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态学漏诊1例表型罕见的T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

2015-08-27高胜海李彬彬周丽君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15年4期
关键词:形态学表型血常规

高胜海 李彬彬 周丽君

检验医师病例辨析

形态学漏诊1例表型罕见的T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

高胜海李彬彬周丽君

作者单位:264200威海市,山东威海市立医院检验科

患者,男性,80岁,主因发现贫血10年,加重伴头晕、心慌、胸闷半年入院。

1 病程情况

1.1现病史患者10年前因“前列腺手术”发现贫血,当时未给予特殊处理。近半年来出现头晕、心慌、憋气、胸闷,伴腹部胀满、食欲减退,活动后明显加重,曾就诊于当地医院,多次检查血常规,提示大细胞贫血,淋巴细胞比例增高,给予输注红细胞及营养心肌治疗,上述症状好转出院。出院后仍有反复发作,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收住院。

1.2既往史患者于25年前曾行“阑尾切除术”,有糖尿病病史25年,现服用糖尿乐片、注射诺和灵30R注射液控制血糖。有高血压病史20年,血压最高达180/160 mmHg,自服复方降压片控制血压,未规律监测血压。2013年因上呼吸道感染于外院住院期间发现“肝脏多发囊肿,脾肿大,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

1.3体格检查体温36℃,脉搏64次/min,呼吸18次/ min,血压126/54 mmHg。发育正常,重度贫血面容,自主体位,神志清楚,查体合作。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侧扁桃体无肿大,睑结膜苍白,巩膜无黄染,伸舌居中。双肺呼吸音清晰,无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正常,心率64次/min,心音有力、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无心包摩擦音。上腹部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四肢、脊柱正常。

2 实验室检查

2.1既往检查2014年5月于外院就诊,血常规结果显示,WBC:6.3×109/L,NEUT:1.3×109/L,LYM:4.66×109/L,RBC: 1.12×1012/L,HGB:49 g/L,PLT:138×109/L;骨髓穿刺检查结果显示:增生活跃,粒系0.57,红系0.16,红细胞大小不等,大红细胞易见。

2.2入院后相关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结果:2014年6月19日血常规检查结果,WBC:3.6×109/L,NEUT:1.62×109/L(0.45),LYM:1.87×109/L(0.52),HGB:41 g/L,MCV:111.8 fl,MCH:37.3 g/L,PLT:143× 109/L;血清铁蛋白:651.5 ng/mL;叶酸:34.0 nmol/L;维生素B12:168 ng/mL;自身免疫抗体:(-);血糖:12.1 mmol/L;C反应蛋白:6.65 mg/L;Coombs实验(-);不规则抗体(-)。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筛查阴性 (红细胞及粒细胞CD55、CD59表达均正常);染色体核型分析未见异常;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染色体筛查荧光原位杂交分析未见异常;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提示继发性贫血。

复查血常规结果,2014年6月23日 [WBC:4.1×109/L,NEUT:0.98×109/L(0.24),LYM:2.86×109/L(0.70)];2014年6月 26日 [WBC:4.3×109/L,NEUT:0.94×109/L(0.21),LYM: 3.16×109/L(0.73)];2014年6月 29日[WBC:4.2×109/L,NEUT:0.72×109/L(0.17),LYM:3.27×109/L(0.79)];2014年7月 4日[WBC:5.1×109/L,NEUT:0.81×109/L(0.16),LYM: 4.13×109/L(0.81)]均提示淋巴细胞比例异常,且有逐渐升高的趋势。

2014年7月7日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结果显示:CD3+98%,CD3+CD4+11.5%,CD3+CD8+7.8%,CD3-CD19+1.0%,CD3-CD(16+56)+0.4%,见图1。

为明确诊断,7月8日行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分析,结果如下:淋巴细胞占有核细胞的0.60,其中0.48的淋巴细胞表型异常,强表达CD3,弱表达CD7、CD5,表达CD2,部分表达CD38、CD16、HLA-DR,不 表 达 CD4、CD8、CD56、CD19、CD103、CD10、FMC7,提示为异常增生的淋巴细胞。复检骨髓涂片及外周血涂片,发现:多数淋巴细胞胞浆中含有较多大小不一的嗜苯胺蓝颗粒,形态学支持大颗粒淋巴细胞增多的诊断,见图2。

