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的研究

2015-08-23马茜芝高洁丽

关键词:专业性分组态度

张 潮,马茜芝,高洁丽

(1.山西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山西 临汾041004;2.山西师范大学 心理与认知行为实验教学中心,山西 临汾041004)

0 引 言

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蓬勃发展,各大院校都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中心,通过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和日常心理健康知识宣传,高等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对许多人而言,主动寻求专业帮助是开始应对并解决心理问题的前提和关键,所以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者来说,给予学生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方面更多的了解,就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学生健康成长。然而,仍有一小部分学生由于对心理咨询怀有偏见,遇到心理问题时不愿意主动寻求专业帮助,无法得到专业指导。无论是复旦大学的投毒案件,还是马加爵事件,如果这些学生能够在遇到问题时对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持积极态度,主动去心理咨询机构求助,或许结局会大不同。因此,研究高校学生对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对其身心健康发展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稳定运行都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人们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受到对于心理咨询需要的自我认知及对心理咨询师信任度的影响。[1,2]根据相关研究可知,不同人格维度对心理健康有促进、抑制及促进-抑制作用。[3]在人格对寻求心理帮助态度影响的相关研究中,曾有研究证明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与人格维度中的神经质和精神质均显著地负相关。[4]然而,将人格和对于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内隐外显态度同时进行研究的较少。

为了分析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本研究加入了人格维度,探讨其与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内隐及外显态度的关系,以考察不同人格类型大学生在遇到心理困惑,产生心理问题以后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可能性。我们假设:①心理健康知识水平与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存在正相关;②神经质人格特质的个体与寻求帮助的外显态度存在正相关;③精神质与内外倾人格特质的个体与寻求帮助态度存在某种相关关系。

1 实验部分

1.1 抽样测试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山西师范大学大一到大三文史类、理工类与综合类的大学生共360人,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水平测试,回收有效问卷310份,有效率为91.3%,然后进行分数排名,分数较高的前27%为高分组,后27%为低分组。高低分组各80人,年龄在18岁~23岁,身体均健康,心理健康水平也均在正常水平之内。

1.2 实验方式

1)釆用2×2被试进行内隐单类联想测验。实验自变量为心理健康知识水平与属性维度,因变量为不同被试组在属性词维度上的反应时和正确率。

2)测试对于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内隐外显态度与人格维度的相关关系。

1.3 实验工具

1.3.1 心理健康知识问卷

本问卷采用蔡燕飞的硕士论文中测试天津市双港中学高中生心理健康知识水平的普查问卷。前期预测可以证明,问卷的内容与表述都很清晰,重测信度及结构效度良好,同样适合对大学生施测。本研究中问卷的重测信度为0.78,α系数为0.84,证明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

1.3.2 艾森克人格问卷(中国版)

本实验采用的是艾森克人格问卷的中国版简式量表,包括4个分量表,共48个项目。[5]本实验运用此问卷所得各维度的a系数在0.61~0.86之间,总量表为0.79(P<0.01);分半信度系数在0.63~0.79之间(P<0.01)。

1.3.3 外显态度测量

本实验采用的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的问卷是我国学者梁宝勇、郝志红等2007年修订的ATSPPHS中文版。[6]问卷分为“心理帮助需要的自我认知”、“对社会成见的忍受性”、“人际开放性”、“对心理专家的信任性”4个维度。采用5级评分标准测试,最后算出项目总分,实验的4个因素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620~0.854之间,信度为0.84。

1.3.4 内隐态度测量

采用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ingle Category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简称SC-IAT)实验范式,以心理咨询词汇、积极词汇和消极词汇为实验材料,研究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7]

通过E-prime软件将实验材料刺激呈现在惠普15寸电脑液晶显示器上,分辨率为1 366×768,刷新频率为60Hz,字体颜色为黑色,背景为白色。计算机会自动记录被试的错误率和反应时,反应时可精确到毫秒。

1)内隐实验材料

本文的概念词均选自王玲编著的《心理咨询(第二版)》(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一书;本文的属性词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来收集寻求心理帮助这一事件的积极词汇和消极词汇,经过初步筛选留下15个词汇,然后请46名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对这些词汇进行典型性评分,将得分在前10名的作为实验材料。

2)内隐实验程序

采用SC-IAT 实验范式研究大学生专业性心理帮助内隐态度。具体操作流程见表1。

表1 内隐测验操作流程

1.4 实验程序

第一步:每个被试都要填写外显态度问卷并进行艾森克人格测验。

第二步:每个被试在接受单类内隐联想测验(单独测验)[8]施测过程中,要保证测验环境光线充足、安静、整洁。另外,为了平衡顺序效应,被试随机接受先外显后内隐或先内隐后外显两种顺序(见表1)。

