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小升初”子女心理适应研究
——基于NLP技术的分析
2015-08-22康兴斌刘丹丹蔡婉君蔡婷
康兴斌,刘丹丹,蔡婉君,蔡婷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农民工“小升初”子女心理适应研究
——基于NLP技术的分析
康兴斌,刘丹丹,蔡婉君,蔡婷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漳州363000)
NLP是一种能教人们怎样利用言语心智技巧去达成特定的目标的技术。通过对随迁农民工子女所占比例较大的漳州市芗城区油记小学“小升初”阶段学生的抽样调查,基于NLP技术对他们的心理适应情况展开研究。其研究成果一方面可在短时间帮助他们克服“陌生感”、“失落感”和“迷茫感”,有效缩短他们“小升初”顺利过渡的周期,为日后初中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也可作为相关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辅助材料。
NLP;农民工子女;“小升初”;心理适应
一、NLP原理对心理适应教育的启示
NLP(Neuro Linguistic Programming),是“身心语法程序学”或“神经语言程序学”的英文缩写,是一种研究人的主观经验结构的学问,是一门令人成功快乐的学问。其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基础理论是由美国加州大学计算机专家理查德•班德勒和心理学家、语言学家约翰•葛瑞德共同完成的。[1]
NLP具有一套关于人类行为与沟通程序的详细可行的模式,其专注于修正和重新设计思想模式,以求更大的灵活和能力,是一种能教人们怎样利用言语心智技巧去达成特定的目标的技术,它的中心信念是:“问题是被制造出来和被坚持下去的。”即问题也是可以被解决的。“小升初”学生的平均年龄大多为12~13岁,这一年龄段的特点是:随着个人实践的增加和思维的发展,其主观能动性正逐渐增强,已开始将个人的主动适应去替代原来对外界要求的被动迎合,即在社会适应方面的自觉性和选择性上飞跃性的发展。因此,参照NLP理论,在对“小升初”学生心理适应教育方面,有理由相信学生自己是具有一定的处理问题的能力。教师所要做的主要是把焦点放在“解决”上,而不是“问题”的本身;不是代学生去决定他的“明天”,而是引导他认识到“其实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最终,帮助其调动自身的力量来解决自身的问题。[2-4]
另外,NLP是一种可以促进人行为改变的技术,如通过模仿卓越人物的优越状态等,对自己的思维进行重新编码或规划,可使自己具备成功卓越人士的心灵状态,从而积极行动,达到自己希望的理想状态,因此具有树立自信、开发潜能、积极行动三方面的功能,这也将有助于“小升初”学生心理适应教育。[5-7]
“小学升初中”(以下简称“小升初”)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转折阶段,一般是指“小学六年级到初中一年级”这个义务教育的过渡时期,该阶段的教育对于未成年人的社会化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都表明目前普遍认为初一新生升学准备不足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个群体现象。中小学过渡期间,这一时期的个体心理处于半幼稚、半成熟、半独立、半依赖的状态,学生对学习任务、学习环境、个
二、“小升初”学生常见心理不适应问题的诊断
体的心理、能力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不适,这种不适应会导致学校教育任务不能全面完成,并影响个体健康发展。
