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部山区绿色低碳小城镇城乡流通一体化的构建与推广—基于电子商务视角

2015-08-23杨辉鹏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交通学院湖北黄冈438002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小城镇流通山区

杨辉鹏(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交通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中部山区绿色低碳小城镇城乡流通一体化的构建与推广—基于电子商务视角

杨辉鹏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交通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为积极稳妥地推进中部山区小城镇健康有序发展,以电子商务为视角,在城乡流通体系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中部山区绿色低碳小城镇城乡流通一体化的设想,并构建其动力机制的分析框架。结合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九资河镇案例,从三个方面提出推广路径,即发挥政府在城乡流通一体化中的主导作用,构建以村级服务站为依托的信息化平台,建设方便、快捷的现代化市场营销体系。

中部山区;小城镇;电子商务;城乡流通一体化;信息服务

DOI:10.13669/j.cnki.33-1276/z.2015.056

一、问题的提出

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构建现代化流通体系是推动农村产业经济健康发展,开发和对接城乡市场,解决当前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大生产与小市场之间主要矛盾的重要举措[1]。尽管山区小城镇①文中的小城镇是指建制镇。小城镇在我国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通用名词,存在许多不同的看法的流通发展可以借鉴沿海发达地区现代服务业的形成与发展路径,但缺乏区域产业的支撑条件和物流业发展过程中完善的服务网络,以及长期以来,非良性互动的二元经济失衡状态,导致城乡需求与供给之间的信息要素不能有效充分流动[1-2]。为积极稳妥地推进中部山区小城镇健康有序发展,应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平台的效率优势,创新农产品流通模式,推动城乡一体化营销网络的形成,走集约、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目前,国内学者对城乡一体化发展中流通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层面:一是从城乡商贸流通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建立城乡商品流通市场一体化的必要性着手,对流通体系建设提出对策性建议[3-4]。二是关于构建统筹城乡商贸流通体系的机制与路径探讨[5-8]。三是关于城乡商贸流通体系战略选择研究[1,9]。四是统筹城乡商贸流通体系中的政府职能和流通组织、主体分析[10-12]。此外,也有学者认为,应将农产品与农资物流网络在信息和流通渠道共享的基础上进行有机整合,实行农村物流系统城乡双向流通优化模式[5,12]。

学者普遍认为,信息化水平与现代流通体系的形成紧密相连,它对现代流通市场行为及流通效率产生重要影响,因而应加大农产品市场信息化建设,构建方便快捷、成本低廉的信息交流平台,并进一步健全农村商业流通网络,通过农产品供求信息与市场价格监控,减少交易成本,提高城乡流通效率[4-7]。

目前,理论界对城乡流通一体化的研究还很欠缺,或者说,已有的研究并未能很好地解决山区绿色低碳小城镇发展进程中城乡流通协调发展问题。本文基于已有的对城乡流通一体化的研究,以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九资河镇为例,针对流通环节众多与流通网络不健全及供求信息失衡所导致的农产品流通效率低下的现实,试图有别于传统的流通体系运作机制与政策导向,尝试从理论层面对城乡流通一体化进行思考与分析;并基于电子商务视角,创新农产品流通模式,通过建立一体化营销网络,把提升农村流通现代化水平与加快山区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为推动中部山区绿色低碳小城镇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二、中部山区绿色低碳小城镇城乡流通一体化的构建

1.中部山区绿色低碳小城镇城乡流通一体化的提出

商务部对中国商品市场的调研显示,与目前中国经济总体明显放缓不同的是,小城镇商品市场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13],但传统的小城镇流通市场信息服务和快捷、通畅的流通体系的缺乏,使农户在整个信息服务体系中的参与程度低,不但导致市场信息的传递受到影响,而且也极大地影响了消费市场的拓展,造成城乡之间市场分割严重。因此,积极稳妥地推进中部山区绿色低碳小城镇城乡流通一体化发展,一方面要利用小城镇特有的旅游资源禀赋及生态产业资源,借助政府政策引导和驱动,推动整个绿色低碳产业供应链的形成;另一方面要大力健全小城镇的商品流通体系并提高流通效率,积极探索电子商务等新的营销方式,形成以产业支撑为基础,以制度创新为保障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中部山区绿色低碳小城镇城乡流通一体化发展路径[14]如图1所示。

2.中部山区绿色低碳小城镇城乡流通一体化的动力机制分析

由图1可知,中部山区绿色低碳小城镇城乡流通一体化的互动机制主要依赖以下几个方面:

