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馈原理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5-08-25刘月峰

文教资料 2015年12期
关键词:教学信息负反馈信息反馈

刘月峰

(兰州交通大学东方中学,甘肃 兰州 730070)

反馈原理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刘月峰

(兰州交通大学东方中学,甘肃 兰州 730070)

语文教学中,用反馈原理指导语文教学,是高效率教学,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既具有理论价值,又具有可行性。语文教学过程系统的闭合性是实现信息反馈的基础。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反馈由于时间性差异,具有相同和不同特点和作用,特别是及时反馈,效果最明显。要使反馈更有效果,必须重视对反馈信息的处理,做到全面、真实、科学。反馈的过程要依靠教师的主导作用,但不能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总之,反馈原理的运用是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种高效率教学方法。

负反馈 闭合性 高效运用 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四个基本要素组成的控制系统。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教学对象,处于主体地位。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需要传送的知识信息。教学方法和手段负责调节和控制教学活动过程。教学过程的目的就是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学习方法。

一、反馈的基本特征

反馈原理,又称信息反馈原理,是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及组织理论和实践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走向信息时代、自动化时代。德国教学控制论流派的代表人物G·弗兰克教授曾说:“一场新技术革命正席卷全球、全世界。无论你愿意不愿意,总而言之,人类面临的是信息化时代。”①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人们对信息反馈作用的认识大大深化了,信息反馈的重要意义越来越深远了。国内外许多教育家致力于研究信息反馈原理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我认为用信息反馈原理指导中学语文教学,有其科学的理论价值和广阔的实践前景。

反馈就是将系统的输出经过某种作用把产生的结果重新馈入系统的输入端,以对系统的再输出发生影响的过程。教学过程就是教学信息双向交流、不断反馈的过程,是一种可控制的回路系统,而教学信息的反馈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利用信息反馈,对教学信息输入状态进行调控,从而实现系统输出状态与教学目标一致。因此,语文教学中,要通过教学信息的反馈,及时了解教学实施效果,检验是否实现预期教学目标。语文教学过程是教与学双方围绕一定目标通过信息传递、获取、转化、输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过程。

二、学习心理过程中的负反馈②

反馈是控制论中经常出现的概念,反馈就是将输出回输到原系统中。控制论把反馈区分为正反馈与负反馈。正反馈经过一系列输入之后,系统的输出值与目标值的偏差越来越大,离目标越来越远。负反馈就是对系统的一系列输入不断进行检出偏差、纠正偏差的监控,使系统的输出值与目标值趋于一致。控制论认为人的学习心理过程就是一个个负反馈环路构成的。学习心理过程中的负反馈环路是一个内化、外化、强化的环形过程。也就是说学习的心理路径是一个环形,从而在理论上把彼此矛盾的行为主义、结构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学习观整合在一个环行系统之中,为人类学习开辟新的理论天地,而这一切建立在生理学、心理学科学基础之上。因此,负反馈有了充足理论依据和坚实的科学基础。

三、语文学习中的负反馈理论运用

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如果教学目的是123,教学过程是执行123的变换,教学结果也是123,那么整个教学系统出现负反馈学习行为,从而实现对教学的有目的控制。因而教学控制是有效的、合目的性的。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明确本节课教学目标,然后围绕这一目标,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法,然后反馈、矫正、强化记忆,最后,实现本节课教学目标。教师要主动发现和收集,及时自觉调控;随时通过反馈掌握教学现状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及时调整教学手段,让学生及时矫正,控制教学节奏过程,不断增强教学效果。在负反馈教学理论指导下,掌握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根据教学显示,选择最佳结合方式和最佳结合点,以便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控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教师教给学生新的知识,既要照顾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又要有一定难度、深度与跨度,教师要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找到各因素之间相结合的最佳结合点,架设已知与未知之桥,不断激起学生跳起来摘果子的热情和欲望。如何教得不深不浅、不多不少,既适应学生的可接受程度,又促进学生智力发展,这是在教学难度和广度问题上教与学最佳结合点的问题。如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意难点的预测和处理方案设计。进行预测和难点设计时,要求教师根据前一个教学过程的反馈信息,对教学内容、学生知识能力现有水平、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准备等因素进行,从而确定教学难点,并制定出解决难点的有效教学方法,调控即将实施的课堂教学活动。它的作用在于使教师有的放矢、胸有成竹地指导学生有效学习。此外,在旧知识和新知识之间要有一个衔接,找到已知知识与新知问题的内在联系,巧妙利用有内在联系的已知,这些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效控制它。学生从事新学习时,必须有适合新知识学习原有认知结构。学习是一个同化和发展自身认知结构的过程。同化的实质是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因此,学习新知识前,教师必须组织学生复习与新的学习内容相关的旧知识,使学生找到同化新知识的原有有关知识,经过分析、推理等思维过程,使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而概括出新的规律性知识并重建新的认知结构,然后通过运用新规律,进一步反馈、检验、强化新知识,实现知识迁移。

