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又好又快发展江苏文化产业

2015-08-28谭军郭新茹

群众 2015年5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特色融合

谭军+郭新茹

“十二五”以来,江苏文化产业进入了大发展大繁荣阶段,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高达30%,是GDP同期增速的2倍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57%,位处全国前列。但从发展水平来看,还基本停留在以投资驱动为基础的数量扩张阶段。因此,在“十三五”期间,江苏要紧紧围绕“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的目标定位,准确把握“新台阶”的具体内涵和标准,在“新”字上明确目标,理念上创新,动力上出新,机遇上谋新,立足新的发展阶段,选择新思路、明确新任务,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积极推进文化创意功能区建设

以文化创意功能区建设为抓手,引导文化产业特色化、差异化、集群化发展,推动文化产业与经济转型升级、城市功能优化调整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以功能区建设推动形成全省文化创意产业高端化、集聚化的空间总体布局,建设一批文化企业集聚度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强的文化产业集群和中小微文化企业群落,形成一批具有广泛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地标。以功能区建设促进人才、技术等核心要素集聚,促进文化与科技、金融、制造业、旅游、农业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城市创意经济发展。以功能区建设带动城市再造,提升城市景观风貌品质和文化内涵,推动社会资本与文化设施建设、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对接。

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近年来,我国非常重视特色文化产业发展,2014年8月27日,财政部、文化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鼓励各地发展工艺品、演艺娱乐、文化旅游、特色节庆、特色展览等特色文化产业,强调发展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带,建设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区,打造特色文化城镇和乡村,健全各类特色文化市场主体,培育特色文化品牌。总体来看,文化园区(基地)和文化创意功能区是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特色文化产业又成为推动城市再造、新型城镇化、产业转型升级、社会治理、产城一体、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手段,为此,“十三五”期间,江苏要以丰富的文化资源、齐全的传统文化产业为基础,大力实施“创意+”、“1+1>2”、“1+N”、“互联网+”、“资本+”、“商业模式+”等战略,加快形成具有江苏特色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加快推进特色文化资源产权化。

积极推进大型文化企业高端攀升

重视培育产业组织者。大力实施大企业带动战略,推动文化产业各行业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知名品牌企业,各地区培育一批辐射能力强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骨干企业。鼓励部分大型文化企业实现“产金商”三位一体化,借助资金、创意实力、渠道和品牌优势成为文化产业链的系统整合者和产业组织者,培育产业组织者领导下的“山脉型”产业金字塔分工协作体系,在大企业领导下实现产业链整合和延伸。鼓励各市以大型文化企业为核心形成区域创意系统,鼓励大型文化企业与中小文化企业通过交叉持股、合作、战略联盟等方式形成稳定的分工协作关系,积极培育构成区域创意系统的内容生产企业、专业化服务提供商、文化人才市场、良好的制度环境、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区域氛围等要素。鼓励大型企业充分利用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实现云化、大数据化和O2O化,巩固提升全产业链模式,大力提升后端处理能力。

推动大型文化企业引领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正确看待与欠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关系,关注文化市场的占领。抓住“一路一带”建设机遇,依托大型文化企业的财务优势、渠道优势,把欠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市场作为目标市场,大力发展与其国际文化贸易;建立与欠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垂直分工体系,进一步扩大在欠发达国家或地区文化市场的市场份额、提升文化企业创意能力和产业化能力,形成“出口市场引导文化创意、文化创意推动产品出口”的循环累积型转型升级之路。正确看待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关系,从占领发达国家文化市场转向从发达国家文化市场获得文化企业转型升级所需的各种要素,实现“市场占领”向“要素获得”转向。

鼓励央企、民资、外资到江苏投资。积极推进大型文化央企把江苏作为主要战略据点,投资文化项目、参与文化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造。加大对BAT等国内文化巨头招商力度,把江苏打造成为文化民企集聚高地。在已经放开的领域,积极吸引跨国文化巨头投资,让江苏文化产业成为国际文化产业链的重要环节。

推动中小微文化企业爆炸式增长

要大兴“万众创业、大众创新”之风,推动中小微文化企业爆炸式增长,首要是重视中小微文化企业网络化发展,鼓励中小微文化企业通过外包业务发展与大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承接市场导向型项目,重视与文化产业其他部门企业建立“同业联盟”、与其他产业的企业建立“异业联盟”。第二要大力发展文化金融体系,通过发展股权质押贷款、小额贷款、创业投资、产业基金、天使投资、风险投资、文创信贷、文创担保、文创保险、中小企业私募债、文创租赁、贷款贴息、创业版、中小企业板、“新三板”融资、企业债券、公司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方式引导金融资本、创业资本和民间资本向文化产业配置。第三要加快培育文化金融中介服务市场,探索文化金融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出台针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差异化金融监管政策。推动文化领域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新一代互联网驱动下的全民创意创业营造浓厚氛围。第四要大力培育文化创客,实施中小微文化企业孵化培育计划,鼓励国内外知名文化企业高级人才到江苏创业。创新文化企业融资担保制度和担保物权制度,鼓励各级政府搭建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平台。发布创意创业行动计划,争取到2020年形成要素齐全、功能完善、合作开放、专业高效、氛围活跃的创意创业服务体系。第五要积极推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及其组织发展,为创新创意创业者提供全方面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扶持众创空间联盟发展,提高创业者、创客、极客等创新创意创业能力,提升创客空间的服务能力。