当下农民工子女在进入城市公共教育体系机会获得的过程中,大多会遭遇到城市教育的隔离,在学校教育环境中对于学校文化适应、学业成就取得、行为习惯养成和人际互动等方面存在着跨越新旧环境、不同学龄的心理鸿沟,健康安全存在着隐患,其中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比如在面临学业转折、学习环境发生变化时,心理会发生微妙的波动,难以真正的融入其中,去共沐阳光、真正快乐!如果能找到问题的根源,我们就可以找寻相关的解决办法,来降低学生升学准备不足的风险,提高其学校适应水平。因此,我们有必要考查小学生升学准备不足产生的各种原因。
1.陌生感。初涉新环境,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陌生感,“小升初”学生也不例外。从小学升入中学,在短暂的激动、新鲜感过后,他们内心中油然而生的陌生感通常来自于一些重要的变化,如环境改变的同时也伴随着他们由小学生到中学生的角色转变;初中的学习任务和方式方法与小学存在较大差别;新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处理和适应,新的班级体的融入等,同样这种情况在农民工“小升初”子女中也普遍存在。通过对随迁农民工子女所占比例较大的漳州市芗城区油记小学“小升初”阶段学生的抽样调查,做成以下“小升初”学生“适应能力情景模拟”统计表(简称“统计表”),对于可能会面对“和好朋友分离,暂时没有新朋友;同学之间打架、欺负等现象增多;性别意识更加明显,异性交往更敏感”等学习生活环境变化时,心理波动比较大,面对和战胜逆境的勇气和信心储备不足等问题。
“小升初”学生“适应能力情景模拟”统计表
虽然大多数人认为陌生感是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得以自然消除的,但是对于入世未深,自我调适能力仍需指导的“小升初”学生而言,这种陌生感若处理不当可能会直接导致他们对新环境的不适、缺乏热情,甚至恐慌、畏惧,即便可能顺利得以消除,但不得否认,这种陌生感是一种阻碍他们心智发育的潜在负面因素。
2.失落感。“小升初”学生从个人成长角度而言还是一群孩子,他们心理上对新环境的描绘都会或多或少带着童真色彩的憧憬和幻想,通过抽样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即将面对的如“和亲人的沟通时间和内容减少;学习科目和内容增多;学习时间增多,休息时间减少;竞争加剧,学习压力增大;学科知识更深,更难;老师讲课快,课堂容量加大”等学习方面的问题,对自己的适应能力比较有自信。但受年龄和阅历限制,他们大部分心理承受能力、抗压能力还是有限的,面对如“周围攀比、妒忌等不良现象增加;自信心一时受到打击”等学习生活环境变化时期待较悲观。如小学基础较好的那一部分学生,他们在小学的时候可能是老师们眼中的“宠儿”,在那时已初步建立了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若在未来的初中伊始遭遇挫折或碰壁,新的自信心的重建必定又须费一番周折。
通过调研发现(统计表),相当一部分的农民工“小升初”的学生,尤其是男生,他们的学习潜力在现在的小学阶段由于活泼好动的个性所致,没有很好地被发掘出来,在初中数倍于小学的课业负担下,跟不上老师讲课的进度,容易产生“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负面情绪,个人自信心不足、缺失,导致对某些科目缺乏兴趣,偏科,甚至对大部分科目任其荒废,并且在农民工家庭,父母等监护人由于自身教育水平、工作压力和性质等的影响会大多普遍存在对子女引导上的缺失。致使大多“学困生”他们上课感觉没兴趣,对科任教师产生抵触情绪,“坐不住”,有些在心理上还会有一种负罪感,如每天和别人一样耗费相同的学习时间坐在教室里却“一事无成”等,不光对个人的心智成长无益,自信心不足,甚至缺失,也会成为影响班级纪律的“隐患”。
3.迷茫感。一个明确的强烈的目标不仅犹如一盏指航明灯,可为在学海中风雨兼程的孩子们指引方向,还可以助人坚定信念,走出迷茫,因此目标亦是前进动力的源泉。由于在中国义务教育的政策下,“小升初”几乎不存在升学压力,小学时在班级里的个人水平定位方式较模糊,竞争氛围不浓。通常情况下,占班级人数大部分的处于“中游”的孩子,由于年龄小,思维能力有限,目标感不强的他们往往认为自己的学习表现尚可,于是就“坦然地漂着”吧!
