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小助手“助人自助”
2015-08-29李桂芬
李桂芬
编者按:同伴教育是指年龄相仿、具有共同语言等某些相似点的伙伴,通过共同分享信息、观念或技能,交流想法和情感,相互传递正能量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形式,儿童接受知识与观念更自然,更真实,也更容易有效。
基于这样的认识,北京市一些学校或通过课程,或通过活动,从“小手拉大手”“大手拉小手”“先进带后进”起步,最终达到“用正能量激发正能量”,在不着痕迹中,让青少年有了更多获得感。
三帆中学心育活动中的同伴教育,坚持“助人自助”原则。“助人”,是指由学生担任的心理小助手协助学校和老师开展各项心理活动,真诚地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处理心理困惑;“自助”是指学生通过接受专业的心理培训,树立尊重他人的助人理念,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收获自身的心理成长。
选拨标准
心理小助手的选拔标准凸显“助人”理念。教师在选拔心理小助手时,坚持三个衡量标准:对心理辅导工作感兴趣、对人热情、乐于助人。
培训课程
心理教师对心理小助手的培训课程是以“心理知识+工作方法指导”为核心进行的。其中包括考核式培训——首先要求学生阅读学习相关心理材料,完成某项具体的任务,然后接受知识性问答考核以及实际操作考核;讨论式培训——主要针对心理小助手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周围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大家畅所欲言,互相支招,挖掘教育潜能;案例式培训——把日常咨询中某些辅导实例进行相关处理后,教给小助手们疏导心理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协助心理辅导的能力,帮助他们感知心理助人理念;网络式学习——登陆相关网页,阅读心理方面的文章,并在BBS上进行交流讨论,这种培训方法非常适合假期使用;角色模拟培训——组织心理小助手进行任务模拟,让他们处于一种设计好的冲突情境中,扮演其中的某个角色,换位思考,使小助手们有了更为丰富的当事者情绪体验,与同学做心灵交流辅导时能更好地把握对方的心理变化细节,提高小助手的心理辅导能力。
实战演练
心理游园会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大型传统活动。该活动旨在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从心理层面更好地适应中学生活。该活动由心理组教师策划,心理小助手、心理社成员以及初一年级各班的志愿者们共同承办,他们作为活动的创意者、组织者和实施者,精心准备、热情负责地参与到每一项具体活动中,为同学们的心理参与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心理游园会活动包括“心理知识知多少”——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学常识,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观;“心理问题算什么”——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心理求助现象,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发现隐患,并学会采取合理的方式自助或求助他人;“给点阳光就灿烂”——鼓励学生以团队形式参赛,在完成游戏的同时,学会合作分享、表达、倾听等社会交往方式,体验中学集体生活;“懂点心理就不同”——帮助学生在单人游戏的过程中探索自身的特点,并引导学生基于心理学的角度看待自身的特点,发挥优势,接纳不足;“许下愿望就出发”——鼓励学生对初中三年的生活有所规划,收集学生心理目标,密封保存,第二年下发并对比收获成长。在这一过程中,小助手们提升了心理工作能力,收获了心理知识,实现了个人成长。
学校给心理小助手提供宽松的平台,指导他们创造性地开展各项活动,比如:让他们担任“心语天使”,发现同伴的困惑,提供及时的心理支持;承办心理游园会,以同学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真实的活动情境中促进小助手提高自助、助人能力的提升,在促进自身心理成长的同时,带动同伴的心理成长。
心理小助手身处学生之中,用他们敏感的视角,反馈了很多教师难于发现却很有价值的学生心理变化的信息。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心理小助手具备及时帮助同学的可能和能力。
同伴教育的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自我教育和教育他人的潜能,还畅通了心理信息渠道,使心理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教学,开展心育活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了更多平等交流的机会,“助人自助”的氛围也让友善的态度在学生之间传递。心理小助手们就像一颗颗火种,在校园里燃起热情、平等、友善的火焰,使校园更加和谐, 整个校园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