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正压通气在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临床疗效
2015-08-27蔺延坤王晓芝
蔺延坤 王晓芝
摘要:目的 观察无创正压通气在治疗急性加重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有II型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为更好的应用无创正压通气的提供临床适应证指导。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病患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两组病患均给予吸氧、祛痰、抗感染、针对基础疾病及并发症的治疗,治疗组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无创正压通气的治疗,运用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系统评分Ⅱ(APACHEⅡ评分)为标准,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和临床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pH、PaO2、PaCO2等血气指标好于治疗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日、气管插管以及死亡率均有下降或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有II型呼吸衰竭在常规治疗同时运用无创正压通气可以提高治疗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无创机械通气;COPD;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常见、多发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其病死率在逐年上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急性发作时容易合并呼吸衰竭,以Ⅱ型呼吸衰竭为多,目前临床上多以平喘、化痰、抗感染治疗为主,但有时治疗效果不佳。常常需要行气管插管进作有创的机械通气,但运用有创的通气并发症较多,脱机多困难。近年来我院对6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病患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7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COPD合并有Ⅱ型呼吸衰竭病患为研究对象,COPD患者的诊断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指南》[2]。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60~82岁,平均(68.5±5.3)岁。治疗前的血气分析结果:入院前血pH<7.35,动脉血的氧分压(PaO2)<60 mmHg,动脉血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mmHg。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60例患者入院后给予针对原发疾病的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无创正压通气。通气模式为双水平正压通气模式(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通气模式为S/T模式,初始吸气末压力(inhalepositive airway pressure,IPAP)8~12cmH2O,呼吸机的给氧浓度调节在保证SpO2≥90%的前提下,尽量<60%。呼吸频率为8~14次/min,通气时间4~6 h/次,2~3次/d。
1.3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动脉血pH值、PaO2、PaCO2的变化、以及住院天数、死亡例数、住院期间插管次数并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运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数据比较运用t检验;率之间的比较运用χ2检验。当P<0.05则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血气指标的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血气分析的指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动脉血气pH值、PaO2、PaC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呼吸指数(RI)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NPPV组治疗后pH值、PaO2、PaCO2改善更为明显(P<0.05),见表1~表4。
2.2两组患者的气管插管率、住院日及病死率的比较 治疗组的患者在气管插管的次数、住院日、病死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或减少,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讨论
COPD是呼吸系统的慢性多发病,其较难治愈,并随着病情的发展,会逐渐出现呼吸衰竭等并发症状[3,4]。随着我国老龄化速度的加快,COPD的发病率正逐年增加,当COPD合并有Ⅱ型呼吸衰竭的病情比较轻微的时候,一般常规的治疗可使得患者很好的恢复。但是,当COPD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并导致缺氧和CO2的潴留[5],出现呼吸性酸中毒的时候,适当的呼吸道通气支持可以及早的控制病变进行程度并可极大预防呼吸衰竭的进程。传统有创通气虽效果效为肯定,但是需要行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术,这样对患者的创伤较大,有可能导致与呼吸机相关的肺炎发生和难以撤机,容易导致呼吸机的依赖[6],不容易被患者所承受,而近年来,无创正压通气在治疗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而且效果明显,使更多的患者减少气管插管。无创正压具有操作简单、创伤性小、通气稳定、并发症少等优点[7,8],减轻心脏前负荷,改善氧合,减轻心脏后负荷,减轻肺水肿,使心功能改善[9],同时可减少抗生素的使用率、降低院内感染,减少ICU住院时间并降低患者病死率[10,11]。本研究结果发现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血气指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动脉血气在pH值、PaO2、PaC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呼吸指数(RI)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NPPV组治疗后pH值、PaO2、PaC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呼吸指数(RI)改善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的患者在气管插管的次数、住院日、病死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或减少,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有II型呼吸衰竭在常规治疗同时运用无创正压通气可以提高治疗疗效使患者pH值、PaO2、PaC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呼吸指数(RI)均有显著改善,降低气管插管次数、住院日、病死率,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王辰,商呜宇.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严重呼吸衰竭的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212-216.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460.
[3]林志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3):621-622.
[4]朱发术.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21-22.
[5]徐淑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早期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的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13,18(7):3935-3937.
[6]郭春丽.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陕西医学杂志,2011,40(11):1543-1544.
[7]李圣海,吴红霞.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40例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21):1685-1686.
[8]刘景云,马政权.无创正压呼吸机治疗老年Ⅱ型呼吸衰竭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4):79-80.
[9]Michael D,MD,Emelie E,et al.Noninvasive ventilation in COPD impact of inspiratory pressure levels on sleep quality[J].Chest,2011,140:4939-4945.
[10]储成龙.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7):45-46.
[11]许雪原,何娟飞.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4):43-44.编辑/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