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新常态中的若干关系

2015-08-26周明生

群众 2015年4期
关键词:趋势性常态经济

周明生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是中央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笔者认为,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新常态中的若干关系,方能主动适应新常态,有效实现更高层次上经济的持续健康较快发展。

一是新常态与旧常态的关系。新常态自然是相对于旧常态而言的,所以认识新常态,首先要厘清旧常态。与经济发展刚刚进入的新常态相对应的旧常态,是此前一个时期内我国经济发展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旧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模式所带来的资源、环境约束严重,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性失衡加剧,经济增长对房地产业的依赖度过大,高信贷、高货币投放对经济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一定伤害。可见,经济发展旧常态本身就蕴含着向新常态过渡的内在要求。

新常态作为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是经济发展在其所需要的各种要素禀赋、内外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由于经济体内在机制发生自组织变化而进入的一种新的均衡状态。总体上看,从旧常态到新常态,是发展常态的一种向好转换。表现为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由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由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发展动力由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从旧常态到新常态,是发展趋势的一种逻辑演化。表现为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等诸多方面符合规律的“趋势性变化”;从旧常态到新常态,是对原有发展状态的一种积极扬弃。新常态与旧常态不是相互割裂的,新常态也并非是对旧常态的简单否定,而是对旧常态的承继和否定,是在承继中否定,在否定的同时保留其中有益的成份,某种意义上,“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新常态,就是在旧常态中通过这样的积极的扬弃过程,由量变到质变而逐步形成起来的。

另一方面,新常态既然是在旧常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更高层次的经济运行状态,自然又有其新要求、新特征、新规律,需要我们与时俱进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在新常态下有新作为。新常态与旧常态相比,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这既可使我们在战略上保持平常心态和定力,增强信心,在新常态中泰然处之,从容处事,又可使我们在战术上高度重视,着力研究新情况,利用新机遇,化解新风险,应对新挑战,在新常态下不断夺取发展的新胜利。

二是下台阶与上台阶的关系。新常态下,“三期”叠加,经济发展速度下台阶在所难免,但速度下台阶,所要换取的是质量上台阶。当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正在和已经出现诸多新的变化。消费需求的特征,从过去的模仿型排浪式转变为个性化、多样化;生产能力的状况,从过去长期的供给不足转变为传统产业的供给能力大幅超过需求;生产要素的运用,从过去更多依靠低劳动力成本优势转变为更多依靠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资源环境约束,从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转变为环境承载能力达到或接近上限;市场竞争,从过去主要是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如此多的新变化,都要求我们一方面顺势而为,把增长的速度降下来,一方面乘势而上,把增长的质量大力提上去,坚持经济发展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从根本上说来,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将直接决定着中国经济的行稳致远。

进一步看,增长速度下台阶,方能为增长质量上台阶提供较为宽松的环境和回旋余地。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推动质量上台阶,就要下气力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方式,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新优势。这里尤其是要抓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全面推进科技、管理、市场、商业模式创新,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而所有这些都需要假以时日,显然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速度之弦绷得过紧的背景和氛围下是难以做到的。由此看来,在增长速度上退一步,正是为了在质量和效益上进两步。

三是中高速与中高端的关系。保持中高速增长,推动经济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这是最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指导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又一非权宜之策。在这里,“中高速”、“中高端”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同时追求的两个并行不悖的目标。

推动经济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至关重要的是推动经济结构向中高端方向优化升级,就是说,经济增长从高速转向中高速,经济结构要从中低端跃上中高端。从产业结构看,现在第三产业已渐成产业主体,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达到46.1%,2014年这一比重又有上升,需要继续巩固和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的产业主体地位,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中高端化,同时推动产业链向高端迈进,创造出更多的经济附加值;从需求结构看,2012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自2006年以来首次超投资,2014年继续提升,消费在需求“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中亦已渐成主体,要保持和巩固需求结构优化的态势,并充分利用大量涌现的投资新机会和努力发挥我国依然存在的出口竞争优势,使投资、出口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和支撑作用;从动力结构看,近年来驱动经济增长的创新因素快速生长,要继续大力培育创新因素,推动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的中高端化,使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从收入分配结构看,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速度均明显低于GDP和国家财政收入增长,近年来居民收入占比上升,要在新常态下继续大力推动收入分配结构的优化,进而促使整体收入水平迈向中高收入国家行列。

进一步从“中高速”与“中高端”的内在联系来考察,经济中高速增长为经济结构从而经济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提供坚实的支撑,而经济结构迈向中高端水平又为经济增长稳定在中高速上运行提供可靠的保证,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由此观之,新常态下将会呈现出“中高速”与“中高端”同时并存又互为条件、有机结合从而共同推动经济在更高层次上科学发展的景象。

