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忠诚托起坚定的革命信念

2015-08-24刘明霞李文忠

源流 2015年7期
关键词:博罗博罗县纪念馆

刘明霞 李文忠

我去看一位老人,可是,她走了。去年的5月31日,她就走了,留下的这张遗照,还有这些荣誉证书,无声地记录着这个女中豪杰传奇的一生。

她,是广东省唯一的县老促会女会长叶文芳。她的传奇经历,更是让人称道:战争年代出生入死,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传送情报;离休后,长达20多年,一直致力革命老区的发展,直到生命的尽头,用忠诚托起一个边纵老战士坚定的革命信念。

我第一次见到叶文芳老人是2009年,在惠州市老促会的办公室对她进行采访。在老人去世一周年后,我又应市老促会之邀,再次采访老人的事迹。

边纵19岁的地下交通总站站长

东江流日月。1948年夏,在惠州博罗横河的山间小道上,急匆匆走来一个十八九岁的妹仔。她头戴一顶客家凉帽,手腕上挎着一只竹篮,身后还跟着一个八九岁的小细妹,两人像是走亲戚的样子。

荒郊野岭,茫茫山野,前不挨村后不着店。两人正急急赶路,突然一阵达达的马蹄声由远而近。妹仔警惕地加快脚步。“站住!共匪!”20多位策马而来的国民党兵将二人团团围住,为首的从马背上跳下来拦住妹仔。妹仔一脸茫然:“什么共匪?不懂,我们走亲戚啊。”并随口说了三个亲戚的名字。妹仔身边的小细妹早已吓得浑身哆嗦。见妹仔镇定自若,国民党兵将信将疑调转头走了。妹仔这才定了定神,拉着小细妹,飞奔到附近的村里。

原来,妹仔是边纵三支队一团交通总站站长、共产党员叶文芳。她出生在博罗公庄镇,1947年参加革命。抗战胜利后,东纵北撤,国民党加强了对广东的军事力量,企图以两三个月时间,歼灭广东境内的人民武装。她这次就是送一封紧急情报到新作塘八围的边纵部队。

好险!信就藏在卫生带里。走到湖镇一个村子时天色已暗,经验丰富的叶文芳感觉敌人会追来,忙躲藏到一个熟悉的阿婆家。阿婆掩护她们躲藏到她家床底下。不一会,敌人果然杀了个回马枪。叶文芳听阿婆在外面把敌人引开后,她俩摸黑跑进深山,背后传来“砰砰砰”的枪响。叶文芳怕敌人发现她们,有小路不敢走,小心地搀扶着小细妹,深一脚浅一脚的躲藏在荆棘丛中走,走了半夜,才到达八围村。部队接到敌人即将包围突袭的情报,及时平安撤离。

这样的危险叶文芳在送情报的过程中遇到过多次,每次都是老区人民冒着生命危险救她,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叶文芳与老区人民结下了生死之交。

她事后才知,所送的几封情报,与东纵三支队在副司令员王达宏和团长曾光率领下取得的“上坪战役”大捷有关。这次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对游击区江北区的“进剿”,扭转了粤东地区的局势。

那年,叶文芳19岁。交通总站设在横河镇何家田村,下设17个分站,共125个交通员。这个红色交通网,担负着龙门、河源、博罗游击区部队和地方党的人员、物资、信件的交通运输工作,任务艰巨。

东纵纪念馆的一砖一瓦都渗透着叶文芳的心血和汗水

博罗罗浮山冲虚观是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在一次东江纵队老战士联谊会上,叶文芳和几位老战士提出了修建东江纵队纪念馆的想法。

1990年县政府便开始筹建东纵纪念馆,叶文芳当时就是筹建领导班子成员,因种种原因,建馆一事未能如愿。2001年建馆工作又重新启动,叶文芳被委任为东纵纪念馆筹建领导小组副组长兼资金筹集组组长。此后,她便全力投入筹建工作中。

她首先带头捐款4000元,随后动员全家又捐出5500元,接着发动全县老战士共捐款12万元。这些款项对建馆所需的一千多万资金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为此,她又不顾自己年事已高、腿患疾病,马不停蹄地为筹款事项奔波,多次往返于广州、东莞和深圳等地。

她和同事带齐材料去东莞。时值盛夏,她双脚僵直疼痛,只好过量地吃止痛药。此行争取到东莞市一次性划拨200万元,深圳市165万元。一个多月内,叶文芳和会计、出纳、司机数次出动,逐区落实。

