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梦想在远方 我们在路上
——记湖南省株洲市荷塘区“未来教育家成长工程”

2015-08-23林溪

未来教育家 2015年6期
关键词:株洲市教育家校长

本刊记者 林溪



梦想在远方 我们在路上
——记湖南省株洲市荷塘区“未来教育家成长工程”

本刊记者 林溪

迷茫:教育家离我们有多远?

2013年11月22日,湖南省株洲市荷塘区正式宣告启动“未来教育家成长工程”。

半天的启动仪式结束后,株洲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红旗路小学副校长袁灿英从温暖的会场出来。走进初冬的空气中,拂面的凛冽让她的大脑变得特别清醒,她随着人流边走边想,“教育家?太高大上了,与我有什么关系呢?这或许是教育局的一个面子工程吧?”

在面向全区校长、教师的问卷调查中,“未来教育家成长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教研室主任蔡建平发现:最初认为“教育家”高高在上、遥不可及,认为“未来教育家成长工程”与己无关的人数,占到了80%以上。私下里,有的人甚至嗤之以鼻。

就是在教育局,也有不同的声音,“教育家成长太理想化了”。放眼中国,古往今来,有几个人是能堪称教育家的?教育家的桂冠,又岂是区区荷塘两千多教师努力所能及?

偏偏刘骞晖局长就是这么一个理想主义者。

他说,“实施‘未来教育家成长工程’,着眼点不仅是为荷塘培养几个名家,而是营造一个适合教师竞相成长的生态,和倡导教育家办学的氛围。我们的教育要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就要先解决由什么样的人来培养的问题” 。

他还常常借用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刘堂江先生的观点,“歌手凭一首歌就可以称为歌唱家,写手凭一篇文就能称为文学家,为什么教师兢兢业业地工作了一辈子,桃李满天下,就不能称为教育家呢?我们对教育家的解读不能太过苛刻,每一个长期坚守一线、拥有教育情怀和教育教学艺术的教师、校长,都可以称为教育家 。”

株洲市教育局副局长李建国对荷塘区的做法大为赞赏,他说,“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促进教育家成长,是脚踏实地时的仰望星空。”

“让教育家办学,是我们多年倡导和追求的梦想,荷塘区能将很多人感觉虚飘的事变成行动,是具有远见卓识的。这种锐意创新、大胆追梦的举动,值得肯定和推崇。”株洲市教育局的毛大训副局长对此深表肯定。

“未来教育家成长工程”办公室主任的头衔落在了唐倩和王晓红头上,她们都是从业务部门提拔上来的局党委班子成员,很理解刘骞晖的想法。经局党委会研究决定,工程的实施由以提升教师教学教研水平为己任的教研室领衔,其他各有关股室配合。经过集体推选,荷塘区教研室主任蔡建平带领的教研室全体成员、株洲市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刘影带领的荷塘区校长研修班,这几位理想主义者汇聚到了一起,成为推动此项工作的核心力量。

为激发所有校长、教师们成长的积极性,荷塘区教育局决定开全国之先河,“未来教育家成长工程”的培养对象不由领导和专家遴选,而是制定公开的规则,由教师们竞相成长,脱颖而出。

在理想还没实现之前,总会有人觉得虚无缥缈。“来自观念层面的困难是最明显的,一些人对‘教育家’有很多误解。当他们不理解、不接受时,甚至会成为一股相反的力量,阻碍行动的推进。”说到最初“统一认识”时的困难,刘影用了“武训劝学”这个词。她和同伴们为了让那80%的比例缩小,想了很多办法来宣讲和解读方案:专题会议、论坛、沙龙等,慢慢将正确的理念植入校长、教师的大脑。遇上有校长发牢骚,“本来就忙,还要我读书、写作,哪来的时间?”刘影就笑着针锋相对,“为什么忙?越忙越说明需要进行能力的提升,不读书、不写作、不思考、不研究,怎能提升?”

通过对方案的解读,袁灿英逐渐理解了“未来教育家成长工程”。她感受到了其间孕育的诗意与美好,作为刚晋级的最年轻的特级教师,有近二十年教龄的她,在受到感召和引领的那一刹那,也觉得被世俗所蒙尘的心得到了拂拭。“读书、实践、思考、写作”四项行动,让她觉得教育家成长其实离她很近,“高大上”变得接地气。她觉得每一个老师都应该有所改变,有所行动,有所成长,有所收获。

“尽管我有十几年的教学经验了,尽管我也一直很努力地想做得更好一些,但是,我还是觉得教育家这个目标离我有点远。不过,高远的目标细化到具体的行动之后,就有了明确的路径,跟着它往前走,就会不太费力。尽管自己不一定真的能成为教育家,但是我在醉心于这个过程中得到历练,得到成长。”八达小学副校长罗敏说。

“推行之初,在您的预想之中,您所在学校的教师会是一个什么状态?”记者问晨荷小学的易文胜校长。

“就像长途跋涉的路队,会分为三拨,第一拨是带路的,第二拨是想跟上去的,第三拨是拉不动的。实际情形与我的预计有些出入,原以为拉不动的人,却跑得很欢快。人其实都有自我实现的愿望,就看给没给他自我实现的机会。”易文胜回答,“在理解教育家成长工程的过程中,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标题是《教育家离我们有多远》。真正行动起来了之后,我就无暇去管有多远了,目标在远方,路在脚下,迈好每一步就是。”

行动:重视在常规工作中成长

随着活动的深入,荷塘区的校长、教师中有越来越多的人认同教育家成长工程了。然而,大家心头仍萦绕着丝丝疑虑,这事儿如何实施?会不会加重校长、老师们的负担?

