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工之父”朱九思——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2015-08-26
时事引读>>
2015年6月13日18时9分,著名教育家朱九思在武汉病逝,享年99岁,消息传出,引起广泛关注。他之所以被誉为“华工之父”,是因为在领导华中工学院的31年间,用他的睿智和高瞻远瞩,为当时的小型工学院发展成今天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1972—1980年,他跑了20多个省市500多个单位,招揽了在“文革”期间被认定为“臭老九”的人才;“文革”结束后,他亲笔越级给邓小平写信,提出办好重点大学的三点建议,公开大胆地指出照搬“苏联模式”的弊端。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知名的华中科技大学,现如今的华科大是国家首批“985工程”、“211工程”、“2011计划”重点建设高校。虽然如此,他的子女没有一个在华科大上学,也没在学校分房子。他去世后,各大媒体都在第一时间做了报道,缅怀这位伟大的教育家。6月17日上午,几百位社会各界人士冒着滂沱大雨送朱老最后一程。
素材聚焦1 谦虚自评“两件半”
朱九思在他的《朱九思全集》中自我评价,说自己只做了“两件半事情”:“我当校长时创造性的工作主要是两件半事情:一是提出了发展新思路,‘走综合化道路和‘科研要走在教学的前面;二是采取超常规的办法广揽了一大批人才;半件事是植树造林。”
素材聚焦2 德高为师
朱九思经常批评行政人员,却很少对教师说“不”。华中科技大学教授王炯华曾写过一本《朱九思评传》,称华中科技大学差不多把朱九思当作校父看待。朱九思爱校如家,甚至定下每砍一棵树都要校长亲自签字的规矩。朱九思很简朴,外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他不乘小车,也和师生一起乘坐公交车前往。朱九思晚年住在医院的普通病房而非高干病房,很多人不解,夫人给出的回答是:“九思说的,不用那么大,不能浪费。”朱九思给邓小平“越级”写信,谏言高教改革。华中科技大学宣传部耿俊伟说:“这种‘越级在当年是非常大胆的举动。”朱九思不爱坐办公室,清楚每位教授的研究方向,全校有上千名教师,朱九思能叫出大部分人的姓名。
素材聚焦3 老骥伏枥
朱九思晚年一直关心着学校的发展,在清醒时有弟子来看望,他总要先问及学校情况。校长助理许晓东教授曾就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初稿请教已95岁高龄的朱九思,朱九思在很短的时间里就亲自回复近3000字的意见和建议。
【考场仿真试题】在娱乐八卦抢头条的时代,为什么朱九思的逝世能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写一则不少于150字的微评论。
【范文示例】他是一个低调的人,谦虚地说自己只做了两件半事;他是一个霸气的人,每砍一棵树都需要他亲自签字;他是一个简朴的人,和师生一起坐公交车参加国际会议;他是一个勇敢的人,越级给邓小平写信谏言高教改革。作为一个民国时期的大学生、抗日时期的军宣科长,亦文亦武的经历造就了他的性格。在学术浮躁、金钱浮华的今天,能够始终坚持在一线、在基层,不徇私、不贪腐,最终将华工建成了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大学。这种做人做事的态度在今天是难能可贵的,他也应该是大众眼中的名人明星。为朱九思点赞!
其他适用话题 敬业;爱国;榜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