为鉴别诊断,7月15日行T细胞受体 (T cell receptor,TCR)基因检测,回报结果:TCRG基因重排阳性。诊断为慢性T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 (T cell large granular Lymphocytic leukemia,T-LGLL)。

图1 外周血涂片(瑞氏染色,×1000)

图2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散点图

3 诊疗经过

患者主因贫血10年,头晕、心慌加重半年入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排除了自身免疫病、阵发性血红蛋白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疾病。经血常规检测结果发现,患者淋巴细胞比例异常,多次复查血常规进一步证实上述发现,并且淋巴细胞比例随时间推移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为明确诊断,进一步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及表型分析,结果显示: CD3+98%,CD3+CD4+11.5%,CD3+CD8+7.8%,CD3-CD19+1.0%,CD3-CD(16+56)+0.4%;淋巴细胞占有核细胞的0.60,其中0.48的淋巴细胞表型异常,强表达CD3,弱表达CD7、CD5,表达CD2,部分表达CD38、CD16、HLA-DR,不表达CD4、CD8、CD56、CD19、CD103、CD10、FMC7,提示为异常增生的淋巴细胞。复检骨髓涂片及外周血涂片,发现:多数淋巴细胞胞浆中含有较多大小不一的嗜苯胺蓝颗粒,形态学支持大颗粒淋巴细胞增多的诊断。为鉴别诊断,行TCR基因检测,回报结果提示TCRG基因重排阳性,明确诊断为T-LGLL。给予患者强的松30 mg qd及环孢素50 mg tid治疗原发病,药物起效需3-6个月,在药物尚未起效前需输注红细胞治疗贫血。患者病情稳定,出院继续口服药物治疗。随访8个月,患者因憋气入院治疗4次,输注红细胞4次。

4 病例分析

患者老年男性,主因发现贫血10年,加重伴头晕、心慌、憋气半年入院。外院查血常规示大细胞贫血,淋巴细胞比例增高,给予输注红细胞及营养心肌治疗,症状好转后出院。出院后仍有反复发作,为进一步诊治入住我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期间进行对症、支持治疗。

4.1主管医师分析患者老年男性,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阑尾切除术、前列腺手术病史,发现贫血10年,未系统治疗。入院后血常规检测结果提示WBC正常,淋巴细胞比例增高,HGB:41 g/L,MCV:111.8 fl,MCH:37.3 g/L,血清铁蛋白明显增高,叶酸、Vit B12正常,网织红细胞正常,Coombs实验阴性,自身免疫抗体阴性,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提示继发性贫血。上述检查结果暂不支持再生障碍性贫血、营养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诊断。骨髓及外周血涂片检测均未发现原始细胞及其他恶性细胞,暂不支持急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恶性血液病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染色体筛查荧光原位杂交分析未见异常,排除该诊断。多次复查血常规,发现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及比例异常,且有逐渐升高的趋势,进一步分析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表型,结果显示:CD3+98%,CD3+CD4+11.5%,CD3+CD8+7.8%,CD3-CD19+1.0%,CD3-CD(16+56)+0.4%;淋巴细胞占有核细胞的0.60,其中0.48的淋巴细胞表型异常,强表达CD3,弱表达CD7、CD5,表达CD2,部分表达CD38、CD16、HLA-DR,不表达CD4、CD8、CD56、CD19、CD103、CD10、FMC7,提示为异常增生的淋巴细胞。复检骨髓涂片及外周血涂片,发现:多数淋巴细胞胞浆中含有较多大小不一的嗜苯胺蓝颗粒,形态学支持大颗粒淋巴细胞增多的诊断。为明确诊断,行TCR基因检测,回报结果提示TCRG基因重排阳性,明确诊断为T-LGLL。给予患者强的松30 mg qd及环孢素50 mg tid治疗原发病,并给予间断输注红细胞治疗贫血。患者现病情稳定,可出院继续口服药物治疗,注意随访。

