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防浪与胸墙高程控制设计优化

2015-08-21张金成

珠江水运 2015年13期
关键词:越浪胸墙防浪

张金成

摘 要:护岸防护工程中防浪胸墙顶高程主要由潮位和波浪爬高确定,在台风频发的沿海地区,由于水深浪大,为了满足防洪设计要求,采用传统的海堤结构断面,需要较高的堤顶及防浪强高度,严重影响景观和后方土地开发利用。本文以某人工岛项目为例,探讨降低防浪墙顶高程和控制越浪的设计优化方案,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防浪胸墙 顶高程 越浪控制

1.引言

防浪胸墙的顶高程主要由潮位和波浪爬高确定,波浪爬高的影响因素很多,主要有入射波要素、波向、风速、堤坡坡度、堤坡形式、护面结构、堤前水深等。有关波浪爬高和越浪量的研究成果很多。目前,海岸工程逐渐向外海浪大,掩护条件较差区域发展,往往会设置高大胸墙以控制越浪。虽然对陆域进行了有效防护,但绵长的高墙环绕,观感差、压抑,尤其在较小的场所,感觉尤甚。过往的设计主要考虑防浪功能要求,波浪稍大的海域,防浪胸墙高出地面多达3~5m。近年来,离岸人工岛建设工程越来越多,大多以休闲观光、旅游和房地产开发为目的,对环境、生态和景观的要求如越来越高。如不能保持景观特色、提高人的感观,不利于项目开发,提高土地价值,甚至丧失开发价值。本文以某离岸人工岛旅游地产项目为例,探讨降低胸墙高墙和控制越浪的设计优化。

2.工程概况

人工岛工程位于琼州海峡东南部海口市与文昌市之间的铺前湾水域,规划用海面积约6.12km2,岸线长度20.4km,东西最长7.9km,南北最宽1.6km,距离陆地岸线为4.4km。平面布置如图1所示。护岸安全等级为I级,场地防洪标准(重现期)取200年一遇高潮位,结构稳定按100年一遇高潮位和100年一遇波要素进行设计,允许越浪;越浪量控制标准按重现期为50年一遇高潮位和50年一遇波浪下小于0.05m3/(s.m)。根据地质报告显示,各土层分布如下:粉细砂、中粗砂、淤泥质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建设场地内表层绝大部分均为松散~稍密的粉细砂,平均厚度为12.70m,标准贯入试验击数为24.4击。

(1)设计水位(以当地理论最低潮面为基准面):

200年一遇高潮位:4.58m;

100年一遇高潮位:4.35m;

50年一遇高潮位:4.13m;

设计高水位:2.69m(10%高潮累积频率);

设计低水位:0.55m(90%低潮累积频率);

50年一遇低潮位:-0.18m。

(2)设计波浪(见表1)。

3.断面设计方案

根据上述设计条件,初步设计四种断面结构形式,分别为单坡断面、宽肩台断面和双防浪墙断面。通过波浪断面物理模型试验,对三种设计断面分别进行优化。试验在长80m、宽1.0m、高1.5m的波浪水槽中进行,试验采用不规则波和规则波,按正态重力相似准则设计模型模型长度比尺为λ=35。进行了不同潮位,波浪要素的组合试验,分别观察了外海坡护面结构、内海坡护面结构、挡浪墙等部位稳定性,并测量了堤顶越浪量。确定各设计断面如下。

3.1单坡断面方案

护岸采用抛石斜坡堤结构,胸墙顶高程为11.50m,堤顶标高为10.30m,堤心石采用10~1000kg,堤顶设置L型钢筋混凝土胸墙。外坡坡面采用20t扭王字块护面,扭王块下设置块石垫层,坡度为1:1.5,考虑到冲刷的影响,在坡脚处抛填护底块石,护底块石下铺设土工格栅;抛石堤内坡外设有二片石垫层和混合倒滤层,混合倒滤层外铺设两层土工布,陆域吹填砂,高程为5.80m。3.2宽肩台断面方案

