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过渡型社区:“农民”融入城市的起点站

2015-08-25王焱

群众 2015年2期
关键词:仙鹤流动人口居民

王焱

在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张的背景下,大批农民转化为市民,农村居民点转变为城市社区,破解过渡型社区的治理难题,日益成为一个值得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的现实问题。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常见社区形态,过渡型社区包括村改居型、农村拆迁整体安置型、商品房型社区等,“过渡型社区”这个名称,强调了这类社区的过渡性特征。在居民由“农民”向“市民”转化的过渡期,各种问题和矛盾不断在社区酝酿、碰撞,社区治理的各种难题更加集中、突出。如何有效化解各种矛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尖锐地摆在这类社区的面前,同时也为创新社会治理提供了契机。

南京市玄武区玄武湖街道仙鹤门社区就是典型的以安置被征地农民为主的小区,是玄武区最大的经济适用房项目,集中安置了玄武湖街道原来四个行政村的被征地农民,总人口超过2万。社区成立之初,居民一夜之间从农民变成市民,农家小院变成单元楼,数辈人同住的大家庭变成数个核心家庭分散到小区之中,老年居民从以土地养老变成社会养老。突然而至的变化,引发了许多社会矛盾。玄武湖街道根据过渡型社区的特点和居民群众的需求,确立了“充分投入、积极引导、有限管理、无限参与”的总体思路,政府做好“指导者”和“服务者”,充分履行制度供给、资源支撑和行为引导职能,积极引导居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仙鹤门社区从曾经的“矛盾社区”逐步变成了如今的“和谐社区”,先后荣获“南京市和谐示范社区”和“玄武区和谐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对于社区建设来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根本和保障。政府对农村拆迁安置社区加大了人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充分满足小区公共建设、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等工作的需要,为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条件和保证。仙鹤门社区2003年初开工建设,年底就有居民陆续分批安置入住,许多配套设置只能逐渐完善,居民曾经面临出行难、买菜难等诸多的生活不便。政府先后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建成了仙鹤门地区综合服务中心、仙居雅苑社区办公活动用房、仙居雅苑综合楼、农贸市场、便民服务一条街、宗教点、老人活动中心、物业管理用房、社区服务用房、疏导摊点群、公交总站、土岔路、停车场、防洪沟二期工程等设施,并和相关部门沟通联系,引进了名校教育资源。同时深化“五网合一”模式,由党委(总支)牵头,居委会、物业、城管、公安共同参与,落实各方面职能,形成全方位安全保护伞。

仙鹤门社区现有流动人口9100人,占社区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以上。社区建立“以房管人、入户访查”的流动人口长效管理机制,认真登记社区内流动人口,建立流动人口登记册。以“彩虹七色”管理法,对流动人口进行分层次管理,按照重点控制对象、建筑工地、企业员工等不同人群进行标注和管理。在服务中,对计生、派出所、社保等进行充分整合,建立流动人口“一站式”服务大厅,帮助流动人口提供就业、爱心帮扶、民事调解、劳资解决等便民服务。

社区积极创新工作机制,实现了公共服务的新拓展,初步形成以社区为平台,政府扶持监督、社会组织承接、项目化管理运作、专业社工引领、志愿者协助、居民广泛参与的“三社联动”工作机制。

大力推进民生幸福 助力居民融入城市

在过渡型社区,民生工作做得如何,与社会矛盾能不能有效解决密切相关,也是检验各方面工作成效的试金石。过渡型社区的民生工作,首先必须关注基本的社会保障,加强对生活困难群众的救助。同时,要千方百计提升居民的就业技能、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城市生活。

社区从各方面帮助居民群众,提高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对根据当初征地时的政策,无法从农保转入社保的九百多名60岁以上被征地人员,每月发放生活补助。在医疗方面,玄武区和玄武湖街道为每个被征地人员交纳840元医保金,享受南京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政策,超出基本范围的,还可申请二次补助,确保社区居民病有所医。针对新市民缺乏城市工作技能、就业难度大的问题,社区出面联系区劳动部门,加大对小区居民的就业推荐力度,并免费开展就业前培训。

建立救济救助新模式。通过政府投入、福彩公益金、慈善基金、社会捐助等渠道,筹集资金32万多元,用来支持救济救助项目的启动。社区制定以“关爱、救助、互助”为主题的活动方案,开展一系列的社会公益活动和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群众通过对社区公益事业和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的参与,获取相应的社区公益积分,从社区设立的慈善超市兑换所需的生活用品,获取相应的物质帮助。新型的救济救助模式在帮助社区成员适应城市生活的过程中,加强了社区认同。

社区在街道的帮助下创建了“幸福银行”品牌项目。“幸福银行”以“幸福超市”(在社区慈善超市的基础上扩展积分功能)为主要媒介,志愿者向“幸福银行”存入服务时间,支取生活用品与生活服务;企业向“幸福银行”存入爱心捐助,获取社会认同与良好的企业责任形象;社区作为“幸福银行”的运营者与管理者,搭建社会公益平台,促进形成协同、共建的良好氛围。

构建居民自治网络 深化社区文化工程

与成熟社区相比,过渡型社区居民的自治和参与理念缺乏,若非直接利益关联,社区参与度不高。仙鹤门社区在社区治理过程中,大力培养居民的自治能力,塑造社区居民的自治意识、参与意识。争取政府的资源支撑,通过制度建构将社区自治纳入制度化轨道,奠定社区自治的基础。科学引导,协助社区自治机构实现对社区公共事务的有效治理,特别是针对治安、环境、就业、生活需求等方面的治理。

仙鹤门社区还创造了“理念、项目、基地、人才”的“四位一体”联动发展模式,并首创以规范化的项目运作支持社会组织发展的先河,助推社会组织持续、健康的发展。社区成立了以老年人为主体的“老管家志愿服务队”、360红袖章志愿者巡逻队、党员义工志愿者服务队,实行日巡逻制,确保一方平安。将原村委会组织机构及人员移植或者嵌入到新社区居委会和调解队,充分发挥其作用。社区自治网络强调居民自助、互助和自治,目前,共培育了27家社会组织,推出以社区便民服务系列、文娱活动系列、老年照料服务系列、为困为小和助残关怀服务系列为主要内容的40多个特色服务项目。

社区文化是社区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仙鹤门居民构成趋于多元化,主体来自不同的行政村,此外还有大量的外来流动人口。通过丰富社区文化生活可以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逐步养成“社区意识”和“社区精神”。一是弘扬慈孝文化。借助宣传栏、一封信、展板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孝老爱亲传统美德。通过名人谈慈孝、身边的好榜样、送温暖活动、志愿者上门为社区孤寡或空巢老人提供无偿服务等措施,营造弘扬慈孝文化的良好氛围。二是开展广场文化活动。举办各项文艺演出和以“相亲相爱一家人,邻里和睦创和谐”为主题的“邻居节”等一系列活动,让社区居民成为广场文化的主人。三是搭建文化交流平台。深化合作共建,广泛有效地整合社区内的文化资源,搭建起与企事业单位资源共享、活动共办、文明共创、党建共商的社区文化建设平台,凝聚社会各方参与文化建设的智慧和力量。□

责任编辑:刘卫东

猜你喜欢

仙鹤流动人口居民
莲花上的“不老”仙鹤
石器时代的居民
美丽的仙鹤
狐狸与仙鹤
阴险和仙鹤
漫画
数说流动人口
数说流动人口
给流动人口更多关注目光
你睡得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