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顾准精神
2015-08-28乔元芳
乔元芳
编者按: 2015年是中国当代思想家、经济学家、会计学家、历史学家,顾准诞辰100周年。作为中国最早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先行者,在逆境中坚持理想和信念不动摇,对中国命运、前途进行了深刻思考,写下了大量的著作,他坚忍不拔,追求真理和独立思考精神,是留给当代中国最宝贵的精神遗产。这对于深化改革与实现中国梦,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刊特刊发文章,纪念这位杰出的思想家。
一、苦难人生
顾准,1915年7月1日生于上海,因家境贫寒,11岁在中华职业学校商科初中毕业后便无力继续求学,12岁(1927年)进入现代会计之父潘序伦的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当练习生,尚未成年便挑起维持家庭生计的重担;16岁(1931年)开始出版会计著作,19岁(1934年)出版中国首部《银行会计》并受圣约翰大学、之江大学聘请任教;20岁(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5岁(1940年)毅然放弃收入不菲的注册会计师事业而义无反顾地奔赴血火交织的苏南根据地投身革命,34岁(1949年)随陈毅接管上海并任上海市财政局首任局长兼税务局局长;37岁(1952年)在“三反五反”中被评为“恶劣分子”并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50岁(1965年)再次被划为右派分子;51岁(1966年)被迫与志同道合的伴侣(汪璧)离婚,52岁(1967年)五名子女中的四名与他断绝关系,53岁(1968年)汪璧不堪频繁揪斗与政治压力含冤自杀而他却在一年半后方得知死讯,59岁(1974年12月3日)在疾病的折磨、亲人的背叛和精神重压下凄惶悲愤中含冤辞世。
顾准的一生是曲折一生:运动冲击,病魔缠身,家庭破碎,事业中辍。曾经少年壮志、意气风发,最终却孤家寡人;他的理想国如此清晰美好,但现实却支离破碎。“他批判实质上是教条主义的理想主义,然而他自己却是一个真正的理想主义者,为追求自己的理想,置身炼狱而不顾,虽九死而不悔”。①顾准的命运,既是家庭的悲剧,更是国家的悲剧和时代的悲剧。
二、思想巨匠
顾准相对短暂而又曲折的一生,取得的学术成却树立起巍然屹立的思想丰碑,也“是迄今为止我们无法不面对的一座山峰”②:42岁时(1957年),他在《经济研究》上发表《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一文,提出“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由之路”,故而被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人”;47岁(1962年)翻译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的名著《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一书,但由于种种原因直到1979年才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49岁(1964年)完成《社会主义会计的几个理论问题》,系统地研究了社会主义会计主体、会计对象、会计任务、复式记账法以及会计和国民经济计算的关系等;58岁(1973年)完成奠定《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一书的大量通信式作品,59岁(1974年)完成名震学界的希腊史读书笔记——《希腊城邦制度》。在这个过程中,顾准还撰写了涉猎史学、哲学、经济学的大量笔记以及与工作、生活相关的个人日记。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的著作大部分是在运动冲击、生活困苦、疾病缠身、众叛亲离的境遇下,在劳改农场、五七干校或者医院病房中完成的。
顾准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他同时研究着东西方历史、哲学史、经济史、文学史、宗教史,西方法律、政党、代议制的起源,英美民主制度,法国大革命,十月革命,中国革命,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国民性的关系,并涉及自然科学,思维所至气象万千,恣肆汪洋”。①顾准的著作,语言犀利,逻辑缜密,引经据典,剥茧抽丝,层层深入,结论往往使人醍醐灌顶、拍案叫绝。这些著作奠定了他在经济学、会计学、哲学、史学等诸多领域中不可撼动的地位。自学成才成家能到如此高度,难怪易中天先生赞其为“旷世奇才”。
三、精神丰碑
我常思忖与凝思,是什么精神支撑着顾准,在那动乱的年代,筚路蓝缕,孜孜以求,以冷静得近乎无情的观察与思考,解剖着历史与现实,顽强地发出真理的呐喊与正义声音?是什么精神,让他愈挫愈勇、不屈不挠,在生命接近终点时攀登上思想和学术的巅峰,为后世留下丰富的思想遗产?
