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教学感念一瞬间

2015-08-28孙凤荣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8期
关键词:蜻蜓生命教材

孙凤荣

【摘要】教师的职业崇高而重要,肩负着许多的责任,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有责任感和进取心,更要求有善于思考的头脑,无论在课堂上还是课下,教师的使命是一样的,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

【关键词】珍爱生命 正确审视自己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75-01

这是新开学的第一堂品社课,我做了充分准备,胸有成竹地走进了课堂,果然,从导入到进入新课教学,自然流畅,一气呵成。正当我要愉快地结束这堂课的时候,意外情况发生了:一只蜻蜓突然飞进教室,在最后一扇窗的玻璃上“乱舞”,顷刻间,全班同学的目光全部聚焦在这只蜻蜓上,各种声音随之而来:抓住它,打死它……原本井然有序的课堂一下子喧哗起来。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我马上想出了应对之策,刚才学生正在阅读教材的小字材料“生物界的适应”,何不借此机会拓展一下教材知识,也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于是我非常自信地说:同学们我们该不该打死蜻蜓呢?有说应该的,也有说不应该的,我顺势引导说:“蜻蜓也是一个生命啊!我们应该真爱这世间所有的生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说到这里,我内心有些沾沾自喜,觉得自己很富有教育智慧,谁知话音刚落,第一桌的一个小男生立刻反驳道:“老师,那蚊子叮你也不打吗?苍蝇也不打吗?”这么尖锐的问题该怎么回答呢?珍爱生命的课以前我也讲过,只是从来没有人这样问,所以,一时间乱了方寸,为了捍卫所谓“传道授业解惑者”的尊严,我胡乱地应付了两句,清脆悦耳的下课铃声让我体面地离开了教室。

正好到了午休时间,在去食堂的路上我很郁闷,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应该有更好的解释,比如说,对学生讲珍爱生命应是指不随意去伤害生命,前提是互不侵犯,这样说学生不就明白了吗!或者把这个问题交给学生,讓大家讨论,课后留给学生思考,下一节课再作出解释,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给自己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这么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居然被我错失了,是我太自负了。我在心里一遍遍地责问自己,也一遍遍地告诫自己:以后绝不能再犯这样的错误。

首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想我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我这个年龄段的教师,可以说起点很低,但是在近两年的工作当中,我只顾钻研教材,而对于其他方面的知识却涉之甚少。品社课堂需要一专多能的老师,需要学识渊博的老师,这样才能把学生引入更高的发展空间,但却总是被我用没有时间,工作繁多为由推开,其实时间总是有的,只不过我们在长达十年的工作中产生了一种惰性。人家赵谦详老师都能在下乡务农的空隙学习俄语,从事教学工作时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背诵《离骚》,《诗经》,为了教自己女儿英语,又开始自学英语,想想自己,是否更应该去补充知识能量,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

其次,就是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思索属于自己的教育模式。当时赵老师已经50多岁了,但他的“东方时空课”“备课法”都是值得我不断反思的。是否想过自己的教学方式对学生适合否?自己的课堂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否?自己是否是学生心中的好老师?课堂幽默吗?教书的本质是育人,把学生都培养成了具有健全人格的“人”了吗?……

新课改下的教师应是学生心灵的领路人,我们每一个老师都应在学习中不断地提高自己,做一名勤学奋进之人。

我认为,教学生知识也要教学生做人,要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来教,要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来学。备课一定要目中有人,真正做到以生为本,整堂课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课前导入,自由赏读,激情表演等,这些环节的设计,都是遵循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原则来设计的,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作为一名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更要用美好的事物去塑造学生纯净的心灵。

有人说教学是一名遗憾的艺术,不可能十全十美,总会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总有这样那样的遗憾。因为有遗憾,我们才会不断去反思,不断去审视自己,发现不足,找出差距,让自己的教学日趋完美。我始终坚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要努力,一定会好。

罗森塔尔效应实验,说教师给学生自信,学生就会有高成就。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

猜你喜欢

蜻蜓生命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蜻蜓
蜻蜓点水
蜻蜓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