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作业的教学互动法”优化探索

2015-08-30沈卫星

台州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拟题教学法法律

沈卫星

(台州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浙江临海317000)

“基于作业的教学互动法”优化探索

沈卫星

(台州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浙江临海317000)

枯燥乏味是困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普遍困境,“基于作业的教学互动法”是摆脱该困境的有效教学方式。该教学方法主要包括精心拟题、作业布置、作业批改、作业演示、生生互动、教师点评、师生互动、评分计分八大环节,针对其中的教学体系、精心拟题、作业布置、点评等环节中存在的尚需完善之处,进行了优化探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作业式教学互动法;优化

基于作业的教学互动法“是一种以教师精心设计、仔细批改作业,学生认真研做作业为基础,重视互动前的知识储备、课堂中的作业交流与点评,注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双向和多向交流的教学方法”[1]。该方法是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廖曰文教授领衔的“教学方法改革研究”课题组的重要研究成果,是思政课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新的教学方法。以此为基础的“高校思政课互动教学法探索与实践”项目入选2013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择优推广计划”项目(教社科司函[2014]21号)。2014年笔者讲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借鉴学习了该教学方法,效果颇好,同时针对该方法中若干环节存在的尚需完善之处进行了优化探索。

一、基于作业的教学互动法效果

据廖曰文教授介绍,采用基于作业的教学互动法的愿景有二,一是四个“有助于”:有助于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有助于增强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有助于强化竞争与合作的意识。二是颠覆对思政理论课的四大看法:“教师上课照本宣科”,“课堂死气沉沉”,“作业没有或就是抄抄书”,“考前突击背背就可通过”[2]。教学效果如何呢?先看调查数据:

表1:对“基于作业的教学互动法”总体评价[3]

续上表:

思政课一向以枯燥乏味说教形象示人,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使学生有兴趣。该教学法实行后,从调查情况看,“你喜欢老师现在这样上课吗”?该选项有84.93%的学生选择“喜欢,我们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原因就在于抓住了大学生学习心理——不喜欢照本宣科的填鸭式灌输,而是喜欢参与,因此有43.84%学生认为基于作业的互动教学法符合大学生学习心理。基于这样的学习心理,在“你认为在这种课堂模式下,你学习习惯有改变吗”调查中,90.41%认为“很明显”或“较明显”地提高了主动思考性。同时,学习目标更明确了,24.66%觉得“目标明确,我知道每节课该完成什么任务”,71.23%觉得“老师讲的东西精了,我们自主探究和展示的机会多了”,两者相加达95.89%。最后,有98.63%的人认为该教学法具有(一定)推广价值。这样高比例的调查结果说明了学生对基于作业的互动教学法持以充分肯定。须知枯燥乏味一直是困扰思政课的难题,浙江大学一项调查显示学习兴趣“很大”、“较大”的比例只有1/3[4]。王振江的一次对8000多人调查显示,46%的人认为只有少数同学对该课程感兴趣;课堂上能认真听讲的人仅占37%;而老师讲得好就听,讲得不好就不听的占到了40%[5]。因此,该教学法能如此激发学生积极性,实在令人欣慰。

表2:对“基于作业的教学互动法”教学效果评价[3]

作业式教学互动法是手段,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这个目的就体现在教学效果中。调查显示,“你认为本学期《基础》课的教学效果怎样?”“非常好”和“比较好”两项加起来达94.52%;对于是否有所获的调查,98.63%认为“收获很大”或“有一定收获”;对“《基础》课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调查,94.52%认为“非常有帮助”或“有一定帮助”。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喜人的。对此笔者深有体会,每学期第一次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时,总要先做个调查,发现有兴趣的同学不到5%。绝大部分同学是抱着“修学分”心态来的,对公共课颇不重视,甚至连上课教师的名字都记不住,更夸张的是连教师性别都搞混。上课时看闲书、玩手机、做作业等现象比比皆是。在采取该教学法后,情况大为改观,如今一改“我说你听、我打你通”沉闷气氛,课堂气氛热烈,提问积极,高潮迭起。此外,师生关系也变得融洽,课堂氛围浓厚。该教学法笔者试行了一个学期,在期末评教中获得91.025分好成绩,这是从未有过的高分,充分说明了该教学法的有效性。