积极推进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融合发展的核心是“互联网+”、“资本+”、“互联网+资本”。为此,江苏要继续重视文化、金融、科技等要素融合工作,积极推进文化科技融合核心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文化产业向资本化、证券化方向发展,让要素融合成为在城市、产业、企业、产品和空间等等各层面融合的重要抓手,让文化企业成为融合的推进主体,让文化创意功能区、创意空间、创意街区、文化园区(基地)成为融合发展的载体。

突出“发展大文化、形成大产业、打造大平台”的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思路,积极推动江苏文化产业聚合服务平台、江苏紫金文创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等综合投融资和运营平台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包括文化众筹、文化众创等在内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助推文化企业上市,形成资本市场“江苏文化板块”和一批战略投资者。以文化创意功能区建设为重要载体,推进城市美化、产业混搭、空间耦合。强化文化魂和文化根的挖掘,筛选典型性文化元素,让文化元素成为城市符号、城市名片,让文化栖息在外墙上,停留在街巷间,活跃在活动里,守候在偶遇中,让城市历史性风貌和现实性品格相得益彰,建设沉浸式体验城市。加快文博遗产“活化”进程,推动艺术品、地方小戏、民间工艺等非物质遗产进商场宾馆橱窗、餐馆茶馆、街区广场、镇村社区和园区厂区,实现文化的“浸润式”发展。重视博物馆、音乐厅、剧院等高级文化设施发展,强化旗舰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一批代表各城市不同时期、不同层面、不同立面城市形象的项目,让这些项目成为各城市的文化坐标和文化名片。实施以社区为载体的大众文化发展计划,推动小区文化艺术活动,强化小区居民充分参与权,让文化从业者民众化。积极推进小剧院、马戏团、小酒馆、小音乐厅等生活化文化设施集群化配置,实现文化设施的大众化、文化产品的生活化。充分利用地方文化元素,大力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把文化旅游业、创意设计业、休闲体育业、创意农业等培养成具有江苏特色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文化创意与其他产业的横向融合,有效提升其他产业产品的文化附加值。推动文化产业的纵向产业链延伸,以创意设计为核心,带动后端产品制造、配套服务、衍生产品、品牌服务、线上线下商店互动发展。创新文化旅游业态,推动文化项目带动型、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型、物质文化遗产利用型、生态休闲产业型文化旅游项目开发,让文化遗产、生态资源在消费中得以传承和保护。打破政府主导的产业发展局面,形成“政府—企业—民众”串联发展机制,积极扶持非文化领域龙头企业跨界进入文化领域,参与文化项目建设,引导当地百姓参与地方性文化产业发展,培育产业间、企业间、民众间跨界并联发展机制,形成各具特色的异业战略联盟、同业战略联盟。

高度重视文化生产的弹性方式

江苏要充分利用新一代数字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推进文化产业社区互动化、数字化、定制化、互联化和平台化,鼓励文化园区、文化企业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全渠道O2O化,推进线下智能化建设,线上物联网化、大数据化和云计算化,发展粉丝经济、体验经济和网上创意空间。充分利用新一代数字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推动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实现娱乐、通讯、社交、媒体、零售和其他商务的跨界共赢,推动文化产业从数量竞争、空间竞争为主的投资驱动模式向品质竞争、业态竞争、创新创意竞争、跨界竞争和平台竞争为主的效率竞争模式转型。依托“互联网+”所催生的产业业态,推动内容产品、内容服务、收费体系、营销推广等不同环节的商业模式创新。

此外,弹性制生产方式是以市场导向型项目为依托的,每一本图书、每一部电影、每一个艺术作品、每一次广告运作,都是不同的文化产品、文化“项目”,需要通过组织来自企业内外的不同人才形成特定项目团队而运行,并随着项目的完成而解体。市场导向型项目发展要求文艺工作者具有高度流动性,伴随文化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导向型项目也应逐渐在江苏文化生产中不断被采用。

科学规划文化产业空间布局

南京、苏州、无锡等城市可先期启动文化创意功能区规划和建设,积极推进创意城市建设,发展创意经济,把南京、苏州、无锡分别定位于区域创意中心城市、工艺美术和民间艺术之都、区域创意设计中心。鼓励苏南各城市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现代文化产业、特色文化产业。抓住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机遇,把苏南规划成为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示范区,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载体、平台建设,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关键技术研发,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产品开发,打造区域性文创中心和成果转化中心。抓住长江经济带建设机遇,规划沿江地区文化发展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发展云化、大数据化和O2O化示范区,建设包括版权产业、互联网文化产业在内的现代文化产业带。抓住上海自贸区示范区、一路一带建设机遇,在苏南地区、沿江地区、徐州、连云港规划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建设,促进江苏地方特色文化出口。抓住古运河申遗成功机遇,规划建设沿运河文化旅游观光带、特色文化产业带。鼓励县域经济通过深入挖掘区域文化、生活文化、时代文化等文化资源,充分利用工商业老建筑、古镇古村、楼宇广场、街巷弄堂等空间资源,规划布局地方特色文化产业、旅游休闲产业、创意农业等,形成一批有机嵌入、特色突出、充满活力的文化集聚区。(作者单位分别为无锡市委党校和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责任编辑:许 筠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特色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特色种植促增收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