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才工作的“昆山之路”

2015-08-25李克海等

群众 2015年1期
关键词:昆山人才服务

李克海等

20多年前,昆山人闯出了一条经济社会发展的“昆山之路”;如今,昆山人正在全力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征途上奋力前行。2013年,昆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920.1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673.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43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5550元。

这些数字背后的秘诀,就是各行各业精英汇聚给昆山注入了强大的内生动力,昆山市领导这样解密:“近年来,昆山花大力气推进人才生根和人才国际化两大战略,保障人才优先发展,力促‘人口红利加快转为‘人才红利,‘昆山制造加快转向‘昆山创造。”截至目前,昆山全市共引进和培养国家“千人计划”人才85人、省双创人才69人、省创新团队9个,海外高层次人才3000人,高技能人才6.1万人,人才总量超过31万人,人才贡献率达到47.1%,媲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昆山的人才工作,又拓展了“昆山之路”的内涵。

产业冲锋号指引主攻方向

“上个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起步期,昆山就是依靠引进上海等地大企业的‘星期日工程师来兼职,从而推动地方经济淘到了工业化的‘第一桶金”,昆山市委组织部负责人这样介绍昆山人对于人才特殊感情的由来。

2013年12月19日,昆山维信诺公司首席科学家、清华大学邱勇教授光荣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翌日,这位十年前来昆山创业的“新科院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感慨地表示:“特别感谢昆山的历届领导和各级领导,在过去近十年里给予我本人和团队的关心,及给予昆山维信诺公司的全面支持。”维信诺从事的OLED这个千亿美元级的朝阳产业,在昆山开花结果。

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昆山在人才工作领域定位准确、目标清晰,紧紧围绕地方产业发展的核心需求谋篇布局。

围绕主导产业引进人才,驱动“主导产业高端化”。正如以诚意打动邱勇从北京“跳槽”昆山那样,围绕电子信息、现代装备制造两大昆山主导产业,人才引进自觉聚焦相关产业,以光电产业为重中之重,完善壮大软件、集成电路、平板显示、计算机及网络设备、通信等五条产业链,完善模具、工程机械(特种车辆)、数控设备、新能源装备等四条产业链。

围绕新兴产业引进人才,驱动“新兴产业规模化”。大力实施新兴产业“3515”计划(培育新增3个千亿级产业、5个数百亿级产业,还有15个百亿级企业),人才引进聚焦光电、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被前卫生部长陈竺誉为“生物制药领域两弹一星工程”的小核酸产业,引进了拥有北京大学梁子才教授等国内最强的专家团队,全国小核酸企业将近一半都落户在昆山高新区,“搞核酸、到昆山”成为业界名言。

围绕现代服务业引进人才,驱动“服务业品牌化”。以花桥国际商务城为“主战场”,人才引进的专业方向围绕总部经济、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商贸物流、会展经济等服务业态。通过引进诺亚财富创始合伙人兼总裁汪静波入驻花桥,促成昆山创新股权投资母基金,吸引股权基金投资公司120家,资金规模超过300亿元。

依托昆山营造的优越创业环境,邱勇领导维信诺于2008年率先建成大陆第一条OLED大规模生产线,2011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所研制的OLED显示器成功应用于“神七”舱外航天服上。踏在千亿级产业的起跑线上,与龙腾光电等上下游行业巨头联手打造的产业链逐渐成型,邱勇信心百倍地表示:“昆山成就了我,我也将成就昆山!”

金融危机下诞生的“人才新政”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呼啸而来,在各级各地都普遍感受到资金吃紧的当口,昆山却在全国率先启动一项人才大手笔计划——“亿元人才新政”。

那一年,昆山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市委、市政府决定当年以及今后将可用财力的1%投入人才建设领域,为招揽、培育人才提供强大的财力支撑。同时,为了做好人才创新创业的相关配套工作,每年还拿出财政的5%作为配套资金。

这项大胆而超前的人才工作创新,吸引了诸多兄弟城市和上级领导的高度关注,并逐渐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纳入许多地方政府工作考核的硬指标。

7年来,昆山“人才新政”持续推进,将区镇人才工作纳入全市“五位一体”考核中通盘谋划,加大力度,实时监测,调动区镇人才工作主动性。2013年,按照市级财政公共预算收入的6%设立人才科技专项资金,区镇做相应配套,“人才+科技”投入总金额达20亿元,为人才引进和培育构建出完善的工作体系。

以特色产业基地等高水平载体,为人才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在大平台经济建设中,推动产业与人才融合发展,实施“产业集聚人才”和“人才引领产业”双轮驱动,以人才推进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和服务经济品牌化。与海内外120多所高校院所建立协同创新关系。花大力气建设“1院3区3园10基地”,17个载体全部进入省级序列,13个获批“国字号”。

以出类拔萃的配套环境,为人才自我价值实现提供最佳条件。“回国的时候我是人才,不能在国内几年之后变得不是人才。”落户昆山能否实现自身价值的“保值”和“增值”,这是许多海归高层次人才最大的担忧。为了消除人才“自我成长”和“子女成长”两方面的担忧,昆山下大力气推动整个城市功能的国际化和现代化,精心打造国际现代产业、中国和谐幸福、江南人文宜居“三大名城”。与美国顶尖高校杜克大学携手总投资50亿元的昆山杜克大学于2014年8月25日正式开学,总投资10亿元的文化艺术中心如并蒂莲绽放,总投资近10亿元的体育中心如风帆起航,城市功能超前发展的昆山,向天下英才展示着“国际范儿”。