图1 中部山区绿色低碳小城镇城乡流通一体化发展路径

一是城乡流通一体化的建立与运行效果有赖于农业信息化水平。这是因为环境外部性和信息的不对称,很容易造成中部山区城镇信息闭塞,使生态农业产业供应链上的产品很有可能与市场的需求导向产生差异,导致原本缺乏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松散的产业链受到市场的冲击。二是能否降低成本及运行成本下降的程度是城乡流通一体化系统最为关键的因素。农产品从农村流向市场的过程中,物流网络与物流运行模式及人力资源等要素是影响物流成本的重要方面。三是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影响流通企业的经营行为。从流通成本的角度看,分散的以家庭承包为单位的众多农户组成的交易主体,一般要经过“农户—小商贩—区域批发市场—农贸市场零售—消费者”一条或多条冗长的供应链,不仅使产品因为过多的交易环节导致成本上升、商品损耗增加,而且多次的物流活动,导致农产品的鲜度和品质下降严重,影响市场交易价格。

鉴于当前中部山区分散的农村经济单元无法在短时间内产生具有广阔市场辐射力的流通主体和农产品流通过程中高效率要求的现实,中部山区绿色低碳小城镇城乡流通一体化构建的主体可以是各类流通企业和专业性的物流公司,以及县、乡(镇)各级政府。其动力运行机制如下:一是农产品和消费品共享运输干线、设备与流通企业,实现农产品进入城镇市场和消费品进入农村市场。农村物流网络与配送系统的完善与发达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产品进入市场的能力、规模和效率。从运行效果看,农产品和消费品共享物流网络,以及设备、人员所构成的规模经济,是整个城乡流通系统降低物流成本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之一。同时,这种双向流通的动力机制又依赖于交易效率和分工演进水平。当前农业发展方式的传统状态,使大量的初级农产品缺少流通渠道而得不到城镇市场的充分吸收,由此造成的城乡流通之间的二元反差,成为阻碍城乡流通一体化的主要因素之一。二是电子商务信息平台的建立与有效运作是农产品快速进入消费市场的重要支撑。究其原因,首先,在传统的流通模式下,农产品来自以家庭承包为单位的众多不同农户,市场的供求信息很难准确地传递到农户手中,而实现信息共享的电子商务平台能够有效地降低传统流通模式下的“牛鞭效应”,实现农产品的快速调拨和调配。其次,电子商务平台可以借助网络在广阔的市场中进行商品展示活动,寻求最有吸引力的消费市场,准确地把握最终消费者的需求,并根据市场供应和营销理念,在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改进包装策略的基础上,研究价格的效果和可行性,同时减少时空对农产品流通的限制,压缩流通环节和交易成本,提高生产者的利润。

三、中部山区绿色低碳小城镇城乡流通一体化的推广

1.九资河镇绿色低碳小城镇建设概况

素有千年古镇之称、吏治达2400余年的九资河镇,位于鄂皖两省三县交界处的罗田县北部山区,面积285.11km2,辖34个行政村,4个镇办林场,人口3.96万人,距离县城公路行程近70km。近年来,九资河镇以“生态立镇”“绿色低碳”的建设理念,围绕旅游产业和现代农业,创建全国绿色低碳经济示范镇,2010年被湖北省政府命名为全省首批湖北旅游名镇,并荣获“2010—2011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2012年度,九资河镇年收入约4亿元,其中特色农业收入约2亿元,旅游收入约1.2亿元,全年接待旅游人数150万人次[15]。随着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经过10多年的发展,九资河镇旅游日益成为武汉城市圈及省内外等大中城市游客的主要目的地。九资河镇特色优势产业资源见表1。

然而,九资河镇在创建绿色低碳小城镇过程中,城乡流通一体化面临着严峻挑战,主要表现为:

表1 九资河镇特色优势产业资源

(1)流通环节衔接薄弱,农产品产销、供求矛盾十分突出。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旅游设施的逐步改善,使近年来九资河镇旅游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但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镇区的旅游接待能力相对滞后,特别是未能有效满足游客吃、住、购的生活休闲需求。究其原因,一方面,地处山区的九资河镇目前的农业生产依然是以家庭承包的小面积种植为主,绿色无污染特别是无公害蔬菜等农产品过多依靠小商小贩“上门收购”的交易方式,没有形成稳定的销售渠道;另一方面,由于镇区内物流配送系统的不完善,无法有效满足数量众多的“农家乐”对农产品的不同种类、数量的供应需求。此外,一些特色的绿色食(饮)品和林木雕刻手工艺品,在传统的流通模式下,很难向外地市场扩展与延伸。

