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意园到创意社区:济青创业调查
2015-08-26张翠翠
张翠翠
似乎是一夜之间,中国迎来了全民创业的时代。“创客空间”与“孵化器”被越来越多的提及,以政府支持或者企业、高校主办的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基地的众创空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创客的出现需要资本与技术的集中,在走访中,记者了解到,与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的创新型孵化器相比,济南本土的孵化基地多仍以房屋出租为主要业态,在创业指导、融资等方面给予创业者的帮助有限。
到底什么是成熟的“孵化器”?青年创客们需要什么样的软件与硬件才能让一个绝妙的创意变成财富?济南、青岛的创业氛围如何?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济南:一座大学创业园的经营模式
魏敏的创业项目看起来比较冷僻,而且涉足的也是诸多创业者不愿投身的农业。
2012年,大学生“总裁”魏敏,代表山东财政大学参加全国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并获得金奖,比赛项目——熊蜂授粉技术由此获得了风投青睐,目前已获得1000万——1500万的融资。
如今,魏敏与她的团队在山东财经大学创业园(以下简称山财大创业园)成立山东丰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野生熊蜂资源开发与利用,熊峰工厂化繁殖。授粉应用的技术产业。
魏敏表示,在学校和政府的帮助支持下,公司已经逐渐走向正轨。“我们的产品目前已经在山东、新疆、安徽、上海、江苏等地大力推广,累计培训大棚种植户20000人次,入驻创业园后,公司会借助各项扶植政策,将野生熊蜂工厂化繁殖授粉这一绿色农业技术应用迅速在农业生产领域拓展。”
从大学生到企业家,在魏敏的创业过程中。大学创业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山财大就业指导处副处长张国栋告诉《齐鲁周刊》记者,园区内创收最多的是一家大学生合伙成立的商贸公司,主营海外代购及区域内微信食品配送,月营业额30万。
“大学生不乏创业激情,但鉴于缺乏原始资金以及创业指导而失去了创业机会。我们就是要不断扶植这种创业基因。并成功孵化出更有希望的未来企业。”张国栋告诉记者,山财大创业园是山东财政大与历下区共同合作的项目,自2014年9月正式开园以来。已成功吸纳120多家企业,今年6月即将迎来第二次入园招募。
并不是所有的创业项目都被山财大创业园所接纳,张国栋表示,该园只面向山东财政大学在校或者毕业十年以内的学生,或者具有历下区户籍的大学生,其创业项目与山财的专业相匹配,主要集中在金融、财会、电子商务、文化传媒、人力资源、高科技设计、软件开发等行业。
目前创业园占地面积约11.6亩,建筑面积15500平方米,由东西南北四座单体建筑组成,分别是创业苗圃、孵化苑、创展苑、综合服务中心等四大板块,分别承担着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创业服务、创业拓展四大功能。
根据项目的发展链条,每一个阶段都会有相应的板块与之对应。“有创业想法但还未组织创业团队的入驻苗圃区。之后依次进入孵化、创展区,而所有的企业在三年内孵化出园,继续其项目规划,留出空间给更多的创业年轻人入园。”
张国栋告诉记者,相比在外创业,入园创业免收房租、水电费。而更多的扶植政策与奖励政策也在凭条件进行发放。同时,园区引进了专业孵化团队。对企业进行分类孵化,设有创业导师室、创新实验室和创业加油站,不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
为了尽可能地为创业团队提供便利服务,该园区还专门设立了综合服务中心。内设有工商、税务等政府服务场所,及银行、物流等公共服务机构。此外,合作双方联合成立了“创业园管理委员会”,采取在“管委会”指导下,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社会化管理运营模式。
青岛智造:多层次创意产业集群
与济南相比。在山东的另一座创业大城—青岛,大学类创业园区早已形成集群效应,并已成功孵化出很多优秀企业。
青岛航远工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史启航,最近正忙于筹备公司在“新三板”上市。作为青岛市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入驻的第一批企业,经过三年孵化后。史启航的“创业王国”从最初的一家公司发展到如今的七家公司,团队成员由起初的几个人扩大到50余人,年营业额更是由80万元增加到1.23亿元。史启航说,是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的平台优势助企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特别是前三年房租减免的优惠政策为企业节省了一大笔经营成本。
今年5月4日,中国海洋大学成立“青岛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团市委和青岛银行已经联合推出了青贷业务,以青年创业企业为对象,采取没有抵押担保品,只需个人担保的方式,只要有成熟的企业和项目。有两位自然人保监,即可申请办理,最高贷款额度是100万元。
