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溶栓在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2015-08-29金迪
金迪
[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上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对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于2014年1月—2014年9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患有早期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104例,实验组患者52例,在心电监测下对患者采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对其余52例患者不采用溶栓治疗作为对照组。分别记录下两组患者的成功再通、死亡例数,对两组的再通率和病死率进行比较,并对再通率与溶栓时间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结果 在对患者再通率的比较中,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实验组患者为69.2%,较未采用溶栓治疗的对照组患者3.8%的再通率相比有明显的优势;在病死率的比较中,前者为9.6%明显低于后者15.6%的病死率。6 h内接受治疗患者的再通率为72.2%,而6h后再通率则降低至43.8%。结论 对早期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方法进行治疗较采用常规方式能够取得更高的再通率,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的病死率。
[关键词] 静脉溶栓;急性心肌梗塞;再通率;病死率
[中图分类号] R54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2(b)-0020-02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to the Treatment of Early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JIN Di
Shenyang Emergency Center, Shenyang, Liaoning Province, 110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with urokinase on early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s 104 cases with early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September 2014 were selected. 52 case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given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with urokinase under ECG monitoring. And the other 52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not given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treatment. The successful number of reperfusion and that of death of the two groups were recorded. The reperfusion rate and mortality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perfusion rate and thrombolysis time was investigated. Results The reperfusion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reated by urokinase was 69.2%, much higher than 3.8% of the group without thrombolytic therapy. The mortality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6%, obviously lower than 15.6% of the latter group. The reperfusion rate of the patients received thrombolytic therapy within 6h was 72.2%, while those received the therapy after 6h decreased to 43.8%.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early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reated by thrombolytic therapy with urokinase have higher reperfusion rate and lower mortality rate to a certain extent as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Key words]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Reperfusion rate; Mortality rate
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多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再结合其他诱导因素,致使粥样斑块破裂,血小板逐渐在斑块表面聚集形成血栓,致使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量的增多使越来越多的人负有过重的劳动量,情绪也逐渐趋向不稳定,正常的饮食作息规律被打乱,及生活中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增大了心肌梗塞发生的可能性[1]。为了减轻疾病为患者带来的痛苦和患者的病死率,研究发现一个治疗心肌梗塞的更加简便快捷的治疗方式。对2014年1月—2014年9月该院收治的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法进行治疗,并将其临床应用效果与采用常规治疗方式所取得的效果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104例于该院接受治疗的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获得患者或患者家属签订的知情同意书后,对所有患者进行基本情况调查。所有入组患者均符合早期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标准,患者均能够使用静脉溶栓药物,无常规药物禁忌症患者。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52例,其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15例,发病6h内的患者有36例。在心电监测下对患者采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年龄在36~76岁,平均年龄为(52.3±2.6)岁。其余52例患者中,女性患者18例,男性患者34例,不采用溶栓治疗为对照组,年龄在34~75岁,平均年龄为(50.8±3.1)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患者的性别分布情况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得的实验数据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可供临床参考。
