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的山西“遗墨”(连载)

2015-08-21申力行

文史月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彭雪枫傅作义阎锡山

申力行

毛泽东留在山西的笔墨很大一部分是书信交流,当然也包括为个人题写的字、词。这些书信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因为开展工作需要,写给国民党有关人士的信函,原稿多在档案部门珍藏,手稿多被当事人收藏留存;第二类是因工作需要写给党内人士的信函,原稿与信函实物大多也被有关档案机构或文物部门收藏;第三类则完全属于个人工作生活交集的性质。本篇重点介绍的是第一类和第二类。

抗战开始前的几封信

毛泽东留在山西的墨宝最早应该是红军东征时期,这个时期一边打仗一边开会,经常是起草电文和写作穿插。电文原件留下不少,多在中央档案馆。东征期间,红军俘虏了晋绥军的一个团长郭登瀛,毛泽东亲自和他交谈,介绍共产党、红军的抗日主张和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设想,并安排专人把郭登瀛送到陕北参观学习。回师陕北后,毛泽东再次和郭登瀛交流,并给阎锡山写了亲笔信,让郭登瀛带回去。为了推动阎锡山的思想转变,同时期毛泽东还亲自给其他晋绥军将领写信,有记载的有给傅作义的两封信和赵戴文的一封信。其中给傅作义的两封信还被收入了《毛泽东书信选》。这些信函当事人没有留存,无法查考,不过中央档案馆里保存有毛泽东手稿原件查考。

这封写给傅作义的信是1936年10月25日写的,当时派彭雪枫到绥远亲自交给傅作义本人。信中提到,“……兹派彭雨峰同志来绥,与先生接洽一切,乞以先生之意见见教,并希建立直接通讯关系。百川先生处,今春曾数数致书,夏时又托郭团长将意,久未得复,祈先生再行转致鄙意。如有可能介绍彭同志赴晋一晤,实为公便。”

和前一封写于8月14日的信件内容表达的“亟望互派代表,速定大计,为救亡图存而努力,知先生必有同心也 ”有所区别的是,这封信明确转达了希望傅作义帮助推进共产党与阎锡山沟通之意。

1936年11月12日,彭雪枫以中共及红军代表身份携带毛泽东致阎锡山的亲笔信抵达太原。阎锡山看过毛泽东的信后十分重视,采取了极端保密的措施,指定梁化之为全权代表与彭雪枫单线联系,他人不得插手。经过彭、梁的磋商,双方确定在太原建立中共及红军秘密联络站。从此,中共与阎锡山方面达成谅解,秘密联络工作积极而有成效地开展起来。在这种书信往来中,阎锡山开始慢慢和共产党接触并达成一些秘密协议,并建立秘密的办事机构等。其中,西安事变后,毛泽东在1936年12月22日给阎锡山的信在历史研究中有很重要的价值。毛泽东在信中表明了共产党对于西安事变的态度、处理方针、原则以及双方深度合作细节:如何使晋绥陕甘四省亲密团结,联成一气,俾对国事发言更为有力之处,敬祈锡示南针。尊处与敝处电台联络亟宜从速建立,再从吉县、延长建立徒步通信站。如荷同意,电台即从一月十五号起开始发报……

这封信也被收入《毛泽东书信选》,笔者没有看到过原件,不过巧合的是与这封信大有关联的另一封信有原件照片(见本页右上图):

这封信是写给当时的红军联络员彭雪枫的化名彭雨峰。当年,作为红军代表,毛泽东与彭雪枫书信往来颇多,特别是很多时候彭雪枫担任信使,亲自转交毛泽东给阎锡山的信函。在这封信里,毛泽东再次核对了与阎锡山加深合作的有关细节,末了,还嘱咐彭雪枫节约经费,可见二人情谊超越工作范畴。这两封信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阎锡山马上答应了红军的几个要求,还向红军调拨了一部分弹药和装备。