4.2检验医师分析T-LGLL是一种以外周血大颗粒淋巴细胞持续(>6个月)增多(通常在2~20×109/L)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T大颗粒淋巴细胞典型形态表现为细胞体积较大,胞浆丰富,含有数量不等的嗜苯胺蓝颗粒[1]。T-LGLL占成熟淋巴细胞白血病的2%~3%,男女比例大约1∶1,年龄范围多在45~75岁[2]。1985年正式命名为T-LGLL,其细胞遗传学为克隆性异常,病因不明,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本病具有典型的血液病理学特点,表现为外周血和(或)骨髓中CD3+、CD4-、CD8+、CD56-、CD57+T大颗粒淋巴细胞单克隆性增生。典型者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CD3/CD8/TCRαβ+),变异型为CD4/ TCRαβ+及CD4/TCRγδ+,少见CD4-/CD8-。T-LGLL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形态学、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检查才能确定。

T-LGLL患者尽管有时出现重度贫血、重症感染,但临床多呈潜隐过程,患者可无任何不适,常导致漏诊和误诊。本例患者为老年男性,主因贫血10年,加重伴头晕、心慌、胸闷半年入我院。入院后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排除了再生障碍性贫血、营养性贫血、溶血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以及急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恶性血液病诊断。在首次骨髓及外周血形态学检查过程中忽略了淋巴细胞的问题,之后复查血常规发现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增高,外周血及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提示继发性贫血。随后每隔4天连续3次监测血常规,发现淋巴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均逐渐升高。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表型分析结果显示,CD3+98%,CD3+CD4+11.5%,CD3+CD8+7.8%,CD3-CD19+1.0%,CD3-CD(16+56)+0.4%;淋巴细胞占有核细胞的0.60,其中0.48的淋巴细胞表型异常,强表达CD3,弱表达CD7、CD5,表达CD2,部分表达CD38、CD16、HLA-DR,不 表 达 CD4、CD8、CD56、CD19、 CD103、CD10、FMC7,提示为异常增生的淋巴细胞。形态学复检发现:外周血多数淋巴细胞胞浆含有较多细小的嗜苯胺蓝颗粒,这点与典型的大颗粒淋巴细胞不同。TCR基因重排阳性,证实存在克隆性T淋巴细胞。综合患者临床症状、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检查结果,最终确诊为TLGLL,表型罕见(CD4-CD8-)。

本病例的诊断重点在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分析,本例患者CD3+T淋巴细胞占98%,其中CD3+CD4+细胞占11.5%,CD3+CD8+细胞占7.8%,而CD4-/CD8-细胞占78.7%,提示患者T淋巴细胞存在异常,这是临床医生最终明确诊断的最重要线索。首次形态学检查中出现的疏忽也提示我们细胞形态学检查的重要性。

5 小结

T-LGLL患者首发症状及临床表现多样,合并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3]、以口腔溃疡为首发症状[4]、CD8+[5]的TLGLL国内均有报道。而本例患者贫血为唯一症状,且表型罕见(CD4-CD8-),是入院后未能及时明确诊断的主要原因。淋巴细胞亚群、免疫表型及细胞形态学变化在诊断T-LGLL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形态学检查时需要小心谨慎,否则易漏诊误诊,延误患者治疗时机。

1解琳娜,许小平.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研究进展.白血病:淋巴瘤,2004,13:60-62.

2Swerdlow SH,Campo E,Harris NL,et al.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rs of haematopoietic and lymphoid tissues.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ar,2008,102:88-93.

3赵馨,周康,叶蕾,等.胸腺瘤/T-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纯红细胞再生障碍二例报告并文献复习.中华血液学杂志,2013,34: 536-539.

4尹克,韩玉芹.口腔溃疡为首发症状的T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及免疫分型.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2,28:527-528.

5王建宁,傅行财,何玮,等.CD4+/CD8+/NKa+T-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一例并文献复习.中华血液学杂志,2012,33:877-878.

(本文编辑:陈淑莲)

10.3969/j.issn.1674-7151.2015.04.016

(2015-08-11)

猜你喜欢

形态学表型血常规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建兰、寒兰花表型分析
医学微观形态学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
GABABR2基因遗传变异与肥胖及代谢相关表型的关系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表型与血清学测定的临床意义
72例老年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分析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
数学形态学滤波器在转子失衡识别中的应用
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