大家担心的事,就是“未来教育家成长工程”办公室进行顶层设计时的出发点。他们知道,设计让优秀教师、校长脱颖而出的制度,绝对不能脱离教育、教学与管理实际。不接地气,是难以有生命力的。

在最初的实施过程中,蔡建平带领教研室的全体成员对全区教师进行了以怎样实施“未来教育家成长工程”为主题的调研活动。他们对收集的问卷和建议进行了归类提炼,确定了未来教育家成长工程的四项行动——“阅读、课堂、科研、写作”,以此作为荷塘区教师全员参与的教育家成长路径。这与江苏省教育科学院孙孔懿教授所主张的“读书、实践、思考、写作”是教育家成长的必由之路的观念不谋而合。江苏省早在十多年前,就实施了“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孙教授的说法,既是个人的总结提炼,又经历了实践的检验。这句话让蔡建平和她的教研团队找到了荷塘区教育理想与现实的契合点。

独行快,众行远。基于荷塘各校各有特色,为促进彼此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成长,“未来教育家成长工程”办公室又设计了以片区为横、学科为纵,搭建了纵横交错的共同发展的体系。以联片结盟、捆绑发展为评价策略;以学科骨干教师社团成长引领团队提升,以名优教师工作室带动学科教师发展。

株洲市教科院丁文平副院长说,“一个教育家,必须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而这种艺术,需要立足于课堂,通过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历练获得,课堂是教育家成长最重要的舞台。所以,荷塘区以课堂为抓手,通过阅读、科研、写作来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的做法,切入了教师成长的核心。”

“在一片不理解的声音中,我参加未来教育家校长研修论坛,投入到‘四项行动’中去。一年多之后,再次审视,我感觉成长的种子正在心里萌芽,于是,我重新开始了自己的职业规划。”金钩山小学副校长王靓说。

谭政是八达小学的体育教师,2008年参加工作,七年的时间让他胜任了教学工作,也消磨了他对教师职业的新鲜感,倦怠悄然滋生,而身边三十岁左右的同事也有这样的感觉。他分析原因,一方面是自身固有的惰性,另一方面是因为在这个年龄节点上,没能找到自身持续发展的方向和方法。“教育家成长工程”恰逢其时,他暗自将之改为“教育者成长工程”,觉得这样更符合自己的最近发展目标。“阅读、课堂、科研、写作”对于一个体育教师而言,有着别样的新意,每一项行动,都能让他的弱项变强。

“被动也好,主动也罢,当‘读书、实践、思考、写作’成为一股潮流,即便成长内驱力不是很强的人,也会将生命状态调整到与环境同步,被潮流裹携着,前行。一年来,我看到身边就有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教师,参与到了其中。”2014年底,刚获得株洲市“十佳教坛新秀”的袁江觉得自己的生命更明朗、更有方向。

荷塘小学的李艳坦言,“四项行动”实施之后,自己的确感受到了压力,要做的事更多了,要求更高了。然而,这种压力是任何一次蜕变都必须要承受的,做教育该做的事,她痛并快乐着。

“第一次听闻荷塘区教育局准备实施‘未来教育家成长工程’,我并不看好这项工作,我的认识和大家差不多,觉得能成名成家的人毕竟是凤毛麟角。既然是极少数人的事,跟我们关系不大,又何必兴师动众?而且觉得自己是支部书记,不分管业务,只要管好党员和干部队伍,抓好教师的师德工作,业务水平不差就行了,没有太多的追求。”荷塘小学的书记陈炳文也是实话实说,“慢慢的,我感觉到了自己的狭隘与自私,我发现这项工程与自己的工作息息相关,如果我们的党员和干部,都有了教育家的情怀,师德师风何愁不好?更何况,在我校实施这项工程,不需另起炉灶,它与我校的‘教师培养工程’(即首席教师、明星教师、新苗教师三级培养机制)不谋而合,还能解决一些校级培养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一年多过去,我最初的想法完全改变了。”

解读“未来教育家成长工程”方案时,红旗路小学发现,教育家成长工程的实施,并没有给教师添加多少额外的负担。譬如“四项行动”中的“阅读”,即使没有这项工程,学校也会要求教师们读书;“课堂”,任何一个老师都是要上课的,教育家成长工程可能要求老师们的课上得更规范、更高效、更符合孩子的身心成长规律。荷塘区“四项行动”所要求的过程性材料,如在教材上面做好批注,做好笔记,写好相应的教案,称之为“套案”的材料,红旗路小学一直在这么做。至于“科研”,不仅是指做课题,小至一次教研活动中做一次中心发言人,也算是一次科研。