昆山连续五年被《福布斯》评为中国最佳县级城市第一名,在八项指标中人才指数均位居前列。2013年,在江苏省首次区域人才竞争力测评和全省人才工作先进县市考评中均名列第一。看远一点,走快一点,昆山的人才工作正在收获改革创新的红利。

引才秘诀——“服务为王”

“县城”昆山何以引来无数英才会聚?昆山市人才办负责人坦诚地表示:“我们唯一的秘诀就是服务,也是竞争对手最难以复制的‘秘密武器。”

清单式服务,讲一个“实”字

“实”是政府服务的试金石,昆山将传统的服务向“人才出题,政府答题”的清单式服务转型。

2006年的一天,刘召贵先生应清华校友之邀到昆山顺道“看看”,在市领导会谈过程中,他随口提出了投资落户中可能遇到的员工子女上学、科技投资扶持政策等6方面难题。未曾想,第二天,昆山市委、市政府就召开联席会议,协商解决了这6个问题。“本来以为这份清单会把昆山‘吓回去,可面对这样的诚意,我没理由不来”,刘召贵回忆道。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由此落户昆山,创造了五年内由“一间办公室”到“一幢大厦”到“一家上市公司”再到“一个产业园”的“四级跳”奇迹,先后被授予“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中国最具投资价值企业50强”等荣誉。

清单式服务,实实在在地体现了服务的效率和态度,使人才把昆山作为“经停站”的想法变成了把昆山作为“目的地”的行动。

契约式服务,讲一个“诚”字

契约精神——市场经济的灵魂,深深地植根于昆山各级政府的行动之中。尽管昆山的市领导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是只要确定下来的事,就绝不会出现“人走政息”的现象,这是选择在昆山创新创业的高层次人才的共同感受。

2007年,梁子才在昆山成立瑞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昆山市委、市政府承诺:投资2亿元用于小核酸研究所基础设施建设,每年再投入2000万元作为运行经费。此后,经历了2任市委书记、2任市长的领导变动,但这个当初的约定一直在坚定履行。

2008年,昆山在全国率先实施“亿元人才新政”,对这项人才工作的创新之举,昆山考虑的是如何保持其常态化。在将人才专项资金的设立标准和使用范围纳入财政预算,递交人代会审核之后,使之具有了法律约束力。

契约式服务的精神实质,是尊重法律、尊重合约,以地方政府政策的高度延续性,保证了人才和企业的长远利益,保证了地方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情景式服务,讲一个“真”字

昆山坚持参照人才需求和国际做法,创新人才发展情景模式,构筑大环境,为人才打造从“落地”到“居住”、从“创业”到“成长”,从“生产”到“生活”的全方位服务链,让人才感觉这里就是梦想中的创业情景,从而对昆山一见钟情。

“千人计划”专家马列伟到昆山考察,昆山领导对他的技术和团队如数家珍,并安排专人带其考察办公场地、生活环境。量身定制的梦想环境,温暖高效的政府服务,使得马列伟从考察环境,到正式落户,没超过24小时。同样“闪婚”昆山的,还有孙云权、王波等一批“千人计划”专家。

目前,昆山正以“国际卫星城市、海派文化城市、现代工商城市、创新创业城市、江南智慧城市、‘两个率先先行城市”的“六张名片”在高层次人才中享有盛誉。

恋爱式服务,讲一个“亲”字

感情上的认同是留住人才的核心,昆山提倡打感情牌,突出恋爱般主动、贴心的服务。

说一段“三下广州求亲”的佳话。2010年,为打造分析仪器产业链,昆山将目标瞄准了第一批“千人计划”人才、质谱仪专家周振。出发之前,昆山工作人员全面了解周振公司的现状、面临的难题,随后专门三次飞赴广州与周振当面沟通,提出一份由政府、银行、风投机构三方共同出资的“一揽子”支持计划。收到这份情真意切的“聘礼”,周振和他的团队于当年正式“下嫁”昆山。2012年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向周振公司采购电喷雾离子源飞行时间质谱仪,打破国产质谱仪器出口“零纪录”。

“恋爱”离不开主动贴心细心的照顾,昆山深入实施人才“六个百万”工程,即百万平方米人才公寓建设、百万科技项目启动扶持、百万人才安置资助、百万技术标准和发明专利奖励、百万重点实验室建设资助、百万科技成果产业化扶持,为人才提供全方位支持。

实施恋爱式服务,让昆山保持了对人才不可阻挡的强劲吸引力。仅2012年就吸引28名“千人计划”人才在昆山创新创业。

人才规模上去了,质量上更要“讲究”。为此,昆山正致力于完善以“四评”为核心的人才筛选机制,让人才评估人才的专业水平,让企业家评估人才的创业可行性,让风投机构评估人才的创业风险,让政府人员评估人才的落地前景,有效解决了人才引进中“捡到篮里都是菜”的现象,打破了人才项目资助“一审定终身”的认定模式和人才项目“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局面,实现人才项目“高端大气”与“接地气”的完美结合。

责任编辑:张 宁

猜你喜欢

昆山人才服务
黄问琴与昆山腔传承考
《昆山记》版本初探
黄旙绰与昆山腔考
人才云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