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的社会权益保障
2015-08-21郑颖
郑颖
[提 要]艾滋病由于病情的特殊性,被附上了“道德”枷锁。而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更成为这枷锁下的附属品,在社会生活中承受了种种不公平的待遇。这类弱势群体,在病情的影响下,生活跟工作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能够保障他们的社会权益,让他们能够在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中无障碍的生活下去,是有效防止艾滋病传播,维持社会安定团结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社会权益;保障
[作者简介]郑 颖(1985—),女,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为社会政策研究。(江西南昌 330077)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院级课题青年项目“艾滋病污名化问题分析——基于江西省医务工作者的调查研究”
一、艾滋病的普遍特征
艾滋病疫情在中国的大规模爆发,不仅是艾滋病病毒自然传播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受到诸如社会制度、组织、文化、社会环境、思想信仰等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社会因素作用影响而造成的[1]。艾滋病问题,由于其特殊性,已超越了医学范畴,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它具有以下几点特征。
1.艾滋病疫情分布具有显著的社会阶层特征。艾滋病的传播与患者的个人行为和所接触的人群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它是基于现存的社会阶层状况而具有选择倾向的。
2.艾滋病的蔓延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以中国为例,艾滋病疫情已波及31个省市区,其中西南重点省份感染人数较多,仅云南、广西、四川三个省份的感染者和病人占全国的45%[2]。另一方面,艾滋病泛滥场所及群体又往往集中在偏远落后的贫困地区和人群[3]。
3.艾滋病传播的社会性别选择倾向。根据一份随机抽样调查的结果,有过多个性伴侣的人(具有传播艾滋病的可能性),在男性中占到23%;而女性中只有9%[4]。在没有保护措施情况下,一次行为传播概率在异性正常的性行为中,男性传给女性为0.1%-0.2%,女性传给男性为0.033%-0.1%。这就是说,在通过性途径传播艾滋病的过程中,女性是被传播者和受害者。
4.艾滋病的传播与社会文化息息相关。吸毒、商业性性行为、同性恋等这些导致艾滋病传播的高危行为与中国传统的主流文化、社会价值观和道德相悖。因此,在艾滋病传入中国的初期,它还被看作是“生活不检点的产物”,这给艾滋病套上一层文化的枷锁。
二、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的需求
(一)对生命的不舍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弥足珍贵的,尤其对于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来说,他们对于生命延续的渴望更是常人无法理解的。面对病痛和死亡的威胁,他们有太多的不舍,对生命的留恋,对生活的热望,以及对家人的牵挂[5]。他们渴望能够研发出特效药和治疗手段来挽救自己的生命。
(二)对经济支柱和社会福利制度的需要
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由于受到病情的影响,在身体和心理方面均发生了极大变化,身体素质的降低导致就业能力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是,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看病吃药是一笔不小的花费,他们比正常人更加需要就业,一方面,希望通过劳动来肯定自己的能力,确定自己的价值,另一方面,他们希望通过工作来减轻由于生病给家庭带来的沉重负担。可是事与愿违,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面临的实际情况是:劳动能力的下降和因歧视导致的就业机会的减少以及医疗费用支出的增加使得家庭陷人贫病的恶性循环。“因穷致病”和“因病更穷”是他们的共同特征[6],因此,经济问题成为迫在眉睫的需要。
(三)对社会关系的渴望
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的病情一旦公开,他们就会普遍受到方方面面的社会歧视,这使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在人际关系、社会交集方面遭遇诸多阻碍。他们需要得到社会的宽容、理解、关怀和支持。在调查中发现,心理安慰和精神支持已成为他们最重要的精神支柱,他们渴望理解,渴望被接纳[7]。对于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态度的问题上,中国社会正在大力宣传艾滋病知识,改变公众对于该问题的看法,目前已取得了很大改善。但是,社会上对待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的态度仍以厌恶和歧视为主。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最大的愿望是别人能把他们当作普通人、正常人一样,拥有正常的社会关系网,得到社会的公正对待。
三、艾滋病福利政策的评价
(一)政策背后的社会理解
1.社会:从艾滋病流行初期的防治工作中得到的一个重要教训是:“许多影响艾滋病流行的主要因素已经远远超出了个人行为的范畴,而与社会中的结构体系关系密切。因为这种社会体系阻碍了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有效关爱和艾滋病预防。”[8]基于此,政府逐渐意识到,唯有将社会政策的制定从道德标准至上走向多元理性,形成相对宽容的艾滋病防治氛围,才能有效防止艾滋病疫情的蔓延。
2.文化:艾滋病的传播常与性,同性恋,卖淫嫖娼等不道德行为相联系,与我国传统的道德观相悖。在艾滋病出现并流行的许多年里,被看成是道德颓废的后果,这对艾滋病社会政策的制定产生了极为负面的影响。艾滋病病人和病毒感染者受到的排斥和歧视,以及民众对于艾滋病知识匮乏,影响到政策的落实。
3.政治:经济发展一直是衡量领导者政绩的主要标准。很多地方领导隐瞒和瞒报艾滋病疫情,导致我国艾滋病疫情在某些地区大规模爆发。但是当社会稳定影响到经济发展的时候,政府将社会稳定也视为重要的执政条件。艾滋病群体对社会稳定的影响,体现在政策的积极发展方面,因此,现行政策更多的规定了地方政府的责任。
4.经济:经济全球化使得国与国之间交流更多,人员流动频率更高。流行病防治已经不再以国境线为划分,多边合作才能解决问题。因此中国政府必须有一个更加负责的形象,在艾滋病防治上对周边国家、对国际社会负责任。
(二)现行政策的框架
艾滋病防治政策已经基本形成一个详细和相对完备的结构体系,即以对危险人群的行为干预为主,结合治疗、关怀和支持的框架;以政府为主导,非政府组织参与,国际社会支持的局面。治疗方面除了一些医学领域的方面,比如中西医的科研、药品研制和生产方面的措施,对于我们有关的主要集中在社会救助和关怀、同情的社会环境、法律环境的形成。社会救助从有到无。
1.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基本合法权益逐渐被重视。早期的政策中,对于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合法权益重视不够,除了名义上禁止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歧视外,对于其就业结婚权力都没有明确的保护。2004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对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管理办法》,改进了原有规定,如取消了原有的不合理条款,明确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权益[9]。
2.社会保障措施。2003年,国家针对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出台了“四免一关怀”政策,2006年1月29日,温家宝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57号),颁布了《艾滋病防治条例》,并将“四免一关怀”政策法制化。这一政策将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作为社会弱势群体对待,将艾滋病孤儿纳入了政策范围,为患病的苦难人群提供了医疗保障。2006年,民政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十四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孤儿救助工作的意见》,为孤儿包括艾滋病致孤儿童提供生活、教育、医疗、康复、住房、就业等9个方面的优惠政策[10]。