在农民工“小升初”子女群体的调查中发现(见表),诸如面对 “父母对你的学习和生活的要求增多了;父母对你的学业期望增高;老师对你的要求更加严格了;老师更注重你的分数”等师长对自己的期待提高的情景,对自己适应能力的预测良好,普遍认为有能力适应。但事实上,初中的生活尤其是学业的负重强度是不能与小学同日而语的,初中生最终将面临的中考是选拔性质的考试,毕竟优越的高中教育资源有限。
心理上完全适应了初中环境的老生们大多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态度和方式方法,知识渐成体系,为自己未来的学习生活制定出较为合理的近期目标和远景规划。而农民工“小升初”学生在全新的环境下还应对不暇、缺乏必要的指引时,恰恰容易忽视去及时地给自己定位,制定一个合理的明确的目标,在迷茫感还未散去之时,突然发现自己已然掉队,有些甚至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一味“盲从”,误入歧途。
三、基于NLP原理在“小升初”学生心理适应教育中的运用
(一) 绘制“心灵地图”,营造亲和的氛围
每个人眼中的世界是不同的,若把这个世界绘成地图,那么每个人都拥有一副“心灵地图”。每个人是直接去对这幅地图回应,而不是对真实的世界,也就意味着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世界、事物、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自己的独特知觉,并且这种知觉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只是对事物的一种观点和解释。NLP认为“世界不易改变,但地图可以修改”,“地图不等于实际疆域”,如果采用不同的工具和测量方法,出于不同的目的,地图也就不同。参考自己的“心灵地图”并不断地去塑造它,去面对现实,就需要一个助手——“过滤器”,因为“过滤器”就是对于世界感知所进行的删减、一般化等思维活动。合理地认识和利用“过滤器”可以提高自己对周围不同风格人们的理解能力。
欲摆脱各种不适应问题的困扰,必须学会筛选、过滤,“联合”所有愉快经验,充分感受新环境学习生活的美好。“小升初”学生一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令人乐观的是,此次调查研究中了解到大部分农民工“小升初”子女的父母都会尽己所能去为孩子创造的相对好的一个学习条件,会有意识的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如“买书报杂志、买电脑、买学习用具、带我去图书馆,书店,科技馆等”,并且父母之间的感情较好,家庭环境大部分比较和谐。但学生在家拥有自己独立生活空间的比率不高,放学后的生活较为单一,以自己独立做作业为主,学习上遇到难题时,一般都是自己查找并解决,很少有家庭教师辅导功课。因此,在克服“陌生感”这一问题上,教师要引导他们要充分利用中学新的资源,如学校图书馆、科学馆、多媒体电教室等,积极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多参加体育、文艺和科技等集体活动,使自己尽快融入新环境。这样可“抽离”不愉快的“陌生感”,重新编码自己新的经历和感觉,控制自己的状态,达到了心境的平稳过渡。
此外,一个新环境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对缓解成员间的“陌生感”大有裨益。在人际交往方面,NLP的基本精神认为,“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尊重别人的不同之处,别人才会尊重你的独特的地方。给别人空间也就是尊重别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这才能有良好的沟通和关系。同样,自己与别人的看法不同,也是正常的事。”教师要给予新生充分的尊重,同时也引导他们彼此尊重,这样才能在新集体成立伊始就营造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融洽的班级氛围,让每一个人都感到亲切,形成一定程度的集体认同感,这样既可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也为日后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巧用语言,树立积极的心态
语言是NLP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内心的状态是可从言语中获得,而改变说话方式,也可以改变内心状态,因为很多人内心的困境,大多是由于本人的一些错误信念造成的。而“小升初”学生介乎于成熟和幼稚之间的中间状态,普遍来说,他们思维的片面性强,不能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由于处于身心剧变的敏感时期,各种需要日益增加,他们感情强烈而不稳定,易出现不自信、固执、偏激和钻牛角尖等内心困境。本次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民工“小升初”子女的父母教育孩子的一般方式为“讲道理”,能够聆听孩子自己的想法;最为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品行等各方面表现,了解孩子的学习成绩时最关心孩子考了多少分以及是否有比上次考试进步了,大部分学生都喜欢自己的学校,认为自己“学习总评价”应属于良好,认为学校的老师比较关心自己,但老师很少主动和自己谈心交流。因此,在“小升初”的过渡时期,学校和家庭可积极借助NLP,巧用语言来帮助指导“小升初”学生走出“失落感”和“迷茫感”,树立积极的心态。这里常用“五步脱困法”,即用语言去摆脱困境,可分为五个步骤,来帮助辅导者运用语言把受导者处于困境的心态引向更加积极进取、有更清晰的行动目标和途径[1]。
例如,某生说他完不成某事,可以运用这个技巧分解为以下五个语句:A困境:我完不成;B改写:到现在为止,我尚未能完成;C因果:因为过去我不懂得……,所以到现在为止,尚未能完成;D假设:当我学会……,我就能完成;E未来:我要去学……,我将会完成。实际上,“我完不成”是描述一个过去的事实,尽管在当时受导者说“我没有这个能力”,或者“我不想去完成”,但在未来的岁月里,受导者总想保留“可以完成”,或者“想完成”的权利。“每个人都有想要成功的动机”,发生了的事实无法改变,然而往事对于受导者未来的影响却是可以被改变的。因此,“我完不成”不应成为一个包袱,阻碍受导者继续前行,上述五个步骤可以让受导者放下过去的包袱,勇往直前。
