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正出新”助力学生“成德达才”

2015-08-29刘明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师大附中学部育人

刘明

守正出新,弦歌不辍,一百年来,首师大附中始终秉承“成德达才”的育人理念,在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期都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从2014年9月开始,学校全面开展“四三二一”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实验,其中的“四”是指我校四修课程体系,“三”是指三维管理体制,“二”是指两个育人原则,“一”是指一个核心目标。

四修课程体系——“全面发展”与“学有特长”统一

课程建设是学校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落实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在长期的课程建设实践中,我们确定了首师大附中课程建设的总目标——以国家课程的高质量校本化实施为基础、精品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为补充,构建与学生内在发展需求相一致的,有利于夯实学科基础、促进专业发展、提高综合素养、形成自主能力的“基础通修+兴趣选修+专业精修+自主研修”课程体系。学生在完成以国家、地方课程为主的通修课程后,可根据自身兴趣选择丰富的选修课。对于在某些方面特别有兴趣或研究的学生,学校充分利用自身教育资源及优势,开设专业精修及自主研修课程,并配备导师帮助学生发展各自的兴趣特长。

在基础通修课程中,学校特别开设发展指导课。该课程涉及领域广泛,包括对学生规划力、学习力、领导力和创新力等方面的开发及培养。学校专门组建了课程研发团队,由来自不同领域的教师讲课,多位教师同上一堂课,每班每周1课时,每学期15课时。

规划力的培养以学生的职业规划为核心,重在引导学生全面认知自我,帮助学生尽快完成初高中的衔接过渡,通过职业体验、大学专业介绍、自主招生辅导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完成“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学生有了方向感,会激发更大的学习热情,这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而且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学习力的培养以掌握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率为核心,重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通过学科学法指导、学习品质测量、学习经验交流、科学用脑训练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知识、信息的接受与转化应用能力,让学生完成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根据高中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学校的领导力课程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洞察能力、决策能力、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为重点。该课程的开设改变了我们过去只注重培养少数学生干部和优秀学生的领导能力的做法。我们面向全体学生,将激发兴趣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意识到自身潜在的领导能力,教会学生如何更好地在中学阶段发挥自身的领导能力,切实增强自己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

创新力培养以创新思维训练和创新实践活动为主。创新训练主要通过经典的创造性案例分析和思维训练的头脑风暴等形式强化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力求打破思维定势,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和新颖性。创新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科技制作、科学实验和艺术品创作,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体会创新的内涵,加深对创新精神的理解,提高个人的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

首师大附中“四修”课程体系的确立,将“全面发展”与“学有特长”完美统一起来,达到了“通修”夯实学科基础、“选修”提高综合素养、“精修”促进专业发展、“研修”形成自主能力的目的。

三维管理体制——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带动、学长的引领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不同之处。为了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特殊作用,首师大附中在继承中创新,变革了传统的育人模式,构建了学长学部制、分层走班制和固定班级制相结合的三维立体管理模式。

1.学长学部制

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需求设立四个学部——创新学部、理工学部、人文学部和国际学部,采取学生和学校双向选择的方式,将有共同兴趣爱好或者学科专长的不同年级的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团队。此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研修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有利于发挥学长的传帮带作用。

创新学部是在原来创新教育实验班的基础上形成的,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对课程有了整体的优化,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基础通修——“博”“专”并重、“文”“理”兼容;专业精修——“普”“高”衔接、“知”“行”统一;自主研修——“学”“思”结合、“古”“今”融通;兴趣选修——“中”“外”合璧、“艺”“体”双馨。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创新人才。理工学部和人文学部重点打造理工类和人文类专业精修课程,通过深度职业体验和丰富的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特长。国际学部以中美课程班学生为主体,完美融合中方高中课程和美国高中高端课程(AP课程),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优秀高中毕业生。

学长制是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和同伴的引领带动作用。让同一学部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活动中相互交流、互相促进,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突破常规管理模式的局限,取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2.分层走班教学

在基础通修阶段,每个学部主要学科可设置不同层级的课程供不同学力水平的学生选择,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按照固定班级授课。分层走班教学,有利于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习的选择性和趣味性,有利于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

分层走班让每个学生都拥有“一张灵动的课表”。所谓“一张课表”,是指每个学部的学生所学的课程领域是一样的,所谓“灵动”,是指每个学生的课程学习内容、能力培养要求是不同的。举例来说,创新学部第一节课为数学课,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学生都学习同样的内容,四位老师同时开课,提供四个层次的课让学生选择。依此类推,主要科目的教学都是同时开设四个层次课程供学生选择,这样就让一张“不变”的课表充满了变化。此举在重视学生学习领域一致性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学习内容的选择性——不同能力基础的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学习,充分体现了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适合自己的通识教育。

3.固定班级教学

配备班主任,可以让学生拥有集体归属感,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精细化管理和指导,开展系列化的德育课程,让不同层次、不同兴趣专长的同学之间互相影响,以此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

学校推行的“三维管理体制”就是在注重保留优秀传统教育、结合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既让学生拥有集体归属感,又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选择,“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

两个基本原则——个性发展与终身发展相统一

学校教育以人为本,努力追求办适合每一个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始终坚持尊重个性差异和注重因材施教的两个原则。尊重个体,意味着承认差异,因为差异是多样化的基础。我们知道,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有创造性、有想象力、身心健康的人才。因此,不能用一个模式办教育,更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衡量、评价学生。要做到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尊重并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长培养。

首师大附中教学始终朝着“课程要适合学生、课堂要属于学生、评价要激励学生”的方向努力,尽量“满足每一个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基”。毋庸置疑,课堂是学生生活和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属于学生的。在属于自己的课堂里,学生可以驰骋想象、自由发展、张扬个性。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此外,我们还特别重视教育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注重评价的科学性,把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定位在学生的不断完善和终身发展上。斯塔费尔比姆强调:“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改进和调节学生的学习行为。因此,应当通过不断丰富评价方式来构建有针对性的评价体系,让评价发挥出不可替代的力量。

一个核心目标—— 育才与育人相结合

学校乃育人之所,教育教学工作都应该围绕“育人”这个核心目标展开。首师大附中在建校之初就把“成德达才”作为育人目标。历时百年,“成德达才”育人理念历久弥新,随着国家教育领域深化改革政策的相继出台,我们的育人目标更加清晰明确:努力把首师大附中的学生培养成为具备一种意识(责任担当意识)、两种精神(勇于探索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三种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德才兼备的创新人才。

2014年9月,我们的“四三二一”改革已经全面启动,起始年级的老师和同学们也已经基本适应了改革带来的变化,改革的成效也在逐步显现。从近期国家和地区各项政策和规划来看,我们已经走在了前列,也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下一步,我们的改革需继续深化,力争在基础教育领域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编辑 肖佳晓

猜你喜欢

师大附中学部育人
黄河科技学院艺体学部作品选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殊教育系简介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黄河科技学院艺体学部作品选登
跃青春 筑国梦
钢琴与研究生
东北师大附中 校园科技节精彩不断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