3.医疗保险措施。2004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颁布了《关于落实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政策的通知》,要求:(1)各地在推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时,要保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能够平等地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并公平地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2)调整了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药品名单》,以保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艾滋病患者及其感染者能获得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治疗;(3)将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艾滋病患者及感染者抗病毒药物治疗的费用列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以切实减轻这部分人群的个人医疗费用负担[11]。
在社会保险方面,2009年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公布的《人身保险产品条款部分条目示范写法》中,要求废除原有的保险合同内的“责任免除条款”中,关于“被保险人患艾滋病或感染艾滋病毒期间,保险公司对所投保内容(包括意外保险)不予理赔”的不合理条款[12]。
4.宣传教育政策目标逐渐向减少歧视转变。2006年开始,宣传政策开始着重于改变社会观念,提倡对于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关怀关心。我们都很熟悉的红丝带标志就是在那时广泛出现,以红丝带为标志的公益活动大量开展,演艺界和体育界名人开始经常性频繁参与艾滋病的公益活动。宣传已经从减少危险行为,推广避孕套使用的基本知识宣传为主到与改变社会观念,营造良好的社会支持相结合。
五、完善我国艾滋患者社会权益的具体建议
中国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艾滋病疫情在中国大规模爆发的事态并没有改变。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将成为中国一类需要重点关注的特殊弱势群体,如何保障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的社会权益,让他们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得到合理、合法的关注,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抑制艾滋病疫情的爆发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完善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的社会权益提出建议。
(1)从政策上推动非政府组织的参与。在众多国家的艾滋病救助工作中,非政府组织担任着重要角色,为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的救助工作提供了重要力量,同时也是政府工作的重要补充。为了保障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的社会权益,应当大力推动非政府组织参与艾滋病救助领域,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使其成为政府在艾滋病防治领域有力的合作伙伴。
(2)加大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经费投入。增加对于四免一关怀等保障政策的经费投入,同时督促地方政府加大财政投入、监督经费的落实情况。对于偏远、农村地区,财政投入应有所倾斜,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
(3)进一步加强对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力度,加深人们对艾滋病的理解。在艾滋病宣传工作上,我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目前,有众多社会公众人物参与到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工作中,引起了很好的社会效益。未来,要加大宣传的力度和深度,提倡宣传品制作的针对性,特别要向农村偏远地区倾斜,增强宣传的人文关怀性,以降低歧视为目的。
(4)从制度规范上保障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的合法权益要保障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的社会权益,反歧视工作是重中之重,要让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在法律上获得平等、合法的保护。因此,当前我国要把如何让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免受社会歧视,更好地保护他们的合法权利,作为明确的制度规范确定下来。这就需要国家承担起保障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不受歧视的责任,采取积极行动使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的社会权益从制度上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潘绥铭,黄盈盈,李楯.中国艾滋病“问题”解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6,(1).
[2]合肥在线网.中国艾滋病地图[EB/OL].http://news.hf3 65.com/system/2014/12/04/014363890.shtml,2014-12-04.
[3]李文星,郑莉,张建新.中国艾滋病问题的社会学建构[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4]潘绥铭,黄盈盈,李楯.中国艾滋病“问题”解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6,(1).
[5]余焱明,程玲.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的困境需求与社会支持[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6,(5).
[6]向德平,陈琦.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的社区支持[J].学术论坛,2004,(3).
[7]夏国美.中国艾滋病社会政策的推进与改革[J].探索与争鸣,2006,(11).
[8]许文慧.我国艾滋病防治政策的演变及实施效果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7).
[9]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助中心.“四免一关怀”政策[EB/OL].http://www.cqgwzx.com/html/tszl/azb/xyaz/13/08/1281.html,2013-08-07.
[10]百度文库.为实现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1be1473710661ed9ad51f 3d5.html,2012-10-25.
[11]保障网.关于落实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政策的通知, [EB/OL].http://www.cnlss.com/molsslaw/medicalinsurance/2007 05/molsslaw_20070519202947_2674.htm,2007-05-19.
[12]法律教育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落实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政策的通知[EB/OL].http://www.chinalawedu.com/ne ws/1200/22598/22621/22913/2006/3/ji3382983715136002297 9-0.htm,2004-5-31.
[责任编辑:李佳佳]