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56例临床报道
2015-08-29张玉奇
张玉奇
[摘要] 目的 研究并分析腔内介入治疗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接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56例患者,按照所选治疗手段的不同将其随机均分至采用腔内介入治疗的观察组与采用传统动脉旁路手术治疗的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优劣。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9~13 d,手术时间为1~2 h,手术过后的ABI指数比对照组ABI指数数据表现优异,两组患者在ABI指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成功率和在手术之后动脉通畅率比较上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采取腔内治疗,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病痛,使患者的治疗情况得到好转,减少了患者下肢出现动脉闭塞的情况,值得推广。
[关键词] 腔内介入治疗;动脉旁路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5(a)-0019-02
The Clinical Reports of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56 Cases of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ZHANG Yu-qi
Hepatobiliary Vascular Surgery,General Hospital of Yankuang Group,Zoucheng,Shangdong Province,2735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in the cavity under the effect of treatment intervention. Methods I accept hospital treatment of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56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nd the control group. Observation group treatment is endovascular therapy,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raditional artery bypass surgery. The treatment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is 9-13 days, surgery time is 1-2 hours, ABI index surgery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he ABI index data show that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BI index contrast(P<0.05). However, the success rate and arterial patency after surgery on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Conclusion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take endovascular treatment, patients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pain, so patients get better treatment, reducing the patient's 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occlusion,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 Endovascular therapy; Artery bypass surgery;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目前的高发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原因都会引起动脉硬化闭塞,从而引起慢性下肢缺血。而下肢缺血会给患者日常正常活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手术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血管旁路手术,另一种则是腔内介入治疗手术[1]。该次试验通过对2013年8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56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腔内介入治疗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在该院接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的56例患者。所有患者均通过专业仪器检查并确诊为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人员。观察组患者运用的治疗方法是腔内介入治疗法,而对照组接受的治疗方法是传统的动脉旁路手术。其中,观察组患者男女各有16例、12例,年龄在61~79岁,平均年龄为69.8岁;对照组患者男女各有14例、14例,年龄在63~79岁;所有患者在患病期间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肢体麻木、疼痛、间歇跛行、患肢皮肤体温下降,有些患者脚部出现了溃烂,肢体末梢甚至出现了坏疽。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动脉旁路手术。首先要选取患者自体大隐动脉,在正常与闭塞的血管之间建立旁路。然后,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外旁路解剖。
观察组患者则采取腔内介入治疗法进行手术。首先对2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进行血常规及全身器官检查和状态评估,同时,对所有患者行下肢动脉彩超、下肢动脉CT成像以及下肢动脉造影检查等以明确诊断。然后根据患者动脉病变的具体分布情况及相关检查结果制定相关的腔内介入手术治疗方案[2]。
腔内介入治疗手术要始终在DSA机的监视下进行。按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不同的血管闭塞部位,分别实施股动脉穿刺。对于动脉狭窄/闭塞段开通的患者,采用血管造影对患者的病变范围、侧支循环情况再次明确后,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在患者膝上动脉使用球囊导管(5~8 mm)加之0.035 in亲水涂层导丝由真腔经过闭塞段血管开通,进入球囊并实施扩张。顺、逆行穿刺则分别采用6F下肢专用长鞘支撑和“翻山式”动脉长鞘支撑;对于短段狭窄的动脉闭塞患者则采用真空开通手段;而对于长段动脉闭塞患者则施行内膜下血管成形术进行治疗。在行球囊扩张后,经检查若发现患者膝上动脉产生动脉夹层或患者的基础狭窄仍超过30%,则应对球囊扩张患者植入支架,以确保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早日康复[3-4]。
手术过后,注意防止感染,改善微循环。患者的血管畅通,血液流速正常等情况表示手术取得成功。在手术之后,要提醒患者按时进行复查,一旦出现特殊情况,要及时的与医生取得联系,要求患者经常进行血管畅通情况的检查[5]。
1.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 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ABI指数3项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的ABI指数为(0.52±0.1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0.46±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5)。两组患者的具体对比结果见表1。