笔者认为,这种精神就是“顾准精神”。
“科学精神”是顾准精神的灵魂。顾准认为,科学精神不是指哪一门具体的科学上的成就,而是“(1)承认人对于自然、人类、社会的认识永无止境。(2)每一个时代的人,都在人类知识的宝库中添加一点东西。(3)这些知识,没有尊卑贵贱之分。研究化粪池的人和研究国际关系、军事战略的人具有同等的价值,具有同样的崇高性,清洁工人和科学家、将军也一样。(4)每一门知识的每一个进步,都是由小而大,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前一时期的不完备的知识A,被后一时期较完备的知识B所代替,第三个时期的更完备的知识,可以是从A的根子发展起来的。所以正确与错误的区分,永远不过是相对的。(5)每一门类的知识技术,在每一个时代都有一种统治的权威性的学说或工艺制度;但大家必须无条件地承认:唯有违反或超过这种权威的探索和研究,才能保证继续进步。所以,权威是不可以没有的,权威主义则必须打倒。这一点,在哪一个领域都不例外”②。他认为,唯有科学精神才足以保证人类的进步,也唯有科学精神才足以打破权威主义和权威主义下面的恩赐的民主③。纵观顾准一生的言行,顾准的科学精神本质上是追根溯源、探究真相的独立思考精神,是精于业务、精益求精的学习精神,是不依附权威、直面并敢于挑战权威的怀疑与批判精神,是艰苦卓绝、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正是因为他这种坚韧不屈、不断抗争的人格魅力,他才代表了“中国一代知识分子的良心”,挽回了中国一代知识分子的“集体荣誉”,使后人在回应外界对中国知识界的质疑时才能够发出“中国有顾准”的最强音。
“人文主义精神”是顾准精神的骨肉。顾准认为,“人类认识世界,就是为了改善人类的处境”④,人本主义是现实世界的惟一信条,“关怀人,关怀人的幸福”应该确立为革命与改革事业的至上追求。顾准还认为,在追求历史进步的渐变过程中,应该把以多元求发展、求和谐的原则,“贯彻到一切科学研究和价值判断中去”。顾准的希腊史笔记以及关于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的哲学探索,表面上看似谈历史、论古人,实则是“为着探索人类历史发展的轨迹,为着探求我国人民美好的未来”⑤;他不厌其烦地分析历史演变与及其发展规律,实则是研究当代的“科学与民主”问题,他不顾社会对计划经济的狂热崇拜和盲目实践,不顾身处逆境、势单力微,经过认真考评,石破惊天地提出,社会主义也需要利用价值规律,需要成本计算和经济核算,还存在着货币,更需要市场调节,认为社会主义也存在商品生产,这难道不就是探索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富裕之路吗?因此,顾准的著作和思想,既不是天马行空的异想天开,更不是痴人说梦似的狷狂妄论。他的思想实质上是脚踏实地的,一切思想与方法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世界,因而他的思想到处闪耀着人性主义的光辉。他的人本主义精神,是对国家、对人民崇高的使命精神,是忧国忧民、脚踏实地的现实主义精神,更是不安现状、追求变革的大无畏改革精神。
顾准精神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处处闪耀着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现实主义精神的光辉;顾准精神,映射出中国知识分子追求真理时那种不屈不挠、虽九死而犹未悔的凛凛风骨。
顾准精神,不正是我们追求中国梦、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所需要的时代精神吗?
顾准精神,不正是我们深化会计改革、支撑和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创新精神吗?
① 高建国:《拆下肋骨当火把——顾准全传》第655页,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1版。
② 顾准文集第234页,中国市场出版社2007年第1版。
③ 顾准文集第235页,中国市场出版社2007年第1版。
④ 顾准文集第235页,中国市场出版社2007年第1版。
⑤ 引自陈敏之为高建国著《拆下肋骨当火把——顾准全传》所作的序,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