(2)缺乏信息平台与交换机制,农产品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受自身文化、农业生产时间及农业信息服务方法、手段的影响,镇区农户很难及时获得实时性跟踪和具有前瞻性预测的市场供求、服务等方面的信息,影响了农户参与农业产业调整的意识与提高农产品质量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农产品形象展示的欠缺和包装意识的落后,以及农超对接、网络销售等方便、快捷的现代营销模式、销售平台还未形成,加之特色农产品如茯芩、天麻因缺乏深加工企业,大多处于初级加工阶段,阻碍了贸、工、农一体化产业链的形成,严重影响了当地优质农业产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绿色低碳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面临严峻挑战,在九资河镇创建绿色低碳小城镇进程中,试图对城乡流通一体化进行理论探索与创新,尤其是基于电子商务视角,探讨现阶段农产品流通模式的构建,是非常有意义的尝试。

2.九资河镇城乡流通一体化的运行保障

(1)发挥政府在城乡流通一体化中的主导作用。基于电子商务视角的城乡流通一体化构建的最终目的是:使农民在信息利用和服务共享机制的引导下,借助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现场指导的农技推广体系有机结合,实现信息服务的需求与供给有效衔接,满足基层农户对信息服务的需求。因此,罗田县政府在充分利用区域内现有资源的情况下,依靠自身是农业产业的规划与管理者又是政策提供者的地位,通过出台针对性甚至倾斜性的地方法规,引导涉农企业和省内涉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同成立理论功底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咨询专家小组,将县域内外最新的行业、产业发展动态和市场供求,以及最新防病虫害技术与处理标准,作为农业信息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发表权威性的产业结构与产品供需的调查报告,定期组织专家小组向农业服务需求比较集中的村落提供实地性的指导和培训。政府应加大全镇区域内特色中药材、精细农业和绿色(饮)食品主要产区的资源整合力度,在实施与完善“一村一品”总体规划和“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双重产业模式下,以涉农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为龙头,以基地为依托,以专业户、重点户、种植大户为骨架,通过股份合作或合同协议等形式,组织农户共同参与特色农业基地连片开发,大力兴建特色药园,构建以茯苓、天麻为龙头,桔梗、苍术等多品种药材及其它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现代农业产业统一抱团发展模式,使市场品牌效应进一步提升;加强市场主体的培育,通过引导和培育专业化的运输企业向现代仓储、加工、包装等功能延伸,将企业单一的运输服务向现代物流多项服务方向发展,把农业补贴经费作为调控整个农业产业规划管理和运行机制的杠杆,把对基层信息服务质量和农户对服务满意的效率、效益高低,企业参与农产品流通的支持力度,作为确定政府拨款数量和政策倾斜力度的依据,用利益的方式驱动企业和农业管理部门参与城乡流通一体化发展。

(2)构建以村级服务站为依托的信息化平台。目前,罗田县政府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方面的支持政策,主要是对以县级农业管理部门为核心的涉及宏观上的科技教育、农技推广、法律法规、农产品质量安全涉农信息网站的完善与信息更新,没有建立或开辟具有特色的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农户的信息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供应链中供需节点无法达到有效的连接和集成。因此,政府应建立和开辟有针对性的包括三农政策法规、农业适用技术、农业生产资源、农产品流通市场信息的科技服务版块;未来政策支持应向乡镇和行政村一级倾斜,考虑在每个乡镇安装若干台服务器和适量的电脑终端,建立有各职能部门和农技人员参加的与县级农业科技信息平台链接的信息服务中心,然后按需设立村级信息站,由信息员将农业政策和科技信息及市场需求等及时准确地传送到大量的以手机为信息接收终端的各个农户手中;同时,农户或信息员可以结合所从事农业类型的特点,将市场前景、虫害防治或政府政策咨询等,利用自己的手机终端进行反馈,寻求农业部门或专家的智力支持和有效解决途径。考虑到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的现实,基于电子商务的信息平台应基于“傻瓜理论”的原则,提供通俗易懂、操作简便的包含语音、图片、音频和文字等多种形式的信息服务产品。如农民从登陆电子政务平台的那一刻起,每一个操作步骤都由平时生产生活中使用频率高的、农民便于识别的语音进行提示,在平台的主页面和子界面提供具有用户操作记录的记忆功能、具体而又简明提示各功能的快捷方式和操作指导。此外,参与平台建设的信息技术支持部门和企业,加强对乡镇、村级信息服务人员和农民进行平台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作为信息终端接收者的农民素质,利用自身的特色专业团队和实用技术,为农民的生产生活和地方的产业发展提供精细化和专业化的服务。

