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青年剧场:一次剧场结合试验

2015-08-21陈莉莉

瞭望东方周刊 2015年31期
关键词:剧目剧场话剧

2015年7月24日,话剧《你好,疯子》在北京青年剧场演出

“我明天就要进修道院了。”

这大概应是戛纳影后伊莲娜·雅各布在银幕上给人的最近印象,来自1995年的电影《云上的日子》。再往前是1991年电影《两生花》里能感知到另一个自己的生命个体。

实际上她的演出生涯始自舞台,很早就成立了自己的小剧团。2015年的夏天,伊莲娜·雅各布到了北京。

连阴天的午后,伊莲娜·雅各布与机器人在鼓楼西剧场进行了一场对话,构成了一个有意思的剧目,即“第六届北京南锣鼓巷戏剧节·国际邀演单元人形机器人版《变形记》”。

剧情是在一个早晨醒来,她发现儿子变成了机器人,背景是战争中的2040年法国南部小镇,演出希望以此重新寻找“人”的定义。

场内有240多个座位,固定座位和舞台之间另外加了两排椅子,四场演出300个座位座无虚席,每场演出90分钟。

观众群体的年轻化让伊莲娜·雅各布非常惊讶,并对主办方发问:你们用什么办法让这么多的年轻人走进剧场?法国很少有年轻人进剧场。

其实,18~35岁的青年,已经被认为是中国戏剧的主要消费群体。

基于如此现状,北京市青年宫(以下简称青年宫)与北京市演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演)共同成立的“北京青年剧场”(以下简称青年剧场)在2015年夏天正式诞生。

“无戏剧,不青春;无青年,不剧场”,它希望能由此成为青年戏剧的孵化器,打造以“青年”为对象的戏剧生态。

年轻人在看戏剧

到青年宫工作之前,孟宪青在北京市四环边上的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工作,“主要做团队工作”。

那段时间,他看到了戏剧爱好者群体在校园里的演变过程,“刚开始很小众”。

逐渐,“话剧社团开始多起来,而且每逢话剧演出,学生们的热情与要参加晚会演出的热情不一样,明显地要高出很多。”现任青年宫副主任的孟宪青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与此同时孟宪青发现,戏剧教育已经成为女儿就读的北京市海淀区某小学的必修课,“这些从小学就开始接受戏剧教育的孩子是不久后的年轻人,他们创作、看戏要有场地。”做青年工作的孟宪青看到了更多机会。

至2015年,青年宫已整整运营了20年,这是北京市唯一一家以服务青年为主、隶属于北京市团委的综合娱乐场所。它主要呈现的艺术形式是唱歌、跳舞等,同时有影院、创业培训、体育竞赛以及心理辅导等内容。“还有电影节、创意节,很多与公益有关的活动等等,做了很多年。”青年宫主任冯松青告诉本刊记者。

一方面,冯松青和孟宪青认为青年宫的空间可以再充分使用,另一方面,“希望平台内容更丰富。”

“但是总觉得演出市场不大。”冯松青说。

转变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

有一段时间,冯松青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演出公司带着作品来青年宫寻找场地,“给我的感觉就是,演出市场的上游是可以保证的,因为看起来应该是:有剧目、缺场地。”

而且,“甚至创作团队走了很久,还会有观众专门寻过来要看戏。”冯松青看到了演出市场的可能性,“因为没有长期协议,不是驻场演出,他们基本上是演几场就走,每周过来一天半天的。”

他意识到,“演出市场其实挺大的,尤其是儿童剧,青年宫演过几场,都是家长带着孩子来,场场爆满。我们增加演出市场,希望能把青年消费话剧的习惯培养起来。电影不也是这样一点点培养起来的吗?”