一些单位的办公室挡驾不让见书记,她就摸准行动规律,另觅机会;有些办公楼没电梯,她坐在楼梯口,就着矿泉水吃止痛药,缓过劲再登楼。最终,她筹得款项877万元,使东纵纪念馆能够顺利竣工,并如期在东纵成立60周年之际揭幕。可以说,纪念馆的一砖一瓦都渗透着叶文芳的心血和汗水。

纪念馆剪彩之时,仍有两个区未划款。她主动请缨,去深圳召开博罗籍处级以上干部座谈会,通过他们帮助完成了任务。这个罗浮山下华南地区最大的抗战纪念馆——东纵纪念馆,如今,已是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示范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党史研究基地,并被列入首批国家级抗战遗址名录,成为惠州及广州、深圳、东莞、河源等周边地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以及党员活动的一个重要基地。

“不把老区建设好,良心过不去。”

在多年走村串户的调研中,看到老区依然落后贫穷,一种莫名的悲哀啃噬着叶文芳的心。

她说:“不把老区建设好,良心过不去。”当她看到革命老区因受交通、资源等的制约,还有大量群众的温饱问题得不到解决时,她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2005年,广东省启动老区村道硬底化建设。因博罗县属于泛珠三角范围,省交通厅给博罗县老区改造道路300公里,并按每公里5万元的标准给予资金补助。

叶文芳反复多次到广州,找时任省老促会会长林若和省交通厅如实反映情况,要求把博罗县列入山区县的补助范围。在她的积极争取下,省交通厅根据实际情况,重新划给博罗县490公里老区改造道路,并按每公里15万元给予补助,比原来多了9000多万元补助款,改造公路总长1744.8公里,使全县老区行政村及99%的自然村实现村道硬底化。

博罗县老促会公办室主任余观明说:当年去交通厅找领导时,人家在开会,她就在门口等,听秘书说厅长出来了,她马上迎上去。因为之前打了两个报告到省里人家都没批,所以她亲自去找厅长。博罗的人都说:要不是叶大姐,老区的路不会这么快修起来!

从1996年起,博罗县老促会与县农业局一道争取广东省把“横河青梅”、“平安大桔”、“柏塘茶叶”列为“一乡一品”项目,获省政府支持360万元扶持发展水果生产。叶文芳的同事张惠阳回忆道,那时叶文芳跑遍每个村去调研,看看每个村都有什么特产,最终定下“横河青梅”、“平安大桔”、“柏塘茶叶”。如今,种“平安大桔”的农户有2000多户,一亩地的产值保持在2000-3000公斤,纯收入有5000元。“柏塘茶叶”种植户有6500多户,茶场共6000多亩,整个柏塘的年产值达2亿元。今年5月,柏塘镇被评为广东省“广东十大茶乡”之一。

石坝镇山下老区村,有210户1200人,耕地1300亩,全是望天田,村民生产、生活用水相当困难,是典型贫困村。1993年,叶文芳多次到该村调查研究,在她的积极争取下,省老促会领导给予大力支持,协调省市水利部门拨款40多万元,修筑了一个小水库。如今该村人均收入5100多元,95%的农户建了新楼房,有的还购了小轿车,成为石坝镇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在叶文芳的努力下,总共争取到省市水利部门拨款3000多万元,修筑了21个小水库,彻底解决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使老区农业生产逐年增加,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彻底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叶文芳热心公益、扶贫济困,时常自己掏腰包。20多年来,叶文芳为老区学校改造捐款5.9万元,为老区水利建设捐款1.1万元,为灾区和公益事业捐款6800元。就连她领到的惠州市先进党员奖金300元及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的3000元奖金,也全交了党费。

她对家人说,自己当劳模,一是党的信任;二是各级领导培养;三是群众支持;四才是个人努力。没有各级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和帮助,一个人也做不了这么多工作。“只要对人民有好处的事我都做,做一辈子,不干好死不瞑目,干好了死也甘心。”

斯人已逝,风范犹存。在叶文芳的告别仪式上,老区人民送给她的挽联上写着8个大字:一生清廉 终生为民。

猜你喜欢

博罗博罗县纪念馆
萧军纪念馆
分分合合的坏
沈南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
浅谈如何提高我县农村小学体育课的效率
温暖的拥抱
秋收起义纪念馆
秋收起义纪念馆
全域旅游背景下博罗县文化旅游发展研究
我的博罗,又小又安静
我的博罗,又小又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