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职业特色,发挥示范作用——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研究
2015-08-30刘凯
刘 凯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医药与健康管理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6月,教育部、财政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在原有已建设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基础上,新增100所左右国家骨干高职院校,这些优秀职业院校的建设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树立了标杆[1]。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结合高职院校办学特点及自身实际,打造文化品牌,塑造学校形象。但由于大部分高职院校建设周期较短、文化底蕴薄弱、办学特色不突出,校园文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滞后于院校发展步伐,存在定位不明确、缺乏整体规划等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途径。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并涵盖院校领导、教职工,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2]。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主要指高职院校全体师生围绕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在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以促进学生综合文化素质培养和健康成长,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养,增强实践动手能力、企业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特征。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校园文化具有普通高校校园文化的共性特征。然而,与一般高校不同的是,由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历史积淀等因素,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校园文化特征。
1.职业性
职业性是高职院校和普通院校最明显的不同,这一特性使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和普通高校各具风格。高职院校主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因此,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应以学生职业发展为本位,突出职业性,如在日常教学中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市场观、竞争观、法制观、质量观、效益观,其次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业操守、职业精神等。这些带有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会在无形中影响学生的理念和行为方式,可以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岗位,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实践性
高职教育由于更强调实践教学,而实践性教学过程主要是训练学生的生产性技术和技能,在教学理念上强调多元融合、学做一体。学校对学生实训课程的安排几乎占到教学课时的一半,从而使学生实践操作和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的时间趋于平衡,充分说明实践性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点,且贯穿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高职校园文化形成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工作实践,同时又指导这种实践,因而具有实践性。
3.特色性
高职院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办出特色,这就要求高职校园文化有突出的特色性。特色性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点,是高职校园文化的突出特点,这种特点表现为“高职特色、地域特色、行业特色、企业特色”。高职院校要特别注重打造自己的特色专业和优势专业群,依靠特色专业和优势专业群使学校在残酷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带动其他专业建设,并以此推动学校全面持续发展。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脱离高职院校实际。
一是自身定位盲目。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速度过快,不少高职院校是由中职院校合并升格而成的,使得高职院校在发展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对自身定位不明确,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缺失或偏离。有些高职院校一味模仿和照抄普通高校的校园文化模式,成为普通本科院校的翻版,缺乏职业教育特点。二是认识存在偏差。部分高职院校领导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缺乏正确认识,只是在公开场合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相关宣传,而将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工作下放到学校的学生处、团委等学生管理部门,认为与老师的教学活动没有直接关系[3]。有些院校的文化建设脱离企业文化熏陶的构想,使校园文化不能与企业文化互融,当学生进入企业后,与企业文化氛围格格不入。
(二)缺少整体系统规划。
好多高职院校由于建校时间不长,校园基础建设、招生就业等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首要问题。因此高职院校普遍重视硬件建设,而不重视精神层面的文化建设,导致校园文化建设规划不科学,定位不准确,目标不明确。尽管广大师生对校园文化充满期待,但由于一些高职院校没有将校园文化建设摆上议事日程,没有将其纳入学校建设和发展目标中统筹考虑,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目前高职院校的校园精神和价值取向尚未形成,文化的教育、激励、创新、导向功能不能有效发挥。
(三)文化建设流于形式。
有些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仅停留在口头教育和学生活动层面,校园文化建设过于粗浅化和形式化,笼统地将校园文化等同于学生的课外文娱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存在技术含量低,文化品位不高等现象[4]。不少高职学校只是应付差事,为了搞活动而活动,毫无特色可言,忽视精神文明建设,校园文化活动流于形式。
三、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路径
教育部2010年8号文明确提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项目立项院校要发挥其在高职教育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加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弘扬繁荣优秀校园文化,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充分发挥骨干高职院校的示范辐射作用。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彰显职业特色,开展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这才是高职院校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的必经之路。
(一)结合专业特色,开展技能型社团文化活动。
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文化建设照搬普通高校的做法,千篇一律,没有体现出自身职教元素。因此,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应结合院系专业特色,成立不同的专业技能类社团,并聘请相关专业教师担任社团指导老师[5]。专业技能型社团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能,提升学生的专业认知水平。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发展专业技能型社团对提升社团文化品位,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凝练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时,要加强学生专业社团管理,成立由校团委、教务部门、院系三方共同负责的社团管理机构。如可在团委设立学生社团管理中心,负责全校学生社团的创建申请、日常管理 考核评比等工作 教务部门可利用自身优势 帮助和促进专业技能型社团与校外实践基地的联系;各院系应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和人员,负责本部门的学生社团管理,从而构成学生社团的分层次管理体系。
(二)融入区域文化,提高校园文化适应性。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要进一步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因此,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必须融入区域文化,才可能使学生在以后工作中更好地适应社会。
区域文化包括当地的历史、人文、景观、风土人情等,只要是积极向上的,都可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范畴。譬如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可以适当融入地域特色文化,开设具有地域文化特色课程;通过邀请当地学者名流,开设相关人文讲座,让学生感受地方文化魅力;还可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深入街道社区开展技术服务、志愿公益活动等,学生既得到很好的锻炼机会,又能在实践中亲身接触地方文化,了解当地社会的社情民意,使之成为校园文化的延伸和拓展。
(三)创设实践环境,体现校园文化职业性。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实习实训基地,学生可以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得到真正锻炼和实战,不断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质。高职院校开设的仿真实训中心包括模拟法庭、模拟招聘、模拟企业经营、仿真软件实训室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培养良好的岗位适应能力[6]。还可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职场环境里体验职业生活,使学生毕业后较快地适应职业岗位要求。
同时,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应建立一批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进一步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学校为企业输送专业技术人才。学生在真正的生产线上会补充和掌握更多的实用性知识和技术,也会直接接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学校应尽量为自己的学生提供最优秀的企业,使学生接受最好的文化和得到最好的锻炼。
(四)引进企业文化,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相结合。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必须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机制体制,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增强办学活力,努力搭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平台,将优秀的企业文化吸纳到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既符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又为培养“准企业人”奠定良好的基础[7-8]。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将企业文化中的竞争意识、责任意识、职业精神、团队精神等引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并渗透到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当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和价值观。与企业合作举办各类技能竞赛、岗位技能大比武等活动,由高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担任评委,完成的竞赛作品直接为企业所用,实现研究成果转化,同时为企业挑选优秀毕业生提供很好的平台。邀请优秀企业家、优秀校友举办校园报告会,既能为学生提供针对性就业指导与服务,又能以他们的人生经历感染学生,进一步促进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
(五)结合办学特色,积极打造自身品牌文化。
高职院校如果想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就必须有与众不同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这样才会凸显与众不同的校园文化。相反,独树一帜的校园文化促进学校办学特色形成,所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办学特色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9]。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在积极探索高职共性文化的同时,应该体现自己的办学特色,凝练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文化,品牌文化是一所高职院校区别于其他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体现于办学个性化特征。通过品牌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美誉度,塑造国家骨干院校的品牌形象,更好地体现办学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完美统一。
[1]章扬,安凤琴,吴晓坤.试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2):230-231.
[2]吴志立.试析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发展路径[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1):127-128.
[3]张昌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7):188-191.
[4]侯秉文,邱明静,杨发岭.高职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J].山东纺织经济,2009(3):67-68.
[5]赵慧.对高职院校精神文化培育的几点思考[J].当代职业教育,2012(11):76-78.
[6]陈旭.高职特色校园文化构建路径分析——以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4):83-85.
[7]蓝星华.职业特色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体现初探[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5):90.
[8]范后生.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阶段划分的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8):130-131.
[9]田斌.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9,11(5):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