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肩袖拟合法参数变化影响性实验研究
2015-08-25刘咏梅吴静红
刘咏梅, 张 闪, 吴静红
(东华大学 服装·艺术设计学院, 上海 200051)
插肩袖拟合法参数变化影响性实验研究
刘咏梅, 张闪, 吴静红
(东华大学 服装·艺术设计学院, 上海 200051)
利用基于原型衣袖的插肩袖拟合结构设计方法,对插肩袖的各结构参数包括插肩袖倾斜角度、后背宽、胸宽、胸围、袖窿深、袖口、袖肥等的变化进行了影响性实验和数据分析,探讨了各参数变化对插肩袖成型形态的影响以及优化的参数配伍.该研究为插肩袖准确快速设计提供了优化方法,并为插肩袖CAD柔性模型设计提供了支持.
插肩袖; 优化设计; 拟合法; 参数化
插肩袖是部分衣身和衣袖相连的一类常用袖型,其结构参数包括袖长、袖肥、袖口等基本参数,而衣身和衣袖的分割线位置以及前、后袖片的倾斜度配伍是插肩袖结构设计的关键.
1 插肩袖拟合法设计参数定义
1.1插肩袖袖原型拟合袖窿设计方法
插肩袖设计方法主要有两种:比例直接设计法[1-5]和袖原型拟合袖窿设计法[6-9],简称比例法和拟合法.比例法是首先基于肩点根据袖中线倾斜度直接按比例绘制袖中斜线,再估计袖山高绘制袖肥,然后绘制衣袖弧线,如图1[1]所示.拟合法是首先基于袖窿弧线绘制目标袖肥的一片圆装袖,再沿袖中线分割为前袖片和后袖片,然后分别与前、后袖窿弧线进行拟合,以袖中线斜度和拟合空隙量把握造型,以旋转拟合制图时肩点到袖山顶点的距离来控制前、后袖片的平衡,如图2[6]所示.比例法制图简单,但袖肥的准确控制以及袖中斜线的位置平衡不易把握,对经验判断的要求高.拟合法解决了这方面的问题,衣袖弧线与袖窿弧线拟合准确,袖肥控制和袖中线的前、后平衡易于把握.故针对插肩袖拟合法进行参数化设计和影响性实验研究,为插肩袖的数字化自动设计做好研究基础.
图1 插肩袖比例直接设计法Fig.1 Ratio direct design method of raglan sleeve
图2 插肩袖袖原型拟合袖窿设计法Fig.2 Armhole prototype fitting design method of raglan sleeve
1.2插肩袖拟合法设计的结构参数定义
插肩袖设计中相关的结构参数较多,命名规则为常用结构参数英文简写和新增结构关键点英文字母代码,详见表1和图3所示,其中身袖拟合切点的位置用距离来表示.
表1 插肩袖拟合法设计的结构参数定义Table 1 Structure parameters definition of raglan sleeve curve fitting design method
AW等于线①和线②之和,CW等于线③和线④之和.图3 插肩袖拟合法设计结构参数定义Fig.3 Structure parameters definition of raglan sleeve curve fitting design method
2 参数变化影响性实验研究
2.1参数化拟合法的CAD制图
基于参数化设计,运用服装CAD纸样设计系统实现插肩袖的参数化拟合制图,以保证参数变化影响实验的比对准确性,制图中主要运用了智尊宝纺CAD中的“联动对合检查”功能,该功能的操作示例如表2所示.拟合法CAD制图流程如表3所示.
表2 “联动对合检查”功能操作示例Table 2 The function sample of linkage involution check
表3 参数化插肩袖拟合法CAD制图流程图Table 3 CAD pattern drawing process of parametric raglan sleeve curving fitting method
(续 表)
2.2参数变化影响性研究实验设计
影响服装上装的结构参数一般可分为衣身结构参数如衣长、胸围、腰围、臀围等,衣袖结构参数如袖长、袖肥、袖口等,而插肩袖是部分衣身与衣袖相连的结构,所以需要综合考虑影响二者的双关参数.影响插肩袖的结构参数包括袖中线倾斜角度、身袖交叉点、袖山高、袖肥、袖窿底点等[5, 10-17].其中袖中线倾斜角度在插肩袖设计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13],因此,将袖中线倾斜角即上述的后插肩袖角度α作为参数进行第1组单参数变化实验.
