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阶段的语言学习课堂互动模式浅析
2015-08-25宁珍琦
宁珍琦 申 奕 刘 旭
(南京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不同年龄阶段的语言学习课堂互动模式浅析
宁珍琦 申 奕 刘 旭
(南京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课堂互动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同认知特点和行为特征,课堂互动不能一概而论。本文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进行语言教学方面互动模式研究,包括形式选择,优缺点及注意事项等。
课堂互动 语言教学 学生特点 教学启示
一、课堂互动的定义
什么是“课堂互动”?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如何进行有效“互动”?面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教师应进行怎样的互动模式?这是每一位教师走上讲台前需要思考的问题。
课堂互动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发生的具有促进性或抑制性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进而改变师生心理或行为[1]。通过课堂互动,可以有效调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互关系,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实现教学共振,增强教学效果。
二、语言学习者的分段、各阶段特点及互动模式的选择
语言学习者的特征及其所处环境对语言习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语言学习机制》一书中,赖特本和斯巴达根据语言学习者的特征及学习状况,将语言学习中的人分为四个阶段:(1)学习第一语言的幼儿;(2)在幼儿园及玩耍中学习第二语言的儿童;(3)在本国参加第二语言课程的青少年;(4)未能接受第二语言教育就移民至第二语言国家的成人[2]。
(一)第一阶段:学习第一语言的幼儿。
根据观察与研究,第一年龄阶段的幼儿在学习语言时表现出的特征包括:认知能力较弱,但有强烈的使用语言的欲望。在这一阶段,幼儿的语言学习相对自由,有充分的学习和练习时间。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基本没有记忆策略。此时的语言互动主要以父母和幼儿的交流为主,游戏是进行幼儿语言教育的最佳途径。第一阶段的儿童主要在家庭接受父母的教育,与本文探讨的课堂互动模式相关性较小,故不加以详述。
(二)第二阶段:在幼儿园及玩耍中学习第二语言的儿童。
第二年龄阶段中,儿童进入幼儿园或其他学习机构,此时他们的第一语言体系已经初步成熟,能明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可以开始第二语言学习。在此阶段的第二语言学习中,第一语言起着复杂的作用,同时受第二语言的影响。在此阶段,儿童的认知能力较第一阶段有显著提升,对语言文化学习初具意识,尽管对世界的认识还处于浅层,但却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求知欲旺盛。由于第一语言的存在,儿童在生活交际中缺乏使用第二语言交流的意识,往往为了更清楚地表达自己,倾向于使用更熟练的第一语言。所以,对于所要学习的第二语言的使用欲望并不强烈。
在这一阶段,儿童依然拥有相对宽松的时间学习、练习第二语言,但由于使用第二语言的欲望不强,因此时间很难被充分利用起来。由于该年龄段儿童的学习能力有限,教师在儿童使用第二语言时的反馈往往集中于表达的意义、选词及是否礼貌,而常常不会顾及语法等方面。
第二年龄阶段的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可以进行抽象思维学习。在第二语言课堂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和兴趣。因此,此时课堂互动方式可以采取课前热身提问、分小组竞赛、模拟课文情境等方式,尽最大可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求知欲,努力使所有学生都参与课堂互动,而非将课堂成为部分学生展示能力的舞台。此外,学生对抽象思维的理解能力要求此时课堂互动适应学生认知能力,让学生逐渐提高思维发展水平和语言能力。
通过课前热身提问的方式,教师可以准确点明教学重点,并提高学生参与度。课前热身提问要求老师做好充分准备,提供难度适宜的问题。因为一旦问题的难度没有掌握好,出现问题过难无人回答或无人答对的情况,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可能受到伤害,并使课堂氛围僵化。
通过模拟情景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作为一种合作互动模式可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种极为耗时的互动模式,如果课堂教学任务繁重则不适宜采用此方式。同时,模拟情景只能让少部分学生参与其中,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采用让其他学生点评的方式增强学生参与度。
(三)第三阶段:在本国参加第二语言课程的青少年。
