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助力艺术教育
2015-08-29郭立侠
郭立侠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营造具有浓郁艺术氛围的校园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艺术兴趣,培养其艺术欣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因此,学校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推动艺术教育的全面开展及学科渗透,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独具匠心的人文景观文化——浸润艺术熏陶
按照“育人为先,师生为主体”的原则,我们大力推进校园人文景观文化建设。
在教学楼外墙展示“阳光教育”宗旨、开辟校门口文化墙及电子屏的“一分钟微课程”,教学楼内建设一个“阳光教育理念”展示空间、两个“阳光阅读、习惯培养”天地。每一个造型,每一种色彩,每一处内容,都精心设计,充满艺术元素,我们努力打造校园艺术氛围,让校园文化建设贴近师生、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
校园内四条“师生作品展示”长廊、五个“阳光教育成果”展区展出学生优秀的书法、美术、工艺作品,学生随时可鉴赏自己、同伴的一幅幅书法、一张张图画、一件件工艺品,培养他们的创造才能,激发艺术兴趣,提升艺术欣赏能力。
进入师生人人参与、共同营造的艺术化的校园,仿佛来到艺术世界,花草树木赏心悦目,艺术风景历历在目,褒美扬善,激励奋进,悄然实现对学生的艺术熏陶。
开放有序的课程文化——提升艺术素养
1.依据学生实际,打造课堂艺术文化
各学科充分挖掘教材的艺术因素,应用艺术手段,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共同创造。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教学活动,加强各科教学的情感化、艺术化,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提供更多审美体验,以提升学生艺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立足艺术课堂,优化艺术教育教学
我们把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艺术知识分解到艺术各学科教学中,体现各门类不同的知识结构和特征。在教师寓教于乐的精心设计中,学生能较好地掌握这些知识,为艺术欣赏和创造打下一定的基础。
音乐、舞蹈课,让学生通过身体运动对音乐加以反映,增强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及创造力;以唱歌、舞蹈、音乐欣赏等为基础设计的音乐游戏教学,引导学生用肢体语言积极参与表演,边学、边唱、边舞、边欣赏,在愉快的气氛中接受艺术熏陶;美术、书法课,引导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经过欣赏、讨论、对话、想象、探索,激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构建课外艺术活动课程体系,普及艺术教育
学校站在课程建设的高度推进课外活动,探索“六大领域——四类社团”课外活动课程体系:强力打造艺术核心社团,扎实推进体育特色社团,夯实学科基础素养社团,广泛开展兴趣社团。开设舞蹈、武术、太极扇、阅读等必修校本课;开设每周一次升旗、广播、电视台课程;开设每天“校园一分钟必修微课程”;开设舞蹈、合唱、小提琴、葫芦丝、书法等四类社团选修活动课程。全体学生参与社团课程,实现“我的活动我做主”,真正成为艺术活动的主人。
丰富多彩的主题与节日文化——展示艺术特长
学校结合重大节日,每年举办富有特色的主题文化展示活动,为学生搭设展示艺术才华的平台。
每学期设立艺术素养展示月,检验课外艺术活动的进展,为学生的艺术教育活动成果搭建展示舞台,推动课外活动的可持续发展;举办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科技节,开设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人人参与,班班争先;每年“六一”儿童节,举办“在灿烂阳光下,争做美丽少年”文艺汇演,集中展示学生的艺术才华。各项活动的创、编、排、演、主持都以学生为主,教师退到幕后。学生载歌载舞,尽情欢唱、表演,用歌声、笔墨绘制自己的校园生活,充分张扬个性。
丰富多彩的主题文化展示与艺术节等活动,为全体学生提供展示特长的舞台,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校园生活体验,提高了艺术修养,增强了自信心。
目前,学校已经形成了艺术教育办学特色,把艺术教育和独特的校园文化相结合,通过艺术课程和艺术活动,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效果。今后,我们将继续探索校园文化助力艺术教育的实践,以文化促发展,以文化创和谐。
编辑 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