绘制插肩袖时,身袖交叉点的位置会影响插肩线的外观造型,一般情况下,插肩线沿胸宽线向内0.5~1.0 cm,背宽线向内1.0~1.5 cm,这样设计的结果会使手臂的活动比较方便,同时着装效果也较好[4].另外,在第1组的样衣实验中也发现,在不调整背宽点O、胸宽点O′的情况下,在视觉上衣身处会略显肥,袖子则显瘦,因此,将背宽和胸宽变化作为参数进行第2组单参数变化实验.
插肩袖袖原型拟合袖窿设计方法的前提是一片圆装袖,插肩袖的袖山高就是一片圆装袖的袖山高,袖山高设置会影响衣袖的造型美观性及穿着舒适度,袖山越高,袖子越贴体,袖山越低,则袖子越宽松[18].根据一片圆装袖的样版设计方法,袖山高是由袖窿弧线和袖肥决定的,影响袖窿弧线的两个关键点为肩点和袖窿底点.肩点的变化幅度比较小,本实验不予考虑.影响袖窿底点的主要因素有胸围和袖窿深,当袖肥变化时,袖子的整体松度发生变化,袖口宽也应随之变化,因此,在背宽和胸宽变化一定的情况下,将胸围、袖窿深变化、袖肥、袖口宽以及第1组中的α作为参数进行第3组参数变化交叉实验.
2.2.1实验研究衣身基础设计
实验研究插肩袖结构参数变化对衣袖造型的影响性,故选择同一衣身结构进行3组实验,衣身结构确定为四面构成合体衣身结构,袖窿处的合体性较好,以减少对插肩袖造型的影响,衣身参数赋值如表4所示,衣身款式及CAD结构图如图4所示.
表4 衣身参数赋值表Table 4 Parameter assignment of bodice cm
图4 实验基础衣身款式及CAD结构图Fig.4 Working sketch and CAD pattern structure of experiment bodice
2.2.2第1组α变化实验
2.2.2.1实验设计
设计插肩袖的AW=32 cm,CW=24 cm,SL=58 cm.将后插肩袖角度α作为实验变量,并利用软件的“联动对合检查”功能,找到相应的位置.文献[1]运用比例法进行插肩袖结构设计时,经计算后可知,较贴体时后插肩袖角度α∈(30°, 42.5°),贴体时α∈(43°, 65°).经过预实验发现,当α<35°时,手臂活动自如,手臂下垂后袖身有较多褶皱,对实验的数据测量及样衣观察意义不大;当α>60°时,手臂很难上抬,几乎失去了活动性.因此该组实验中α的取值范围设定为35°~60°,图5是α分别取60°和35°时的样板.当α的变化在5°左右时可以观察出实验样衣的差距,所以共设计了6组实验,如表5所示.
图5 不同后插肩袖角度的CAD样板结构图Fig.5 CAD pattern structure of different back raglan sleeve angles
表5 后插肩袖角度变化设计与实验数据Table 5 Experiment design and measured data of back raglan sleeve angle variation
2.2.2.2实验结果分析
从表5可以看出,当后插肩袖角度α从60°变化到35°时,相应得出的前插肩袖角度α′从74.1°变化到37.6°,每组实验均呈现前插肩袖角度大于后插肩袖角度,但是前、后插肩袖角度的差值逐渐减小;袖倾斜角度α″从68°变化到38°,也保持了与前、后插肩袖角度变化的一致性,且α″ ∈(α, α′);前、后身袖拟合切点位置FA、BA会随着变大,相应的袖身褶量会增加,这与袖倾斜角度逐渐减小相吻合,与手臂上抬的高度增加保持一致.