二、对基于作业的教学互动法的优化探索

廖曰文教授认为:“教学互动是增强课堂教学感染力、亲和力和吸引力最主要的形式与途径,然而思政课实现高质量的教学互动并不容易!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或因学生懒得互动、不善于互动,教师又不擅长组织引导,致使课堂沉闷;或者任凭学生信马由缰,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不着边际,收效甚微;或者是教师问得多而杂乱,学生答得浅而细碎,把‘教学互动’错解为单一的‘师问生答’。”[1]作业式互动教学模式提出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困境。为此提出了八大环节:精心拟题、作业布置、作业批改、作业演示、生生互动、教师点评、师生互动、评分计分。这八大环节具体内容,廖教授在《基于作业的教学互动探索与实践》一文中作了详细阐述[1],此处不再重复。但正如廖曰文教授自身所说的“任何教学方法都是有局限性的,基于作业的教学互动法也不例外”[1],根据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笔者对其中的若干问题作了优化探索。

一是关于教学体系问题。基于作业的教学互动法的前提是精心拟题,但“即使再精心设计的论题也不可能完全涵盖教材的一章甚至一节的所有要点与知识点,如果不结合理论讲授,教学体系就会被弄得支离破碎,缺乏系统性,学生的认知也可能会停留于知性阶段,就事论事、以偏概全、不能透过现象把握本质,从而基于作业的教学互动就会背离初衷”[1]。廖曰文教授敏锐地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因此他提出“教师一定要根据教育教学规律、授课对象特点及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达到优势互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之目的”[1]。但这个对策是笼统模糊的,实践教学中,笔者是这么做的:揭示教材内在逻辑,变教材体系为教学体系。具体做法为: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主旨为“人该怎么活着?”(谈人生)活着是为了幸福,幸福包括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两大层次,底线则是守法。当前最大的社会价值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由此得出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谈理想)、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谈爱国)与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谈道德)。个人价值主要体现在事业与家庭爱情,由此得出第七章《遵守行为规法锤炼高尚品格》(谈学业、谈爱情)。另外,活着的底线是遵守法律,由此得出第五章《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与第六章《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谈法律)。最终让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这样“社会价值-个人价值-底线原则”的理解就深刻揭示出教材的内在逻辑性,同时也鲜明显示出从教材体系变为教学体系了。这样,就使得学生对教材有整体的把握,同时产生高屋建瓴的感觉。

二是关于精心拟题。不夸张地说,拟题是生命。问题是,如何拟题?廖曰文教授认为要做到“符合学生的理论兴趣、已有的经验或知识水平;紧扣教材,契合教学内容与进度;具有一定的思辨价值,可引发讨论”[1]。但实际上如何操作呢?尚无详述,而实际上这个问题为教师们最为关心。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取这样做法:问题导向教学法的专题教学方式。一是按照上述教学体系,列出七大专题,实行专题式教学。二是吃透教材主旨,准确提炼出每个专题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兴趣。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讲谈人生:①教学目标:人生最大的价值应以实现民族复兴为观照。②导向性问题:人为什么而活着?活着的最大敌人是什么?人该如何活着?

第二讲谈理想:①教学目标:认识到理想的重要作用,并树立民族复兴志向。该理念贯穿本教材所有内容,起到提纲挈领作用。②导向性问题:中华民族历史上呈现何种辉煌?(培养学生自豪感)中华民族近代史呈现何种落后性?(激发学生耻辱感)2030年的中国愿景是什么?如何实现?(培养学生责任感)

第三讲谈爱国:①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理性爱国主义,自觉扛起民族复兴重任。②导向性问题:爱国主义究竟爱什么?当前爱国主义面临哪些挑战?如何爱国?

第四讲谈道德:①教学目标:认识道德对社会发展与自我修养重要作用。②导向性问题:为什么说道德是护身符?道德的实质和核心是什么?当前社会出现了哪些道德问题、怎么办?

第五讲谈学业。①教学目标:四年大学怎么过?②导向性问题:如何认识人的四个问题?如何认识当前就业形势?大学四年怎么过?

第六讲谈爱情。①教学目标:从理性上反思爱情是什么。②导向性问题:如何理解爱情?人为什么会有爱情?如何认识自己的爱情?如何建立幸福的家庭?

第七讲谈法律。①教学目标:学法知法守法,维护权利。②导向性问题:为什么要学法?常用法律有哪些?如何守法?

