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短跑放松技术的制约因素分析

2015-08-24段红波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云南昆明675000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30期
关键词:体校速度因素

段红波(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 云南昆明 675000)



对短跑放松技术的制约因素分析

段红波
(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云南昆明675000)

放松技术对短跑来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不是单纯的技术动作,是多种因素在短跑运动中的综合作用,也是多个环节紧密结合形成的一个体系。放松技术对短跑运动员相当重要并在现代短跑运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该文应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等进行研究分析,探究影响短跑放松技术的因素,以便于减少制约短跑放松技术的因素,而更有效地提高短跑成绩。通过对XX大学和XX体校短跑运动员的研究得出爆发力与绝对力量等因素能相对的制约短跑的放松技术,并且也能影响成绩的提高。针对制约短跑运动员对放松技术的相对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促进短跑运动员成绩的不断提高。

短跑放松技术肌肉放松能力协调能力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5.30.060

短跑是一项高强度极限运动,短跑中运动员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承受着极大的负荷刺激。短跑放松技术是指运动员在短跑过程中,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精密配合,心理、生理及运动负荷能相互适应,肌肉的收缩与舒张协调工作,从而使人体最大限度发挥体能,获得最高速度的一种专项技术[1]。在短跑中,运动员更大限度地运用自身的能力,有效地发挥自己的最大潜力,从而更大可能地取得最好的成绩决定于短跑放松技术。现如今高强度的短跑比赛场过程中,运动员全身放松、无心理负担的参加比赛是不可能的,必须要通过长期的训练,综合心理、生理、运动负荷等因素分析制约短跑放松技术的影响因素;以便于不断提高成绩。为使肌肉群在不同的动作阶段都能准确、合理地做收缩和舒张,并始终保持协调工作,短跑运动员的放松技术必须贯穿于整个跑步周期中各动作阶段,只有这样才能将人体的最大速度潜能充分地发挥出来[2]。

短跑是用最快的速度跑完规定距离的运动项目。短跑运动主要表现人的最大速度能力,就目前为止世界上无一名优秀的短跑运动员,可以将自己的最高速度保持到终点[3]。短跑运动是一项属于典型的无氧型运动,短跑运动是人体运动器官在缺氧情况下完成的强度极大、周期性的运动。从第一届奥运会百米运动员的成绩12 s,到现在前后共历经了100多年的历史,百米运动员的成绩提高到9.58 s,提高的幅度与其他运动对比来说,是比较小的。因为这从生理学上来说,已经基本接近人体的极限。如果继续从人体的运动结构的解剖、人体的体能、已经发展到近乎完美的短跑技术上、短跑运动员的选材上来考虑如何提高短跑运动员的速度,是一件可能性比较低的事情。因此,短跑速度的提高更倾向于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4]。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的短跑教练温特提出了“放松是通向冠军之路的诀窍,而且对任何人都有成效”,只有放松才能取得优异的短跑运动成绩。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培养出一大批世界一流的短跑运动员。美国的米·维苏茨通过对高水平短跑运动员运动成绩与肌肉放松能力关系的研究指出:100 m跑成绩从10″9~10″,爆发力提高占20.57%,力量提高占12.34%,肌肉放松能力提高占21.20%[5]。从某种程度上说,对成绩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肌肉的协调用力和放松能力,而不是力量素质。短跑名将刘易斯就曾说过:百米跑前50m我加速,然后只需放松肌肉,越是放松就愈快,因此到达终点总是我比任何人快。美国的径赛教练吉姆布什认为:“赛跑,关键在于放松,运动员如不力求放松,则他永远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短跑运动员”。世界女子百米记录保持者格里菲斯纳深有感触的说:“我的百米速度从10″96提高到10″49,没有别的,就是学会了放松跑的技术[5]。由此可见,短跑的放松技术在短跑过程中对短跑成绩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放松技术越好成绩也越好。

短跑技术放松能力形成的前提是要求短跑运动员在正确合理的运动技术上形成的。正确合理的放松技术能使动作规范化、自动化。放松技术的规范化和自动化对促使运动员在练习动作中的速度、准确性、协调性、灵活性得到不断的提高、运动员动作收放自如、良好放松技能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能充分体现实效性和经济性,使动作更加协调、放松。

表1 xx大学与xx体校短跑运动员素质训练比例分析

1 研究方法与对象

1.1研究对象

XX大学短跑运动员与XX体校短跑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文章获取文献的主要方法是在中国期刊网、相关田径、运动训练著作和杂志、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资料中获取的,并作为整理收集相关文献资料。

1.2.2访谈法

通过对各个高校老师与不同地方的体校老师的交流及看法对选材的访谈,了解运动员先天的素质对短跑放松技术的影响同时研究先天的素质对成绩提高的影响。

1.2.3观察法

通过在比赛和训练过程中对短跑运动员在跑的过程进行动作技术的观察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大学与体校短跑运动员素质训练比例分析

