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势而为 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步伐
2015-08-30张鸿宇
文/张鸿宇
专题策划之二
顺势而为 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步伐
文/张鸿宇
今年,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被再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升级转移等方面率先取得实质性突破。突破口在哪里?如何让协同发展早见效、广受益?两会期间,委员们纷纷热议这列加速行驶的“协同发展”之车。
优化资源配置 加快产业对接
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战略的关键,在于突破旧有障碍,实现三地资源优化配置、产业协同发展。“这是个难题,如何切入并最终实现优化配置要统筹思考”,两会期间,委员们就此进行热烈探讨。全国政协委员、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范照兵认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应把重视和加快河北发展作为重要出发点,强化针对河北的特殊政策支持,打造具有引领示范带动作用的发展平台,平衡政策落差,补齐发展短板,切实增强河北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他建议,应参照国家振兴东北政策,对河北化解过剩产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出台专门支持意见;比照国家支持西部地区政策,支持河北贫困地区和生态涵养区发展,在张承地区设立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将北京中关村、天津滨海新区政策,向河北高新技术园区和沿海地区延伸,扶持河北培育发展以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新的突破。
“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在逐渐形成合力,三地发展迎来了新机遇。”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河北省副主委胡万宁表示,由于三地利益诉求差异,协同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胡万宁委员认为,目前京津冀产业调整还没有跳出行政区划界线,尽管三地存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但是受体制、利益、绩效考核等因素驱动,三地的地区封锁和市场分割现象严重,京津冀区域合作还没有上升到产业融合的高度和层次。而且京津冀产业结构互补性较弱。他提出,在产业布局上,京津冀各地区应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自觉、能动地形成合理的产业链。北京应充分发挥其人才、技术、信息齐备的首都优势,发展具有更高层次的知识密集型产业、信息产业、“总部经济”。天津市应该发展高端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国际航运和国际物流。制造业、原材料产业、物流业、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则应主要在河北发展。 同时,鉴于津冀区域内部各港口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应明确津冀区域内各港口的功能定位和分工,发挥各自优势,避免恶性竞争。同时,胡万宁委员还建议,京津冀三地政府探索有效的地区间税收分享和产值分计。在税收方面,三地政府可按照三地对产业的边际贡献系数比例,在省际产业转移时,实行税收分享,即横向分税制;对于跨省市合作项目带来的新增增值税、所得税等地方留成部分,可按一定比例在合作地区之间进行分成。
着眼长远发展 关注生态建设
“河北省北部的张家口、承德地区地处京津上风上水,是京津冀城市群的生态屏障和水源地,又是距首都最近的集中连片特困区,特殊的区域生态地位和巨大的发展落差,决定了张承地区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特殊且重要的影响。”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政协副主席卢晓光认为,必须站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度,创新发展理念和体制机制,优化政策设计,推动张承地区加快生态化转型,既更好地发挥区域生态功能,又不断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发展与生态“双赢”。
卢晓光委员建议,一是开展可再生能源应用综合创新示范。依托张承地区丰富的风、光、热、生物等资源组合条件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基础,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应用模式。二是开展跨区域购买生态空间试点。在划定区域生态红线和耕地红线以及城市开发边界的基础上,探索建立新增建设用地与跨区域购买生态用地挂钩机制。三是开展流域水权分配和转让试验。探索建立水市场和水权交易机制,合理补偿水源涵养区保护水源的成本和让渡水使用权的损失,形成水资源高效配置和使用的长效机制。四是开展京津冀共建生态产业园区示范。采取“托管、股份合作、生产基地、飞地”等多种形式,与京津共建共管,加快建设完善若干特色产业园区。五是开展生态移民和新型城镇化示范。六是设立生态环境保护基金支持示范区建设。
“基于以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我更关注的是京津冀地区的生态环境支撑能力和未来生态安全状况。”全国政协委员、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国土资源学院院长许皞将思考的触角延展到了20年后,“一个地区生态变化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渐变的,当人们发觉出了问题时,为时已晚,恢复起来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所以要未雨绸缪。”
