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做好中小学生的“减负”工作

2015-08-28毕仁慈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8期
关键词:减负中小学生素质教育

毕仁慈

【摘要】《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明确指出:“继续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尊重学生的人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因此,正值新课改和素质教育背景下,学校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务必落实好对学生的“减负”工作。

【关键词】新课改 素质教育 中小学生 减负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12-01

“减负”能让学生轻松愉快顺利完成好必修的学业,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教育是系统基础工程,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更是学校决不能忽视的重大课题。那么,怎样做好中小学生的减负工作呢?

一、通过“课改”形式减负

新课程改革实验已近十年,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怎样短时、高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在实施中严格控制课程的内容的量和深度。当然,也可以通过改革考核评价制度减负。从改革考试制度,防止一次考试和一张卷子决定终身的局面。学校实行考试多样化,学校学生学业成绩等级化,评语鼓励化,学校考核需异性化等,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二、通过人才观的转变减负

从古至今人们对“人才”的认识,往往停滞于“高学历”就是人才上,认为只有大学生、留学生、专家、教授才是人才,中初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工和其他素质优秀的城乡工厂,企事业劳动者都不是人才,无视人才层次结构,基础教育一味地追求升学率,导致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的弊端。因此,将单一层次的人才观向多层次,多结构的人才观转变,指导学生了解社会各种职业,树立职业志向,将对学生减负大有裨益。

三、通过加快“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减负

“择校”从脱胎出来就是加重学生负担的重要原因之一,鄉村学生到城镇就读,边远地区的学生到中心地区就读,造成中小学生各科课外辅导,增加了学生负担。因此,一定要加快落实好“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取消“择校”和各种竞赛入学等附加现象,才能给中小学生减负。

四、通过政府建立健全机制减负

政府是落实国家减负规定的第一责任人,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作为评价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向社会作为宣传。建立基础教育的质量检测制度,制度既要体现全面性,又要体现过程性。不少地区把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调查与测评,纳入教育督导的工作中,将统一评估结果通报,有利于校内校外的监督和调控。如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在校时间,课程计划执行,不同年龄段的作业量、活动时间,社会体验和实践时间,学生评估规范。

五、通过禁止办补习班和规范教辅市场减负

政府要严禁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种社会的“补习班”,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泛滥成灾的教辅资料出版规范管理,健全教辅资料的审查机构,凡进入学校的教辅资料应像教材一样经过严格审定。学校和教师更不能随意提示学生到社会上去购买教辅资料,间接地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而悖。

六、通过提高教师素质,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减负

要给学生“减负”,提高教师的素质是关键。首先,教师要充分依据国家的课程标准、教材,精选学生的学习内容,一次要明确教学目的,把握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分析学生的可接受性。其次,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有教无类”地面对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地对待每一个学生,通过集体教学,小组学习、讨论、指导和个别指导等各种教学形式,促进学生合作精神与探究情趣,激发和鼓励学生学习积极性。第三,要努力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一定要把培养学生思维技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兴趣与正确态度放在首位。

七、通过合理布置作业,留给学生自主创造的空间减负

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最突出的就是作业过重。不仅表现在作业的数量上,很大程度表现在质量上,有的作业量大质低,有的量小质难。只有量的适当与质的适度,才有益于学生素质的发展。一是布置作业要有的放矢,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年龄特点与学科内容特点仔细设计,一定要控制好作业的量和难度。二要合理搭配结构,许多学校的课外作业清一色的“语、数、外”等学科,其他学科几乎不安排作业。这样的作业结构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三要体现各门学科作业的均衡性,加强学科之间、学科与社会和生活之间的联系,有的学科本身只有让学生从事问题解决、自然试验、手工制作、劳动尝试、参观考察等有益活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四要严格控制考试次数。不能频繁的考试,间接地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一定要留出给学生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的时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总之,中小学生的减负工作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坚持全面育人,严格执行教育部的“五坚持、五不准”要求,尊重学生健康情趣,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加强沟通配合,共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就能切实做好中小学生的“减负”工作。

参考文献:

[1]林吉言.关于减负的几点思考[J].吉林教育.2011年Z3期

猜你喜欢

减负中小学生素质教育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