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探讨
2015-08-25潘金刚
潘金刚
(安徽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安徽 合肥 230601)
当前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探讨
潘金刚
(安徽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安徽 合肥 230601)
实践育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中央文件精神也强调高校思政理论课各门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近年来,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得到重视,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高校 思政理论课 实践教学 改进措施
新形势下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得到进一步重视,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不断拓展,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丰富宝贵的经验,但是实践育人特别是实践教学依然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思政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实践教学尤为重要。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实践教学,强调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要围绕教学目标,制定大纲,规定学时,提供必要经费。加强组织和管理,通过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开展,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知识理论素养、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强化思政理论教育教学的效果。因此,加强实践教学,整合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实践教学资源,提高课程的实效性,全面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是当前的迫切任务。
一、目前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对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认识不断提高,教学效果显著。中央文件也规定了高校思政理论课要设立专门的学时学分,对思政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进行了规范,但实践教学如何进行,目前全国各高校进行了不少尝试,但做法不一,总的效果不好。有些学校课堂内实践教学,将实践教学放入课堂内,采取课堂讨论、经典阅读、角色扮演等形式;有些学校有专门的思政理论实践课,确保学时学分;有的学校结合大学生社会实践开展,利用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及素质教育进行。另外,通过实践课题招标,组织参观考察等形式开展实践教学。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仍旧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如:实践教学不规范,没有完整的教学体系,没有明确的教学要求,缺乏统一的教学标准,教学安排偶然性和随意性较大,等等。主要体现在:
1.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目标是开展课程教学的前提,实现教学目标也是课程教学的中心任务。由于传统长期的传授式理论教学方式,老师和学生习惯于理论的灌输式教学,对教学目标的认同仅仅限于知识的传授,认为教学目标只有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才能实现,思想上不认同实践教学的教学目标要求,对实践教学认识不够,不重视,很多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2.实践教学设计不科学。思政理论课教学不仅应增长学生的相关知识,最根本的目的还在于引导学生将思想政治理论方面的认识落实于行动。实践教学则是达到这种目的的最有效途径。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深化,是教学内容的转化。实践教学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将理论教学的内容转化为实践教学环节,实现知识传授、能力提高和素养的养成等目标。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实际教学设计中还存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安排不当、脱节;实践教学形式单一,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简单随意地选择实践教学方法,使实践教学内容与理论知识吻合性不够等问题。
3.缺乏实践教学评价考核机制。实践教学由于涉及面广,参与性高,实践教学管理存在困难,对老师教学过程不好评价,工作量不好确定,对学生的实践教学考核方式不够科学,没有很好地体现公平性原则等诸多问题。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程跟踪,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成为提高实践教学实效性的重要因素。
二、改进实践教学,进行实践教学改革
1.积极开展教学内容的研究,进行科学实践教学设计。高校思政理论课是4+1课程,每门课程的性质、内容和教学目标不一样。如何针对不同课程的要求开展实践教学,同时要充分认识学生学习的开放性、选择性等特点,避免实施单一的实践教学方法造成学生思维的定格化、定向化,设计科学实践教学内容,选择实践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组织实践教学时要按照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实践教学方法,要做到有的放矢,简单随意地实践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性质,更多地与其进行双向的思想交流与探讨,开展启发式、研究式教学,激发他们学习、思考的兴趣,培养其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确立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2.健全统筹协调机制,增强实践育人的综合效力。思想理论课实践教学涉及面广,受众多。涉及学生、学校和社会实践点等众多方面,涉及时间、地点、经费、交通等繁杂的事项,单靠任课教师的力量是难以很好地处理社会实践教学所需的众多条件的。所以,思想理论课实践教学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的任务,而且是其他各部门的共同职责,因而应纳入学校的整体工作中予以统筹安排,构建实践教学长效机制,成立校级层面的学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统筹全校各方面社会实践,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协调性、计划性、整体性及针对性,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规范社会实践的内容、形式和要求,规范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行为。实行各部门分工负责,各有关部门统筹协调、共同参与、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活动能持续、有序、有效地开展,形成社会实践的合力,从而增强实践育人合力。
3.将实践教学校内校外结合,课内课外互补,使实践教学活动多元化。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目前比较普遍的做法主要有:读书(经典、原著)、听(报告、专题、讲座)、讲(系统讲授)、谈(讨论交流)、看(录像、视频)、走(社会实践)、写(调查报告、读书心得、学术论文)等。这些做法一些以校内为主,一些以校外为主,根据目前教学资源的总体情况,较为实际的还是以校内为主,校外为辅。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要充分重视校内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大力开展与思政理论课有关的校园文化活动,发挥社团、社区等平台的作用。校外主要是发挥各种实践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组织各种参观考察、调查活动等。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解决理论问题与实际问题的能力。
4.将实践教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整体教学计划。《中共中央教育部关于印发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的通知》提出: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落实学分(本科2学分,专科l学分)、教学内容、指导教师和专项经费。建设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覆盖大多数学生。要强化实践教学的效果,必须拓展实践教学的视野,从宏观上统筹规划,把实践教学作为一个系统来抓,并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在具体操作层面,根据各门课程特点,提出操作性强的具体实践方案,确保实践教学落到实处,切实有效。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课程时间安排方面,可采用“2+1”或“3+1”等模式,总的来说,“2+1”是一种较为合适的模式,即理论教学占总课时的2/3,实践教学占1/3。以积极开发校内实践教学资源为主,努力拓展校外实践教学资源,以实践基地建设为依托,扩大实践面,丰富实践形式,构建课堂、校园和网络有机结合的实践体系。校外实践应结合假期社会实践、开展课题指导为主要模式,兼顾平时的课程进行专题实践教学安排。
5.建立教师指导机制加强对实践活动的引领。教师的指导主要包括把握活动的方向、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兴趣、尊重和保护他们的创新精神、提供专业方面的技术指导和知识咨询,等等。要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就必须有教师的指导。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就会带有盲目性与随意性,达不到实践锻炼的效果。教师的指导分为活动前的指导、活动中的指导及活动后的指导。这支队伍应包括思政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助教和有关学生工作部门负责人等,要明确指导教师的任务与职责,给予指导教师相应的工作量,评选优秀指导教师,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更多教师加入指导教师的队伍。
6.建立科学的评估考核机制和政策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对实践教学组织活动的积极性,建立健全课程实践教学的管理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与考评体系,实现课程实践教学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提高实践教学活动的效率,实现实践育人的目标。建立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评估考核体系,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表现、过程和成绩等作出科学评判,认真分析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经验教训,改进和完善实践工作,将促使实践活动不断深化。制定相关的激励措施,以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热情,扩大社会实践的参与面,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也是强化实践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当前形势下必须深化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实践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积极推进实践教学方式与考核方法改革,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紧密学校和学生实际,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推动实践教学规范化,评价体系科学化,促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进一步改善,努力把思政理论课建成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科〔2005〕5号).
[2]吕健.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6(6).
[3]汤俪瑾.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具体环节[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
依托项目: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下)课程改革项目(安徽大学本科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项目,xjggkc1403)
2.本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安徽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项目,2013szxm013)
3.安徽大学研究性示范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