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异化的礼物

2015-08-28熊印宏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8期
关键词:礼物困境对策

熊印宏

【摘要】社会化是个体不断适应社会要求的过程。儿童社会化的主要任务是为个体成为社会正式成员做准备。在转型期的中国,时代的巨变带给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系列的困境,影响了他们社会化功能的发挥。本文通过一个小学送礼案例,分析当前儿童社会化过程中遭遇的困境,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礼物 儿童社会化 困境 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40-02

一、“沉重的礼物”

现代汉语词典中的礼物定义是指为了表示尊敬或庆贺而赠送的物品,泛指赠送的物品。人类学者马歇尔·莫斯(Marcel Mauss)认为礼物蕴含着馈赠者的天性和力量, 保留这种东西具有危险性, 受礼者必须做以回报, 否则将会引起严重的麻烦甚至造成受礼者的死亡。他把这种力量称为“礼物之灵”,它赋予礼物不可让度性, 避免了把礼物化为自利的个人间交易,表现了送礼者与受礼者之间精神的、非功利性的联系。[1]在中国, 阎云翔认为礼物本身不包含一种超自然的特质,但却是传递人情的最有力的工具。综上所述,礼物是纯粹性的情感表达, 不应具有任何功利性和工具性色彩。这种纯粹礼物的意识形态认为即使礼物是物质的, 但其物质价值并不重要; 送礼的行为既不是被迫的也没有强制性。礼物“是一种并不约束送礼者和受礼者的纯粹发自内心的表达”。[2]

然而,在社会实践中,礼物很多情况下已偏离了它本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它更多的变成了一种利益交换的工具,并有了贵重之分,带有了功利性色彩,这种现象在成人世界中比比皆是,然而在转型期的中国,儿童世界也出现了这种现状。在H市某寄宿小学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某寝室要求同寝室同学必须送礼,且礼物的价钱不得低于50元。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让我们思考礼物的意义和价值,让我们反思这份“沉重的礼物”

二、礼物为何这么重

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看,儿童的这种送礼行为是一种过渡社会化的行为,这份50元以上的“礼物”是被异化了的“礼物”。社会化是社会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其定义是:一个人获得自己的人格和学会参与社会或群体的方法的社会互动过程。[3]儿童社会化就是儿童“吸取”周围文化或亚文化群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和看法的的过程。当今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在信息化和經济全球化的冲击下,社会不断开放,人们参与社会的形式和途径增多,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这种时代特征造成了儿童社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困境。

1.家庭社会化功能的弱化。家庭对人的成长和发展有巨大的影响,家庭教育是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具有其他社会化主体无可取代的社会化功能。不同的家庭在社会地位、价值标准、生活方式、抚育儿童的方法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必然会影响着儿童的社会化过程,并使他们在进入专门的教育机构时带有不同的状况,它们构成了儿童在校接受社会化的基础。小学生会送出这份“沉重”的礼物,和家庭教育有着莫大的关系。在转型期,家庭的社会化功能不断弱化。

2.学校教育方向的偏离。学校教育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主导作用。我国基础教育的过度竞争, 使教育偏离它的社会职能, 影响了它的社会化功能。一方面,教师的言行和观念早已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下走上了与“育人”背道而驰的道路。另一方面,校园文化氛围缺乏活力,甚至被社会不良风气所污染。这些都破坏了正常社会化过程, 影响了学校的社会化功能。小学生能做出让同伴互送50元以上礼物的行为,表明一方面学校教育只片面关注成绩,忽视了价值观方面的引导,没形成正确的礼物观;另一方面,个别教师没注意好自身的言行,给学生树立了坏的榜样,导致学生做出这种极其成人化的送礼行为。

3.大众传媒给儿童社会化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们当前所处的信息时代是一个与以往有着本质区别的时代,首先信息传播的量与以往是翻倍的,另外信息传播的途径集文字、声音和图像为一体,让人们更容易穿梭于现实与虚拟的世界中。这一切的改变对于儿童社会化来说,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扩大了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另一方面,互联网传播的一些不良信息容易污染成长中的儿童。针对H校小学生送礼的问题,我们不可否认这些孩子或多或少得受到了电视或者网络上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

三、让礼物回归本来面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知“异化”的礼物是源于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让礼物回归本来面目,把儿童社会化从时代困境中解救出来呢?我有以下建议:

1.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发展。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作为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两支最重要的教育力量,分别担负着不同的教育职能,学校教育主要是传授系统科学文化知识与技能、培养科学价值观,家庭教育则更注重培养个人生活目标、行为方式、性格、道德倾向等。要加强两者之间的合作,发挥各自教育优势的同时,弥补各自的不足,保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致性,促使儿童顺利社会化。

2.提升大众媒体的社会责任感。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不能因为大众传媒对儿童成长的消极影响就抹杀它。何况从历史发展及其趋势来看 ,大众传媒既是时代的产物又是时代前进的推动力量。但是,当前的大众媒体,的确有许多需要改变的地方,需要快速提升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其一,要做出更多适合儿童看的优秀节目。其二,互联网要加强管理,过滤一些不良信息。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希望,他们的成长发展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关心和关注,转型期的中国,由于各种观念的交杂和社会问题的出现,我们更需要给儿童多一些的关怀和引导。虽然只是一件小小的“礼物”事件,也是不能忽视的,而且其背后折射的儿童社会化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究,家庭、学校、大众媒体和社会要联合起来帮助儿童顺利进行社会化。

参考文献:

[1]林升栋.礼物、关系和信任[J]. 广西民族研究, 2006(04).

[2]于胜刚.礼物意义的变异——从教师收礼现象说开去[J].教育学术月刊,2008(06).

[3]截维·波普诺.社会学(第II版)[M].李强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礼物困境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困境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送错的礼物
爱的礼物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