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香港僵尸片的衰落
2015-08-22蒋林芳刘郁琪
蒋林芳 刘郁琪
从上世纪90年代末至今,在中国影坛上已经很难看到僵尸片的身影。虽然在2013年香港出品了一部恐怖片《僵尸》,但是这部由日本著名恐怖片大师清水崇加入的恐怖片,已经不能算是一部正宗的僵尸片了。电影中的很多类型元素已经因清水崇的加入而开始趋向日式恐怖片的风格。所以,如若我们将它与当年林正英的僵尸片来比的话,恐怖片《僵尸》也就只能算是一部含有僵尸元素的日式恐怖片。沉静了10多年的僵尸片为什么会打破电影的轮换机制没有复兴,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当我们去探究其原因时,便会发现这这与当年僵尸片中的主要演员的离世有关,也跟类型片的类型元素用尽有联系,更与现今跨文化传播下的大片制脱不了关系。
一
一种类型电影的好坏、兴衰与否跟它的主要创作人员有着莫大的关系,僵尸片就是如此。
1985年,林正英的《僵尸先生》是中国僵尸片的滥觞。影片在当时公映时便引起了轰动,很多经典桥段至今都让人难忘,被后来很多人奉为僵尸片经典。随后电影圈中便掀起了一股“僵尸片热潮”,很多电影公司开始大量地生产这一类型的影片,仅1986年就有10余部之多。但看过这些僵尸片的人都知道,后来的这些跟风之作,其实并没有什么创新之处,电影中的那些元素与规律基本上与林正英的僵尸片如出一辙。比如闭气便可躲避僵尸的这一桥段,最早就出现于林正英的僵尸片中,而后来的影片只不过是继续沿用而已。对于僵尸片的规律,林正英在电影《僵尸先生》中就早已将所有桥段做全,后来者只能是继续沿袭,很难再进行创新与超越。可以说,林正英就是僵尸片的鼻祖,僵尸片是自他的手上开始,也是在他的手上逐渐走向成熟的,他的主要创作期也就成了香港这类灵幻电影的高潮期。1997年,林正英因身患癌症而离开人世,作为僵尸片的主要创作人员,林正英的离世重创了香港僵尸片。随后,香港的僵尸片也就逐渐走向了创作低迷期,最后更是走向了死亡。所以说,主创人员的离世使得僵尸片失去了创作核心,这也是导致香港僵尸片衰落且无法复兴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
主创人员的离世只是僵尸片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类型电影自身机制出现问题才是导致僵尸片走向死亡并很难复兴的真正缘由。
路春艳曾在《类型电影概念及特征》一文中提到:“在探讨类型电影的文本特征时,还要注意一下几个问题。一是一种类型中储备的相对固定的类型成规,通常被有创意地使用着,即使在最具重复特征的类型中,也绝不只是简单的重复出现……二是任何一部影片都不会用尽它那个类型的成规。”[1]路春艳认为没有哪一部电影是可以用尽它那个电影类型的所有元素的。但是这一理论似乎并不适用于僵尸片。曾经的僵尸片中出现的所有元素、成规绝大多数都在林正英的僵尸片中有所包含。可以说,林正英的僵尸片就是所有僵尸片的集大成者。从林正英的第一部灵幻片《僵尸先生》开始,他便已经奠定了僵尸片这一恐怖类型片的所有的程式。久而久之,这种模式开始形成一定的定式,它们开始出现在一切的僵尸片中,而以后所出现的那些僵尸片只不过是故事情节上的稍加改变,而其中的元素和成规却是在继续承袭《僵尸先生》。正是因为后来的僵尸片中这种类型元素和成规的反复出现,使得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所以如果没有新的元素加入,那僵尸片就不能再给观众带来新鲜感,那么它也就会慢慢的退出历史舞台。进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僵尸片中的类型元素的用尽,才是僵尸片走向末路的一个真正原因。
三
如果说僵尸片的类型成规已经用完是导致僵尸片衰落并无法复兴的内部原因的话,那如今电影的大片制全球化特色便是僵尸电影这一类型片不能复兴的外部缘由。
现今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无论什么都在讲究全球化,电影更是如此。所以现在的电影运营商为了考虑到全球的电影市场,会选择一些适合全球人一起观看的大片。如表现科幻冒险的、讲述永恒爱情的、反映战事历史的等等。这种类型的电影题材加上电影投资方的大制作,是可以很好的在全球化的市场下进行传播的。利伯曼也曾说:“跨文化跟传播本身无关,它跟风俗习惯有关。”[2]而这种类型的电影它并不涉及风俗习惯,所以大家对这种类型的电影题材也不会存在太大的理解差异,这也就使得这一类的电影能在全球化的是市场下可以更好的传播,这也就是为什么《阿凡达》《泰坦尼克号》等等一系列大片能在全球的票房这么高的原因了。但僵尸片与之不同,它是一个与风俗习惯息息相关的类型电影。因风俗的不同,可能会让一些不受该风俗影响的观众造成理解上的差异,进而也就导致这种类型的电影在传播上的困难。
不仅如此,文化还具有地方有效性。简而言之,就是当一种文化脱离它所生长的环境时,它可能会因环境的改变而失效。僵尸片作为一种土生土长的中国式恐怖片,之所以会让我们感到恐怖,是因为我们中国人受到道教以及阴阳术数等思想的影响,所以我们能够很容易的理解该类电影中所表现的恐怖元素,并以此达到恐惧感。反之,如若当僵尸片脱离这种文化土壤,那么它所造成的那种恐惧感也会大打折扣甚至还会消失。
总而言之,在如今这个全球化的视野下,像僵尸片这种具有地域性以及有强烈民族文化性倾向的电影题材,是很难再出现于现今的大屏幕前的。
结语
造成僵尸片衰落的原因有很多,这既跟主创人员的离世、类型影片的自身机制有关,也跟当今电影全球化的局势有联系。但是,如若还想在日后再次看到具有中国特色的僵尸片,那就必须得创新、必须得有新元素的加入。因为任何一种类型片,当它发展到顶峰时,便势必会走下坡路,此时任何的外部条件都是无法拯救的。我们只能从类型片的自身机制出发,打破原有的类型、添加新的元素重新配方。“文本依然是配方式的,只不过配方不再以原有的程式现身,而是将原有程式打乱之后进行重组(我们称之为“程式配方”),从而现出了新的面貌。”[3]这样让电影走从“程式配方”到“配方程式”的道路,才可以使这一类型的影片重新焕发生机。
[1]路春艳.类型电影概念及特征[J].北京社会科学,2005(2):149.
[2]常燕荣.论跨文化传播的三种模式[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7(3):102.
[3]何群.从配方程式到程式配方——论大众文本的类型与出新[C]//金元浦.文化研究:理论与实践.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