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民族唱法之韵味美

2015-08-26骆定海

艺术评鉴 2015年16期
关键词:吐字歌唱家咬字

骆定海

摘要:今天,民族唱法技术已发展到一个黄金时期,涌现了一大批这样唱法的著名歌唱家,同时,这种中西结合的演唱方法也是各大专业院校竞相传教的方法。把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相结合来演绎民歌,是目前民族声乐界的主流,可它的不足在于每个人都是这种科学方法下训练出来的,发声的规范化容易掩盖歌手特质,歌手的个性往往不鲜明。技术与韵味,两者都需要兼顾,才能把民族唱法引向具有中国特色唱法的道路上。民族唱法的韵味美是以中国戏曲、曲艺、说唱和民歌等民间艺术为根基发展起来的。而韵味乃民族唱法的主要特征。韵味也是比较抽象的,它首先是演唱者对歌词曲谱及声音进行的细致的艺术加工后,再把内心情感和艺术美感溶进歌声及表演中,这些因素是难用乐谱来记录的。这个问题也是民族声乐教育者需要深入研究和讨论的。

关键词:民族唱法 韵味

何谓民族唱法?有人是这样定义:民族唱法就是以民族语言为基础,特征是嗓音甜脆明亮,特色是行腔韵味,字、声、情、腔融为一体,并伴以形体表演的一种综合演唱方法。它继承和融合了传统戏曲、曲艺、民歌的演唱精华,并借鉴吸取美声唱法的发声方法的一种唱法。今天,民族唱法技术已发展到一个黄金时期,涌现了一大批这样唱法的著名歌唱家,同时,这种中西结合的演唱方法也是各大专业院校竞相传教的方法。

有人说现在中国音乐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声音雷同,千人一面,千人一嗓,没有个人特质。在众多声乐比赛中,闭上眼睛听,很多民歌手的音域、音色都是一样的,背过身去,你还真不知道是谁在唱。不像当年的郭兰英老师唱《我的祖国》,一开口就知道是郭兰英唱的,这是一个值得高校声乐教师值得考虑的问题。

这一难题,是音乐院校众多声乐教师都在苦思需要解决的难题,技术与韵味,两者都需要兼顾,才能把民族唱法引向具有中国特色唱法的道路上。民族唱法的韵味美是以中国戏曲、曲艺、说唱和民歌等民间艺术为根基发展起来的。而韵味乃民族唱法的主要特征。要是没有长时间的体验生活和浓郁的民族文化熏陶,演唱者是难以捕捉到乐曲的韵味的。我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王宏伟在一次大师班讲座中所说:“青年学生要多唱民族歌曲,希望去少数民族地区体验生活,演唱时能用少数民族语言歌唱就更好了。”这也说明歌唱家们对于追求声乐的韵味的一种高度。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民歌的演唱风格及韵味各具特色,各不相同。韵味是歌唱者对生活长期体验所要表达的审美意识,是歌者由内而外的情感表达在歌声中同表演合为一体的具体表现,也是民族唱法之灵魂所在,是民族唱法的精髓,没有韵味,民族唱法就失去了灵魂。以声拖腔,以字行腔,以情润腔,是中国民族唱法二度创作时必须运用的特殊技巧。如采用各种倚音、滑音、直音、顿音、颤音、摇音、花舌音等装饰音润腔技巧,使唱腔得到修饰和润色;采用各种音色的变化,使唱腔有明有暗,有浓有淡;采用强弱、轻重、大小、防守的力度变化技巧,采用各种板腔式和较频繁的速度转换,变化法以及音高的微升微降等等技巧,使唱腔起伏跌宕,抑扬顿挫,大快大慢,大起大落,从而使唱腔和歌唱得到润饰和变化,达到锦上添花的感人至深的最佳状态。

其实唱法的韵味,不外乎就是演唱者具体把握作品的韵味。而民族声乐作品之韵味是由很多因素构建而成的,它包括了曲调的旋律、语言、演唱、音色和体裁风格等。而歌唱就是用歌声和语言二者结合而成来表情达意的艺术形式,因此,民族唱法的韵味美,多是通过其所用的民族语言表现出来。如何让歌唱者抓准民族声乐的韵味,光注重声音技术是完全不够的。通过学习和总结,把握字的韵味、声的韵味、情的韵味三个方面尤为重要。