另外,NLP的基本假设还认为,“重复旧的做法只会得到旧的结果。”所有“挫败”只是在面前再次呈现还没学会的“功课”。“挫败”只是指过去的做法得不到期望的效果,是需要改变的信号。如果把每一次“挫败”带来的教训把握了,也就转化成了学习的过程。本次调查显示,学校平均一学期一次开一次家长会,大部分家长很少主动、频繁的与学校教师联系,只是偶尔联系(如:开家长会时才联系)、有事时才联系老师。学校的老师几乎没有进行家访。
因此,应增强家校联系,多互动配合,师长可以运用语言,给学生以激励和暗示,如“凡事必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有更多的做法,就会有更多的选择,有选择就是有能力”,“‘没有办法’至多给事情画上一个句号,‘总有办法’则使事情有突破的可能,不要给自己加上太大的心理负担”等等。
(三)“模仿”与“复制”,体验成功
“小升初”学生在行动自决方面,轻率或优柔寡断时而表现,通常近期目标是推动其心理活动的主要动机,因为他们很难将自己的行动同远大的目标真正联系起来,并很少想到完成目标的意义,这也就要求所提出的方向和目标不可过于超前,最好是能够贴近现实、潜移默化。而NLP技法在帮助和引导“小升初”学生提高自信心,确立目标,走出“迷茫”等方面可操作性强,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其中“模仿”和“复制”是NLP理论的精髓,将“模仿”和“复制”做符合逻辑的展开,可以得到NLP的内容要点:“每一个人都拥有成功或卓越的必备资源,我们没有成功是因为我们缺乏成功的身心状态。”要想达到成功或卓越,一个良好的途径就是“模仿”和“复制”,因为NLP认为“模仿优秀者的身心状态是提高模仿者工作学习水平的有效途径。”这里的“模仿”包括模仿卓越者(外模仿)和模仿者模仿自身某些值得称道的经历(内模仿)。
在未来初中新班级组建后,教师(这里主要指班主任)需要及时摸底,清楚地了解新生在小学阶段的成绩和表现,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地帮助他们确立近期目标;日日里多留心、多观察,慧眼识人,去积极鼓励、争取平台、创造机会让新生们表现自我,充分体验成功,并学会复制成功,不断地建立自信;做到“该放手就放手”,这样有助于培养班级骨干,及时树立榜样。其实,就短期内而言,教师自己也可以是,并且非常值得是被新生“模仿”和“复制”的对象,这就要求平时教师自身要严于律己,不断加强个人修养,成为新生们的表率。
[1]李中莹.重塑心理NLP——一门使人成功快乐的学问[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
[2][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彭舜,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
[3]尚致胜著.神经语言成功学--心灵密码[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224-225.
[4]毛静.于成都.NLP心理疗法——一种简单快速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J].社会心理学,2005,(5-6):250-252
[5]秦彧.心理隐喻的变迁与心理治疗模式的转换[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27(8):36-38.
[6]孔治国.大学生常见问题及对策[J].胜利油田师范学报,2005,19(1):34-35.
[7]杨旭.神经语言程序学视野中的语言模式[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2):98-102.
(责任编辑:马圳炜)
Based on the skill of NLP study on the psychological adaptation of peasant workers' children in the stage of primary school to junior middle school
KANG Xing-bin,LIU Dan-dan,CAI Wan-jun,CAI Ting
(Z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Zhangzhou,Fujian 363000,China)
NLP is a kind of mental skillwhich can teach people how to use the mind-language skill to achieve specific goals.Through the sampling survey of migrant children who are studying at the"Youji primary school"in Xiangcheng District of Zhangzhou which is of a larger proportion of Peasant Workers'the children in the stage of primary school to junior middle school,study on the psychological adaptation of peasant workers' the children in the stage of primary school to junior middle school.On the one hand,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help them overcome"strangeness","loss"and"lost"feeling in a short time,effectively short their"primary school to junior middle school"transition period,to lay a good foundation in the future of study and life in junior middle school;On the other hand also can be used for related moral education work on other schools as important auxiliary materials.
peasant workers' children;“primary school to junior middle school”;the psychological adaptation
B841
A
1673-1417(2015)02-0031-05
10.13908/j.cnki.issn1673-1417.2015.02.0007
2015-04-10
共青团漳州市委资助项目(2014KY02)。
康兴斌(1981—),男,福建龙海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