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柏市智能交通系统战略研究
2015-08-22梁浙琦朱宁嘉
梁浙琦 朱宁嘉
(嘉兴学院,浙江 嘉兴 314033)
1 日本千叶县柏市的ICT战略
ICT是信息、通信和技术三个英文单词的词头组合(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简称ICT)。它是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相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新的概念和新的技术领域。也是在线测试仪的简称。日本千叶县柏市作为日本总务省推进的 “ICT的新城市街道建设”项目城市的候选之一,作为地域活性化都市与环境型未来都市的双重指定城市,以成为超高龄社会课题解决的样板城市为目标的制定了“健康长寿街区营造战略”[1]。
2 日本柏市的ITS战略
ITS即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指智能交通系统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2]。作为ICT战略中重要的一环,柏市的ITS战略构建了“智慧城市中的能源、健康、防灾的共同综合平台的构建”中重要的能源与交通环节,主要由下述若干技术战略构建而成。
2.1 基于ITS SPOT的交通实态数据的获得
ITS SPOT是日本新一代路车协调系统,道路上设置的ITS SPOT路侧机和ITSSPOT对应的车载器之间,5.8GHz的短频通信,高速大容量的通信实施,大范围交通情报收集发布的服务。2011年日本全国以高速公路为中心设置了1600个ITS SPOT。柏市周边在守谷高速公路出入口和柏之叶的La La Port购物中心设置了DSRC,公共车站设有ITS SPOT服务点,可以接收过去没有的大范围的情报数据,并提供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动力导航,安全行驶支援的服务。
2.2 基于MRF技术的既设摄像机画像感应技术
该ITS战略运用时空间MRF技术将既有摄像头作为实景摄像头实现低成本交通量速度等数据搜集,国道6号设置的实景摄像头拍摄的图像通过网络收集,运用MRF模型的画像处理,车辆每台的脉冲数据,每隔5分的测速把握交通动态,构建1分钟1幅影像的高密度数据积累系统(图1)。
2.3 基于复合现实感技术的交通体验概念——四次元虚拟实感空间VICS
通过四次元概念化空间观察都市活动的现在·过去·未来。VICS(四次元虚拟实感空间)技术不仅可以导航地图上的交通混杂状况,不可视的SOx、NOx、CO2等排放,能量的需要·供给,灾害时的状况均可视化实感体验。也同样可以把握。可视化技术包含虚拟实感(VR)和复合现实感(MR)技术。VR是利用CG技术虚拟实景物体,MR是在实景上适当重叠标识CG影响。图2左图是MR技术标识的CO2排放和交通流的表现。右图中的平板终端或头盔式显示装置中利用终端的感应器感知画面的方向连动,也可以自由浏览周围实景。
2.4 可持续性交通变化情报的发布——KASHIWA SMART WEBSITE
该技术收集既设的路边摄像头及各种感应器的可持续性道路交通情报监控技术,市民可以简单地观察到既往的交通影像情报和周期变化,制定之后的交通行动计划。KASHIWA SMART WEBSITE发布可视化的CO2发生量、过往的CO2发生量、各道路的CO2排出状况、CO2排出图等情报来表现交通行变化。软件通过 “CO2排放量最少的路线”、“最短时间路线”、“最短距离路线”三种路线计算,为用户提供服务。[3]用户通过智能手机GPS记录下自身的交通行为及该交通行为的CO2排放量、CO2排放量最少的路线比较,以此来达到低碳交通目的(图 3)。
2.5 无动力省能短距离交通系统——生态轻轨
生态轻轨是利用云霄飞车原理实现势能与动能的转换的新概念轨道交通。其特征包括:车侧无动力装置和制动装置,依靠轨道两侧的驱动制动装置行驶的地上一次式特征;轨道提供三方向安全支撑的放脱轨构造;无人驾驶和远程监控行驶。因车侧无动力机构所以车身具有轻量化和省能特点。新交通系统的1/5(LRT同程度)的建设费用,铁道的1/2省能行驶。其具备营运距离最长10km,输送能力2,000~2,500人/h,最大角度25%(14度),最小回转半径12.5m的设计(图4)。
2.6 无人驾驶的社区内“自动行驶社区车”
利用电磁诱导技术的小型电动车是面向高龄者和儿童社区内安全轻松移动的新一代交通工具,于2013年10月在总户数达880户的柏之叶校区的集合住宅区试运行。该车可在敷设有电磁诱导线的轨道上自动行走,搭载有车辆移动中在靠近步行者时自动停止的刹车技术。该技术充分考虑了老人年龄身体情况,和携带行李和儿童等不便因素的出行需求,增加市民外出机会,促进地域活化和市民交流(图5)。
3 总结
从上述柏市的ITS战略可以看出,日本的智慧交通系统侧重于画像感应,虚拟实景,低碳排放监控,轻量化和无人驾驶的研究,为我国的智慧交通体系的建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唐恩辉.智能交通系统——现代交通的发展方向[J].电子世界,2014(12):226-227.
[3]花房比佐友.市街地道路交通を対象構築[J].SEISAN KENKYU,2014,66(2):199-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