α变化的实验样衣如图6所示.由图6可以看出,当α=60°, 55°, 50°时每件样衣穿着效果很好,手臂自然下垂时,腋下没有多余的松量且袖中线的位置恰当,样衣整体效果美观;α=35°,40°时样衣腋下会有一定的松量,但是这些松量是必须的,它保证了袖子的一个活动量,随着α的减小,整体美观性减弱,活动性能增强.以上实验证明袖原型拟合袖窿设计法适用于后插肩袖角度在60°~35°的衣袖.
(a)α=60°
(b)α=55°
(c)α=50°
(d)α=45°
(e)α=40°
(f)α=35°正面图 背面图 α″最大图6 α变化的实验样衣Fig.6 Experiment sample clothing withαvariation
2.2.3第2组O和O′变化实验
2.2.3.1实验设计
设计插肩袖的AW=32 cm,CW=24 cm,SL=58 cm,并且取α为55°,将BBW和FBW变化作为实验变量,以0.5 cm为档差,共设计了3组对比实验,如表6所示.
表6 BBW和FBW变化实验设计与实验数据Table 6 Experiment design and measured data ofBBWandFBWvariation
2.2.3.2实验结果分析
当BBW和FBW变化时,身袖分割线的位置会发生改变.从表6可看出,BBW和FBW的变化不会影响其他数据的改变,而分割线的位置会影响插肩袖的视觉效果.3组实验数据相配伍的样衣如图7所示.由图7可以看出,3组样衣的穿着效果均较好,但是当BBW和FBW减小较少时,正、背面衣身略显宽大,侧面插肩袖偏瘦;当BBW和FBW减小较多时,呈现衣身显瘦、侧面插肩袖偏肥的趋势.建议选择常规的变化值,即BBW减少1.0 cm和FBW减少0.5 cm,此时穿着效果较合适,如图7(b)所示.因此在下面的交叉实验中,选择BBW减少量为1.0 cm,FBW减少量为0.5 cm.
(a) 2-3-1
(b) 2-3-2
(c) 2-3-3正面图 侧面图 背面图图7 BBW和FBW变化的实验样衣Fig.7 Experiment sample clothing ofBBWandFBWvariation
2.2.4第3组B,d,AW,CW以及α的交叉变化实验
2.2.4.1实验设计
设计插肩袖的SL=58 cm,将B,d,AW,CW以及α作为实验变量,研究较合体状态下各变量对插肩袖结构的影响.将α的变化范围取为45°~60°,对于同一实验对象而言,当衣身胸围增大时松量增加,与之相匹配的袖窿深下降量、袖肥、袖口要随之增加,后插肩袖角度会相应减小.对于净胸围是84 cm的实验对象,松量变化范围取8~12 cm,即B的变化范围为92~96 cm,并将其以2 cm为档差进行变化.对应于以2 cm为档差进行变化的B,AW以1 cm为档差、CW以1 cm为档差、α以5°为档差进行实验设计.胸围松量较小时与之相匹配的袖窿深下降量减小甚至会出现上抬的情况,因此,d的变化范围取-0.5~1.5 cm,并以0.5 cm为档差,在较合体插肩袖结构设计时AW的变化范围取31~34 cm、CW的变化范围取23~25 cm.在尽量覆盖全面的前提下,共设计了7组实验,如表7所示.
表7 交叉变化实验设计Table 7 Cross-variation experiment design
2.2.4.2实验数据
在第一组α变化的实验中,B=94 cm,d=0 cm,AW=32 cm,CW=24 cm,可以将表5中所得的实验数据与本实验中以B,d,AW,CW以及α作为实验变量进行交叉实验得到的数据合并一起对比分析,如表8所示.
表8 合并实验数据Table 8 Merged experiment data
(续 表)
2.2.4.3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由表8可知,尽管变化因素增加了,也可以得到α变化实验中所得到的结论.另外由2-4-2、 2-4-3和2-4-4、 2-4-5组实验可知,除了袖口外,其他因素不变,当B增大时,袖倾斜角度α″是减小的,即穿着者的手臂活动性能增强.由2-4-6和2-4-7组实验可知,当其他因素不变时,随着d的增大,样衣的袖倾斜角度会增大,穿着者的手臂活动性能有所减弱.