朦胧的意识变成了现实,直到有一天与北演达成合作。

北演前身为北京市演出公司,成立于1958年,于2006年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纳入北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旗下,成为其打造首都文化创意产业旗舰企业的重要支柱。

“北演有国资背景,不把票房收入看得那么重,尤其是开始阶段。”冯松青说,这是两家能结为战略合作伙伴的重要原因,“习惯和氛围需要培养”。

青年宫的调研则是,在北京生活的常住青少年有1000万,主要为务工者、白领,还有在校大学生。孟宪青觉得,他们都可以是青年剧场的观众。

2015年1月双方接触,3月签合同,5月装修,7月“青年剧场”开门迎客,以严肃绅士喜剧《你好,疯子!》为开幕剧,拉开至11月的演出季。

有剧了,场在哪

对于北演来说,做剧场是整个业务的拓展。

2014年,北演开始原创话剧作品的创制。一年半内创制了4部原创剧目,其中3部话剧、1部舞剧。

尽管4部作品风格、题材、方向都不一样,但都取得了成功,这更坚定了北演做原创的目标和动力。“我们准备未来三五年,每年至少排两三台剧目。”北演董事长张海君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有作品就要有场地。

“出去租场地,经常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要么价格太贵,要么没有档期,我们需要一个可控的固定场所、稳定平台,将我们认为优秀的舞台剧作品推出去。”张海君说。

北演曾找过部委不用的礼堂,或者学校的礼堂和地产,“但是部委不愿出租,学校也不愿意拿出来做社会化运营。”对于与青年宫的合作,张海君认为,“不是纯租场地,而是利益绑在一起地共同经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与青年宫的观点一样,北演也认为“未来的戏剧还是在青年市场”。

张海君说:“现在我们要做的是收缩和定向原创剧目,以青年为主体。吸引优秀编导合作,在满足青年剧场的同时,输送全国。”

虽然认为“路子是对的”,但是他也知道,培养需要时间,要通过不断地上演话剧来培养气氛。

目前,北演还有两个已有成熟思路的剧场。

一是家庭剧场,主要面向六七岁到十几岁的孩子,另一个以3~7岁儿童为主。

北京青年剧场内的剧目海报墙(陈莉莉/摄)

“现在是原创和合作制均占相当比例,但之后原创会成为主流。”张海君觉得,“人才的适应是当前最重要的问题,在原创、剧场等成为工作常态时,繁重的工作量把原来舒适的节奏搅得天翻地覆。”

青年剧场的“过渡”任务

“北演是在自己发展过程中发现必须有一个剧场,但是主要还是要看主管这件事情的董事长们的决心。一个演出公司有剧场和没剧场不一样。围绕剧场可以做很多事情。”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大士告诉本刊记者。

纵观全国现有剧场格局,尤其是京城剧场,300人左右的小剧场、千人以上的大剧场相对活跃,500~700个座位的中型剧场相对稀少。而青年宫1号厅正有大约650个座位。

除了是小剧场优秀节目进入大剧场演出的过渡,作为中型剧场的青年剧场还有可能是青年导演成长期的过渡。

冯松青告诉《瞭望东方周刊》:“青年剧场会给业余话剧社团表演机会。除演出之外,再进行各项培训,比如表演、台词朗诵等,培养青年话剧导演。”

“条件允许,也可以像做电影节那样来做‘青年话剧节,帮助青年导演解决有作品没场地的创意成长期,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导演。”冯松青说。

张海君也表示:“北演希望通过三五年的运营,将青年剧场打造成集戏剧演出、戏剧教育、戏剧孵化相结合的青少年戏剧产业基地。形成以表演为龙头,培训、活动、交流为一体的话剧产业链。让更多的戏剧人实现梦想。”

“3年前的北演只有3个业务板块,现在是5个。如果剥离出来,就是一个成熟的剧场公司。”张海君显然对基于剧场的戏剧期望很高,“不排除将来时机成熟时,北演以‘新三板为起点进入资本市场。”

猜你喜欢

剧目剧场话剧
浅谈文学性在话剧中的重要性
五大卫视2020年待播剧目预览
再见啦,秋天!
开心剧场
优秀剧目进校园
过去的理想
话剧《惊梦》
淘气包弟弟
继承传统 创演新剧《齐王田横》
开心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