1.2 实验方法
入院后对患者进行血凝四项、心肌酶谱检查,辅助诊断病情。对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操作前,需给予两组患者300 mg阿司匹林嚼服。采用尿激酶对实验组患者进行静脉溶栓,用100 mL 5%的GS,稀释150万单位的尿激酶,将稀释的尿激酶溶液在0.5 h内静注入患者体内。并给予患者急性早期心肌梗塞的常规药物。溶栓操作结束后12 h内,以入院时患者的检查结果为依据,根据患者的不同采用低分子肝素或肝素7500 U每隔12 h对患者进行静注抗凝处理,注射时间维持7 d。在溶栓后2 h内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及血压的变化情况,对出现生命体征出现异常的患者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药物进行治疗。患者在用药30 min后对两组患者的冠脉再通率及患者的病死率进行记录统计。
1.3 判定标准
在对心肌梗塞疾病进行诊断时均以WHO诊断标准为准。对患者冠脉是否再通进行判定时依据以下原则:溶栓2 h内胸痛基本或完全消失,有再灌注心率失常的发生;心电图抬高ST段出现下降的比率在50%以上;血清肌酸激酶在16 h内出现峰值。任意两项同时发生即可作为再通成功的判断依据。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进行对比时采用χ2检验, 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两组患者的冠脉再通率进行比较
根据判断再通的依据对患者的再通情况进行记录并对两组患者的再通率进行比较,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实验组患者的再通率为69.2%,较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的再通率3.8%有明显的优势,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两组患者的病死率进行比较
对两组患者的病死率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的病死率为9.6%,对照组患者的病死率为15.4%。两组患者的病死率相比,实验组患者的病死率较对照组患者有明显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对溶栓时间与再通率之间关系的探究
实验组患者中在6 h内接受静脉溶栓的患者有36例,溶栓的再通率为72.2%(26例);6 h后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有16例,溶栓再通率为43.8%(7例),两组之间相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溶栓时间发病在6 h内再通率较发病时间在6 h后的患者再通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由实验结果可见,采用静脉溶栓的方法对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治疗能够使患者的再通率达到69.2%,较常规方法治疗的3.8%的再通率有明显的提高。实验结果显示前者的病死率为9.6%,而后者的病死率为15.4%,显示采用静脉的溶栓方式治疗能够使心肌梗塞的治疗效果有明显的提高;患者在发病6h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再通成功率为72.2%,6 h后的成功率则为43.8%,故在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时及早采取治疗措施以提高患者的再通率[2]。
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多数由于冠状动脉的缺血缺氧,使冠状动脉中不稳定斑块破裂,静脉溶栓治疗方式的目的在于对冠脉血流进行再通重建,控制并减少心肌梗塞的面积。在治疗中选择的药物尿激酶不具有特异的抗原性,不能够使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长时间持续处于高水平的纤溶酶能够对纤维蛋白原及部分凝血因子起到降解的作用,从而起到溶解凝固血液的作用,在溶栓治疗中能够减小梗塞中动脉血管壁内的斑块[3]。在此次实验应用尿激酶治疗的效果中可见,尿激酶能够在溶栓治疗中起到作用部位明确,作用效果强,并发症的发生率小的优点。由于该药物在治疗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少而轻,故该药物的使用方式简便,使用中需考虑的禁忌症、适应症较少[4]。另外尿激酶对血管ADP酶的活性也有一定的提高作用,能够对血栓的形成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综合以上因素此次溶栓治疗中选择尿激酶与常规治疗方法相比使再通率有了较大的提高[5]。
实验结果显示患者需在发病后迅速及时到医院进行确诊,并进行溶栓治疗才能够提高疾病的治疗有效率。与其他实验[6-7]研究接受溶栓治疗的时间与治疗的有效率之间的关系中得到的结果相符。若对心肌梗塞患者的梗塞部分不能及时的采取再通措施,会发生心源性休克、左心衰竭等并发症,严重时导致患者死亡,故对患者采用溶栓治疗能够降低患者的病死率[8]。实验结果还表明,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需要在治疗中尽早的实施治疗,才能够充分地发挥溶栓药物的作用,使临床上对心肌梗塞的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综上所述,对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溶栓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再通率,明显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冯红军,程晓吟.急性ST 段抬高心肌梗死院前溶栓与住院溶栓疗效比较[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1(4):342-344.
[2] 李胜申.急性心肌梗塞尿激酶溶栓2例报告[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8):360.
[3] 徐之斌,陈亚想.尿激酶溶栓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救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23):132.
[4] 李瑞芬.急诊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76例临床研究[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7,16(4):384-386.
[5] 张艳华,赵施竹.大脑中动脉阻塞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行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的比较[J].中国全科医学,2011(20):2275-2277.
[6] 杨明刚.急性心肌梗死不同时间段尿激酶溶栓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8):170-171.
[7] 刘明亮.不同溶栓治疗时间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8(12): 180-181.
[8] 顾红莲,焦鼎荣,丁进.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及预后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11,27(6):584-586.
(收稿日期:201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