四是新的稳态与革新求变的关系。经济发展新常态作为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种新的稳态,并不意味着无需继续革新求变,恰恰相反,它需要通过不断的革故鼎新、改革创新以巩固与发展。这是因为,新常态的形成与巩固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创新才能在一个新的层次上展现并稳定下来;新常态作为新的层次上的稳态,这种稳态也是相对的,其变化却是绝对的,而这种变化也需要不断的改革创新加以推动。改革创新本身也是一个过程,既有许多在旧常态下已开始的改革,需要在新常态下继续推进;又有许多在旧常态下尚未及开始的改革尤其是最难啃的骨头,需要在新常态下启动并组织攻坚;还有许多在新常态下必然会出现的新情况需要不断进行新的改革。可见,改革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由此我们可以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永远在路上”的至理名言有更深的领悟,也可以对中央确定的“稳中求进”总基调的实质有更准确的把握。

这里还有一个容易为人们所忽视的问题,即就我国经济发展所进入的新常态而言,如果其持续时间过长,这种新常态就有可能转变为“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也是一种常态,只不过是负面的。它是指那些虽摆脱了贫困陷阱但尚不发达的国家,把一个经济体从低收入阶段成功晋升为中等收入阶段的增长机制、发展体制和战略,难以继续支撑该经济体从中等收入跨入高收入,因而出现发展的长期停滞。可见,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主要是缘于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对原先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战略等改革创新不足。由此也足见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不断革新求变的迫切性。

五是适应新常态与引领新常态的关系。在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这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中,“认识”是前提,“适应”是基础,“引领”是导向。新常态是经济发展大势,如大海潮流,浩浩荡荡,顺势而为,主动适应,方能事半功倍。但仅仅这样还不够,还需要与因势利导、积极引领相结合。在主动适应新常态的基础上积极引领新常态,才能在新阶段更好地保证经济发展这艘大船沿着正确的航向乘风破浪远行。

因势利导,积极引领新常态,重在着眼于消费需求的趋势性变化,通过创新供给引领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主流;着眼于投资需求的趋势性变化,通过创新投融资方式和把握投资方向,引领新领域的投资尤其是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四新”即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着眼于出口和国际收支的趋势性变化,通过培育新的比较优势引领出口竞争和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着眼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的趋势性变化,通过创新产业组织方式引领新产业组织的形成;着眼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的趋势性变化,通过提升人力资本质量和推动技术进步引领新的发展驱动力的形成与强化;着眼于市场竞争特点的趋势性变化,通过创造良好市场环境、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引领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着眼于资源环境约束的趋势性变化,通过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的形成引领生态环境的优化和生态文明程度的提升;着眼于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的趋势性变化,通过建立健全化解各类风险新机制,引领经济安全和稳定程度的提高;着眼于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的趋势性变化,通过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进行具有预见性的科学调控,引领产能过剩的全面化解和对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积极探索。

如此着眼于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趋势性变化引领新常态,需要我们不仅能顺应和遵循新常态的运行规律,而且更能主动运用和有效驾驭新常态的运行规律,从而取得新常态下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动权。由此就进一步要求我们对新常态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和层次,真正实现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

六是此地新常态与彼地新常态的关系。中央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显然是就全国整体而言的,至于不同地区,则因其具体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在进入的时间和程度上有所差别。目前我国发达地区己进入工业化的后期甚或后工业化时期,从发展驱动力的视角看,相应已进入迈克尔·波特经济发展四阶段中的创新驱动阶段;而欠发达地区尚处于工业化的中期,少数地区甚至尚在工业化的初期,目前相应处于投资驱动或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过渡阶段。由此决定了发达地区已较早进入新常态,欠发达地区一般正处于旧常态向新常态转变之中。即使较早进入新常态的地区,进入的程度也不尽一样。确立这样的观点,对于从实际出发辩证认识和准确把握新常态,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差别化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就是说,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问题上,一方面需要积极的态度和高度的热情,另一方面也需要冷静的思考和科学的精神,不同地区之间切忌搞一风吹,一刀切,齐步起,而应准确定位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责任。

对于江苏来说,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已率先进入新常态,新常态的表现也相应具有先导性、典型性,需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最近视察江苏提出的“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的要求,推进各项工作和建设在新常态下进一步取得长足进步。同时,还要继续担负“为全国发展探路”的重大历史责任,在全国更多地发挥引领新常态的作用。如果说旧常态下江苏在全国已在引领发展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那么在经济发展新阶段,江苏应在引领新常态方面为全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与此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尽管江苏总体上处于发达地区,但内部发展不平衡性仍然较大,苏中尤其是苏北地区与苏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的差距仍较明显,这就需要在新常态下继续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更好地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共同发展。□

(作者系党的经济理论创新与江苏持续发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戈尚达

猜你喜欢

趋势性常态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农产品流通竞争力的趋势性和区域分异性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基于M—K方法及成分提取的海洋表层热状分析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十大趋势性变化及因应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