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源市稻瘟病发生流行原因及综合防治初探

2015-08-22彭银成等

南方农业·下旬 2015年7期
关键词:综合防治稻瘟病

彭银成等

摘 要 水稻是万源市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27万hm2左右。2009-2013年,在万源市连续4 a大发生,其中2009-2013年大流行,叶瘟发病面积达3 600~6 066 hm2,穗瘟发病面积达0.23万hm2,造成水稻产量锐减。为提高稻瘟病的综合防治水平,现就该病流行的原因进行分析,探索出综合防治措施,确保水稻高产增收。

关键词 稻瘟病;发生流行原因;综合防治;四川省万源市

中图分类号:S435.111.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1-0-02

1 稻瘟病的发病概况

从表1可以看出,2009、2010年稻瘟病在万源市发生危害严重,叶瘟发生面积达3 600~6 066 hm2,占总面积的31.32%~49.70%,病叶率39.90%,病指19.30,穗瘟发生面积2 333 hm2,占总面积的20%以上,损失率达27.30%。

从表2可以看出,中高山地区推广品种叶瘟面积在6.67%~29.47%,穗瘟发病面积占种植面积的11.11%~18.95%,损失率在10.05%~21.35%。

2.1 分析稻瘟病发生流行原因

通过多年的调查证明,品种、菌源、气候条件等原因是稻瘟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条件,品种抗病性丧失是造成流行的主要因素。如遇上田间菌源充足,加之适宜的气候条件,稻瘟病则会加重发生,甚至造成大流行。

2.2 品种抗病性丧失

水稻品种抗病性取决于寄主、菌源、环境等诸多因素的相互作用。因此,品种抗性丧失也必然是这3个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目前的抗源和抗瘟良种多属于垂直抗性范畴,因此在抗性良种推广一定年限后常产生抗性丧失。为此近10多年来国内外植物病理学家和育种学家均在继续加强抗瘟品种合理利用研究的同时,积极探索包括慢瘟性、部分抗性、减速抗性、成株期抗性和持久抗性的利用价值和前景,旨在提高抗瘟性的稳定性,延长抗瘟良种的使用寿命。如2006-2008年,在万源市每年共调进十多个主栽品种,品种的带菌率由70%上升到100%,稻粒带菌率由1%上升到30%。由此可以说明,抗病性都在逐渐减弱甚至丧失。

2.3 菌源基数大

2012年,全市53个乡镇,发生稻瘟病45个乡镇,叶瘟发生面积达2 667 hm2,可谓点多面广,菌源无处不在。加之稻瘟病的分生孢子附着在稻草和稻谷上越冬,带病稻草和稻谷又是苗瘟发生的初次侵染源,会随雨水的溅落进入秧田。加之万源市的稻草堆放在田埂上和房前屋后,开春后没有及时彻底销毁,加之种子药剂处理和三环唑浸秧和带药移栽等预防工作落实较差,甚至苗瘟、叶瘟发生了也不知道。由于控制菌源的综合防治措施不落实,致使稻瘟病病菌反复侵染,田间菌源越积越多,为稻瘟病局部地方大流行提供了丰富的菌源。

2.4 气候

气候条件对稻瘟病的流行亦有严重影响。气候条件中尤以温度、降水量、雨日数对稻瘟病发生流行的影响最大。而万源市尤其是7-8月的气候条件与发生流行的关系最为密切。

万源市水稻一般在3月下旬-4月上旬育秧,4月下旬见苗瘟,5月下旬-6月上旬移栽,5月下旬始见叶瘟,7月中旬叶瘟流行,8月下旬-9月上旬穗瘟流行。在气候适宜情况下,7-8月的降水、雨日与叶瘟、穗瘟发生危害成正相关。

