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潘序伦会计教育思想概述

2015-08-28李湖生

新会计 2015年7期
关键词:立信成本会计会计学

李湖生

【摘要】 我国著名会计学家、教育学家潘序伦先生终身从事会计事业,坚持发展会计教育事业,先后创办不同层次的会计学校,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育思想,本文从其注重实务训练、培养综合素质、倡导诚信观念、关注人才培养成本等方面,概述了其会计职业教育思想及会计人才培养思想。

【关键字】潘序伦 教育思想 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 会计

潘序伦先生在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育思想,本文即从其注重实务训练、培养综合人才、倡导诚信观念、关注人才培养成本等方面概述其会计职业教育思想及会计人才培养思想,以供同仁参考。

一、会计职业教育、实务操作为王

早在1922年进入美国哈佛大学选择攻读硕士学位的专业方向时,潘序伦先生就下定决心以会计作为他的终身职业,他认为会计是一门应用面广泛的学科,各行各业都有需要,并且认定我国日后对于会计人才的需要会逐渐增加。他认为,“一般社会对于会计人员之需要,至为普及,诚非他种职业所可比拟”,因此会计人员与其它专业人员相比,求职、就业较为方便。这一认识不仅使潘序伦先生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职业定位,也坚定了他不断创办各类会计培育培训学校的信心。

潘序伦先生认为,会计是一门实用学科,他多次强调“会计是一门应用科学”,“会计是一种实用的科学,它完全以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实务为根据”,因此“理论的研究和实际的经验必须再者并重”。他认为,学生不仅应当掌握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更要具有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只有如此才能胜任工作。“学识果然重要,经验(实习得来)更加重要。社会上不一定注重资格、学位,而注重办事好得好”,而且这一论断适用于簿记员、会计员或会计主任、经理、会计师等各层次的会计职业从业人员。

他更进一步地认为,即便“把会计当作学问来研究”,也“必须有丰富的会计实务的知识”。不过,潘序伦先生强调会计的实务性,但并不因此而否定会计学习的重要性,反而对学生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他认为会计学的及格分数线应该为一百分,因为“会计是不能错误的”、因此“考六十分的人是没有资格做会计事务的”。

有鉴于此,潘序伦先生在办学实践中,非常注重对会计实务操作的强化学习与训练,并收到良好的效果,毕业生以踏实肯干、动手能力强而闻名。

第一、教材切近实际。潘序伦先生认为,为了使学生能够具有实务操作能力,首先须从教材着手;而教材唯有自编自教、才能切合实际。因此,立信各类学校所用的教材,都是由立信会计事务所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会计师们编著,并根据授课效果、国家法令修改、社会经济发展而加以及时修订。潘序伦先生亲自主持编辑的《立信会计丛书》、《立信财经丛书》、及引进的国外优秀会计学著作,为提高学生实务操作能力奠定了基础。

第二、教材加强练习。潘序伦先生认为,会计是应用科学,“所以必须多多练习,在校多做习题,任职前尤要多加实力”,只有这样才能完全实际工作任务。因此,立信学校的教材均附有大量的习题、复习题、实习题,且反复练习,增加感性认识,均来源于实务操作,其中还有不少教材附有练习题单行本及配套的答案集,以方便教学活动的开展。

第三、授课老师大多聘自会计师事务所,同时从事实务操作,经验丰富、有案例作为基础,讲解生动,通俗易懂;同时,事务所也为老师、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务操作、实习机会。

作为现代会计“产学研”一体化的拓荒者,潘序伦先生所创设的“三位一体”事业及模式为会计教育做出了贡献。而在潘序伦先生的办学实践中做到了实务操作的强化学习与训练,并收到良好的效果,毕业生以踏实肯干、动手能力强而闻名。

二、培养全面人才、紧跟社会经济发展

潘序伦先生以会计为终生职业,但他并不局限于狭义的“会计”。其在美国哈佛大学主修会计专业,而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则攻读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并学习一些会计课程,这一学习、研究经历,不仅扩展、完善了潘序伦先生的知识结构,也进一步培养、提高了其学术研究素养。他认为,会计人员不仅要精通会计业务,而且还要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心理学等知识。他指出,在会计学研究时,不仅要有丰富的会计实务知识,“对于和会计学有关系的学问,如理论经济学、经营经济学、法律、金融、财政等等也应有深湛的修养。只有有了这些根基之后,才能明白会计学发展的原因和趋势,才能对于一切大的或小的会计问题有解答的可能”。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同时潘序伦先生认为,会计学是“科学中的社会科学”,所以它必须与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保持步调一致,不仅会计实务要随社会法律时时变迁,而且会计理论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习会计者,应抱‘日日新又日新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紧跟时代步伐,适应社会需要。如潘序伦先生所编著的《商业簿记教科书》、《公司会计》等教科书之多次改订就是为了适应民国政府相关法令的变更。