一、字的韵味

我们都知道,每一首声乐作品都是由歌词和旋律等基本要素构成,简言之就是字和音符等元素构成的,而字是歌者表情达意的元素,也是构成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美学原理的基本所在。中国的汉字是方块字,有着中国独有的咬字吐字原理。中国许许多多优秀的民族歌唱家,在演唱上都很注重字的韵味,注重在咬字吐字上下功夫,无不强调继承戏曲唱法咬字和吐字的清晰与韵味。这也就是说,中国戏曲同曲艺艺术注重咬字的传统思想,不仅建立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演唱方法、确定了它特有的美学品格,也哺育了一批又一批的具有民族特色及鲜明个性的歌唱家,为后人树立了榜样,确定了目标。大批歌唱家们在继承咬字吐字的传统方法中也在进行着更新的艺术创造,丰富了中国的民族唱法。

字的韵味,必须做到咬字、吐字准确和清晰。这也是中国民族唱法最基本的技巧要求,也是民族歌唱演员必备的演唱技巧。笔者在跟大师们学习的过程中,大师要求咬字部位“五音”即唇、齿、舌、牙、喉要准确,讲究分工合作的原理。在咬字、吐字上要注重字的头、腹、尾,四呼、清浊等要交代清楚,咬字原理很多要求,如:咬住字头,延长字腹,守住字尾等理念。不管你是要求什么,最终要达到的效果就是咬字和吐字要准确而清晰。

二、声的韵味

声乐作品,顾名思义,就是由歌唱者通过声音来表现作曲家意图的一种音乐形式,那么,只做到咬字吐字的准确清晰是不够的,必须还要在声音上下功夫。既要吐字清晰,又要给声音塑造形状,让听者技能听清楚歌词涵义,又能感受声音的立体感和韵味美。在民族唱法中,如何做到字与声的完美结合,让字清晰,让声婉转流畅,就需要演唱者们运用丰富的演唱技巧来掌控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歌词清晰,音声完美,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歌唱者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首先,“字重声轻”,即演唱者在演唱作品时要强调字头。咬准字头和咬住字头的力度大小可以促使气息的稳定,声音的均匀,从而带动声音、呼吸的有机结合。对于一个好的歌唱演员来说,有好的声音还必须呼吸,把呼吸调整好了声音也会自然流畅了,但咬字对于自然声音的获得是相当重要的。“字前声后”,即咬字在口,发声在喉,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五音”即唇、齿、舌、牙、喉这些部位把字音交代清楚之后,要马上让母音回到喉部。字重声轻,字前声后不能拆开来理解,而是要来联合在一起且同步完成。这样,才能让字音清晰透亮,声音圆润连贯。

其次,以字带声,即语言要赋予音乐化。唱明字头是很重要的,唱明字头就是要咬准字头,在此前提下,以字来带动声音。一首声乐作品音调有长短、高低。韵律有强弱、快慢。作品之所以好听,就是因为作品有长短、高低、强弱、快慢的对比。美声传义即强调歌声的音乐性,在听我校著名声乐教授段建新老师上课时,它一直很强调演唱要有音乐,音乐从何而来,其实就是要求歌者在演唱时要做到字、声、曲完美结合,从而让听者从字、声、曲、义的信息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达到美的享受,每每我们欣赏到歌唱家精彩表演、动人的歌声后都会情不自禁及其所表现的具体内容所动容,为其喝彩。

再次,字声流动。字声随音乐旋律线条的起伏流动,是构成声乐艺术的要素之一。它使演唱者在演唱过程——演员与观众的相互交流中,产生出来的特殊美感具有流动的、动态的美感特征。流动的声音给人以美的享受,反之则索然无味。特别是在声乐教学中,多数学生对作品理解不够,对声音了解不够,对方法掌握不够而不能很好的诠释作品,达不到老师的要求,更谈不上美的享受了。演唱中国民族声乐作品,要用中国特有的咬字吐字规则,行腔润腔风格来完成。决不能局限于谱面旋律演唱。因为中国声乐作品受中国民族文化的影响,它具有特殊的音腔运用法则,有的是记谱法不可能完成的。

