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歌曲演唱中咬字吐字问题的分析
2015-08-26张利强
张利强
摘要:印度佛教传入我国后,根据引入的梵文佛经的音型结构,研究声韵学的学者和专著便应运而生,汉语的声韵特点也在此基础上慢慢发展起来。如李登的《声类》、周德清的《中原音韵》、乐韶凤的《洪武正韵》等等,这些专著不胜枚举,有的还大量涉及了声乐咬字,正确行腔的内容。但现在,许多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往往还是会忽视咬字、行腔、归韵的问题。笔者通过结合古代一些相关论述及个人演唱经历试阐述声乐演唱中咬字吐字的重点难点,并对演唱中容易出现的咬字吐字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对一些演唱中文歌曲的人有所帮助与提高。
关键词:咬字吐字 声母 韵母
一、咬字吐字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一)咬字吐字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咬字吐字问题从古至今都是文人志士、声乐家研究的重要课题。宋末元初时,江西高安暇堂人周德清所著的《中原音韵》已经有把握词曲创作的“声韵学”和“词曲格律”的内容了,并对南北方语言不同进行了归纳总结,对歌曲当中语言的清晰、发声是否正确也作了详细阐述,对我国的声乐艺术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明朝魏良辅所著的《曲律》中曾这样说过:“初学先从引发其声响,次辩别其字面,又次理其腔调。不可混杂强记,以乱规格。”由此看来培养声乐人才要循序渐进,有步骤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首先是训练歌者的发声技术使之能发出符合歌唱要求的声音;其次是训练歌唱的语言——即吐字是否清晰准确;再次是行腔、音准和节奏的训练。这样,经过不断的实践,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声乐人才。咬字吐字问题是千百年来所有歌者都必须探索与解决的问题,其中的“辨别字面”说明了咬字吐字清晰的重要性。
歌唱技术发展到了今天,吐字、咬字依然是声乐艺术中的重要环节,我们依旧在不断探索的道路上前行。歌词是词作家们的心声,是他们抒发自己思想感情的手段,歌词表达的清晰与否,直接影响着听众对歌曲内容和含义的理解。咬字吐字是歌曲表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想完成一首好的作品,不仅要有高超的声乐技巧,更要把握好歌曲演唱中的咬字吐字。同样,对任何一个学习歌唱的人来说,无论是哪种歌曲或者哪种唱法,都应该注重咬字吐字的正确与清晰。如果我们演唱一首歌曲时声音优美且表情丰富,但咬字吐字不清晰,就会使整个歌曲黯然失色,观众不知所云,所以演唱时咬字吐字清晰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咬字吐字在歌唱中的应用
汉字拼音是由声母和韵母拼读发音,那么歌唱中声母和韵母的正确运用就是声乐演唱中咬字和吐字是否清楚的重难点,是掌握咬字吐字发声的关键环节。所谓的咬字,就是字的声母,要求演唱时把字头咬准。所谓的吐字,就是字的韵母,韵母是由字腹和字尾组成,演唱长音时一定要注意韵母状态的保持。明代音乐家、文学家沈宠绥在著作《度曲须知》中曾提到,要想把汉语歌曲的每个字和词都唱得清晰明白,不仅要遵循声母、韵母的拼音结合规律,而且也要把握声母、韵母发声时各个器官的运动状态,如唇、齿、舌、牙、喉,在发出不同的声母时,口腔中都有不同的着力点,以及发出不同韵母时的口形状态。比如说:唱nan时,除气息支撑外,唱声母n时,要以舌尖支撑发出n的字头,切不可一带而过含糊不清。唱韵母an时要以上颚为着力点,保持口腔打开状态。
歌唱的目的就是通过表演者的演唱来抒发歌曲中主人公的思想、情绪。这不仅仅需要音乐表现力和科学的发声技巧,也需要演唱者清晰、准确的咬字吐字,这样才能使听众更加清楚的理解表演者所要表达歌曲的内容和含义。歌词是传达歌曲内容的直接媒介,所以在平常练习的过程中,不仅要练习单韵母a、e、i、o、u,也需要加强对复合韵母及声韵结合字音的练习。如:an、ang、eng等的练习。经过长期的训练,潜移默化得才能把歌曲唱得更加完整,富有韵味。
二、咬字吐字的字头、归韵及收声
(一)关于字头