1980年代,潘序伦先生已经年届87岁高龄,针对一些基层工厂、商店,尤其农村社队和集体企业会计人员队伍不稳定、专业性不强、水平不高的现状,他指出必须提高业务技术,虚心学习“过去没有过的……如利润、成本目标管理、价值分析、电子计算技术等”。

不仅如此,潘序伦先生对于新技术在会计学的应用、及会计的现代化也是非常关注。同样在1980年代,潘序伦先生严肃地指出“会计是一门应用科学,没有现代化的科学知识是不行的”,他敏锐地认识到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将可能对会计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此“不应忽略通信新技术的学习”。当时“电子计算技术已应用到算账记账上来”,潘序伦先生认为“随着电脑时代的到来,会计工作是否要来一个彻底的变革?……,以后是否可以用电脑代替人工”,现在许多会计业务都已经通过由电脑代替人工操作、尽管人工劳动不可完全被替代,但在三十年前就能提出“会计工作是否能完全用电脑来处理”这样大胆的设想非常难能可贵的。

三、职业道德教育、诚信为本/基

潘序伦先生认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会计工作能不能做好,也是提高会计人员政治和技术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

认为会计职业道德方面应有的修养,首当其冲的是“守信”。1927年1月,潘序伦先生开设“潘序伦会计师事务所”,次年取“民无信不立”之意更名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后来创办的的以编辑发行会计图书、会计账册为主要业务的会计图书用品社也以“立信”命名,以“立信”冠名的各类学校更是培养出了大量会计人才,遍布全国各地、各行各业。

关于“信”在会计事业中的重要性,潘序伦先生曾于1940年进行过论述,“信为吾人立身之要件,尤为吾会计从业人员之要件,设稍于信字有亏,则不仅本人名裂,亦将贻害社会。故凡会计员必先养成其会计的人格,所谓会计的人格,即可以信之一字概括之。”“立信”不仅是潘序伦先生会计事业的“字号”或“商号”,更是终生坚守的教育理念。潘序伦先生在发展立信会计事业的过程中,更是形成了“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世、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的立信会计学校24字校训,涵义丰富,沿用至今,成为立信办学的最大特色。

潘序伦先生不仅提倡从事财会工作者应当做老实人,办老实事,讲老实话,始终坚持真理, 实事求是的精神。对自己也是如此要求,他在1980年代回顾自己职业生涯时说,自己“过去是为个人的‘立信事业而奋斗,现在则要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应该做到“忠诚老实,毋忘立信”。

而这一原则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不仅没有过时之感,反而显得尤为珍贵。

四、人才培养,必须关注教育成本

潘序伦先生在会计教育领域的另一重要思想贡献就是提出了学校培养人才的成本概念问题。

早在1934年,潘序伦先生就提出了学校成本的观点,他在浙江省教育厅附属机关会计人员讲习所进行演讲时指出,学校虽然属于非营业牟利机构,但也有必要计算成本,“学校里工作的效能,究竟怎样?总也应该明白了解”。同时,他还认为,“学校对成本会计的需要,实在与营业机关对于成本会计的需要是差不多的。”

在演讲中,潘序伦先生不仅阐述了学校成本会计的意义和功用、讨论了学校是否需要成本会计等问题,还以立信会计学校经验详细论述了学校成本会计的计算方法等实际操作问题,因此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演讲稿虽然主要论述大学成本,但其中的做法稍加修改,即可用于中小学的成本核算,因此还具有很广的适用性。演讲稿除在期刊发表外,还以《学校成本会计》为名编入1935年5月出版的《各业会计制度》第二集。这些会计制度由各行业富有会计工作实践经验者编撰,以各行业中实行的制度为蓝本,结合学理和撰写人的个人体会而拟订,虽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性,但在客观上促进了同一行业间会计核算和成本计算的规范化,为工商各业采用新式会计制度创造条件;不仅可作为各大学商科各业会计制度课程的教材,对于相关行业的会计人员理解会计学原理及实施也具有参考价值。