除去大学性质的创业园,青岛还有着众多由企业或者政府成立的创业园区。每家园区的定位也都不同。市南区创意100产业园是由企业创办的创业孵化基地,该园共有6栋楼,全部都是跟文化创意产业相关,即便是专门为大学毕业生开设的五楼孵化区,也一定要符合文化创意这一范畴才有可能进入。
而另一家位于市北区都昌路上的青岛鑫天大学生创业工场则是由市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按照省级创业孵化基地打造的,主营电子商务。“基本上采取服务外包的形式,由专业的公司来负责运营,他们能够为创业者们提供专业、及时的创业服务和指导,从入驻项目、层次筛选都设定了很多条件”,该负责人表示,集中办公区的工位式创业者们如果业务扩展,团队数量达到3到5个人,就可以拥有一间单独的办公室,“这种服务外包的模式,能够保证创业工场的企业入驻率和孵化成功率”。
据青岛市人社局统计,截至目前,青岛已经建成各类创业孵化基地和平台89个,其中包括1个大学生孵化中心、50个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23个综合性创业孵化基地、8处高层次创业园区、1个博士创业园、5个农民创业示范基地、1个军转人员创业基地。
除此之外,自2002年第一家留学人员创业园建成至今,经过十多年发展,青岛已建成包括中国青岛留学人员创业园、高层次人才创业中心、青岛软件园等在内的8处高层次创业园区,孵化面积从最初的5000多平方米发展到目前超过2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已从第一批17家发展到目前超过400家,一大批“青岛智造”从这里走向世界。
据了解,为进一步加大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力度,今年初,青岛市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实施意见》,鼓励各区市建设一批孵化条件好、承载力强的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创业园区和创业加速器。
“DO梦启创业社区”:“乌托邦”里的财富想象
“与南方城市的创业激情与创意相比,济南的创业氛围还是比较落后的。”张国栋说,济南本地的孵化基地多仍以房屋出租为主要业态,在创业指导、融资等方面给予创业者的帮助比较有限。
“有的创业者对于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不珍惜”,一家创业孵化基地的运营负责人告诉记者,很多创业者在入驻园区后享受到了政府第一年提供的房租全免的政策,到第二年需要交一半房租的时候,就走了,“走了以后他可以再去别的基地,继续享受到第一年房租全免的政策,但是这样搬来搬去,发展不起来。”
除了创业者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外,有的创业孵化基地的运营也不够专业,尤其是在定位上,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如今不少创业孵化基地面临着一个“三年建,三年倒”的尴尬,因为基地自身的定位和选择不够明确,缺乏业态培育,只是想要短暂地拿到政府的扶持政策和资金,但却对孵化基地的长久发展缺乏规划,“如此短视的行为无异于基地的长远发展,对于创业者更为不利,园区提供不了配套的产业服务,无法指导和帮助创业者走过难关。难谈进一步孵化。”
一个成熟的创业孵化器应当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在即将开园的“DO梦启创业社区”创始人于海洋看来,成熟的创业孵化器需要提供给创业者“攒局儿”的巨大能量,而不单单是创意园区与创业平台的概念化。
于海洋的“DO梦启创业社区”可能是目前济南最具创客精神的“创业孵化器”。“35岁以上的不入、带小孩和宠物的不入、没有梦想的不入。”
“我们就是要做济南首家‘创业社区,集创客咖啡、孵化器、创业公寓于一体,其中创客咖啡与孵化器对创业团队免费开放。”
于海洋构建创业社区的想法源于北京。一次偶然的机会,于海洋走进了北京的众创空间一车库咖啡,并被那里的氛围迷住了:“我进去时已经晚上10点,车库咖啡竟然没有空位,所有创业团队都在忙着交谈、工作,4个会议室也全满。”
那些随时发生的传奇故事也让于海洋热血澎湃。“有一天临近收工的时候,车库咖啡中的一个团队负责人站起来向周围的团队告别,说他的团队因为钱烧完了,准备放弃项目,撤离这里。在场的天使投资人听说这事,当场决定给这个团队20万元投资,让他们继续下去。”
在于海洋的规划里,他及主创团队希望创建济南的“车库咖啡”与“小米公寓”,以此改变本地创业孵化器以房屋租赁为主的现状。“和普通孵化器不同的是,这里的办公场所对创业团队是全免费的,同时还提供价格低廉的青年公寓。创业初期的团队可以住在一起,随时进行‘头脑风暴。同时还有天使投资人在此轮流坐班,帮助创业者进行项目把控和资本对接。”
于海洋告诉记者。他们制定那些看起来标新立异的准入规则。不过是为了在这个创业社区内积聚更多的创业激情与创业氛围。社区还将按照不同的职业比例来筛选入住人员,保证人员构成多元化。
如今,DO梦启创业社区已获得了众多济南年轻创客们的关注,在一个叫做“DO梦启创业社区”的QQ群里,100多名打算入驻此地的创客已经开始畅想将来“乌托邦”式的创业生活,在他们看来,扎克伯格的财富奇迹已经在这里埋下了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