

猜你喜欢

考古学考古艺术
“何以广州”的考古学观察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认知与传承:东西方考古学理论差异比较——以新考古学为例
三星堆考古解谜
辽代圹墓的考古学初步观察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