宽肩台断面优化主要是胸墙前肩台高程从11m降到5.8m,肩台宽度由原来设置2个扭王字块加宽到6个扭王字块,宽达15.4m,其他构造与单坡式断面一致。

3.3双防浪墙断面方案

该断面设两道防浪墙,第一道防浪墙前仍为2个扭王字块宽度,顶高程从8.5m降到8.0m,第二道防浪墙顶高程仍为8.5m,两防浪墙间的平台前端采用宽3.0m、厚0.4m的柵栏板,后端采用宽1.0m、厚0.4m的柵栏板,中间采用500~800kg大块石理砌。

4.设计断面分析比较

单坡断面防浪墙高程与陆域回填高程差5.7m,沿岸高胸墙阻挡导致景观全无,感观压抑,很难通过陆域景观设计改造来满足旅游地产开发项目的要求,因此降低胸墙高度的优化设计是重点问题。

宽肩台断面是在静水位设置宽肩台,加剧波浪破碎,减少波浪爬高和越浪量。断面模型试验表明,静水位附近较宽肩台对波浪有较好的抑制效果,胸墙顶高程从11.5m降到10.0m,在满足波浪越浪量控制标准情况下,起到了在低胸墙下减少越浪量的效果,但防浪墙高程与陆域回填高程差仍有4.2m,且肩台宽度较大,胸墙前扭王字块结构的肩台难以利用,扭王字块个体大,造价也较高,存在进一步优化的可能。

双防浪墙断面是利用第一道防浪墙及其肩台使波浪基本破碎,减少越浪水体,大部分水体受抑制而落在第二道防浪墙前。断面模型试验表明,由于越过第一道胸墙后波浪破碎,其冲击力较小,因此,采用柵栏板和大块石理砌即可满足稳定要求。同时,大部分水体跌落于第二道胸墙前,而其下为透水性良好的块石,直接流回海里,也减少了后方排涝要求,第二道胸墙后的越浪量仍然在控制的越浪量范围。两胸墙间平台高程较低,在无台风情况较为亲水,可以充分利用,规划人群观海走廊、休闲设施等。防浪墙高程与陆域回填高程差减小到2.7m。

波浪断面物理模型试验越浪量如表2,断面造价如表3。

5.结论

(1)单坡断面造价适中,但需设置较高的防浪墙挡浪,完全挡住海岛景观。本工程防浪墙顶高程达11.5m,而陆域高程5.8m,高差达5.7m。衔接过渡较难,若靠提高陆域标高解决,工程量很大。

(2)宽肩台的设置可以抑制波浪的爬高和越浪量,降低胸墙高度,较容易解决挡浪墙与陆域的衔接问题,但需要浪费靠岸的一些土地,而且造价略高。一般靠近岸边风浪仍较大,靠岸布置建筑物也并不合适,因此,若做好岸边土地规划利用,宽肩台布置也是能接受的。

(3)双防浪墙设计可以采用较低胸墙而提高观海人群的感观,胸墙顶高程仅8.5m,与陆域相差2.7m,衔接过渡较为容易,而且双胸墙间可以作为亲水观海走廊。

参考文献:

[1]陈国平,王铮,袁文喜等.不规则波作用下波浪爬高计算方法[J].水运工程,2010(2): 23-30.

[2]Owen M W, Steele AAJ. Effectiveness of recurved wavereturn wall[R]. Wallingford: Hydraulics Research, 1991.[3]Van der Meer,J.W. and Janssen,J.P.F.M.,1995.Wave run-up and wave overtopping at dikes, ASCE,Ch.1:1-27.

[4]陈国平,海口市如意岛工程波浪断面物理模型试验,河海大学,2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越浪胸墙防浪
沿海地区用于防浪抗风固沙的水土保持植物资源
复式海堤越浪水体数值模拟研究
码头前沿钢移动防浪墙的应用分析
台风过程下复式海堤越浪量计算方法研究
不同型式斜坡堤弧形胸墙波浪压力的试验研究
通透式玻璃景观防浪墙在城市堤防中的应用
斜坡堤典型胸墙波浪力的影响因素
Effects of electroacupuncture at Zusanli (ST 36) on neurons in the colonic myenteric plexus in rats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constipation*★
允许部分越浪海堤设计在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