潘序伦先生关于学校成本会计的研究,有两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从会计学看,潘序伦先生以其办学实践经验拓展了成本会计的应用领域、丰富了会计理论,其中的操作方法并不限于会计教育领域,而是适用于各级各类学校,甚至可以推广至其它事业单位;二是从教育领域看,有了考核学校投入与产出的理论依据和操作办法,有利于促进教育经费的合理、有效使用,加强成本核算、节约办学成本、提高办学功效。

除了学校经营成本的考量外,潘序伦先生还较早地提出了“人才的培养成本计算和效益问题”。一些发达国家比较早地就开始重视人才价值研究,在美国,从上个世纪60年代初开始就是“人才会计” 的思想,其他西方国家也有仿效应用的趋势,根据国家、企业、事业的实际需要来培养人才。而我国从1949年建国直到1980年代初,对于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还是粗放型的“大锅饭”公费制,基本上是采取“包下来”的办法,由国家负担大学生就业期间的所有费用,不作经济核算,对于学生毕业后是否能够学以致用、学有所用、能为国家社会赚回多少利润、做出多少贡献,则少有考虑、研究,更没有精密的成本计算。

潘序伦先生认为,从长期发展的角度看,这种模式难以为继。尽管基础理论科学的研究,很难用眼前的货币计算来衡量。但国家的长远投资规划,也必须估计到国家对于这些事业的投资。这种投资究竟对国家的长远利润有多少价值,总应当切实估计一下,以避免浪费,增加效果。因此,他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可以秉着“洋为中用”的原则和方法,用货币形式来计算国家或某一企业、某项事业对于培训各种所需要的人才所支出的费用(投资) 金额,并计算被培训成材的人,是否能为国家、为某一企业、为某项事业获得若干成果(或称利益),假使所获成果利益超过培训他们的投资,就是国家、某一企业,某项事业的纯收益;否则就是纯损失。

事实上,潘序伦先生关于人才成本的考虑并非纸上谈兵,而是其毕生办学经验的总结。实践表明,自费生的成绩不见得比公费生差,有的在职青年由组织支出培训经费, 其中自有少数学生认为读书并无经济上的损失,往往不甚注重学习,这实在是种浪费,对培养人才不利。他建议有关部门重视“人才会计”的研究,运用会计手段促进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以使人尽其才。这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80年代是非常不容易的。同时,潘序伦先生还提出了“人才会计”的试行处理办法,以供我国关心教育培训人才的人士参考。后来立信举办走读、收费、不包分配的培训模式,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尝试,意义非凡。现在不仅被各类成人教育、继续教育、远程教育所采用,收费、不包分配也已经成为全日制高等教育的普遍模式。

潘序伦先生已经逝世20多年,距其初创立信会计事业已有80年之多,但其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仍然并不过时,对于现在的会计教育、职业教育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值得教育从业者深思。

参考文献

[1] 潘序伦. 敬告国内有志于会计职业之青年[J]. 立信月报(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立信律师事务所),1940.7(3).

[2] 潘序伦. 怎样研究会计学[J]. 商务印书馆出版周刊,1935,新(149-150)//绸缪月刊,1936,9(3).

[3] 潘序伦,甬人. 会计职业指导[J]. 教育与职业(中华职业教育社),1935(161):35-38.

[4] 潘序伦,等. 会计学修习法[J]. 立信月报,1941,3(4).

[5] 潘序伦. 新技术革命向会计界提出的问题[J]. 《解放日报》未定文稿《新论》, 1984,3(21).

[6] 潘序伦,丁苏民. 紧跟形势要求、提高财会人员素质[J].武汉财会,1984(1).

[7] 潘序伦,丁苏民. 谈谈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J]. 财务与会计,1983(4).

[8] 潘序伦,施仁夫. 学校成本会计述要[J]. 立信会计季刊(立信会计师事务所),1935,1(7).

[9] 潘序伦. 应开展“人才会计”的研究[J]. 武汉财会,1981(2).

猜你喜欢

立信成本会计会计学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会计学院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国际经贸学院
成本会计在餐饮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2018年全国新增会计学教授、副教授名录
物质流成本会计的核算原理
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对策
中国会计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哈尔滨隆重召开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湖南省教育会计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顺利召开
律己·体验·立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