抗战期间的几封信

到抗战开始前夕,有记载的毛泽东写给阎锡山的书信还至少有两封,可惜未见原件披露,原文也是有部分收入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书信选》。毛泽东一生没有和阎锡山见过面,写过的书信不少于5封,1937年7月14日,毛泽东派秘书周小舟给阎锡山送亲笔信。这时,抗日战争已经全面爆发。毛泽东在信中分析了全国局势,再次表示了共产党的抗日决心,并提出与阎锡山商谈进一步合作抗日的办法。7月 28日,阎锡山函复毛泽东,说:“周小舟君抵晋,持诵大札,并还及先生抗日主张,至为敬佩。国事危急,非集合全国人力不足以度此难关,愿与先生同赴国难也。”

见诸记载的最后一封信是1939年“十二月事变”后,毛泽东给阎锡山的那封信,信里的内容在国共合作历史上影响深远。

1940年 2月 23日,毛泽东起草致国民党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的信,表示愿意和平解决山西发生的摩擦事件,并告知派肖劲光和王若飞前往谈判。离开延安时,毛泽东把信交给肖劲光,并对他们说:“你们去给阎锡山讲清楚,我们共产党是诚心实意要同国民党合作抗日嘛,你们为什么要同室操戈,制造摩擦,杀人掠地,让日本强盗高兴呢?抗战初期,阎锡山同我们合作得还可以嘛,为什么现在又跟着蒋介石的指挥棒转,同我们过不去呢?我们也不是好惹的,请他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

肖劲光和王若飞为了圆满完成转交毛泽东信件的任务,坚持要与阎锡山面谈,面交毛泽东的亲笔信。这样,阎锡山才不得不出来见他们。

毛泽东在信中写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这四句话。阎锡山提出能否把最后一句改一下,改成“我必自卫”。在原则问题上,当面递信的肖劲光和王若飞当然不会轻易让步。

事后,当肖劲光、王若飞回到延安向党中央汇报时,毛泽东斩钉截铁地说:“一个字也不能改,就是要坚持‘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最后,“十二月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抗战期间,由于地理位置和交通不便的原因,除了在陕甘宁边区内,毛泽东写给党内同志的信通常是采取电报方式,而据考证,毛泽东1939年3月18日曾派人给远在晋察冀的聂荣臻捎了一封信,信的内容虽然很简单,“荣臻同志:你著的书及送我的一本照片,均收到。这些都是十分宝贵的东西。书准备在延安、重庆两处出版。”反映了当时毛泽东对聂荣臻在晋察冀工作的满意程度。

2013年秋,在嘉德拍卖会上,有一个毛泽东写给傅作义、薄一波的信封拍出了600多万元的高价,震惊了拍卖市场,虽然只是一个信封,但透露出的信息也相当丰富,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虽然迄今并未见到对这封信的内容介绍,不过,从信封上的内容还是可以确定,这也是写在抗战期间的。

从称谓上看,对傅作义仍然称为“宜生”,这种称谓也只有在抗战期间才有,解放战争后期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对傅作义的称谓已经改为“傅作义将军”。另外,同时递交傅作义、薄一波两位“先生”的情况也只有在抗战时期才有可能。当时,薄一波的公开身份是牺盟会的总干事、决死队的政委,这都是阎锡山领导下军政机构的职务,党内只有极少数人知道薄一波是共产党,傅作义当时也已经率部从绥远返回山西参加抗战,这封信同时递交这两个在阎锡山“抗日保晋”大业中扮演举足轻重角色的人,内容应该是有关巩固和发展山西抗日统一战线的,某种程度上也在帮助薄一波更好地与傅作义建立联系。

与续范亭将军的书信往来

抗战期间毛泽东与山西人或在山西的八路军将领有书信往来且有原件留存的是续范亭。

续范亭(1893—1947)是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山西籍著名爱国将领,抗战开始前曾经在中山陵前剖腹明志,影响很大。抗战开始后,他积极投身抗日统一战线的建设,为晋绥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毛泽东听说续范亭身体不好,就邀请他到延安修养,直到续范亭去世为止。在短短的几年里,毛泽东和他书信往来多达14封。这也是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一段传奇佳话,难怪续范亭将军生前多次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临终前又再次提出入党要求。