针对这些问题,精选相关案例,布置作业。另外,关于案例资料,笔者还发动学生搜集,帮助建立案例库。对于案例被采用的学生,实行加分,这样更激发了学生积极性。

三是关于作业布置问题。作业布置的目的是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兴趣,但存在这样现象:那些没布置到作业的部分同学,觉得事不关己,懒得去思考,更不用说查找资料了。教师也无法进行检查,这是个漏洞。对此,笔者采取两种手段。一是寝室分组法。廖曰文教授的做法是按照学号进行分组,这样的缺点是不利于讨论和分工。本做法以寝室为单位,便于讨论,碰撞思想火花,也有利于分工负责。二是对那些“懒惰”的学生,采用课堂分组讨论法。首先是对学生进行分组,各行政班一般分为两组,每组约15人,每组以2~3个寝室为单位分好人员,座位相对固定;其次是各组推荐固定负责人;然后是课堂上抛出问题,各组展开讨论,负责人记录讨论观点,准备发言。这样,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各组同学争得面红耳赤,群情激昂。同时把这项“讨论活动”放在“作业演示”环节之前,在经过激烈争论,取得一定认识后,那么在“作业演示”后的“生生互动”环节时,台下学生就可以提出更有质量的问题,而且参与度也更高。

四是关于点评问题。已有做法在“生生互动”后采取“教师点评”,这个环节很重要。但是,教师也很想知道同学们对本次“作业演示”和“生生互动”的看法,为此,增加了“特约评论”环节,评论员由参加打分的评委担任,或者由学生自荐。本学期出现异常踊跃现象,在给化学专业上课时,有学生主动提出要求担任评委,进行评论,这也是增加“特约评论”的缘由所在。学生自评容易道出真实想法,引起共鸣,看到同学上台评论,也会激发自己的参与感。这对调动学生积极性作用颇大。

上述四大优化探索的目的与内在关系是:优化教学体系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教材内在逻辑关系,把握教材的整体性,避免出现支离破碎的现象;优化精心拟题目的是在使学生对教材具有整体性把握基础上,进一步深入认识教材主旨;优化作业布置目的是深入领会所拟题目,为此须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性,不管是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都投身到谈论中去,只有进入角色,心灵才有可能被触动,积极性才可能被激发。优化点评目的是对布置的作业完成情况做一自我评价,促进反思,借以提高能力。通过这样四大优化,进一步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而这正是实行基于作业的教学互动法实行目的所在。

笔者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困境释因与突破——以人性论为视角》中提出[6],实践是突破思政课教学枯燥困境的根本途径,但囿于各种条件限制,目前实践教学困难重重,而基于作业的教学互动法便于实行,可谓是对实践教学困境的一个突破,值得推广。同时在该文末指出“如何开展合适的实践教学……宜另行著文讨论”,基于作业的教学互动法也可谓是对此作出的回应之一。

[1]廖曰文,魏彩霞.基于作业的教学互动探索与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2).

[2]王汝菲.一份颠覆传统思政课的“军令状”[N].中国科学报,2014-04-03.

[3]沈娟凤:富有生命活力课堂的构建——高校思政课“基于作业的互动教学法”的调查报告[J],学理论,2014(33).

[4]马建青.“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效果的调查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8(5).

[5]王振江.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现状及对策研究[J].学理论,2010(12).

[6]沈卫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困境释因与突破——以人性论为视角[J].台州学院学报,2012(2).

An Optimization on“Homework-based Interaction Teaching Method”

Shen Weix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Taizhou University,Linhai,Zhejiang 317000)

Boredom is a common problem in the teaching of“Morality and Law Basis”.Homework-based 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 which has obtained a good teaching effect is an effective wayto get rid of the plight.This method mainly includes eight steps as careful problem setting,homework assignment,homeworkcorrecting,homeworkpresentation,students’interaction,teachers’comment,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and evaluation.This paper makes an optimization to overcome shortcomings of some steps as teaching system,carefully posing problem,homework assignment and comments.

“Morality and Law Basis”;practice;homework-based 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optimization

10.13853/j.cnki.issn.1672-3708.2015.02.014

2015-01-20

台州学院2014年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项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作业式互动教学模式探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

沈卫星(1971-),男,浙江仙居人,台州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伦理学。

猜你喜欢

拟题教学法法律
拟题的四把金钥匙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扮靓作文之“眼”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擦亮文章的“眼睛”
擦亮文章的“眼睛”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让人死亡的法律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