这一阶段学习中,语言教学主要集中在教学中。此时学生认知能力较前两阶段有了较大提升,在升学压力下语言学习意识显著增强。对世界的认识初具体系,但由于我国英语考试制度比较强调“输入”,即“听”和“读”,忽视“输出”,即“说”和“写”,学生对英语学习中的口语表达并不重视。
在这一阶段英语课堂教学中,为了改善不重视口语的现象,大部分教师要求学生必须开口练习。随着年龄增长,学生自我意识提高,会出现不好意思开口的现象。此时,课堂上教师进行有效的互动就尤为重要。在语言课堂教学中,教师着眼于纠正学生的语法和发音,对意义的表达、选词和是否礼貌等则不够重视。第三年龄阶段的学生进入形式运算阶段,能够对观念和命题进行心理操作[3]。此时学业压力增大,单纯以调动学生兴趣为目的的互动不能满足课堂需要。教师应当将课堂互动与学生能力提高紧密联系,设计出既能激发学习动机又能增强学习效果的互动活动。例如,课堂展示活动:针对某一具体课题进行分组探究,并将探究结果以展示形式呈现给全班,不仅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能锻炼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此外,还可以选择分角色扮演、小组讨论、重组小组会话、两人会话等互动方式。
展示这一互动模式给了学生自由表达其观点的机会。作为已基本发展成熟的个体,青少年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对于一些事件,事物的认知已经具备了独有的看法。在这时给予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意识,使学生更主动地接受一些知识和信息,如时政、社会热点等。同时,走上讲台进行展示分享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勇气及口语能力。由于这种展示往往是具有较强逻辑性的演讲,因此可从各方面锻炼学生语用能力。
(四)第四阶段:未能接受第二语言教育就移民至第二语言国家的成人。
对于第四阶段的成人来说,学习第二语言是非常紧迫的任务,而且语言实用能力的重要性远远高于语言理论知识。此阶段学习者的第一语言能力已经相当成熟,对第二语言的学习既会产生正迁移,又会产生负迁移。一方面第一语言相关知识可以帮助学习者记忆、理解第二语言内容。另一方面,根深蒂固的第一语言有时会误导学习者,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消极影响。所以,教师应注意在课堂互动中积极引导,发挥第一语言的正迁移作用。此阶段学习者的课堂学习状况大体与上一阶段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学习第二语言的压力来自生活而非升学,教师在课堂互动中应注意本阶段学习者的这一特点,加强日常口语训练。
教师面对第四年龄阶段的成人,应当将课堂互动与学习目的紧密联结,弱化第一语言负迁移。如果学习者的主要目的是进行有效的第二语言交流,则课堂互动要着重口头表达的流畅度和清晰度,如分组表演、主题演讲、课堂辩论等。如果学习目的是适应某一特定领域的第二语言环境,教师应当注重互动活动的环境创设,为学习者创设接近真实的语言情境,如模拟法庭、模拟商谈等,充分训练学生会话能力。
由于成人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均已达到成熟水平,社会交往范围扩大,语言学习应注意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实践、发展,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使学生主动地、有个性地充分发展[4]。教师的职业技能需要更专业化,熟练掌握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例如,熟悉该领域的函电格式和常用句型,了解相关人文背景、具体操作规范及格式。对于普通教师来说,是很大的挑战。所以,此类语言学习者的教师需要进行严格的职前教师教育。
三、不同年龄阶段的语言学习课堂互动模式研究对教学的启示
依据不同年龄段语言学习者的特点和学习环境,在语言教学中采取合适的互动模式,可以合理利用各年龄阶段的特点,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无论教师采用哪种课堂互动模式都要考虑这样做能否发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5]。同时,对于教师来说,选择与使用恰当的互动模式是课堂设计的重要考量之一。语言教师在教学前应充分了解学习者,分析学习者的特征,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自身教学经验对互动模式做出科学的选择。
[1]韩芹.课堂互动的影响因素及教学启示.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6):1.
[2]Patsy M.Lightbown,Nina Spada.How Languages are learned.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29.
[3]邱莉.儿童发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30.
[4]杨新焕.英语课堂互动模式研究:理论与实践.中国高教研究,2012(4):108-110.
[5]王厚红.英语课堂互动模式研究综述.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0(1):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