首先通过计算机随机呈现给被试实验材料:被试会先注意符号“+”800 ms,接着呈现实验材料,被试按照指导语要求进行又快又准的按键反应;被试在归类反应中会给予及时反馈。持续时间500ms;判断正确反馈为蓝色“正确”字样,判断错误反馈为红色“错误”字样。

1.5 数据处理

实验数据由E-prime 程序自动收集。按照Greenwald方法:①将被试所有的反应时记录导入Microsoft Excel进行修改,剔除错误率超过20%的被试;②将修正后的反应时进行对数转换,相减后得出IAT 值[9,10];③将每一个被试相容与不相容阶段的平均反应时以及IAT 值导入SPSS 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试验统计方法:配对样本t检验

如表2 所示,在不相容任务阶段中,高分组和低分组的正确率分别为98%和97%;在相容任务阶段中,高分组和低分组的正确率为99%和97%,故相容阶段的正确率高于不相容阶段的。以上结果可以说明,被试更倾向于将专业心理求助词汇(概念词)和积极词(属性词)相结合,因此正确率更高,证明相容阶段的反应与被试内隐态度一致。

表2 不同任务正确率的描述统计结果/%

由表3 可知,在不相容任务阶段,高分组和低分组的平均反应时分别为632ms和720ms,标准差为132ms和140ms;在相容任务阶段中,高分组和低分组平均反应时是568ms和610ms,标准差是115ms和113ms;说明无论是高分组还是低分组,在不相容任务中表现都比在相容任务中的差。

表3 不同任务反应时统计结果(ms)

由表4 可知,不论是高分组被试还是低分组被试,相容任务与不相容任务的反应时均有显著差异。

表4 高分组与低分组被试相容任务与不相容任务平均反应时t检验(M±SD)

2.2 被试的内隐效应

由表5可知,t=15.284,p=0.00<0.05,表明心理健康知识水平不同的学生,在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内隐态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低分组的内隐态度更消极。假设1得到完全支持。

表5 高分组与低分组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内隐态度t检验

2.3 外显态度的统计结果

由表6 可知,被试在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外显态度上得分为70.32分,高于持中立态度的得分为60分。低分组被试的平均得分小于60分,高分组被试的平均得分高于60分。两组的差异性t检验也表明,低分组被试的得分与高分组被试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高分组比低分组的外显态度更积极。

表6 高分组与低分组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外显态度t检验

2.4 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的关系

将高分组和低分组被试的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做积差相关,相关系数r=-0.201;p=0.018 9>0.05。可以看出,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的相关很弱,两者独立。

2.5 内隐态度与人格维度的相关分析

对高分组和低分组的反应时进行整理,如表7所示。

表7 高分组与低分组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内隐态度与人格维度的反应时相关

由表7 可知,无论是高分组还是低分组的反应时,都与神经质维度显著地正相关,与内倾型显著地负相关。无论是高分组还是低分组的被试,他们的神经质人格维度都与内隐态度存在积极地正相关,神经质人格的人愿意寻求心理帮助的态度是积极的,而与内倾型负相关,证明无论是高分组还是低分组,外倾性人格的人对于寻求心理帮助的态度是消极的。

2.6 外显态度与人格维度的相关分析

由表8 可知,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问卷中的4个维度与埃森克人格测验中的3个特质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其中求助态度总分与精神质显著性负相关,与神经质显著正相关,与内外倾相关不显著;神经质与心理帮助需要的自我认知显著正相关,与对心理健康专家的信任呈显著性负相关。精神质与对社会成见的忍受性和人际开放性呈显著性负相关;人格维度中的内外倾与外显态度之间不存在显著性相关。

表8 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外显态度与人格维度的相关

3 讨 论

无论被试的心理健康知识水平高还是低,在内隐态度所反应的正确率方面,相容阶段都比不相容阶段的正确率要高。在反应时方面,相容阶段比不相容阶段要快,证明被试倾向于将专业心理求助词(概念词)和积极词(积极属性词)联系在一起,只有这样才会使反应变快,反应时要低于将专业心理词(概念词)和消极词(消极属性词)联系的时间。

对不同心理健康知识水平的被试的外显态度进行分析,将高低组被试的外显态度分数做差异t检验可知:两组的成绩存在显著差异(t=-14.832;p =0.000),心理健康知识水平低组的外显态度成绩更低,表明低分组的被试在外显态度上更加消极。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决定某人行为的,不仅仅是我们的态度,还有个人的特质。