交叉实验样衣如图8所示.由图8可知,正面、背面的穿着效果均较好,手臂自然下垂时,腋下没有多余量;侧面手臂自然下垂时,袖中线的位置准确,没有偏移;样衣整体较美观.交叉实验验证了B,d,AW,CW和α配合变化时,袖原型拟合袖窿设计法的效果较好,适用于松量变化在8~12 cm的胸围.
(a) 2-4-1
(b) 2-4-2
(c) 2-4-3
(d) 2-4-4
(e) 2-4-5
(f) 2-4-6
(g) 2-4-7正面图 侧面图 背面图图8 交叉变化的实验样衣Fig.8 Experiment sample clothing of cross-variation
3 结 语
本文基于原型衣袖的插肩袖拟合结构设计方法,针对各结构参数变化进行了影响性实验和数据分析.通过后插肩袖角度变化实验、后背宽和前胸宽变化实验以及胸围、袖窿深变化、袖肥、袖口宽等因素的交叉实验,分析了这些因素对插肩袖外观和结构造型的影响,验证了插肩袖袖原型拟合袖窿设计法的合理性,为插肩袖准确快速设计提供了优化方法.
[1] 张文斌.服装结构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234-241.
[2] 徐雅琴,慧洁.女装结构细节解析[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0:221-233.
[3] 王建萍.女装结构设计[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0:153-158.
[4] 三吉满智子.服装造型学理论篇[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253-272.
[5] 姚怡,徐正良.插肩袖袖山高与袖中线角度的关系[J].纺织学报,2011,32(1):96-99.
[6] 刘咏梅.服装结构平面解析:基础篇[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0:223-231.
[7] 小野喜代司.日本女士成衣制板原理[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196-204.
[8] 刘锋.连身袖结构原理分析及应用[J].纺织导报,2008(8):84-85.
[9] 李熠.剪切法在服装纸样设计与变化中的应用[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4):48-51.
[10] 鲍卫君.服装插肩袖的造型研究[J].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0,17(6):88-94.
[11] 王秀彦.插肩袖服装样版图设计技巧[J].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4,23(12):308-309.
[12] 王秀芝.插肩袖结构设计及其应用技巧[J].国际纺织导报,2005(9):77-79.
[13] 俞俭.基于参数特征的插肩袖服装推板技术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服装与设计学院,2006:25-26.
[14] 鲍卫君,张芬芬.服装裁剪实用手册:袖型篇[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5(8):104-117.
[15] 王静.一种前插肩后装袖的衣袖样板绘制方法:基于立裁的衣袖造型与纸样研究[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0,39(10):61-64.
[16] 崔少英,李晓瑛,马芳,等.连身袖袖中线修正方法探讨[J].上海纺织科技,2002(8):51-52.
[17] 滕洪军.插肩袖前后袖中线斜度关系探讨[J].四川丝绸,2005(1):42-43.
[18] 季晓芬,孙莉,黄晓岩,等.插肩袖的造型与纸样研究[J].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0,17(6):95-98.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Impact of Parameters’ Change on Raglan Sleeves Design Based on Curve Fitting Method
LIUYong-mei,ZHANGShan,WUJing-hong
(Fashion and Art Design Institute, Donghua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51, China)
Some influential experiments and data analysis are conducted when several parameters change using the raglan sleeve curve fitting method which is based on structure design method of prototype sleeve, parameters changes include the inclination degree of raglan sleeve, back width, bust width, bust, armhole depth, sleeve fertilizer, cuffs and so on. The impact of each parameter change on raglan sleeve’s molded shape and optimized parameters compatibility are also analyzed. The study can provide an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accurate and rapid design of raglan sleeve and provide support for raglan sleeve’s flexible CAD model design.
raglan sleeve; optimization design; curve fitting method; parameterization
1671-0444(2015)03-0317-07
2014-03-28
刘咏梅(1969—),女,河南新乡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服装设计与技术、服装数字化先进制造技术.E-mail:liuyongmei@dhu.edu.cn
TS 941.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