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

2015-08-25杨省世

群众 2015年2期
关键词:连云港科技成果产业化

杨省世

连云港作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市,近年来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工程,科技综合实力和支撑发展能力显著提升。与此同时,连云港作为沿海发达省份的后发地区,加快科技进步、依靠创新驱动仍然任重而道远。抢抓“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战略机遇,适应新常态、实现新发展,必须持之以恒地把科技创新作为跨越赶超的最强大本领,作为经济发展的最有力驱动,坚持向创新要动力、以创新添活力、靠创新增潜力,努力走出一条后发地区科技创新先发之路。

重抓创新主体培育,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企业是经济社会活动的基本单元和微观细胞,只有企业普遍坚持科技创新,转变发展方式,整个宏观经济的发展方式才能得到根本改变。近年来,连云港涌现了一批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的7家企业进入江苏省百家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库,恒瑞、豪森、正大天晴、康缘等4家医药企业分别位列“2014年度中国医药企业创新力20强”第1、第3、第4和第13位。但总的来看,我市企业科技创新的整体水平还较低,必须充分发挥骨干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和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导者。加强创新企业梯队培育。将政策落实到企业、研发机构建到企业、高端人才引入到企业、创新资源集聚到企业,引导企业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创造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培育10家创新型领军企业、200家高新技术企业和1000家中小科技企业。发挥骨干企业带动效应。对行业领军企业实行“一企一策”的有效政策扶持,在各类要素配置上加强保障,全力支持其在我市加快发展壮大。同时发挥其创新驱动发展的领头雁作用,鼓励其牵头组建产业联盟、行业协会,建设公共平台,溢出创新成果,扶持配套企业,带动行业内中小企业协同发展。

重抓创新成果转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跨越科技创新与应用转化之间的“创新峡谷”,关键环节是创新成果产业化。连云港的医药、碳纤维、风电装备、太阳能光热等领域创新成果产业化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又面临上海、深圳等科技创新集聚地区创新成果溢出的有利机遇。必须一手依托本市企业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一手引进外地创新成果到我市转化,尽快形成现实生产力。强化创新成果产业化保障机制。合理规划土地投入方向,使土地资源向重点产业、重点园区、重点企业倾斜,着力打造一批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改革创新投融资体制,引导企业资本、民营资本、社会资本主动介入创新资源要素配置,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步伐。进一步优化招商模式,大力开展科技招商,将重大科技成果的落地转化纳入党政工作绩效考核体系加强推进。落实科技成果转化的扶持政策。全面落实国家和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各项政策。进一步加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投入,重点支持重大科技成果在我市转化和产业化。对本市企业购买重大技术成果并成功实现产业化的予以补贴,对企业自主重大技术成果就地转化和产业化的,给予项目贷款贴息支持。设立技改专项资金,鼓励引导企业应用新成果、采用新工艺、使用新技术。

重抓创新载体建设,完善创新服务功能。载体平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目前,连云港市在新医药、新材料、装备制造领域建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5个、省级以上各类开发园区11个,全市经国家、省、市认定的各类科技平台500多个,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24家,还引进建设了中科院能源动力研究中心、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南京大学连云港高新技术研究院等20多家产学研联合创新载体。必须着力提升这些载体平台的开放程度、创新功能和运行效能,切实发挥其在科技创新中的支撑作用。着力提升园区创新功能。各级开发园区按照建设创新型园区的要求,优化园区创新环境,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服务功能,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着力提升园区创新能力,使得产业发展有技术平台支撑、人才创业有孵化器入驻、企业成长有金融创投支持,把省级以上开发区和中小企业园建设成为科技创业园、特色产业园,成为科技企业培育的重要基地。进一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加快推进国家级高新区申报,把高新区的建设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推进高新区升格发展,整合地区创新资源,有效往高新区内集中,着力打造全市创新驱动发展的主阵地。着力提升创新平台运行效能。进一步优化创新平台建设布局,综合利用市场手段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推动科研设施、科研服务向社会开放,充分调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共建共享平台的积极性。以研发中介、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等领域为重点,大力发展专业性服务平台,鼓励组建综合性科技服务集团,带领科技服务业发展壮大。

重抓创新要素保障,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人才是创新驱动的最根本元素,金融是实现创新驱动的有力支撑。连云港近年来通过实施各级人才科技计划和科技金融对接政策,建立了100多个国家、省级企业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高端人才站点,集聚了一批“千人计划”人才、省“双创”人才和博士硕士在连云港创新创业,设立了覆盖市县区的科技风险补偿资金池,建立了多家科技金融机构,高新区和东海县还获批建设省级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人才机制,完善金融政策,切实激发人才要素的创新活力,着力构建多层次、多维度、多触角的科技创新金融服务体系。有所倾斜引进人才。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新人才观,采取柔性策略,以灵活多变的形式引进人才。突出围绕创新成果产业化,依靠企业、依托平台,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瞄准产业发展和企业实际需求,发挥淮海工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等院校作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创新培训机制,为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人才支撑。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加强科技金融关键环节的优化创新,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体系。加快科技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推广新型科技金融服务产品,鼓励各大商业银行设立科技支行。大力培育发展创业投资,鼓励各类资本参与开展天使投资,推动本地科技企业上市融资和在场外交易市场挂牌。打造综合性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建立健全科技产权交易市场,为科技企业融资发展提供高效服务。□

(作者系中共连云港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张 宁

猜你喜欢

连云港科技成果产业化
连云港杜钟新奥神氨纶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江苏连云港:为农民工送上“寒冬暖查”
连云港:为农民工讨薪“撑腰”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系统产业化之路
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揭牌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