若在本实验中加入人格维度后,情况就会发生不同。在人格维度和求助态度之间的关系中,神经质倾向的人无论对于外显态度还是内隐态度都是显著地正相关,因为具有精神人格特质的人往往比较敏感,神经时刻紧绷,凡是都过于小心谨慎,甚至心力交瘁。其典型行为有:①完美主义倾向,凡是都尽善尽美;②自卑倾向,太过在意别人或小事情;③过度关心自己的身体状况,即所谓的焦虑病倾向;这三种倾向会因人而异,在不同人身上的表现也会不同,会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这样的人格特质造成了本研究所得出的结果。首先,神经质与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的总分存在正相关,证明这种特质的人对于心理咨询的态度是积极的;与心理帮助需要的自我认知有显著的正相关,证明他们清楚自己是否需要寻求帮助,在遇到人际冲突或需要表明态度时,往往会压抑自己。这种压抑使得他们非常需要得到专业的心理帮助,然而,虽然有积极地态度和自我认知,但是他们的完美主义或自卑感又使得这一特质与心理健康专家的信任呈显著性负相关,也就是说这类人群可能更倾向于与家人或者朋友进行交流,寻求专业心理工作者的行为倾向可能不会很高。所以,对于这一特质的人群,心理工作者应该格外重视,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应该积极地引导。

求助态度与精神质显著地负相关。精神质独立于神经质,在精神质维度上得高分的人缺乏情感和情感投入,倔强固执,如果个体的精神质表现出明显程度,则易导致行为异常。精神质并非暗指精神病,它在所有人身上都存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拥有这类人格特质的人,无法承受社会成见的压力,害怕周围人知道自己做过心理咨询。因为孤独,冷漠,使得开放程度较低,缺少必要的人际交流,也使得他们的态度偏消极。这样的人群应得到心理工作者的特别关注,因为他们的心理问题是不会通过周围的亲人或朋友而得到缓解,所以更容易做出比较极端的行为。

将不同水平被试的内隐态度与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外显态度认同做积差相关,可以得出r=-0.201;p=0.018 9>0.05。可以看出,内隐与外显两种态度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显著,相对独立。

内外倾维度在外显态度上相关不明显,但在内隐态度上却显著地相关。外倾型的大学生相对活泼,喜欢与人交往,喜欢集体活动;内倾型的人富于内省,除密友外,不太喜欢自我表露。[11]这样的特质是否会影响求助态度呢?本研究发现内倾型人格特质与求助的内隐态度存在显著地负相关,可以间接弥补外显态度测验的不足。本研究中内外倾与求助的外显态度无明显的相关,证明这一类人群对于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内隐态度更消极,并且对于心理健康知识水平更高的人,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求助动机反而更消极,可能更偏向于自我疏导,而不喜欢自我表露。对于这一类人群,各大高校应该开展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沙龙等,以团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是很有帮助的。

从本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人们对于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也许并没有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积极,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是相互独立的。同时,也会发现心理健康知识水平高的被试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会更积极,所以向人们普及一些心理健康知识是很重要的。不同人格的被试受心理健康知识水平的影响是不同的,不一定心理健康知识水平高的人就会去积极寻求专业性的心理帮助,所以心理学专业工作者还要与大众建立起信任关系。本研究的被试都是大学生,所以学校可以多开设团体心理辅导和讲座让学生更加信任专业的心理咨询,多关注比较容易产生消极态度的人格特质的学生,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一些我们始料未及的悲剧。

本研究只是对大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是否会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进行预测,加入人格维度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范围,对他们的真实行为只是做了初步的讨论,因为存在个人隐私问题,没有找到更好的方法进行量化,并且态度在行为中不能起到全部作用,所以有积极的态度并不代表一定会促使其做出相应的求助行为。

4 结 语

大学生人格类型与其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内隐态度相关较高,其中内倾型人格者的内隐态度更消极。大学生人格类型与其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外显态度相关较高,其中精神质的外显态度更消极,神经质的外显态度较积极。大学生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的一致程度较低。心理健康知识水平对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内隐与外显态度有积极地影响,水平越高,态度越积极。

[1]何心展,陈传锋,沈斌表.不同阶层心理健康观念及需求状况的调查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2(2):35-38.

[2]梅锦荣,隋玉杰,曾建国.大学生的求助倾向[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8(4):20-25.

[3]崔红,王登峰.中国人的人格与心理健康[J].心理科学进展,2007(2):234-240.

[4]徐丽.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的实证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7.

[5]刘邦惠,纪玲玲.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双重态度模型的建构[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37-144.

[6]郝志红,尚萍萍.对医学生心理咨询态度的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6):468-470,477.

[7]杨雯婷.高中生对规范类校园标语的内隐态度及教育对策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2.

[8]刘永芳,马明娜.内隐和外显态度预测消费者行为的一致性研究[J].心理科学,2009(3):563-566.

[9]Greenwald A G,McGhee E,Schwartz J L K.Measuring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implicit cognition:the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8(5):181-198.

[10]蔡华俭.Greenwald提出的内隐联想测验介绍[J].心理科学展,2003(3):339-344.

[11]李林英,陈会昌.大学生自我表露与人格特征、孤独、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0):666-668,671.

猜你喜欢

专业性分组态度
气象宣传新闻性和专业性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声博雅徐兆宪 音响零售,品牌+专业性不可或缺
演员的专业性和多样性
分组搭配
中调协下发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人民调解员登记通知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怎么分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