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宫血管缝扎术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2015-08-29杨东华

中外医疗 2015年3期
关键词:全子宫切除术临床效果腹腔镜

杨东华

[摘要] 目的 分析和研究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采用子宫血管缝扎术的临床应用情况和效果。 方法 随机抽选2011年3月—2014年3月期间,在该院妇科进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68例。按照抽签法将患者平均的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患者有34例。对对照组患者采用电凝术进行子宫血管处理,对观察组患者采用缝扎术进行子宫血管处理,并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手术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和统计。结果 经过临床对比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体温恢复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腹腔镜子宫全切术中采用子宫血管缝扎术,其手术出血量少、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因此,它是一种有效科学、安全理想的临床手术处理方法。

[关键词]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子宫血管缝扎术;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13.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1(c)-0087-02

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过程中,对子宫血管的处理是其中一项极为重要的手术步骤,其水平质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恢复情况[1-2]。目前,临床上对手术中子宫血管的处理方法也各不相同,常用的方法包括子宫血管缝扎术、子宫血管电凝术、子宫动脉游离结扎术以及阴式子宫切除术等[3-4]。该研究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以来,该院妇科住院部接收的需进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68例,将患者根据抽签法进行随机平均分组,即:对照组患者34例,采用子宫血管电凝术进行手术;观察组患者34例,采用子宫血管缝扎术进行手术,并对比、分析和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手术情况和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该院妇科进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68例住院患者。患者年龄大约在27~53岁,平均年龄是(38.4±6.1)岁;病症类型中,13例为子宫腺肌病,27例为子宫肌瘤,3例为子宫脱垂伴阴道前壁脱垂,10例为宫颈瘤样病变,7例为卵巢纤维瘤,8例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按照抽签法将68例患者平均划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34例患者,年龄大约在27~51岁,平均年龄是(37.3±5.5)岁;病症类型中,6例为子宫腺肌病,15例为子宫肌瘤,1例为子宫脱垂伴阴道前壁脱垂,7例为宫颈瘤样病变,3例为卵巢纤维瘤,2例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观察组34例患者,年龄大约在29~53岁,平均年龄是(38.8±5.2)岁;病症类型中,7例为子宫腺肌病,12例为子宫肌瘤,2例为子宫脱垂伴阴道前壁脱垂,3例为宫颈瘤样病变,4例为卵巢纤维瘤,6例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经过临床诊断分析,两组患者均采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进行临床治疗,且不存在严重的心、肝、肾、脾等器官功能障碍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性疾病,无药物过敏史、家族史等,并且在年龄、病症类型、临床症状、手术类型等方面的比较存在较大差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患者采用子宫血管电凝术进行临床手术治疗。具体方法为:给予患者全身麻醉后,取其膀胱截石位进行导尿管留置。而后将对应Trocar分别置入脐上缘以及左、右下腹部位。对患者盆腹腔进行详细检查,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姚氏举宫器置入阴道。挟持手柄将子宫顶起、摆动后,利用双极电凝将子宫双侧的圆韧带、卵巢固有韧带以及输卵管峡部进行钳夹、凝固和切断[5]。而后平举上推子宫,顶起前穹窿,在腹腔镜的辅助下进行膀胱腹膜、阔韧带前后叶的分离,并将子宫血管暴露出来。利用双极电凝对子宫动静脉血管进行多次反复的钳夹和凝固,而后将其剪断。之后,沿举宫杯缘切开阴道穹窿,切除子宫,并采用1-0无损伤缝合线连续缝合阴道残端。最后对盆腔进行冲洗,并确定无出血症状[6-7]。

1.2.2 观察组 对患者采用子宫血管缝扎术进行临床手术治疗。具体方法为:在将患者子宫血管暴露(方法同对照组一致)后,采用2-0无损伤缝合线沿举宫杯杯缘上方间断缝合结扎子宫动静脉1针或2针后,再凝切断子宫动静脉。之后,将子宫切除(方法同对照组相同)。

1.3 统计方法

通过SPSS13.0软件对两组患者的研究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和统计,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表示[8]。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分析

临床比较统计显示,观察组34例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体温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分析

统计学分析显示,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6.47%(9/34),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94%(1/34),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经过术后跟踪统计,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47%(26/34),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32/3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子宫血管缝扎术是一种子宫动静脉手术处理方法,它的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出血量少,且不容易对患者的膀胱、肠道、输尿管等造成损伤[9]。临床研究显示,在该随机选择的68例进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当中,采用子宫血管缝扎术进行手术的患者,其术中出血量(80.6±26.9)mL和手术时间(79.8±9.1)min均明显少于采用子宫血管电凝术的患者(126.7±49.1)mL,(91.6±11.2)min,且手术后的体温恢复时间(1.84±0.4)d、肛门排气时间(19.6±4.5)h以及住院时间(4.3±1.5)d也均明显短于采用电凝术的患者(2.62±0.9)d,(36.3±7.2)h,(7.4±1.2)d,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跟踪统计,采用子宫缝扎术患者术后仅有1例患者出现轻微感染症状,无输尿管、膀胱、肠道等损伤,其并发症发生率仅为2.94%(1/34)。远远低于采用电凝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6.47%)。且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12%)方面明显高于电凝术患者(76.4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表明,采用子宫血管缝扎术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进行临床手术治疗,能够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治疗时间和恢复时间,加速患者术后恢复,并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更好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帮助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邹心忠,许多,朱伟杰.腹腔镜下缝扎子宫血管行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分析[J].生殖与避孕,2009,12(11):700-702.

[2] 谢朋木,黄卫华,王秀侠,等.普通器械、子宫血管缝扎的全腹腔镜子宫切除56例[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2,17(10):881-883.

[3] 高丽,董宇凤,高婷婷.缝扎法处理子宫血管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3,11(5):878-880.

[4] 张广民,尚利飞,宋丽华,等.腹腔镜保留子宫血管全子宫切除术30例临床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3(5):530-535.

[5] 韦丽芳.腹腔镜下子宫血管缝扎术用于全子宫切除术32例[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8,11(5):392-393.

[6] 姚书忠,卢玉莲,张风格,等.子宫血管缝扎术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8,9(5):343-345.

[7] 邹果芳,胡红波,邓郝男.子宫血管预处理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08,14(2):111-112.

[8] 陈亚琼,杨振华,韩凌霄,等.子宫多处血管缝扎术在抢救产后出血中的应用[J].武警医学院学报,2010,7(11):862-864,867.

[9] 杜军强,卢希平.腹腔镜下两种不同子宫血管缝扎法在次全子宫切除手术中的比较[J].上海医学,2009,4(10):781-782.

(收稿日期:2014-10-28)endprint

猜你喜欢

全子宫切除术临床效果腹腔镜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旋切器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改良腹腔镜下大子宫切除术48例临床观察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控制与处理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护理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