表1 观察、对照两组患者治疗效果(x±s)
注: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血管通畅率、伤口感染率3项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为92.9%,仅1人失败,对照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89.29%,仅3例失败,对比发现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0.05,χ2=1.631)。6个月之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管通畅率为93.4%,对照组患者的血管通畅率为8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7>0.05,χ2=1.044)。在伤口感染率上,观察组患者伤口感染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2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5,χ2=4.178)。
3 讨论
动脉硬化往往表现在下肢动脉系统上,因此就出现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刚出现此种疾病时,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或者多做运动来缓解,当病情严重时,药物以及锻炼方式都不能够达到治疗或者是缓解病情的目的,此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采取手术治疗。目前为止,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手术方式只有两种,一种是血管旁路手术,另一种则是腔内治疗手术。在早期的治疗过程中,腔内介入治疗的手术方式只运用于血管闭塞病变或者是短段狭窄。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医疗事业的发展,腔内介入治疗技术应用也逐渐的广泛,在临床的运用更加的普遍。这种治疗方式在治疗下肢动脉硬化疾病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为患者减轻了痛苦[6-7]。
通常在手术之后,患者一般会再次形成早期的血栓,出现动脉破裂、动脉瘤等疾病,切口也会出现感染的情况。为了在手术的过程中拥有良好的视野,往往会使用动脉旁路手术,但是这种手术的伤口很长,会使患者更容易出现并发疾病,一旦出现切口感染,患者的伤口愈合速度会减慢。因此,腔内介入治疗的优势就比较明显,它对患者的创伤很小,微创使得伤口的感染率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就得到减少。下肢动脉硬化往往高发于老年人群,由于患者的年龄较高,对于手术的承受能力有限,但选择出现伤口较多并且创伤较大的动脉旁路手术时,患者自身会出现不利于手术进行的状况,并且在手术之后伤口的恢复比较缓慢。因此,采取腔内介入治疗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最大程度的降低了对患者身体产生的创伤,并且对患者手术之后身体的恢复产生了有利的帮助[8]。通过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可以明显的反映出两种手术方式之间的差异。
ABI是下肢血液运输情况的重要指标,它能够准确、快速的向医生传达相关的信息。根据患者在手术前后ABI指数,将其相互对比,能够准确的判断出患者的下肢血液运输情况以及患者的治疗效果[9]。在进行手术之后,观察组患者的ABI指数为(0.52±0.1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0.46±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5)。患者在进行了腔内介入治疗之后,闭塞硬化动脉得到了缓解,病情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这同吕忠俊[10]所研究的结论相符,有力证明了腔内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改善下肢动脉硬化患者的病情。对于治疗下肢动脉硬化的关键是要确保下肢血液运输的流畅。通常情况下,由于血管的皮层增生以及相关细胞的繁殖等因素,下肢血管无法始终保持通畅。在该次研究之中,6个月之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管通畅率为93.4%高于对照组患者血管通畅率88.4%。以往,采用腔内介入治疗手术的患者血管通畅率应该比93.4%低,出现该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医疗水平的发展,或者是患者术后与复查时间比较短造成的。
改善患者下肢血液运输情况是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关键。腔内介入治疗能够在短时间内很好地改善肢体的血液流通情况,并且腔内介入治疗对患者身体的创伤较小,手术之后的病发症较少,血液的通畅率较高,更适合老年的患病人群。随着腔内介入治疗技术的广泛应用,应该规范对该方法的操作,确保手术的成功以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0]。
综上,腔内介入手术能够很好的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疾病,缓解了患者的病痛,改善了患者的身体状况,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对于该方法取得的良好临床效果,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殷晓丽,畅智慧,王秋实,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的疗效分析及2年内的随访观察[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3,24(4):259-263.
[2] 吕忠俊.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2):136-137.
[3] 尹文华,马慧兰,陈其伟,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腔内治疗探讨[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4,24(2):18-20.
[4] 王中华,杨晓冬,陈学东,等.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腔内治疗[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0(3):236-238.
[5] 宋杰,王黎洲,李兴,等.顺行穿刺腔内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评估[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3,22(2):154-158.
[6] 娄尧强,徐侃,王林君,等.糖尿病性和非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腔内治疗对比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4(12):1245-1247.
[7] 刘海霞,陈红,张卫国,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多层螺旋CT成像与血管腔内治疗的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4):4813-4814.
[8] 张冰沸,吴爱萍,刘志刚,等.经皮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2013,41(5):58-60.
[9] 刘源,刘洋,曾伟,等.血管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1,30(2):247-251.
[10] 吕忠俊.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28):136-138.
(收稿日期:2015-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