这些信件的原件现在原平市续范亭将军纪念馆里都有陈列。

这些书信的文献价值很高,如毛泽东给续范亭最后一封信是1947年2月,当时续范亭要求回晋西北疗养,毛泽东专门写信介绍当时陕北的军事情况,“边区局势现较平稳,如绥德方面住得相宜,似不必去晋西北,增加劳顿。”希望将军留在陕北继续养病。

他们之间交往的另一个故事是续范亭写了一首诗词《赠毛主席》:“领袖群伦不自高,静如处子动英豪。先生品质难为喻,万古云霄一羽毛。”

毛泽东在5月14日回信表示:“你三月间的漫谈,到今日才复你,可见我的不对。我把你的漫谈当作修省录,但不同意你的夸赞,因为夸得过高了。因此我也不把这漫谈退还你,目的是使你不能发表,我觉得发表不好,如你尚有副本,也务请不要发表,就你的地位说,发表也有妨碍的。不自高,努力以赴,你的诗做了座右铭。”被毛泽东当作“修省录”的“漫谈文章”,由于没有流传下来,不知写的是什么,想来对毛泽东是褒赞有加的,但是被毛泽东当作“座右铭”的诗,却有幸留存了下来。

续范亭去世后,正在陕北转战的毛泽东非常痛惜,亲自安排送挽联、花圈。

围绕毛泽东的这段挽联,还有一段历史悬疑。有回忆说,“续范亭出殡的头天晚上9、10点钟,在都督村地主刘生福的院子里举行了简朴的告别仪式。住在相距10余里的甘泉村的毛泽东、彭德怀、康生等领导人,曾专程来到都督村与续范亭遗体告别。因当时战场形势十分紧张,国民党胡宗南部在陕北到处寻找毛泽东的踪迹,所以他们一行人是特别化了装去的。向续范亭告别后,毛泽东用尺余的黄表纸写了挽词手稿即匆匆离去,此事很少有人知晓。而那时为了毛泽东的安全,所有行踪是绝对保密的,毛泽东对外亦使用李德胜的化名。

挽联首次发表于1947年9月18日的《晋绥日报》第一版上,大标题为“续主任遗体光荣安葬”,副标题是“毛主席从河西送来花圈和挽联,主祭吴玉章同志徒步送灵,翻身农民及各机关代表千余人墓前致祭”。内文写道,“本月十八日,范亭同志光荣的葬礼,于临县某地庄严举行。在这前一天,毛主席从河西来电致唁,并送花圈和挽联,联词为:为民族解放,为阶级翻身,事业垂成,公胡遽死!有云水襟怀,有松柏气节,典型顿失,人尽含悲。……”由此可见,毛泽东题写挽联的时间正是1947年9月17日。

另有记载说,“当惊悉续范亭将军于山西临县都督村病故的噩耗,毛主席十分悲痛,即请在临县甘泉村的谢觉哉同志代拟挽联。谢老的日记中写到,这首挽词是毛主席托他代拟的,其最初原稿是:为民族翻身,为阶级翻身,事业垂成,公胡遽死?!眼睛亮得很,骨头硬得很,典型顿失,人尽含悲。毛主席书写时将上联“为民族翻身”改成“为民族解放”;把下联的“眼睛亮得很,骨头硬得很”改为“有云水襟怀,有松柏气节”。

9月26日,晋西北各界在临县为续范亭举行追悼大会,主持人是林伯渠,谢觉哉介绍续范亭生平事迹,贺龙、吴玉章、赵寿山等发表讲话,会场内挽词、挽联举目皆是,虽然是别人代写放大的,但毛泽东的挽联自然特别引人注目,只是当时毛泽东的手稿——那张尺余大的黄表纸下落不明,成为历史遗憾。

不过,挽联配图的书写者段云是续范亭的秘书,也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他的说法曾刊载于《山西日报》。(四)

猜你喜欢

彭雪枫傅作义阎锡山
阎锡山接收日伪企业后的经营策略
平津战役前傅作义为什么不撤退
傅作义一生最敬重的人
傅作义一生最敬重的人
一部颇具特色的将领传——《彭雪枫传》评介
彭雪枫智斗韩德勤
《彭雪枫军事文选》暨《彭雪枫将军》画册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阎锡山与西安事变
阎锡山与晋军的兴起
彭雪枫关于抗日游击战争的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