如何在发展的同时,更好地保护京津冀区域的生态环境?许皞委员提出了“加强对农田生态功能保护、提升和抚育”的思路。首先是把农田的生态功能“喊出来”,形成关心农田生态功能保护、提升和建设的社会氛围。其次,要深化细化对京津冀地区农田生态功能调查评价研究,对其现状、存在的问题、生态容量、可提升的潜力等开展调查评价。第三,制订京津冀地区农田生态功能建设规划,设定各地区农田生态服务价值基本保有量红线,逐级落实到地头。
一说起固体废弃物处理,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巡视员王福强就滔滔不绝。“今年是第三年提交有关固体废弃物处理的提案,每一年内容都有所深化。”他说,这些提案,对河北乃至京津生态保护起到了促进作用。“科学利用尾矿不仅变废为宝,而且对缓解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大有益处。全社会也逐渐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他建议:一是全面评估垃圾发电项目,严格审批权限。二是水泥窑协同处置纳入基础设施,统筹使用。三是开展示范城市建设。四是列入国家发展战略规划、做好顶层设计。五是加大宣传力度,各部门协力推进。
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提升区域竞争力
“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有着共同的文化心理。”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河北省政协原主席刘德旺提出,要站在区域合作与发展的高度,树立一盘棋的战略思想,实施顶层设计、推进和督促。加强对共同区域的文化认同,大力打造京畿首善,将“善行河北”活动向三地拓展。促进共同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重点推进体现区域文化特点的文博、旅游业的发展。加大对河北的政策倾斜力度,围绕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协同发展。
就如何实现三地文化产业的协同、持续发展,刘德旺委员建议,加强京津与河北的互补性双向对接:促进文化产业与科技的对接,将三地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加工整合,通过工程网络体系,实现优秀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共建共享;促进文化产业与资本市场的对接;重视文化产业与平台的对接,推动成立京津冀文化产业园区联盟,打造贯通三地的经典文化旅游线路和品牌,重点利用好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中国(天津滨海)国际文化创意展交会、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等知名平台。
“推动京津冀旅游一体化,整合三地旅游资源,实现旅游资源在区域内的共享,提升区域旅游业整体竞争力。”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府副省长秦博勇表示,由于京津冀三地旅游市场发展不平衡,导致了经济发达地区不愿意将自身的游客资源外输,做“扶贫式”的旅游合作,甚至地方政府对资源的控制力过强,限制了各项旅游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此外,目前三地各自出台了一些政策,但是深度和广度都不够,并未真正形成完善有效的合作机制,协调效能较低。秦博勇委员建议,首先科学规划区域交通网络,完善旅游交通线路布局,从时间上缩短城市间的空间距离。其次,解决“断头路”“瓶颈路”问题,建设进入景区的高等公路,构建“快旅慢游、便捷安全、无缝换乘”的旅游立体交通体系。对于旅游资源丰富集中的地区,按照“景随路转,路为景开”的要求,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给予倾斜。第三,积极打造具有区域整体特色和发展潜力的新的旅游项目。如加速和完善太行山国家地质公园项目、京东休闲旅游示范区建设,以及环渤海海滨旅游线路开发等;整合目前已经形成的北京的皇家园林游、长城游,天津的海河风光游、滨海休闲游,以及河北的西柏坡红色文化游、白洋淀绿色生态游等,形成三地共享的旅游品牌。
推动科教卫生对接打造健康、科技两个走廊
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的优势在于“后发”,相对于京津有着更广阔的土地和发展空间。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政协副主席段惠军认为,河北在引进项目时要有前瞻性,要针对河北土地的利用做好顶层设计,把自己的“空间优势”守好、利用好。他建议,首都产业转移和承接要强化京津冀科技、教育、卫生协同发展,打造以“秦皇岛—承德—张家口—石家庄—廊坊”为轴的“健康走廊”和以“唐山—沧州—保定—天津滨海新区”为轴的“科技走廊”。由国务院建立协调机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规划、试点和实施推动工作。力争到2020年,“两大走廊”在健康服务业和科技产业发展带动上做出重大贡献。
如何打造“健康走廊”,段惠军委员建议,加强京津冀医疗定点医保衔接,逐步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异地即时结报;用好跨域合作试点经验,鼓励三地医疗机构加强技术协作、组建医疗联合体、建立转诊和疑难重症会诊制度。同时,要支持国家卫计委委属委管医院暨中国医科院在北戴河建设国家医疗保健中心,天津有关医院在石家庄建立联合医学中心,北大医学部在承德创办分部及医院,北京市卫计委在张家口创办医学中心等,并大力发展医养结合产业。
对于建设“科技走廊”,段惠军委员表示,要吸引国内外高端科技人才前来创新创业,努力将其建设成“中国式硅谷”。建议将北京中关村政策延伸至“科技走廊”,加快发展节能环保、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现代物流、电子信息、研发设计、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同时,支持和鼓励京津985高校在保定、唐山、沧州等地设立分校,中科院等科研机构在“科技走廊”建设中试基地;促进“科技走廊”产学研用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