最后,字正腔圆,是中国民族歌唱基本的常识。几乎我国每个声乐教师都会提字正腔圆这四个字,但是字正了却未必获得美的声音。孟新洋教授说:“咬字准确、吐字清晰与歌声的美妙动听并不完全是必然的因果关系。”对于听众而言,最简单的要求就是歌者的歌声美与不美,要求听懂歌词,声音美妙动人。虽然就简单的几个字,却也是声乐学者和声乐教育家们苦苦追求的标准了。要达到这一标准,这就要求演唱者首先必须掌握曲谱的旋律、节奏、音区、速度的变化等信息,演唱时运用一切演唱技巧,将曲调诠释得美妙动听,达到字正不碍腔圆,腔圆不掩字正的行腔美学标准。动人的声韵、醉人的音符、感人的情感,三者的珠联璧合正是对我国民族声乐审美特征的一种准确品鉴和精炼的概括,也是我国民族唱法的精髓。

三、情的韵味

字韵、声韵是表现了中国民族唱法的韵味的要素和基础。如果在好声音和好乐感两位学生中必选一位的话,大多数教育者定会选择好的乐感这位学生的。这样的道理说明好的乐感意味着这位学生出具有良好的音乐基本素养外,最重要的就是这位学生会用情歌唱。正所谓:“动听容易动人难”。所以说字韵、声韵只是中国民族唱法的韵味的要素和基础。仅此是不够的,要想使民族唱法具有完整的、丰富的韵味美,必须使其得到艺术的升华,那就是要对声音进行艺术加工,要求演唱者演唱时做到咬字准确,声音流畅,情真意切,三者要完美结合。可见,声乐浓浓的情韵,是中国民族声乐韵味美的核心所在。

(一)字声是基础,情感是升华

歌曲《天路》众人所知,耳熟能详。很多音乐学院学子也演唱过,但都未能达到感人的效果。歌唱家王宏伟在背景声乐大师班上公开课时,一位学生演唱了这首曲子。曲终,王宏伟问现场听众的感受是什么,大家只有一个感受就是歌者表现了一堆音符,素然无味。歌唱家王宏伟说:“情感是最能打动观众的法宝。”可见,在歌唱中字声必须通过情感的推动,才能将演唱技巧和真挚情感合二为一,最终达到艺术的升华。

(二)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诠释“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文章是很多的,归根结底,就是要演唱者以声音为基础,以情感为升华,把作品诠释得有血有肉,丰满而有张力。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生活中人的常情有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只有善于体验生活,敢于体验生活,细心品味生活的人才能捕捉到生活中的乐趣,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才能将科学的发声技巧同真情实感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协调完整的韵味美。达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获得更好的艺术效果。

中国民族声乐前辈们为了中国民族声乐事业已苦苦追寻了数年,为后人铺开了一条科学,光明的道路。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论中国民族唱法的“韵味美”,笔者是在前辈们总结的理论的基础之上,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归纳再次呈现。民族唱法要求的字韵、声韵、情韵,学习应三者紧密结合,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融通,三者合一,才能实现民族唱法字、声、情完美结合的韵味美。

参考文献:

[1]李晓贰.民族声乐演唱艺术[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

[2]程蔚.中国民族声乐多维探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4.

[3]孟新洋,柯琳.民族声乐理论教程[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吐字歌唱家咬字
声乐歌唱语言与咬字的艺术处理探索
孩子吐字不清,可能是舌系带过短
小歌唱家
有关声乐教学的咬字
歌唱家与报晓员
孩子吐字不清,可能是舌系带过短
高校声乐教学中声音“气”、“点”结合与咬字关系研究
草丛里的歌唱家
用心吐字,为爱发声
“孩子吐字不清如何处理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