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运动队运转的对策性研究
2015-08-25李宗堂
李宗堂
(江苏大学 体育部,江苏 镇江 212013)
普通高校运动队运转的对策性研究
李宗堂
(江苏大学 体育部,江苏 镇江 212013)
针对普通高校运动队发展普遍存在的经费投入不足、运动队训练不够系统科学、训练目的不明确和竞争意识不强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改革运作机制、合理规划运动项目发展布局、积极拓宽招生渠道、缩短竞赛周期、改革参赛办法、加强教练员的培训和引进,旨在促进普通高校运动队的进一步运转和完善。
普通高校运动队 运转 对策性
1.普通高校运动队运转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高校体育运动竞赛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一向综合,从普及向提高的发展过程,这期间“文化大革命”将高等教育摧残得体无完肤,但体育运动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大浪潮的推进,高校体育运动慢慢地又发展起来。但在经费投入、合理规划运动项目、管理机制,教练员的执教水平,运动员的文化学习及训练兼顾方面存在很多问题。笔者就如何完善运转机制提出见解。
1.1 在市场经济下高校运动队的经费来源
在发达国家,体育相关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美国1998年体育产业值高达631亿美元,超过了石油化学工业和汽车工业等重要工业部门的产值,成为美国第二十二位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连续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普通高校运动队训练比赛经费主要来源于:①与企业、行业体协、体委合作得到经费;②学校行政拨款;③自筹经费。由于高校体育是福利性和公益性事业的认识,把开拓者约束到对高校体育应讲求社会效益而不追求经济效益的误区,使得高校体育经济开发工作形成怪圈。
1.2 教练员的学历与资历
发现中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整体年龄结构、运动技术等级、学历和职称水平等方面,体育院校明显高于普通高校,结构合理,高校高水平教练员参与课题情况一般,独立组织科研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中国普通高校高水平教练员参与中国竞技体育工作的能力有待增强。
1.3 运动员的成绩与学业发展
普通高校运动队的生源主要来自全国各地特招体育生或单招生,一般多为运动训练专业,参加体育训练时间比较充足,因此体育专业成绩很好,文化课成绩相对比较差。普通高校均出台有关体育特招生学籍管理办法,运动员每学年所取得的运动成绩与文化成绩挂钩,运动成绩的好坏将直接决定文化成绩的及格与否。实行学分制的学校根据运动员为本校作出的贡献给学生奖励一定的学分,实行学时制的学校则采取免修部分课程、降低分数线、增加补考机会和奖励课程分等措施。优秀运动员保送录取研究生,既可为高校留住优秀运动人才,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又可激励运动员更好地投入训练,是当前为运动员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环境的重大举措。学校具备保研资格并全部采取保研政策。
2.当前普通高校运动队运转中出现的问题
2.1 经费问题
场地设施及必要的经费投入是建设高水平运动队的物质基础。当前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学校的拨款。在我国的教育经费投入偏低的大前提下,大部分高校能拨给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和比赛经费有限,经费短缺是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面临的较大问题,远不能保证训练比赛所需。体育场馆设施陈旧老化、器材不全、缺乏现代化训练设备是部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面临的又一个困境。
2.2 教练员问题
教练员队伍高水平运动队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优秀的教练员队伍。从目前看,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教练大多数是体育教师兼任,极少部分学校设立专职教练员岗位。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影响了教练员投入运动训练中的精力。教练员缺乏专项运动训练经历和实践经验是当前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面临的主要问题。大部分高校在教师与教练上没有明确的分工,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的考核、考评、提升等仍以教学科研为主,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评价标准、职称、方法等,严重阻碍教练员从事运动训练的能动性和积极性的调动。
2.3 招生问题
普通高校运动队的招生工作是建设高水平运动队的必要前提。虽然各高校对高水平运动员的招生工作都非常重视,但是由于学校招生的主权较小,因此必须按照国家教育部和各省市教育局的有关规定进行。再加上优秀生源的不足,使得各高校在招生工作上的竞争日益激烈。近年来,由于受急功近利思潮的影响,众多高校为了学校的荣誉,力图通过大幅度提高运动成绩改变现状,出现“重招生、轻训练”、“练得好不如招得好”等现象,使得招生秩序日益混乱。更有甚者把目光盯在现役专业运动员身上,出现“挂靠”“联办”等新名词,这些专业运动员平时并不在校学习和训练,只是在挂靠学校需要时以该校学生的身份参加比赛。于是在大学生比赛中出现专业队教练员指挥着专业队运动员参加的同时,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干预下,“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导致生源输送渠道不畅。这些情况严重阻碍了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