3 稻瘟病综合防治措施

3.1 合理布局,大力推广种植抗病良种

2010年,在总结前几年水稻稻瘟病发生流行原因和综合防治措施的同时,狠抓品种选择和合理布局工作,使稻瘟病的发生危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效控制。品种布局是:海拔800 m以下的地区主推品种是花香7号、川优6203、宜香3728。800~1 000 m地区主推品种是冈优361、中优7号、D优2362、金优360、富贵香、宜香优7808、中优7号、D优2362。海拔1 000 m以上地区主推品种是乐优198、宜香2115、Q优1号等。

3.2 狠抓带菌稻草、种子消毒处理关,减少初次侵染源

病稻草和种子是稻瘟病菌源越冬的主要场所,是田间发病的重要初次侵染源。据1998年调查表明,处理病稻草区叶瘟平均病叶率0.92%,病指0.26,较未处理病稻草区病叶率18.50%,病指6.2,分别降低了94.00%和94.82%。而使用强氯精消毒处理种子的,叶瘟平均病株率1.42%,病叶率0.48%,病指0.13,未消毒处理种子区,叶瘟病株率3.67%,病叶率2.09%,病指0.66.药剂消毒种子区比未消毒区的病株率、病叶率、病指分别降低了64.80%、73.20%、81.60%。

3.3 加强健身栽培,培育壮秧

推广控害丰产栽培模式,实行杂糯间栽或杂交稻与优质稻栽培方法,注重节氮增磷补锌补钾或采取“底追一道清,增施磷钾肥,切忌偏施迟施氮肥”,或配方施肥,达到培育出壮秧,增强植株抗病性。

3.4 加强田间管理,发现病情,及时互通情报并指导好防治

采取“一查”(查有无发病),“二看”(看秧苗长势、天气变化)“三注意”(注意感病品种、老病区、冷烂田)、“四把关“(把好适期喷药、药剂种类、药液喷足喷均匀、控制剂量)。对于秧田采取在移栽前7~10 d喷三环唑或在移栽时用三环唑药液浸秧,实行带药移栽,达到预防病虫的目的;叶瘟根据发生实况采取“挑治”,后期重治保穗,提倡一次性用药,减少用药量和次数,兼治纹枯病、稻曲病等真菌性病害和次要害虫。

3.5 提高防治意识

由于目前在农村都是妇女、老年人在家务农,防治意识比较淡薄,只求把土地做起,至于收成多少都不在意。加之农户喜欢某个品种就单纯种这个品种,2014年,在万源市庙垭乡就出现这种情况,造成颗粒无收,还有该病必须要在各个时期都要防治,特别在穗期(始穗、齐穗)都要防治,才能达到标本兼治,有可能才有收获。

4 讨论及建议

稻瘟病病菌发生变异及品种抗性的丧失,加之田间菌源充足,遇上适宜的气候条件,则会加重其发生为害。为此建议各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采取多品种进行搭配,切忌实行单一品种进行种植,降低损失。

稻瘟病是流行性、灾害性病害。如2009年大面积流行,叶瘟发病面积达3 600 hm2,占总面积的31.32%,穗瘟发生面积2 333 hm2,占总面积的20.3%,属大发生。为此,建议各级党政加强领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综防技术措施落到实处,以达到水稻丰产丰收。

实行杂交稻与优质稻、杂交稻与糯稻进行混栽,把优质稻(或糯稻)作为见栽品种种植,能有效解决传统优质稻单一种植、感病、倒伏、产量低的严重问题,利用水稻品种多样性栽培,有效利用和保护了品种资源和遗传资源,增强稻田生态稳定性,减少农药用量,保护了生态环境。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综合防治稻瘟病
基于Meta-QTL和RNA-seq的整合分析挖掘水稻抗稻瘟病候选基因
综采工作面水害分析及防治水实践探析
不同药剂防治苗稻瘟病、叶稻瘟病效果试验研究
抗稻瘟病基因Piz-t和Pi9连锁标记开发及在云南粳稻中的应用
生物绿肥在稻瘟病防治中的应用与示范
保靖县稻瘟病发生动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研究
几种药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穗瘟效果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