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情文史15年
2015-08-30杜盛兰
文/杜盛兰
钟情文史15年
文/杜盛兰
2000年6月,我从滦南县委宣传部到县政协工作,任宣传教育科副科长,主抓宣传和文史资料的编撰工作,至今已是15年。
上班后,我得知文史资料编纂工作是一项具有统一战线特色并有广泛社会影响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是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它以“亲历、亲见、亲闻”为特点,介于地方志和党史之间,用文学的笔法来记述历史事件,能对地方志和党史起到补其阙、参其误、纠其偏、叙其无的作用。它对“存史、资政、团结、育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做好这项工作,我详细查阅了政协文史工作的档案。滦南县政协自1981年成立,到2000年,19年来共编撰文史资料6辑、约30万字。我感到不仅数量少,而且缺乏系统性、科学性。面对这种情况,我及时向主席会议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成立文史工作委员会,全力抓好文史工作,并把县内一些文笔好、热爱文史工作,讲奉献的“文化人”吸收入会,同力合作完成一些文史课题。二是立足滦南文化大县、冀东文艺三枝花(评剧、皮影、乐亭大鼓)的发源地,深挖文化底蕴,撰写一批反映三枝花艺人及历史的文史精品;三是寻找文史工作与滦南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的切入点,做到文史工作为现实服务,以有为促有位。
我的三点建议引起了政协领导的重视,并专门召开主席会议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三点建议逐步得到落实,并取得丰硕成果。
首先,县政协招兵买马,为搞好文史工作奠基
主席会议后,我同分管副主席一道经多方面了解,从滦南县地方志、党史办、文联及全县文化人圈中物色了十多人,这些人当中有已退的县志办主任、在职的副主任,原县文联主席、副主席,退居二线的党史办副主任,二线的文化体育局副局长,社会上有一定文字功底、爱好文史工作的知识分子等。为统一管理和捋顺工作关系,主席会议决定成立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把他们均聘为县政协委员。这样,一支文字功底深厚、爱好文史工作、责任心强的文史写作班子的成立。
杜盛兰
其次,立足实际,努力打造精品
滦南县历史文化悠久,唐开元二十八年设置马城县。特别是滦南的文化独具特色,滦南是评剧的发祥地,是评剧创始人成兆才的故乡。在这块文化沃土上,还诞生了靳派乐亭大鼓创始人靳文然、皮影大王张绳武、《杨三姐告状》中的杨三姐原型杨三娥。鉴于此,我与分管副主席、文史资料工作委员成员经反复研究,最后报主席会议批准,决定编撰《中国评剧之根》。这是一个浩繁的工程,为得到第一手资料,我与写作人员,走遍了本县评剧世家成家、任家、张家(兰坨里村)、张家(西一六村)及评剧创始初期的主要演员后代,还到邻县乐亭、滦县、迁安、丰南、秦皇岛、承德等地采访。除此之外,还与主要编写人员,到北京、天津、沈阳、长春、营口、哈尔滨等地艺术研究院、评剧院、图书馆、艺校等地采访。特别是沈阳图书馆馆藏的《盛京时报》,里面有成兆才率领警世戏社在东北演出的30多条消息和通讯,这在评剧史上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遇到评剧音乐这些生疏领域时,我不会就学,多次采访评剧旦角创始人月明珠之子、侄子,滦南县成兆才评剧团的鼓佬、琴师,虚心向他们学习,终于弄通了评剧的音乐术语和专用名词。用一年时间完成了《中国评剧之根》编撰工作。该书的出版,既填补了评剧史的空白,又为我县申报评剧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充足的历史资料和理论根据。该书被河北省第八届委员会评为文史资料优秀成果一等奖。
第三,彰显历史元素,做好发展旅游产业的大文章
2012年,滦南县委、县政府提出打造“北河水城”名片,建设“北河旅游文化产业观光带”的战略目标。我同文史委成员积极介入,大力助推,并与分管副主席向主席会议提出筹建北河碑廊的建议,立即得到主席会议的一致赞同。随后,向全县广大政协委员发出倡议书,号召政协委员为建设碑廊捐款,全县政协委员共捐款78.26万元,修建了北河碑廊一座,反映了滦南域内上起金代,下至民国1000多年的历史发展脉络,成为了解滦南历史的一部生动教材。
钟情文史15年,滦南文史工作得到长足发展。出版的《滦南民俗文化》《滦南文物古迹寻踪》列入唐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等7部门评选的全市23部爱国主义教材。《滦南三枝花》、《中国评剧之根》连续两届被省政协评为“文史资料优秀成果一等奖”。《冀东老手艺》被评为省政协“文史资料优秀成果二等奖”。滦南政协连续8年被省政协评为“文史资料征集工作一等奖”,我连续多年被省政协授予“文史资料征集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作者为滦南县政协文史文卫科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