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议论文中论据的使用技巧

2015-08-28周莉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8期

周莉

【摘要】议论文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如何使用论据证明中心论点,如何使用论据使文章更有说服力,文章从使用论据的典型性,使用正反对比,巧妙使用修辞几个方面对议论文的写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论据典型性 正反对比 巧用修辞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96-01

议论文是高考中常见的一种文体,学生们往往认为议论文很难写,其实议论文要想取得高分,无非是论点鲜明、准确,论据充分、有力,论证严密,但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如何使用论据证明中心论点。一篇文章,如果没有足够的论据来证明中心论点,就算观点很鲜明、很新颖,议论十分出色,也不能让大家信服。如何使用论据使文章更有说服力呢?下面就谈谈使用论据的几点技巧:

一、论据典型,增强说服力

论据的典型性就是指在写议论文选择论据时,要尽可能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其它普通的论据尽可能的少用。

论据典型,能收到以少服多的效果。生活中的偶然性的个别事例,不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也就不能做为论据,否则就会导致论点的谬误。避免从同一个角度举多个论据,再贴切,也只能代表一个方面普遍意义。如能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地选择论据,避熟就生,典型性和信息量就会增加,就有利于阐述道理,会令人耳目一新。

例如:《正视挫折》一文指出:“古往今来,许多名人贤士无不是在挫折中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面对耳聋,贝多芬顽强拼搏,发出“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的呐喊,终成一代“乐圣”;面对失败,爱迪生坚持不懈,发出“我已找到一千多种不适合做灯丝的材料”的乐观心声,终于给世界带来了光明;面对仕途苦闷,苏东坡壮心不已,发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昂扬曲调,在挫折中逐步走向成熟……是挫折,使他们平静的理想之湖激荡起壮美的浪花;是挫折,使他们和缓的心灵之曲奏鸣出雄壮的旋律!”大量典型论据的运用,充分的证明了要正视挫折,议论文中的论据应该选用名人事例,凡人琐事很难体现典型性,那么论证的力度也就很小。

但在运用时还要注意,就是这个典型性是相对的,比如某个论据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可是因为在同一篇文章里使用的人太多了,它就没有那个“典型性”了,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尽可能避免“撞车”的情况;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有一些生僻的论据,是许多人都很少知道的,虽然它也很典型,但它缺乏一种“共知性”,没有代表性,所以其可信度也是不太理想。

二、正反对比,突出论点

对同一论点从正反兩方面借助论据正反论证,剖析,使说理更加透彻,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使所阐述的事理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真与假的对比,可以去伪存真;善与恶的对比,可以抑恶扬善;是与非的对比,可以拨乱反正。因此,运用正反对比的论据可以让说理更有力,观点更鲜明。

例如:浙江考生《情感与理智》一文的“试想,从古到今,有多少帝王因为选贤授能、“兼听”,而开创了一个个太平盛世。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刘备三顾茅庐求贤才,终有三国鼎立;萧何月下追韩信,方有后来刘邦的强兵壮马。而又有多少帝王因为轻信谗言、“偏听”,而使国家走向衰落、灭亡。楚怀王亲小人远贤能,怒疏屈原,楚国不久就走上了亡国之途。”用周公、刘备的“兼听”与楚怀王的“偏听”对比来论证兴亡之道。这样正反对比,说理充分,观点鲜明。

三、巧用修辞,表达观点

在写议论文时有意识地设置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可以使文章大气磅礴,文采飞扬,还能加强语势,而且会更有力度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例如:山东考生《勿以好恶论断之》“公子小白曾被管仲箭射衣带钩,自是对其痛恨无比。然而,当他认识到管仲的才识时,放下心里的厌恶,重用管仲,终成一代霸主。刘邦不喜韩信的出言无忌,却委其以重任,让韩信统兵作战,征讨四方,终于灭了西楚霸王,成了天之骄子。房玄龄曾为李建成出谋暗害李世民,李世民又岂能不恨?然而李世民不计前嫌,重用房玄龄为相,遂有‘贞观之治之盛世。”

排比举例简洁充分,一个接一个,让人不能不信服其论述的观点。同时运用排比概述事例,既省笔墨,又避免了不必要的叙述,还使得文章既富有文采又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用好论据的前提,是作者头脑中丰富的知识储备。平时要关心时事,关注生活,多读书报,注意准确地积累材料。还要特别注意强化自己的联想能力,打开思路,调动自己全部的知识积累。联想的触角可以古今中外,无所不及,各门学科学到的东西、报刊电视上得到的信息、耳闻目睹的生活事件等,能证明论点的尽可挑选。

总之,无论运用哪种技巧,都必须注意到,议论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使用论据证明论点,使论点更突出,更有说服力,所以论据必须紧紧围绕着论点,不能偏离论点,否则再巧妙的技巧都是毫无用处的。

参考文献:

[1]杨松松.让文章更有说服力[J].《中学语文园地》,2005,9.

[2]任维东.议论文正确使用论据的技巧《高中》,2007,11.

[3]孟凡军.议论文如何使用好论据[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