通过访谈在训练过程中两所学校对运动员的素质训练比例分析如下。

从表1运动员素质比例分析表中看出两所学校对正确合理的短跑动作技术是短跑放松跑能力的前提因素,这一观点都比较认同,同时也看出两所学校对短跑运动员素质分配的比重。

XX体校重视的是速度和力量,从表1中可以看出体校在速度和力量的比重占为65%,在技术、协调能力和柔韧方面体校只占了35%,而体校的短跑运动员男子百米平均成绩能达到11″15的水平。体校的运动员处在青少年时期15~18岁左右,这个时期是敏感时期,过多的重视速度和力量的练习百米成绩也能训练到一定的水平,但是在技术、协调能力和柔韧方面体校只占了35%略少于速度和力量的比重,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在技术、协调能力和柔韧方面也是敏感时期,在技术、协调能力和柔韧方面的训练过少,有可能会导致在以后的训练过程出现伤病。

XX大学则比较重视技术、协调能力和柔韧的练习,表1中大学的技术、协调能力和柔韧的训练比重占有60%。速度和力量只占了40%。但XX大学运动员男子百米平均成绩却能达到10″98的水平;XX大学的短跑运动员都是成年人20岁以上,但百米成绩仍处在高峰时期。XX大学的运动员大多数是从体校上来的,他们的速度、力

量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在素质训练的分配上XX大学并没有过多地重视速度和力量,更多的是重视技术动作、协调能力和柔韧的训练,成绩却比体校的好,只有技术动作不断娴熟才能在跑的过程中更加放松自如,成绩才会不断提高。

2.2短跑运动员的爆发力、最大力量与放松技术之间的作用

放松技术与短跑运动员的爆发力、最大力量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放松技术的形成与建立是在肌肉用力高度协调与放松的基础上,如果肌肉协调越紧张放松能力越差,反之,肌肉用力协调越放松,短跑运动员成绩越好,因此放松技术掌握的程度决定着肌肉放松的能力。

2.3百米跨跳对于协调能力分析

协调能力训练的方法有很多,如小步跑练习、高抬腿练习、交叉步练习、跨跳练习等方法都能训练协调能力,但通常认为百米跨跳训练协调能力更有效,百米赛跑中不仅要求速度,还得要有力量及协调能力为辅助条件,百米跨跳不仅能训练协调能力还能训练到力量。

百米后跨跳不仅能训练到运动员的下肢力量更能训练运动员的协调能力。百米跨跳步数最少的短跑运动员,在短跑中百米成绩也是最好的,说明百米跨跳的步数越少协调能力越好,百米成绩也越好,协调能力也能制约着成绩的提高,协调能力越好成绩也越好。协调能力也会影响短跑放松技术的因素,但这也只是制约短跑放松的其中一个因素,制约短跑放松能力的因素还有许多。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从XX大学与XX体校短跑运动员素质训练比例表中得出在短跑训练中爆发力、最大力量是提高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对短跑放松技术而言技术能力、协调能力和柔韧能力的训练更为重要。协调能力、放松技术及柔韧能力是制约短跑放松能力的重要因素。

3.2建议

3.2.1改善短跑放松能力的练习方法

肌肉放松只是绝对力量的放松不是相对的放松,但协调能力的放松更能影响短跑成绩的提高,重视成绩的提高那就得更加注重协调能力的放松,协调能力越好成绩也越好,因此,要想运动员的成绩提高,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就得更加重视肌肉放松与协调能力的放松。

通过专门的肌肉放松技术的训练、柔韧练习、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过程转换的灵活性等多种形式的跑及辅助练习中培养跑的放松能力。例如在跑动中采用减少外界阻力顺风跑、下坡跑、加速牵引跑、10 s内支撑高抬腿跑、加速惯性跑、大步放松跑等,在柔韧练习中可以培养运动中的肌肉放松能力;其他还有双臂同时绕环练习、扶肋木进行摆腿练习等,从而体会放松技术,提高运动员的放松能力。通过这些使大家充分认识到放松技术在短跑运动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短跑运动员的成绩。

[1]李琼志,陈芳.短跑放松技术对短跑成绩的影响[J].湖南体育,1984(6):12-14.

[2]陈华.放松对提高短跑成绩的作用[J].福建体育科技,1986(4):1 4-1 5.

[3]崔行全.放松技术对短跑成绩的影响探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4):46-47.

[4]董润歌,石小岩.在快跑中放松技术提高短跑成绩的作用及其训练[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5):109-109.

[5]赵延敏,陈庭阔.短跑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结构分析[J].新西部下半月,2008(5):111-115.

[6]刘晓.影响短跑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探讨[J].少年体育训练,2010(6):20-22.

[7]施向荣,吴有凯,曾秀端.对短跑运动员速度成因的分析与应用的探究[J].宁德师专学报,2006(4):30-33.

[8]阮伟伟,蒋启飞,影响我国男子短跑成绩的主要因素分析[J].体育科技,2006(6):55-57.

[9]贾昌志,徐连进.限制运动员速度提高的隐患性因素分析[J]. 2007(4):11-14.

[10]陈芳.浅谈制约普通高校运动队短跑水平提高的几个因素[J].广西学院报,1998(2):42-45.

G822.1

A

2095-2813(2015)10(c)-0060-02

①段红波(1987,5—),女,汉,云南楚雄人,本科,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体育与健康。

猜你喜欢

体校速度因素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对分课堂”在体校语文课堂应用初探——以《囚绿记》为例
行驶速度
四大因素致牛肉价小幅回落
速度
2019年全国体校杯足球比赛总决赛在广东清远举行
走到十字路口的业余体校
图侃天下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业余体校击剑训练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