(3)建设方便、快捷的现代化市场营销体系。一是构建城乡双向流通的农村物流服务模式。九资河镇农业资源有效整合的缺乏及农产品市场供需信息的不畅,导致以商贩上门收购的传统模式,在缺乏完善的配送体系的情况下,运输成本较高;同时,农户生产生活消费用品大多只能采取自购自运、雇车转送和搭车捎货,进一步阻碍了农产品和各种生产生活消费品在城乡之间自由、有效的流动,不利于城乡流通一体化的形成,并极大地影响了九资河镇绿色低碳小城镇建设。因此,政府应引导境内外涉农企业,投资兴建结合当地绿色低碳特色的、按照县—乡镇—村三级综合服务站标准的九资河镇交通综合运输服务中心。该中心的运作模式是,农户需要的外地商品尤其是农资物品可以通过电话咨询和订购的方式反馈到服务中心的信息平台,信息中心的企业根据农户的需求进行分类并集中采购,将产品经过县内客运班线运送到九资河镇交通综合运输服务中心,通过分拣、加工、包装和代储存,再经过农村客运班线运送到不同的农户手中;反之,农户或农业合作组织需要销售的农副产品可以通过农村物流运输网络到达九资河镇交通综合运输服务中心,经过分拣、包装和运输,配送到指定的销售网点。中部山区绿色低碳小城镇城乡双向流通的设计与运作如图2所示。二是发展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农产品交易方式。一方面,构建“农超对接”“基地直采”的直销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区域内超市、宾馆饭店及众多的“农家乐”不同消费需求,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反馈到九资河镇交通综合运输服务中心的涉农企业,企业根据需求信息,对各种农产品进行分拣、包装并进行有效和及时配送,建立生产与消费有效衔接、农户与区域市场需求直接对接的稳定的产销模式;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九资河镇旅游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大九资河镇特色农业产品的宣传力度及农产品深加工与系列产品开发,并利用速递公司的速度优势,使农产品及特色加工品进入网购市场,满足不同地域消费者的需要。

图2  中部山区绿色低碳小城镇城乡双向流通的设计与运作

总之,在创建中部山区绿色低碳小城镇进程中,对城乡流通一体化进行理论探索与创新,尤其是基于电子商务视角,探讨现阶段农产品流通模式的构建,应加强跨部门、跨行业的协调与配合,并发挥政府在城乡流通一体化中的主导作用,构建以村级服务站为依托的信息化平台,建设方便、快捷的现代化市场营销体系。

[1]任保平.商贸流通体系改革:破解我国城乡一体化难题的战略选择[J].理论导刊,2011(1):13-15.

[2]吴震等,郭未名,曲丽赢.谁来担当城乡一体化流通体系的市场主体?[N].中华合作时报,2012-08-21(A8).

[3]朱智,赵德海.我国城乡商品流通市场一体化研究[J].财贸经济,2010(3):130-135.

[4]魏婕,任保平.西部地区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模式选择及实现路径[J].贵州社会科学,2011(5):33-38.

[5]孟雷.我国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的构建与运行机制探讨[J].中国流通经济,2013(6):18-21.

[6]郝爱民.统筹城乡流通体系的协调机制与路径选择—一个制度分析框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4-38.

[7]夏春玉,张闯,梁守砚.城乡互动的双向流通系统:互动机制与建立路径[J].财贸经济,2009(10):106-112.

[8]郭晗,高煜.城乡双向流通的动力机制:一个新兴古典框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10):20-26.

[9]汤向俊,任保平.统筹城乡商贸流通体系的约束条件及其路径选择[J].商业时代,2011(10):12-13.

[10]高煜,曹大勇.统筹城乡商贸流通中农产品流通组织:失衡与纠偏[J].求索,2011(2):4-7,20.

[11]张如意,张鸿.城乡统筹视角下农村商贸流通主体的培育[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10):27-32.

[12]上官绪明.基于城乡双向流通视角的农村物流系统优化模式及对策[J].江苏商论,2012(1):68-70.

[13]喻永国.中小城镇商品流通加速 流通业须转型升级[N].企业家日报,2013-08-08(1).

[14]杨辉鹏.湖北山区绿色低碳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路径初探[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4):79-84.

[15]九资河镇2012年度发展报告[R].罗田:九资河镇政府,2012.

[责任编辑:鲁丹萍]

Construction and Promotion of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Circulation in Green Low Carbon Small Towns of the Middle Mountainous Area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Electronic Commerce

YANG Huipeng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Huanggang Polytechnic College, Huanggang,438002, China)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mall towns in the middle mountainous area, a proposal based on relevant literature of urban and rural circulation system was given to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circulation in green low carbon small tow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mmerce. An analysis was made on its motivation. According to the case of Jiu Zi He town, Luotian county, Huanggang city in Hubei province, three suggested paths were proposed to play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government in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circulation, to build the information platform based on village level service and to establish convenient and highlyefficient modern marketing system.

Middle mountainous area; Small towns; Electronic commerc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circulation; Information service

F724

A

1671-4326(2015)03-0040-05

2015-01-26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2013C2022115)

杨辉鹏(1982—),男,湖北麻城人,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交通学院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小城镇流通山区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上)
《山区修梯田》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山区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
加快小城镇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小城镇远
我国小城镇体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