正是有了‘四项行动’的指引,荷塘区的教师有了更多的自主成长空间。今年上半年,晨荷小学教师宾雨的优质课《沉与浮》被湖南省小学科学教学专业委员会选送全国参赛;红旗路小学教师谭晶获湖南省第三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第一名……

刘影对记者感叹,“我的感受是大家的成长意识明显增强了,无论校长、老师,都开始慢慢重视这项工程,各个学校也纷纷行动起来,围绕这一工程中提出的‘四项行动’开展的教师专业成长活动也越来越多,成效越来越明显。这真是‘观念一变,方法无限;方法一变,奇迹无限’。”

期许:种下一颗种子,等待发芽

2015年3月下旬到4月上旬,荷塘区“未来教育家成长工程”办公室举办了“未来教育家教师成长工程”展评活动,其目的可以用两个关键词来概述:回顾和展望。其形式和内容包括:微型课展评、成长故事展演、成长工程展示、师生社团展艺、全员多元评价,展现的是整个荷塘教育成长的态势。

“袁江老师执教的这堂课,目标明确、结构清晰、教学环节完整、各环节紧密配合,较好地完成了预设的各项目标,是一节较为成功的微型课。”

“总提问37个,指向明确、时机恰当、有价值的提问30个,占总提问的81%;低价值的7个,占19%。”

“我们小组的观察角度是学生的回答。我们将从回答类型、回答问题的方式以及学生回答问题的参与面来分析……其中推理性回答13次,认知记忆性回答7次,创造评价性回答7次,而机械判断型回答作为课堂的过渡仅出现一次,占5%……根据以上数据统计,我们观察小组认为,课堂师生对话流畅,学生能真正参与问题的思考,表达出自己的看法;教师关注学优生、学困生的上课表现及发言状况,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

这是八达小学袁江老师给三年级的孩子上完《群文教学》之后评课的情形。该校的语文教师成立观察小组,从目标达成、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等不同维度来评价一节课。这是该校教研活动的常态,却让来参加展评活动的很多校长、教师大受启发。这种多维度的评课方式,对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这种氛围已经将高效课堂的种子种植在每个参与其中的教师的心里。

袁江的这堂课,只是荷塘区“四项行动”的一个缩影。为上好每一堂课,很多教师像袁江一样,阅读专业书籍,观看网络教学资源,构思自己的课堂,写教学反思,让“读书、实践、思考、写作”成为自己生活诗意的组成部分。

大多数学校也都像八达小学一样,在“四项行动”中,有了自己的特色。学校和教师的改变,每天都在发生!

以前,天鹅湖小学的老师最怕开会,现在老师们却盼望开会。为什么呢?因为以“读书沙龙”为形式的会议的存在,吸引着老师们去参与。沙龙会上,老师们畅谈自己读的教育书籍,谈自己读书、工作、学习、培训的感想。2014年,该校举行了七次教学沙龙,每次沙龙都有四位教师上台发言,或读书分享,或好书推荐,或教学解惑,或行走感触。老师们也由原来的“怕写”到现在的“主动写”,一年中,23位老师有55篇文章获过奖项,全年教师发表文章三篇,参与编写书籍六本。

刘影对记者说,“未来教育家成长工程”不是为了做几个盆景,而是要种好大田。只有先让每一位教师都达到合格标准,才能提供真正让老百姓满意的教育。“全员参与,分层达标”,已经让一批有追求的骨干教师崭露头角,今后将对他们进行个性化的重点培养。在骨干培养的过程中又会有更优秀者脱颖而出,荷塘区再为这部分有教育家潜质的人铺路架桥,让他们走得更远。在此过程中,这种培养教师成长的机制也将逐步成熟。她相信只要坚持,教育家的涌现肯定水到渠成。

“全员参与、分层达标”的第一层,是所有教师都应该达到的底线。

“只要不跌破底线,我们不一刀切地强制教师成长。我们提倡‘制度保障、人文落实、有情服务’。教育是慢的艺术,教师成长也是缓慢的过程,我们鼓励有人走得快,也允许有人走不快——每个人的基础、悟性、能力、境界都是不尽相同的。营造氛围,让不理解的人,都慢慢地行动起来,这就是收获;让每个教师都获得成长,这就是教育家成长工程实施的意义。”王晓红说,“对走得慢的人,不抛弃,不放弃,做他们人生的火种,点燃他们成长的激情,厚积薄发,我相信,大自然的万物都会有自己的春天。”

刘骞辉告诉记者,“对于将来,荷塘区教育局并没有替校长、教师们画好一张饼,挂在半空,让他们仰望。我们只是在他们的心中种下一颗种子,时不时浇点水、施点肥,等待种子的萌芽与生长。”

猜你喜欢

株洲市教育家校长
槐庭槐花开
——湖南省株洲市秋瑾故居之歌
教育家与儿童
株洲市白石港河道治理探析
津派教育家成长
株洲市:建章立制,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教育家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创新生活多姿彩——记湖南省株洲市第一中学学生刘泽鹏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