下面以《兰亭集序》教学为例,用一个教学实例进行负反馈教学实践。

确定教学目标:

1.通过熟读成诵,指导学生品味本文精炼优美、朴素清新的语言,培养语感。

2.指导学生体会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及行文巧妙。

3.指导学生深入理解写作意图,领悟作者对人生重大问题的深切感慨。

预设教学设想:

1.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朗读环节,指导学生在把握文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结合课后练习一的回答,达到教学目的1、2,是本课重点和难点。

3.利用预习效果教学,避免逐字、逐句、逐段平均主义的讲解,重点突出疑难字、词、句,主要采用课堂讨论方式,教师适当点拨。

4.及时反馈,进行矫正,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5.介绍阅读课外文学作品《滕王阁序》,比较两文内容和写法上的异同,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水平。

教学过程展示:

1.说文解字: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方法解释重点词语,感悟中国文字的文化特点。

2.知人论世:了解作品展示的时代情境,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

3.以意逆志:整体感悟文章境脉,寻觅语言隐含的人格魅力。

王羲之《兰亭集序》墨迹乃天下第一行书,文字亦属天下第一美文。所以我从三个方面进行品读写景、抒情、寓理。

a.景趣之美:《兰亭集序》属于写景抒怀之作,作者写景的追求,不在景而在趣,作者以最少笔墨创设一种最能体现自我审美追求、最便于抒发独特情理的清淡脱俗又空灵虚净的意境。

b.情趣之美:从文章整体结构来看,本文情感呈现动态的变化过程,而且“乐”“悲”“痛”“感”有张有弛、情趣超凡。

c.理趣之美:理趣之美在于文章二三段怡然自足、倦然有感和临文嗟悼、世殊志一中蕴涵的人生哲理与人文价值。

反馈环节③

1.通过粗读、精读等,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及时反馈,检查背诵效果。

2.围绕目标进行对话,参与师生、生生及与文本之间的对话。鼓励求异思维,促进全员参与,这个环节包括“讨论”和“激励”两个步骤。目的是强化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的学习创造性,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性。

3.围绕目标练习,重视语感训练,快速写短文,及时反馈评价。“评写”环节包括“练写”和“评价”两个步骤。在教师指导下当堂完成,然后及时予以评价。目的是改变教师“满堂灌”现象。

这节课教师只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讲得少了,学生练习思考的机会相对增加了,形成必要的超短反馈,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可见,教学信息交流依赖于一系列交错复杂的反馈系统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循环式发展。

用负反馈原理指导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教学方法,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有效运用到教学实践,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使教学效果更为科学、有效。按照这种体系进行教学,学生不仅能掌握知识,形成能力,而且教师不会出现更多无效劳动,取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注释:

①靳健.控制论与语文教学方法.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兰州),1995,3:44.

②靳健.控制论与语文教学方法.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兰州),1995,3.

③同上②

[1]靳健.控制论与语文教学方法.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兰州),1995,3.

[2]庞元正,李建化,编.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经典文献选编.求实出版社,1989,284.

[3]维纳.控制论.科学出版社.1963.

[4]王雨田.控制论、信息论、系统科学与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

猜你喜欢

教学信息负反馈信息反馈
全新的虚短虚断概念与两类集成运放之导出
负反馈放大电路设计
基于Multisim的负反馈放大电路仿真分析
高职数维专业教学信息平台建设研究与实践
负反馈电路的应用
《知识窗》第1期读者评刊表
《知识窗》第5期读者评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