清朝徐大椿的《乐府传声》,在《出声口诀》一节中,主要阐述了“五音”“四呼”两个部分。其中五音指的是喉、舌、齿、牙、唇。要想正确的发声,而在口腔内部的这五个不同部位如果运用不正确或没有找准着力点,则发出的声音就不真切或过于生硬。另外,四呼指的是开、齐、撮、合。要想准确的理解四呼,而不去学习研究发声时口腔的四种不同形态,则发出的声音必然不清晰。所以要求咬字吐字清晰,必须先掌握“五音”的五个部位着力点和“四呼”中四种不同口腔形态。五音和四呼中包含了“出声”的深刻含义 。在唱声母的时候要明白虽然不同的声母应在口腔不同的五音部位咬出,但韵母都应当在后口吐出,声音才能圆润、饱满、统一。声母的发音,也不仅仅是保持一个简单嘴型,咬字头关键是发声时的喉、舌、齿、牙、唇协调统一动作,是一个很细腻的状态,需要演唱者细心体会,逐渐把握。要想做到这些并不容易,在平常的练习中要留心关注这些问题,仔细琢磨。而在演唱中出现字头不清的问题是没有体会到出声的概念亦或者字头咬得过于死板、不干脆造成的。比如说《烽火狼牙山》中第一个字“狼(lang)”字,在发声时“l”音要快速的出来,但也不要一板一眼拖得太长,避免僵硬,也切不可将声母“l”一带而过而不清楚,而只听到韵母的声音。
(二)关于归韵
《乐府传声》中《归韵》又说道:“能归韵,则虽十转百转,而本音始终一线,听者即从出字之后,骤聆其音,亦凿凿然知为某字也。”这句话主要表达的意思就是说韵母至关重要。如果字头是演唱咬字清晰的的第一个环节,那么,根据我国的汉语声韵特点,归韵则是咬字清晰至关重要的环节了。归韵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咬字的正确与否,如果字音不准确的话,那么表达的意思也会失之千里。比如说 “开(kai)”字,这个字的韵母是“ai”,在演唱的过程中一定要努力保持“ai”的口型和时值,这样才是“开”字,若没有保持,而从“a”韵与声母“k”拼合,便成了“卡”,不是“开”字了。中国的汉字拼音比较复杂,韵母数量很多,并且有单韵母、复韵母之分,不像欧洲国家的元音字母,只有a、e、i、o、u五种这么简单。所以汉字咬韵难,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在平常训练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适当增加韵母的练习。韵母是一个字的主要结构,有效的练习能够使学生更能明白韵母的通道,对清楚得咬字吐字有很大的帮助。在平常上声乐课的时候老师也要提醒学生有意识的咬字,让学生多听自己的录音,久而久之养成咬字归韵的习惯之后就能很轻松的把字咬清楚字了。
(三)关于收声
明代音乐家、文学家沈宠绥所著的《度曲须知》分上下两卷,其中《收音问答》一节中曾说:“凡敷衍一字,各有字头、字腹、字尾之音,头尾姑未厘指,而字腹则出字后,势难遽收尾音,中间另有一音为之过气按脉,如车钟之腹、厥音为翁红。……由腹尾转,方有归束。……”一个字表演得是否完整,收声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关于字尾就是归韵的收声,是一个字音的归宿,而且又是指下一个字头的准备。收声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好口腔状态和嘴型,但也不要过于夸大嘴型的开合程度。当然,嘴型只是歌唱时要保持的状态,在唱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只做嘴型而忘了身体的歌唱状态。字尾表达得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句子的连贯性,它是贯穿两个字之间连接的关键,所以,字尾一样重要,也是考验一个演唱者素质的关键。唱长音时,收声不可过早,收声时做到声断气不断。汉字咬字吐字的字尾,一般以i、o、u或者n、ng上。无论是单韵母还是复韵母都需要我们在保持口腔着力点的同时保持嘴型,但咬字吐字并不是指嘴上的一点点空间,千万不要想成咬字吐字是嘴皮子的事儿,它仍需要我们腰、腹等全身的肌体协调配合。比如说 “床(chuang)”字,它是以“ang”字结尾,如果没有气息的对抗支持,也没有保持口腔上下着力点,那么“床”字极有可能就没有收音的效果,变成“船(chuan)”字了。
综上所述,要唱好汉语歌曲,需要以音韵学作为基础,准确掌握汉语拼音的发音。在学习中需要不断的磨合、积累,在唱歌的过程中反复思考,仔细体会,以避免造成咬字不清的尴尬情况。咬字吐字是一门深刻的学问,随着时代的进步仍需要我们不断的探讨和改进。
参考文献:
[1]管林.中国民族声乐史[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
[2][元]周德清.中原音韵[M].出版信息不详.
[3][明]沈宠绥.度曲须知[A]. [清]永瑢、纪昀主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C].出版信息不详.
[4]赵晓曦.歌唱中的咬字、吐字、十三辙在演唱实践中的应用[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