3.对普通高校运动队出现的经济问题进行对策性研究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的前提下高校体育具有的优势,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角度看,我国体育市场的内容和结构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体育物化产品,主要指体育器材、设备、服务等体育用品;其二是体育劳务,主要指体育辅导、培训、娱乐、健身、表演、医疗康复、技术咨询等;其三是体育人才,主要指教练员、运动员体育后备人才等。在走向市场的进程中,高校体育除了在体育物化产品的开发方面需要待以时日外,在体育劳务和体育人才的开发利用上,也是具有一定的基础和实力的,概括地说,高校体育走向市场的有利条件表现如下:
3.1 体育设施的运作
高等院校拥有数量可观的体育场馆和器材设备,除了满足教学、群体、训练需要外,完全有能力面向社会开放,满足全民健身计划在推行过程中社会各界对体育场所器材的迫切需求。
3.2 有偿的体育劳务
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师,既有丰富的运动实践经验,又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能够在培训、技术辅导、康复咨询等方面向市场提供优质的服务。
3.3 体育人才作用的发挥
高校中一小部分达到较高运动技术水平的体育尖子,是竞技运动市场后备人才的重要部分,在高校中极小部分达到较高指导水平的教练员,是竞技市场教练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渐兴盛的体育人才市场中,这两部分人都可能成为有偿服务的对象。
3.4 体育科研的转化
高等院校浓厚的学术气氛、科技设备和科技水平,使之成为我国竞技科研的一个重要方面军,高等院校的体育科研成果不但能直接推向体育科技信息市场和体育图书音像市场,而且能直接服务于运动训练和指导运动训练的科学化进程。利用高校体育经济开发现存的四个有利条件,按照社会和高校对体育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发展经营体育,扩大资金来源,增强自我补偿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势必成为高校体育走向市场的明智抉择。
3.5 高校与企业合作
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与体育经济开发紧密相结合起来,利用品牌需要高水平运动队作为信息载体和传授媒介的心理,高校应主动出击,将运动队推向市场,如将运动队冠名,将运动比赛命名为某项品牌的杯赛。如近期全国高校篮球联赛中某高校以“中国联通”冠名,又如本校年度有“电光杯”篮球赛,“齿轮杯”排球赛,有以“环化杯”冠名的足球赛,“后勤杯”冠名的教工排球赛,等等。通过运动人才为某品牌做广告,品牌单位向运动队提供经济赞助的形式,争取以赛养赛,扩大赛事的经费来源。
4.普通高校运动队招生和运动员学、练兼顾问题对策性研究
4.1 改革招生办法
改革高校对运动员的招生办法,放宽招生名额限制,下放运动员的招生权,由学校自主选材,自主招生,可扩大整个高校的运动员在训人数,培育高校竞技体育市场。破除地方保护主义思想,统一高校招生政策,引进竞争机制,使更多、更好的体育人才为国家和社会服务。各高校应尽快建立后备人才培养训练基地,实行“一条龙”训练计划,与有特色的体育传统学校建立选材—育才—成才的完整、系统的科学训练体制,以确保高水平体育生源的连续性、稳定性和生源质量。
4.2 学习和训练及比赛
多数高校都忽视全面培养人的教育因素,以及占文化学习来换取更多训练时间,导致学生无法接受基本的文化教育。据调查,50%的学校不能保证长期训练。为了保证学习,运动员除去训练时间和必要的睡眠及饮食等休息时间外,几乎全部被迫用在上课和自修学习上,否则就很难跟上学习进度。另外,多数高校还采用假期集训的办法增加学习和训练时间。既要遵循教育的规律,又要遵循体育的规律,培养人才还是高素质的优秀体育人才,更要加强文化课的学习,和训练、竞赛关系处理好,并鼓励高水平运动队积极参与国家级大型赛事。教学与学籍管理要确保运动员达到学校教育培养目标。对运动水平较高、训练任务重、学习困难的学生,可试行累计学分制,并将体育训练计入选修课学分,或者减免某些次要课程,适当延长学习年限。可试行集中编班,统一进行教学训练,或学习分散训练集中的形式。
5.结论与建议
普通高校运动队训练现状能够使我们更好地认识普通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提高高校运动队的竞争实力,有利于促进运动队的良性发展。
[1]孔庆鹏.关于优秀运动队全面建设的若干问题[J].体育与科学,1998,(5).
[2]李仕美.普通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价值目标的重新定位及发展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4.
[3]郭开强.江西高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
[4]张磊,等.对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存在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福建体育科技,2006,3.
[5]魏立新.谈校体育与市场经济[J].哈尔滨体育学院报,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